释教不讲究风水。依山伴水不是香火旺不旺的问题,而是落发人修持讲究清幽净静,有利于修持。
正信的生活与正信的崇奉
社会上有一些人固然也说有某种崇奉,其实,现实上却都是迷信的多,以至于有的更是邪信。
那么什么才是正信呢?又若何获得正信的生活与崇奉呢?
(一)从假装的崇奉到实在的崇奉
一般社会群众,因为没有获得实在的崇奉而趋于迷信、邪信,因而,民智不开,便胡里胡涂的做出良多愚蠢的工作来。
好比看风水、时辰、算命、占相、卜卦、烧锡箔金银纸时,都是迷信的行为,都为佛法所不准可。
佛光山有一个万寿花园公墓,常有人因亲朋故世,想将他葬在公墓上,假设我碰着了,我常对他们说:「更好不要带天文先生来看风水。
」有些人不大白为什么,因为找天文先生看风水,必需要治理公墓的人先送红包给他,假设不送,他在看了墓地后,即便丧家主事者觉得称心,他也会借故说:「那块处所向欠好,假设你的父母埋葬于此,对子孙犯冲。」听了那话,你必然认为那还得了,为了埋葬父母,却冲犯了小儿小女,绝对不克不及要那块地。
又如盖一栋房子,即便你已看好一块地,假设天文先生说:「房子的标的目的朝那边欠好,因为朝那一个标的目的对你的父母倒霉。」试想你能冒那个大忌吗?迷信,就是用一种恐惧的办法,挠住人道的弱点,使得你不敢违抗他的崇奉,一小我假设没有正信的智能,就不克不及从迷信中解脱出来。
佛陀在《遗教经》中一再指示我们:「不得占相吉凶,仰看星宿。」因而,我本身一生所奉行的是「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的至理名言。只要我们故意公允,什么处所都能够往;只要各人感应便利,每一个时辰都不祥。实正的释教徒绝不迷信,迷信的绝不是实正的释教徒。
别的有一种是邪信,譬如一贯道,事实什么是一贯道?恐怕很少有人可以实正领会;可是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往相信它呢?或许是它那一份神异的色彩,以及那扣牢你的誓言,不敢违背,只得不断相信下往。然而,崇奉不该该如许轻率的,只因情面,或为无私,都不克不及算是实正的崇奉。
因而,我们要把假装的邪教的迷信舍弃,而抉择实正释教的崇奉。
(二)从天命的崇奉到自主的崇奉
一般人凡是都欢喜讯赖天命,任何事物,都回于天的安放。
饭食,是上天给我们食的;利益,是靠天得来的。当然,那种思惟并不是有什么功责可言,只是,把本身的主权,毫无前提的送给了神明,让神来做主宰,来统治我们,那种不晓得本身有主权能够主宰本身的人,其实是世间上最愚痴、最同情愍的人。一小我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乐、精神的愉快,前途的光亮,为何要让神明来收配、来施予呢?释教讲「人人有佛性」,就是在进步我们每一小我的主权。
让我们警惕到本来我们能够主宰本身的一切,暗中的,能够改动为光亮;悲苦的能够化为幸福;坎坷不服的,能够展成坦荡荡的人生大道。信佛,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信本身。凡事靠本身的双手往创造,比依靠神明的收配不是更有意义吗?
(三)从情面的崇奉到正信的崇奉
有许多人的崇奉,往往因为那个庙也往应酬,阿谁庙也往走动,到最初末于被浩瀚情面包抄,而不克不及抉择实正的崇奉。
其实,崇奉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佛陀说有「四依行」,即一、「依法不依人」:崇奉释教的人,根据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说法的人)的好坏而舍弃崇奉;或只做某一个寺庙、某一个僧寡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掉臂。
二、「依智不依识」:智是智能,如光亮朗照,能够看到原来面目;识是区别、别离。
学佛的人,不以别离的常识往逃求佛法,才气得到佛法的实髓;学佛的人,应该运用智能往内证实理,才气获得解脱。
三、「依义不依语」:信佛的人,应该从义理上往领会佛法,不该该在语言上琢磨、计较。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的佛法,只是劝诱初信或根底浅薄的人的便利秘诀;崇奉实理,应该相信那事实的一乘解脱之道。
「四依行」是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应该晓得的事理,而且要实在往施行。
(四)从寺庙的崇奉到僧团的崇奉
我们崇奉释教,不要只做一个寺庙的信徒,应该要做整个释教僧团的信徒;不要只做某一小我的门生,应该要做全僧团的门生。
做为一个释教徒,对任何一个寺院,都应该要护持;凡僧团的任何工作,只要才能所及,都应该尽心协助,应该敬服僧团如敬服本身的家园一样。本省各地寺庙林立,信徒浩瀚,经常看到一些在家信徒,走动于每一个寺庙之间,比力僧寡待他的热情水平,有些以至于盘弄长短,使寺庙与寺庙之间豪情反面,那种情形都不是一个正信释教徒所应有的行为。
崇奉僧团,护持僧团,才是佛门生应有的责任。
(五)从杂乱的崇奉到纯正的崇奉
如今的崇奉太复杂了,也不管礼拜的对象是什么,他就那儿也烧香,那里也拜拜,其实杂乱崇奉就不克不及获得崇奉的利益。
所以,我们不要杂信,那个也信,阿谁也信,心力不克不及集中,实正困难时就得不到搀扶帮助。倒不如把身心回向三宝,让三宝同一我们的崇奉,没必要见神就叩拜,逢庙就烧香,应该要清化我们的崇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