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命海患等人修遗书,参考“云浮君玉”“会计师云”,发集备忘录所载物。永乐二年(1404),书成,初名“文献集成”,其间共有一百四十七人参与编修。明成祖看完后认为“小黄尚未备齐”,不太满意,遂于永乐三年(1405)再命,以广孝、海彬、郑慧等人为监修,重修书库。
那时参与编修的多达两千多人,稿曲直到永乐五年(1407)才定稿。彼时,明成祖十分称心,亲身西行,落点“永乐大典”。永乐六年(1408)冬,书稿清初完成,“永乐大典”正式成书。““永乐大典表”所载的“永乐大典”全书共2万2千8百77册,其中目录六十册,圣经分一万一千九十五册,近四亿字。
“永乐大典”是中国汗青最早、流传最快的类书,在世界出版社也是前所未有的。书中收录了明朝之前的七、八千种古籍,包括括经、史、子、宅、火、道、天文、天文、农工、服装等几类著作,全部抄入整体、整篇或整体,充分保留了古籍的原貌。
可惜的是,“永乐”永乐大典西营
“大典”遭遇浩劫,目前抄本下落不明,副本不下八百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