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多么,为有泉源活水来 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天前 (12-24 10:13)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829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595
  • 回复0
楼主

借喻

墨熹的《看书有感》一诗次要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做“半亩方塘”,比做“鉴”.那“半亩方塘”很清澈,像明镜一样,能够映出“天光云影”.做者设问:那“半亩方塘”为什么那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那泉源活水不竭地填补进来,才使得它那么清澈.

因而,“渠”并非渠水,而是代词“它”,指代半亩方塘(本体是“书”).按“渠”字在文言文中可做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人指物都能够,本文中即可理解为“它”,就是“方塘”.

所以我的定见是阐明为:“问它(方塘)为什么那么清澈呢?因为不断有河流源源不竭的会聚过来啊.

大学者墨熹在赞誉读书有所领略,心灵中感知的酣畅、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如许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竭地给他填补啊!

0
回帖

问渠哪得清多么,为有泉源活水来 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