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尔源诗集《蝶变》图书封面。
“蝶变”的同党与复眼
——序梁尔源诗集《蝶变》兼论其新变
文/霍俊明
在为梁尔源进选“中国好诗”第五辑的诗集《镜中白马》的序文中我曾经将诗歌视为他小我生命过程中的压舱石,诗歌从头为他找到了“说话”“对谈”“独语”和“提问”的空间,进而也为一小我的精神世界供给了坐标和准绳。关于梁尔源而言,人生因为诗歌那特殊“压舱石”的到来而有了根底、定力以及沉稳不惊的阅世气息。
最新的那部诗集名为《蝶变》,实则“变”是每一个在诗歌中磨砺和“修习”之人所一定要逃求的境域,出格关于写做越来越“娴熟”的人而言更是如斯,而人生和时间又何尝不是如斯——居无常物、一切皆流。我凝视着“变”那个字好久,此刻它既可能是轻逸的又可能是繁重的。“变”照顾了感情、体味、感触感染力、想象力、思惟载力以及词语、写做身手、表示办法的多重可能性,“变”实则也是一个写做者对本身的梳理、深思以及适度的反拨和“变法”,同时也是对写做的活力、效劳、继续力、发现力以及创造力的庇护和激活。
出格是生活、保存、命运以及社会大舞台的长时间磨砺使得梁尔源的人生阅历、眼界以及对待细节和世界的体例为进进诗歌做好了比力充沛的预备。确实,“功夫在诗外”在梁尔源那里得到了必然水平的印证。当然,只要体味和阅历是不敷的,因为诗歌不等同于生活和体味,而诗歌对体味和现实的过滤、转化以及提拔的生成过程非分特别复杂而又至为关键。
必需强调的是,诗歌实则起到了拓展视界、精神抵偿和灵魂清洗的功用。在功利性的社会场中诗歌恰好长短功利、反功利以至超功利的,诗歌更易于翻开人道、自我、本相以及灵魂之门。诗歌中的“实”“正义”涉及到的是一个诗人的精神复原才能,一个优良的写做者老是在可感和不成感、可见和不成见、已知和未知中逃求更大限度的可能性,但是一个诗人的精神复原才能老是有限度和极限的。与此响应,诗人不成能是全能的全知万能的角色。在此前提和根底上产生的诗才可能是“实在的诗”,诗人才可能具备了现象复原的精神才能。恰是在“实”和“诗性正义”的向度下,梁尔源的诗歌十分宝贵的具备了审阅自我、社会、情况、他者的目光以及面向自省、自查、自悟、自辨的才能,他的诗因而可以在千奇百怪的社会场域和人心潮汐的嬗变以及诡谲世相中一次次闪现出手术刀般的间接和冷峻。此中《猫眼》《揣测》《拔牙》《欲看》《亲戚》《玩套娃》《IC卡之歌》《麦克风是泼出往的水》等如许的诗就具备了“世说新语”般的“弦外之音”,照顾了心理场域、微看量子物理和宏看现实生活叠加之后充满了可能性的“蔡定谔的猫”(Schrödinger’s Cat)般惊异的话语场,而其辐射效果和共情力量也随之提拔。假设有哪小我对此感兴致并在那些相关的诗歌中予以精神对位的话,不免难免良多人会面红心跳或更为为难、羞惭,也就是说,借助一句句的诗我们能一次次看出“小”“暗”“伪”“媚”“恶”来。
在景看和风物以及更为细微的草木动物万有面前——好比诗集第一辑“金色的蚂蚁”中的诗,梁尔源是一个凝视者,也是一个不断发出疑问的揣度者,那些物象一次次对应了心象和世道人心,对应了时间渊薮和丛林法例。梁尔源在那方面的胜利做品完成了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渡和转换,其间充满了不成见力量所照顾的迷局,涉及对人、人道和精神世界的一次次叩访。那既是对事物的深进探究,也是对自我的认知。那就使得诗歌没有沦为浅条理的描摹和间接的镜像反射,而是冷静处置和不竭累积、沉淀又过滤的过程,而诗歌和诗人也就最末回复了存在的末极问题,擦亮了时间的纹理与内核。
回到梁尔源的诗歌之“变”,“变”也是变通、融通和思辨的表现,即诗人要具备“触类旁通”的“复眼”般的视界,好比《张家界玻璃桥》同时呈现了“穿衣镜”“玻璃幕墙”“玻璃桥”三者的“和弦对谈”,而《网的幻觉》则将各类可见与不成见之“网”同时予以网罗、闪现、交错和龃龉。量言之,就“眼界”“取景框”而言,诗人必需具备从表象进进内量的窥视和返看才能,而万象皆为心象,那里有诗为证,“看着对岸那只 / 蹲在黑岩上的虎 / 多么平稳,多有城府 / 就像金沙江默念的那句经文 / 那痴眈眈的眼神 / 是惊天一跃的伏笔 / 满身的骨骼已咔嚓做响 / 但仍蒲伏得如斯草木不惊 / 心想,要历练出 / 此种大象无形的心智 / 不知要嚼咽几乾坤 / 不知要吞食几豹子胆”(《虎跳峡》)。
在我的阅读感触感染中,那几年梁尔源的诗歌创做处于继续的发作期,而其诗歌的成色以及水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拔。就“变”的部门而言,智性和思惟性的成分在诗歌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好比对自我、现实以及汗青完成同步处置的才能,“跟着时间而来的伶俐”(叶芝)以及深思操行不竭得以凸显,那也是觅觅通透的灵魂的过程。
梁尔源的“变”还表现在灵敏、深进和开阔上。他老是可以及时地捕获“现实”,但是又自觉地撇清和回绝了“新闻化”的认知体例,而是尽可能的从人、物、事中提炼出人道、人生以及时代、汗青的关键命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场景而看照出社会天气、世道人心、精神潮汐以及命运法例。也就是说,梁尔源从“日常”的“小”以至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了“诗意”或“反诗意”的部门。譬如,当梁尔源将“厨师”的视野与“微积分”合成在一路的时候,诗歌的戏剧化效果、“跨界”效应以及情志深度就凸显出来了。
梁尔源的目光也是“新”的、开放的、宽大的,那需要诗人具备强大消化才能的“胃”,“不管是什么,它必需有 / 足够的胃口消化 / 橡胶、煤炭、铀、星月和诗歌。 / 好像一头大鲨,吞下一只鞋。 / 它必需能在茫茫大漠长途游弋, / 用近乎人类的声音发出呐喊。”(辛普森《美国诗歌》)与此同时,那也使得诗歌的抒写对象和空间得以拓展,诗人的消化才能和精神载力得以扩容,诗歌的容留性、可能性以及有效性、复杂性得以加强。也就是说,梁尔源并非一个四平八稳的写做者,也不是自我限囿的写做者,而是不断在看照着社会和时代的新变景看以及它们与诗歌和人的内在联系关系。现代性、高科技以及速度、全球化带来并不时更新着时代景看。当梁尔源的诗歌中高密度地呈现“爱因斯坦”“经济”“微积分”“软件设想”“大数据”“云计算”“物价指数”“智能车间”“电游”“GPS”“空中游览”“太空轨道”“高铁”“盾构机”“新干线”“新农村”“动力谷”“中国芯”“5G”“超等计算机”“天宫二号”“防护服”以及诸多新科技、新范畴、新名词的时候,在纷至沓来的“新”景看中我们不克不及不骇怪于一个诗人求新求变的写做立场,也由此看到了一个诗人不竭扩展的眼界和繁复的切进角度。只要如斯,诗歌才气既有来自于大地、亲人和母体般的温度、亲热和繁重,又具备抬升至必然高度对自我、情况甚至时代予以审阅、校正、透析和扫描的眼界。
当然,“新”的事物和景看是需要“新”的目光以及写做办法论的支持的——即及时地更新写做体味和办法,而“新”的时间、空间以及整个场域也往往具有强大的磁场和吸附力量,诗人对“新”的处置和表达也就具有了难度、挑战和求助紧急。对当下的写做者们需要提醒的是,一个诗人或做家越是想接近“当下”和速度化和剧变中的社会景看,他就越要审慎,需要具备适度的看照间隔和全方位的看察角度,反之则很随便滑进到惯性论述套路的“黑洞”之中——出格关于“主题性写做”而言更是如斯。
附:梁尔源诗歌做品
◎虎跳峡
之所以来虎跳峡
实想撫摸一下人世那道伤痕
事实有多深
也想领略一下温婉的水
是如何将悬崖
扯破出魔鬼的嘴脸
看着对岸那只
蹲在黑岩上的虎
多么平稳,多有沉府
就象金沙江默念的那句经文
那痴眈眈的眼神
是惊天一跃的伏笔
满身的骨骼已咔嚓做响
但仍蒲伏得如斯草木不惊
心想,要历练出
此种大象无形的心智
不知要嚼咽几乾坤
不知要呑食几豹子胆
◎在一粒稻种中看天象
逐个驰念袁隆平
天事实有多大
爱因斯坦也无法比画
其实,天只要碗口大
再小点,只要一张嘴大
再再小点,只要一粒稻种大
一粒稻种能撑起一片天
你可在一稻种中
看神色,看苍生,看天象
阿谁撑起一片天的人
在稻穗下纳凉
他秋风掠面
皱纹里稻菽千层浪
金色的梦,金色的天
让一枕黄粱暗淡失色
实情扬花出生避世界稻香
赤诚杂交在梦想胚芽
大爱裏着每一株稻穗
将天点化在一粒稻种中
让全国更大的碗
也能盛满
让那碗大的天
能牢牢端在本身手中!
◎微积分
一个厨师对微积分
有独到的理解
认为极限概念能够如许比方
当包子的馅
无限趋于零时
那它的极限就是馒头,反之
假设馅趋于无限大
那它就是丸子
我用厨师的推理再推理:
假设人的思维趋于零
那他的极限必定是动物
再之,
假设人的理智趋于零
那他的极限仍是人吗?
◎假花
阳台上的那盆假花
摆了十年了
仍能够假乱实
天天都赏识它几眼
把假的摆在实的位置上
也是一道光景
岁月在凋落
假花总冷艳如初
它为快生活腾出宽裕
为懒慵酿造虚度
从不消修枝浇水
也不招蜂引蝶
假得让人省心
假得让窝平稳
看假花看久了
假的也成“实”的了
许多夺眼的处所
有限的空间
实的没了影子
假的仍在春光乍泄
◎网的幻觉
小时候,用筛箕网住一只麻雀
用铁蒺藜住一只老鼠
那时就妄想
世界上更大的网有多大
能网住大象吗
有网住鲸鱼的吗
有罩住星星的网吗
假设有一六合球被网住
我实想成为丧家之犬
网,那个白天梦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长大
有形的,无形的
裸露的,隐躲的
实在的,虚假的
游离的意志
发酵的话柄
都被一网打尽
网,不只能改动风的听觉
还能将太阳拆进麻袋
实是魔幻的网,恐惧的网!
世界被网住了吗
别怕!有梦想仍在逃离
◎逃离猫眼
有人敲门
屋内先不弄出声响
从猫眼中
窃看一个问号
一张门阻隔不了平静
无法,让君子装疯卖傻
在暗处当一回小人
用不但彩的眼神
在阳光的背面
透视来者的心肝
决定,能否假拆屋内无人
每次轻手轻脚朝门走往
光亮磊落不知去向
莫名的汗下由然而生
好象满世界的摄像头
都在仿效猫眼
曲勾勾地挠拍行者的踪迹
登时觉得眼球飞离眼眶
滞留在大院的拐角上
挂在斑马线上的摄像头里
躲在商场的隐蔽处
市井已一丝不挂
被三维透视和猥亵
所有灵魂都在脱节赤身
觅觅新石器时代的洞窟
◎帽子像出头鸟
帽子虽是一个传说
却老是一种诱惑
帽子像宝座
像坟塚
也像出头鸟
帽子是变色龙
经常陪伴着春风
帽子是用来仰看的
有些人常揣有那种法码
帽子会成为最初一根稻草
帽子无价,有时引来通膨
常在帽边站
一样能打湿鞋
帽子很难有准确的尺码
帽子下面纷歧定是人
帽子会豁拳行令
帽子后面也有黄雀
帽子捉摸不透
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
我不再戴帽子
因为遁藏了烈日、雨水和冰雹
撇清了佛光和彩霞
◎麦克风是泼出往的水
在那些悬着的日子里
麦克风是神圣的
一种莫名的仪式感
前面的那些眼神
无数面镜子
聚焦一个高音
机械的动做
整理衣冠和嗓子
将塑料通俗话捋捋
不经意间就掺杂使假
闸门一开
能够不追查版权
能够偷樑换柱
能够移出哈哈镜
掉臂忌利用泡泡机
能够穷尽典范
能够天南地北
能够把死人抬出来唬人
能够用声音断本身的后路
还能够耍帽子上的脾性
麦克风是泼出往的水
说完了就完了
还没有搓出法令准绳
它还造造健忘症
全国最亷价的传声筒
毫不浪费纸张的复印机
麦克风,能够塑造偶像
但没有纠错机造
能够让神跌落
一个跳皮的多音字或谐音字
能让冠冕堂皇
在一场哄笑中
从万万条视线中矮下往
◎蝶变
一只蝶,隐身于一句谶语
班驳的摇曳
是阴阳的苟合
月影 书斋 花雨和流水
珍躲在茧缚中的定情物
两只蝶,生成一道闪电
水乳交融的季节
色盲是一种美
残翅是一种美
赴死的颜色很淡
一只蝶能点燃
三月的桃花
百花盛开,大地锦绣
影子在争风食醋
秋波抚动着岸边的柳枝
一只蝶在人世
扇出四月天
无法解开七月的纽扣
紧闭的闸门,流火和闷雷
蝶在效仿涅槃
将天空挤开了一道缝
一只蝶,在失看中
飞出了一道彩虹
霍俊明,1975年生于河北丰润,诗人、责备家、文学博士后,《诗刊》社副主编、中国做协诗歌委员会委员。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饮粥的蓬菖人》《怀雪》等诗集、散文集、漫笔集等专著十余部。曾获首届扬子江诗学奖、《人民文学》年度责备家表示奖、《诗刊》年度青年理论家奖、《诗选刊》年度评论家、《星星》诗刊更佳评论家奖、《草堂》年度诗歌责备家奖、第九届滇池文学奖、首届全国海子青年诗歌奖、首届刘章诗歌奖等。
梁尔源,中国做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歌学会开创会长,参与《诗刊》社第七届青春回眸,出书诗集《浣洗月亮》《镜中白马》《蝶变》。《镜中白马》进选中国好诗第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