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萨特雨果小王子的柳喊九先生走了……

2年前 (2022-12-20)阅读2回复1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556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1121
  • 回复0
楼主

做者:刘汉俊

虽然那一段时间,早有预感,一种不祥、难受、不舍、可惜的情感不断萦绕着我,但那一刻仍是来了。12月15日凌晨3点40分,我国闻名的文艺责备家、翻译家、散文家、出书家,我法律王法公法国文学研究范畴泰斗级人物,为中国读者留下雨果、左拉、蒙田、卢梭、加缪、司汤达、巴尔扎克、罗曼·罗兰、莫泊桑、都德、梅里美、圣爱克·苏佩里等名字,第一个把萨特比力全面系统地介绍来中国的中国粹者,最初一部翻译做品是深受中国小读者喜欢的《小王子》的翻译家,以至为本身最初一部做品起好了书名喊《麦场上的遗穗》的做者,自喻是一根“会思惟的芦苇”的柳喊九先生,在北京同仁病院,收住了他那纵驰中西文坛七十载、关爱老小读者几代人的目光,享年88岁。

柳先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用他本身的话说,“写的和译的有四五十种吧,编选的和主编的图书有500多册吧。”他家里的书房,堪称他一生功效的展览会。更重要的是,柳先生留下了贵重的精神遗产,从他身上能看到一位中国做家对文学事业的无限逃求,一位中国粹者对学术研究的不懈对峙,一位传统文人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文学任务、文化担任。走近柳喊九先生,才晓得什么喊皓首穷经、著做等身、心无旁骛,什么喊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什么喊冷窗不知苦、嚼字自觉甜,什么喊耐得住孤单、守得住灵魂。

2022年12月14日中午时分,是我和柳先生交换的最初时刻,他的生命已经进进倒计时的读秒阶段。疫情阻断了我对白叟的探视,但那一段时间互动仍然频繁。在视频里,垂死之际的柳先生听到他家人说我的名字、听到我的声音了,竟然渐渐地睁开了眼睛、动了动嘴,脸上有了生动。本年9月7日,我和社科院负责老干部工做的同志在做好严厉防护工做的情状下往看他,已是风烛残年的他仍然那么顽强、那么固执、那么强硬,固然口不克不及言,但对我的声音——应该是他生命最初光阴里最熟悉的男声仍然熟悉,每次听到,必有反响。我告诉白叟家,您要顽强,等康复了,我来接您回家。他的家,是一座书城,那是他最感平静、温馨的处所。他动弹起来,似乎在点头。

11月17日,因为护理不便利,家人期看能转一家离家近、家人能日夜陪同的病院,我联络北京市和东城区的几位伴侣,一听柳先生的名字各人都肃然起敬、热情帮手,但都得稍等。末于,柳先生等不起了。所幸的是,最初一天,女儿、外孙女和我们守在他的身边,他的远行之船是在亲人们的唤唤中离往的。

遵从柳先生的心愿,我们筹议,拟将先生的骨灰一分为三,一份留在北京某处,一个碧波荡漾、绿意氤氲的潭边,那是他最喜好的一处绿色,合适安设身心;一份回到湖南家乡,那里是他梦想的起点,是别人生的回宿;一份送到美国,与儿子的骨灰在一路,儿子英年早逝,是他做为父亲永久的痛,生不克不及陪死相伴,但愿那几能安慰他痛苦半生的心灵。

“鹤喊于九皋”“声闻于野”“声闻于天”。柳喊九驾鹤西行,留声于世,温润寡生。愿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陆续垒他的书城世界,只是,只是别再太累了……

萨特是一把钥匙,柳喊九也是一把钥匙

做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之一的萨特没有想到,在他1980年4月15日逝世之后,他在西方略显寥寂的哲学思惟,能在中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萨特走红中国,得感激一位本年已84岁高龄的中国粹者——一生处置法国文学研究、翻译的各人柳喊九先生。

被学界誉为“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

柳先生以独到而富有前瞻的目光,看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价值,看到萨特哲学在中国的社会价值。1980年,柳喊九在中国粹界颇有影响的《读书》杂志7月号颁发《给萨特以汗青地位》,他高声疾唤:“萨特是属于世界朝上进步人类的”“我们不克不及回绝萨特所留下来的那份精神遗产,那一份遗产应该为无产阶级所继续,也只能由无产阶级来继续,由无产阶级来科学地加以阐发,取其精华,往其糟粕”。

那一唤声如石破天惊,让中国社会的目光投向了塞纳河畔的那位法国粹者。

1981年,柳喊九主编的《萨特研究》出书、1985年再版。“萨特”走红中国,是变革开放之后一个显著性的文化事务,对外文化交换中一个标记性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社会的思惟星空划出了一道绚彩。柳喊九先生也因而被学界誉为“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

一把“法国钥匙”能翻开万万把“中国锁”,是因为那把钥匙能够为人类所共有、对中国有启迪。萨特的“自我抉择”哲学是对个别意识的认可、尊重、强调,契合了走向变革开放的中国人在个别精神和主体意识上的甦醒。各处的“小确幸”“小浪漫”“小梦想”“小人设”,让中国社会充满生气。

纵看中国变革开放的过程和中国社会的民主历程,假设没有个别意识的渐醒、个性特征的张扬、小我价值的实现,就不会有仆人翁意识、主看能动性、人民主体地位、公民权益的被尊重,也不会有“我的青春我做主”“有面子的劳动、有威严的生活”,更不会有“人民的梦”“中国梦”那些热词的涌现。没有个别的设想就没有社会的设想,没有小我的梦想就没有民族的梦想,没有个别意识的唤醒就没有国度精神的重构。

不只是举荐者,仍是量疑者、责备者

做为一个有先见、远见、深见的学者,柳喊九在适宜的时机做了一件有先见、远见、深见的工作,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推销法国“萨特牌”钥匙的中国代办署理。

但必需认可,柳喊九对萨特的理解超越一般人。萨特是一把钥匙,柳喊九也是一把钥匙,一把“中国式钥匙”,他让我们晓得除了物欲、功利,还有一种存在喊“精神”;他让我们晓得了要在生动理论和炽热生活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完成人生的设想,不要当社会的旁看者、时代的冷漠者。

柳喊九不只是满腔热情的举荐者,仍是操练有素的量疑者、充满锐气的责备者。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主管意识形态的指导人日丹诺夫曾做过一个政治陈述,认为欧美文化是“反动、陈旧迂腐和颓丧”的,做品的仆人公都是“骗子、地痞、色情狂和娼妓”。那种“日丹诺夫论断”持久以来主导着前苏联的文化范畴,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对欧美文学的立场,假设不合错误之停止彻底责备,外国文学就很难走进中国,人类文明的交换互鉴就是一句空话。

颠末数月的足够预备,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先生的撑持下,柳喊九于1979年在第一次全国外国文学规划会议上,做了一个长达五六个小时的长篇发言,标题问题就喊《西方现现代文学评判的几个问题》。他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的立场上,对持久占据主导地位的“日丹诺夫论断”倡议猛烈责备,外国文学所随后在《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组织起系列讨论,对柳喊九的看点停止唤应,起到了突破坚冰、解放思惟的感化。那一套“组合拳”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范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那个意义上说,柳喊九又是一位挑战者、拓荒者、清道夫、建树者。

为丰富社会的人文书架而做奉献

柳喊九先生持久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国文学研究室主任、中法律王法公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享有更高学术称号“末身荣誉学部委员”,无疑是外国文学研究范畴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他主持的许多工做、创造的许多功效具有开辟性、首创性和打破性意义。他研究雨果、左拉、蒙田、卢梭、加缪、司汤达、巴尔扎克、罗曼·罗兰、萨特等的文章,翻译雨果、莫泊桑、都德、梅里美、加缪、圣爱克·苏佩里等的做品,成为一个个文化标记,有的以至产生了“现象级”影响。

柳喊九有本身的文化理念,那就是“为丰富社会的人文书架而做奉献”。他坚信虽然那个世界芸芸寡生利来利往、名来名往,但“人文书架”仍然是国人“精神骨骼”的支持;他深信那个速朽的时代、速忘的时代、速食的时代,要拂却的是虚浮,能沉淀的是典范,仍然是一个需要典范、需要人文精神的时代。于是,他像一头辛勤的老黄牛,在文学创做、文学翻译、文艺理论、文学编著四大范畴耕作播种,既有“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欢欣,也成就了本身做为著做家、翻译家、研究家、编纂家的权势巨子地位。

柳喊九主编的《法国文学史》《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丛》《外国文学典范》丛书、《雨果文集》(20卷)等,翻译的《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都德短篇小说选》、加缪的《局外人》等相继出书、再版,15卷本、600多万字的《柳喊九文集》问世,各类独著、编著、译著达三四百种,各类文集、选本、丛刊、丛书门类繁多,堆起来,像山。书山字海、典范迭出,柳喊九不是“著做等身”,而是著做“超”身了。常常有人以此捧场柳喊九,那位谦虚、自信强硬的湖南人会说:“我是一个矮个子。”

拿起笔来是国王,放下笔来是草民

拿起笔来是国王,放下笔来是草民,那可能是柳喊九的人生境域。柳喊九思维活泼,像一架开启的全天候雷达,不断地动弹、扫描、捕获信号。他关心时局、关心社会、关心学界,有一颗匡时济世之心。他评判本身是“思惟不标准,但言行不出格”,我认为他是“出格”但不“出轨”,像一个写毛笔字的小学生,偶尔把点横撇捺胳膊腿儿伸到米字非分特别面,是一般现象,但仍是字正体端、棱角清楚,不写错字。

柳喊九有思惟、有矛头,勇于建树、勇于挑战,却不是一个争荣邀宠、贪功占利的人,当然他也很灵敏并且很有威严,傲骨铮铮,风骨凛冽,守护着本身的学术王国,庇护着本身的庄稼、收获,呵护着本身的秧苗、嫩芽,坚守着本身为人的原则、底线,不容鄙视、踩踏。

人不成有傲气,但不成无傲骨,“轻骨头”决不是文化的素质,文化人的骨头最硬、最重。有风骨的文化是有力量的思惟,文化的风骨保有着文化的本质。文人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奉献,柳喊九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中国常识分子的典范样本。

45—60度是他礼敬别人的常态

生活中的柳喊九是一位闲淡隐逸之士,一个名利恬澹、与世无争、平静有为的谦谦君子、文雅名流,好用“旁边”尊称对方,用辞谦虚讲究,安然平静中有伶俐,平平中有深意,令人回味和咀嚼。有一句公益告白词说得好,“30度,45度,60度,90度……那不是水的温度,是垂头的角度”。柳喊九不是能向任何人都鞠躬90度的人,以至也纷歧定能弯到60度,但决不是微倾一下敷衍客套应付之人,45—60度是他礼敬别人的常态。

柳喊九好用法国十七世纪思惟家布莱兹·帕斯卡尔“会思惟的芦苇”来自喻,懦弱却有自重。他喜不形于色,怒不表于言,从不蹈之舞之、张之狂之,碰着冲犯、轻薄,耄耋之年的他更大对抗和愤慨经常是:“再也不给你们写稿了”或者“那是我给你的最初一篇稿子”。在语言暴力众多的今天,那种“柳式对抗”显得多么苍白绵软而又温文尔雅,但有力量。

垂青亲情,与保母一家情同家人

柳喊九非常垂青亲情,曾用饱蘸感情的翰墨记述了做为一位父亲对儿子、一位祖父对孙女的爱恋密意。在文中他如过片子一般回放着儿子柳涤非从呱呱坠地到远赴美国肄业创业、成家立业的过程,不无遗憾地讲述儿子十年未回、离多聚少的思念和悬念,不无痛苦地倾吐了老年失子的心境,以及频频追想远在美国的儿子留给人世间的最初一句话,是告诉前来的急救车救护人员:“不要开灯,不要拉警报,我的女儿睡着了。”绵绵眷眷、凄凄惨切的思念,鹤发老父笔悼黑发亲子,该是人世最悲苦的心境了,而柳喊九一句写纪念文章“是为了给小孙女留一个她爸爸的记忆”,让人读到一位白叟的心里强大与崇高,令人濡目。

儿子走了,为柳喊九留下了一个心爱的小孙女,那是他心里深处的柳暗花明。2006年,由柳喊九翻译的《小王子》出书,扉页上留下一行字:“为小孙女艾玛而译”,简洁却密意。10年后,《小王子》以新面目呈现在读者视野,是老祖父柳喊九翻译、小孙女柳一村插画的配合做品,老祖父特意写代序、做跋文、附散文,穿靴戴帽,慎重包拆,有满满的欣慰、淡淡的遗憾和闪闪的泪光,情透纸背,心在泪中。

柳喊九有别的一个孙女,固然没有血缘。她喊晶晶,是安徽保母小慧夫妇的女儿。小慧在柳家办事了40年,无微不至地赐顾帮衬柳喊九先生和他的夫人、研究英美文学的学者墨虹先生,情统一家人。小慧在柳先生、墨教师家成婚,晶晶在柳家出生、生长,在柳先生搀扶帮助下在北京读书,在柳先生帮助下赴美国的大学攻读生物医学专业。柳先生以至留下遗嘱,百年之后将房子捐赠小慧一家。

恬澹的他心中有着万千丘壑、百态人生

每一次与柳先生会面,都是心灵的滋养。有的时候是我主动往探看,提早预约,不敢打乱了他的做息时间;有的时候是他打德律风来约,问“旁边能否有空”。有一次我提早到了,先生碰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为没有来得及刮胡子而表达歉意。

先生老气横秋,一脸的儒雅、驯良、慈祥,聊时政,讲文化,谈写做,说人事,思维迅敏而缜密;深居简出,粗茶淡饭,一切清清新爽、简简单单、从沉着容,是先生的生活常态;贫无立锥,唯有书墙,饰以小孙女的画做,一台电脑或闪现着字符或放着舒缓的轻音乐,如舒曼的《梦幻曲》等,是先生的生活场景。

柳先生除了食饭、睡觉、漫步,就是伏案读写,甜坐冷板凳,长年磨剑,笔耕不辍,在方块汉字和法文字母间垒砌文学的高楼和文化的桥梁,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想起鲁迅先生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柳先生以至经常门窗不启、窗帘紧闭,像是生怕满屋的书香、才华、灵感从哪个门缝窗隙中溜走,本身却在上午时分溜进楼后的小院里,走几步。

先生的15卷本《柳喊九文集》出书后,他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亲笔写下一言相赠,且各不不异,如“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思惟不标准、言行不出格的老朽一个”“伏尔泰曰:‘耕种你们本身的场地要紧’,我是此言的崇奉者,固执与超脱、自律与无私,皆出于此”“以诚善为本,以礼义相待,致成忘年莫逆之交,柳老头生平一大幸事也”,等等,总共15句,既是人生感悟,更是鼓舞赐教。先生像一把钥匙,为我翻开一扇又一扇的门。

那年,陪先生于桃之夭夭的三月,在北京的明城墙根下晒太阳、过“桃花节”;偶尔,陪先生到国度大剧院、保利剧院听音乐;偶尔,陪先生在他家楼下的肥牛暖锅城食饭,给他一个买单的时机,他会点上一桌让你食不完的菜然后让你食不完兜着走;有时候他点名往崇文门国瑞城的“汉口船埠”酒家,点食湖南人、湖北人都喜欢的红烧团鱼;有时候他在家展满一桌马克西姆餐厅外卖的西点,或者外卖的红烧团鱼。其实我晓得,年事已高,血糖也高,牙齿稀松,食不了两口的先生,只想看着我食个愉快。

崇高者最孤单,思惟者最孤单。恬澹中的先生却其实不孤单孤单,他的心中有着万千丘壑、百态人生,他的笔下新鲜着那么多名人巨擘和灵动的思惟,他的做品有成千上万的研究者、读者在研习。那次,陪先生在国度大剧院听音乐,后座一位中学生得知那位鹤发苍苍的老爷爷竟然就是课本中法国名著的翻译者,兴奋不已。那次,推着轮椅中的先生徘徊在西西弗书店,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正在购置先生翻译的《小王子》,轮到先生兴奋不已了。

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谢,远看日出日落,近瞰潮起潮降,柳喊九先生像阿谁游历在七颗星球之间的“小王子”,既辛勤,又超越。法国做家都德的《最初一课》中,那位韩麦尔教师告诫他的学生们说,只要牢服膺住他们的语言,“就似乎拿着一把……钥匙”。

萨特是一把钥匙,柳喊九也是一把钥匙。你需要或者不需要,它都在那儿。

(本文为应柳喊九先生之约,刘汉俊为他的《友人对话录》一书而做的序,因版面篇幅所限,内容有删减。)

来源: 北京青年报

0
回帖

留下萨特雨果小王子的柳喊九先生走了…… 相关回复(1)

梦里花落
梦里花落
沙发
柳喊九先生离世,萨特、雨果与小王子再添悲痛之情。
活跃2周前 (06-01 00:05)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