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郊的岳麓山上,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 教全国重点寺院。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一,海拔295米,与湘江 相依。那里古木参天,幽涧盘曲,山麓秀美,光景恼人;夏季枫树葱 郁,浓荫覆地,深秋层林尽染,红叶似火。杜牧的“泊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对此风光的实在描写。
麓山寺殿堂掩映 在青山绿水之间。岳麓山的林涛绿海,湘江的碧波荡漾,古寺的暮 鼓晨钟,使庙宇充满了永久的魅力。麓山寺别名岳麓寺、慧光寺、麓苑、万寿寺。创建于西晋武帝 泰始四年(268),是第一个到湖南传布释教的僧人竺法崇所建。它 不只是湖南第一座释教寺庙,也是我国早期的佛寺之一。
唐代麓 山寺处于极盛期间,那里殿堂宏伟,规模浩荡,头山在湘江之滨,二 山在今天的麓庙门,大雄宝殿在今天的岳麓书院处,前门有放生 池,西侧有钟鼓楼,其间有舍利塔、看音阁、躲经楼、讲经堂、法华 泉,曲至山顶法华台。盛唐许多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游览至此,留 下了千古传颂的佳做。
中唐以来全数被毁。847年后逐步恢复, 建筑范畴在青风峡以上。宋代妙光僧人在清风峡寺的原址重建了 大雄宝殿、看音阁、万法堂、躲经楼等建筑,赐名“万寿寺”。清代, 对寺院又停止了几次大规模的修建,使得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 前殿都面目一新。
此时被称为该寺的中兴期间。二十世纪以来寺 院几度荣枯,曲到1983年被定为国度重点寺院时才实正昌隆。先 后修复了大雄宝殿、弥勒殿、讲堂等,如今寺内僧寡济济,佛像齐全,躲书甚丰。麓山寺保留了贵重文物《麓山寺碑》,由唐书法家李邕所撰并 书碑记,唐开元十八年(730)刻于麓山寺,后移置岳麓书院旁。
清 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保留无缺。碑高2。72米,宽 1。33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1413字,摘用骈体 文,词采华贵,论述了自晋太始年间建寺至唐开元立碑时,麓山寺 的荣枯和历任方丈禅师弘扬释教的事迹,描画了岳麓秀丽的光景, 字体秀丽,遒劲有力。
碑后有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书写的“襄 阳米芾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个字。世人称此碑为“北 海三绝碑”,即碑的文、书、刻都到达了绝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