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的悲剧意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在许多文学史上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杜十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
这篇小说从整体结构来看,确是很不错的,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卓越的艺术效果,很多人对杜十娘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深刻的揣测和琢磨,但迄今为止没有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在我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封建社会”是怎样压迫杜十娘的?为何在杜十娘身上出现了悲剧,这种悲剧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杜十娘主体人格在悲剧中在小说中占很大部分,又怎样来解答这些问题,因此我对此篇小说进行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层到深层、由本文到意识形态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
首先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作个梗概: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的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嫁。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高利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投奔他人“从良”则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终于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
同时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文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
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白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汗,抱箱投江而死。
作者按照这样传统式的模式的叙事结构巧妙的安排作品的内容,可以形成二元化结构模式,分析李甲似乎以一个“助手”的身份出现,可暂时将他定位于这一角色,虽然孙富极力想金钱方式,使杜十娘陷入无爱的“非人”可以看成一种矛盾关系的“敌手”,又觉得是非人道主义的。
从小说文本层次来看,柳遇春是一个游移不定的“梦中情人”似乎可有可无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下面我将采用图表结构来表示更为清楚。⑴
杜十 娘 ━━━━━━━━━━━━━━━ 杜妈妈
假母关系(金钱关系)
假爱情关系
金钱关系
(假帮手) (敌手)
李甲 ━━━━━━━━━━━━━━━━━ 孙富(
(人道) 假朋友关系(金钱关系) (非人道)
上述图表结构比较清楚的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的层次结构,那么故事不仅交代了百宝箱的来龙去脉,又说明了叙事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杜十娘与“杜妈妈”是表层上的“母女关系”,在语义层上是温情寒伧脉脉的,都是虚假的人物,并以“三百两银子”赎身才是冷冰的现实生活层面,因此,二者是对立关系。
主体的“想要”欲望能否实现,还有“李甲——孙富”的发展变化,则时时又制造阻碍、阻止欲望的实现,又防碍交流 ⑵。在我阅读此作品时就觉得历时性地阅读文本,始终觉得任何读者都会被表面的假象困惑于作品之中,以为它真的就是杜十娘实现“想要”愿望的帮手,随着任务逻辑的不断变化,利用金钱的买卖,决缺少逻辑顺序和说服力。
其实故事的叙事结果的来龙去脉,显得有条不紊,在我阅读作品的同时认为要必须回答下列的问题:第一,杜十娘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事情告诉李甲;第二,杜十娘虽然被卖,但有百宝箱在,她并不是没有走投无路,好比如自己出卖自己,或者寻归她路,都可以摆脱被买卖的悲惨命运,为什么硬要去自杀呢?因此这些矛盾关系小说中的感情材料内容写的不可靠,显得你真实。
当我看完此小说时感觉到一种矛盾的心理,如果写的生动逼真,又觉得太真实,缺少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因而采取读他的模式使读者的眼光过多的缠绕在百宝箱上,也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削弱了悲剧的艺术效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者在这一点上表现的极为高明,他放弃了传统的叙事模式而且选择了外聚焦的叙事方式:作者只将杜十娘日常积攒的百宝箱所具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然而作者只在杜十娘最终跳江之际,才通过她的控诉得知她还有一个百宝箱。
我看完这本小说时,回味了其中的一些故事清情节,例如:为什么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积攒百宝箱对自己以后又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当初又没有告诉李甲,她有百宝箱的事情?最终以投江之际,却又告诉百宝箱的事情?这时百宝箱的价值又和体现?我当时十分沉重第思考着几个问题?当时我给一个不完全的否定的回答,这就是小说的独特之处,问题具有广度和深度,就决定了小说的悲剧性内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以难以穷尽相形的艺术魅力,主要深刻的原因就在这里。
这样悲剧性的叙事性描写,在古典小说表现女性的悲剧命运的篇章也是不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之一。但要仔细地比较起来,这些悲剧性命运对生活和幸福完全不相同的,造成这些悲剧命运的原因各有所别,然而着眼于写小说的揭示女性小说悲剧性命运就完全不一样。
在作者笔墨之下,勾勒出不同的网状结构,但是有同样一种谴责男性薄幸的故事,除了上述结构外,另有其代表作《金玉奴棒打薄情郎》⑶。小说的开头入话,写开宗明义的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之,不可复合。”可想而知封建社会女性就在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就束缚了她们的思想,把女性的幸福生活所追求压制到最低限度。
这样的不叫爱情,没有选择和尊重,而只被社会所承认契约得到的证明。与此同时,大家闺秀、良家妇女尚且如此,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妓女,其遭遇就是更加不幸,譬如: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主人公,她对爱情要求十分自量,不过是八年的欢爱,而就连最后可怜的愿望,也未如愿以尝。
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主人公金玉奴出身一个乞丐团头之家,她的丈夫莫稽早年贫困潦倒,入赘金家,赖闲妻相助连科及第,得授司户之职,莫稽贵显现后,不但不念妻恩之德,反而嫌她出身微贱,影响自己的名声、前途、在赴任途中将玉奴推入江中。虽然玉奴偶然相助,幸存而存,最后恨心在夫薄情寡义,但是玉奴决心不在嫁人。
在调解之下,最后与丈夫相好,传统的贞观和女德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的,维持固有的道路,这样的爱情虽然没有金钱的交易,但是缺乏人道主义的思想,做人要有原则。怎么背信弃义,真让人费解。
在这样小说的悲剧中,与相似的悲剧命运相比,外国文学史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⑷有相似的悲剧意蕴。
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压榨下,女性的幸福生活,尤其在《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认为是最优秀的悲剧、是最崇高又具有探究价值的文学作品,为不抗拒的力量所毁灭的悲剧,生动的描写一个品性纯洁、心地善良、容貌美丽、性格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典型形象,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专制制度和暴力的牺牲品悲剧,这样具有一个代表价值的人物毁灭自己的悲剧。
与《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和《德伯家的苔丝》相比,都不是金钱换来的爱情,也不是用爱情驾奴于金钱之上,但是还是人道主义思想带有浓厚的色彩。杜十娘显得是迥然不同,她要求是短暂的爱情,甚至也是婚姻。如果仅仅要求的是婚姻,那么杜十娘这个愿望说来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如果杜十娘诚恳地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那么前面的赎身、还家、缔结良缘是不费吹功之力的。作者既然如此写到这里,杜十娘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呢?她自己却说,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实感情。怎样提出“生死无憾”的真实感情,杜十娘没有说,也不敢这样说,用自己的百宝箱能得到人生的幸福生活,也不会肯接受被银两买卖的命运等一切举动,看来还是渴望自己的情人不把自己当作可以随意买卖的烟花,而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并且愿天下所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种真情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内心真爱和尊重。单是从感情的角度上看,杜十娘所追求的是一种非损人利己的事情,也是与利害无关的正常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善至美的感情。
真正的感情杜十娘早已意识到,其实对美好的情感孜孜以求对那种利害的关系却愿望是如得一惩,最终未能实现,这些对明代社会背景所产生的时代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
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此时“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
然而“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
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 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同时“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太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
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
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害。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金钱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的等级、尊严、卑劣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这里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带来平等的气息。
就这方面而言,鼓励公平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确给社会带来了生机蓬勃。但是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放在金钱的天枰上加以衡量,是否合理呢?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言,那么显然不是的,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既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人格、人道、尊严、良知、情感等等同样可以用商品一样来交换。
利用金钱的交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了以利相交的关系,使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友情,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深化变质却实际失去了一个起码是砝码尊重。现实社会中,真情又将何去?交际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友好往来的活动,使之感情更加深刻,但并非是金钱来交易,岂不成了市场。
像《杜十娘怒陈百宝箱》这样对金钱给人性带来丑的因素这些方面给予深刻的揭示和思考,是个很特殊的范例。
回顾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看,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模式结构,所能谴责的是薄幸乱行的负心之辈。在小说的整体内容类看,可以说,篇中人物是“金钱”驱使人物行动的中介,在这种意义上说,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爱情小说,它具有金钱、爱情、人道的三重意义。
金钱是文本中的链条,爱情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而人道是缺典型的意义和说服力,人道主义藏在最深层,这也许是作者“政治无意识”理念,经过精心的设计,通过心理的阐释,我们就能看见“虚假、金钱、欺诈、背叛”等真实画面,还有充满激情的黑暗社会,纯粹是一潭污水,世界一片黑暗。
小说中杜十娘这样一个弱女子放在了黑暗的社会里被现实生活所吞没,实在可怕。释放了人道主义的微光,点燃了封建的火花,调节了小说的亮度,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文学独立人格,无不受到封建社会的专制羁绊和无情的批判。我在反反复复的思考时,像杜十娘处在拉康意义上的“镜像阶段”,即新的主体对自我的存在之处一种想象关系之中。
⑸杜十娘受难的美丽悲惨的倩影里,在我脑海中忽出忽现的,像断节的电影,不断回放,无疑就是明朝末年进步知识分子思想的活跃,表现小说文本之中的意识形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主人公充当人物角色,由有心从良——争取从良——实现从良——毁灭从良的过程是要做一个强烈愿望的人,有果断处事的优良作风和毫不斗争的妥协精神。
虽然杜十娘是身份低微,属于只有金钱就可以断定她是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把她视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两性之爱也就打上了金钱的烙印,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侮和伤害。在鲜嫩的花草没有供给养料和光合作用,只有枯萎死亡,这也许是缺少一点才完美。小说中杜十娘和李甲,彼此是值得尊重和欣赏,同时对美好人性的深情的呼唤,只有坚强的人生才能抓住时代的旋律。
可敬可歌杜十娘
可恨可叹懦李甲
李甲“迷恋十娘颜色”,但又十分软弱,既想做风流情种,又要做孝子贤孙。这个有色心没色胆的窝囊废却凭着他的“忠厚志诚”让“久有从良之志”的杜十娘“甚有心向他”,“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杜十娘终于赚得老鸨以三百金的价格同意赎身,李公子在十娘的鼓励下奔走了三日,却分毫无获,以至不敢去见杜十娘,却在柳监生寓中住了三日。
见了十娘也“只是流涕,不能答一语”。十娘拿出私蓄一百五十两碎银交给公子,他“惊喜过望,唤童儿持褥而去”。他的“惊喜”更多的恐怕是因为这些银子能部分地解决眼前的困难,倒是柳遇春认识到了“此妇真有心人也”,并正告他:“既系真情,不可相负。”有意思的是柳遇春自告奋勇“凑足一百五十两交付公子”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吾代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
”言下之意,凭你李甲的为人并不值得我帮忙,倒是“女中豪杰”杜十娘让我柳遇春十分敬重。
当刚刚赎身从良的杜十娘问及李甲以后的打算时,李公子面露难色,实则是心有余悸:有违父命,何以立于天地之间?也就是说,在封建礼法和个性自由之间犹疑不定,难以取舍。
李甲没有追求个人幸福的勇气,杜十娘的一片痴情和良苦用心没能把他从封建伦常纲纪中拯救出来。所以孙富的一番花言巧语很快说服了李甲,于是他背叛了十娘重新回到父亲的身边。发乎情,止乎礼,始乱终弃,改邪归正,“欣欣似有喜色”。在这里,即使没有“千金之资”,恐怕也只能是这个结局。
明代社会,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但它的力量还不足以压倒根深蒂固的门第思想,旧有的等级尊卑秩序还十分强大。
李甲并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他还是比较重情意的,否则,杜十娘也不会“有心向他”,但在封建文化的浸泡下,他得了软骨症,不敢与他赖以生存的宗法伦理制度决裂,最终毁了自己的幸福,也葬送了杜十娘的一生。
李甲的父亲始终没有露面,但他恰似一个无处不在的阴魂左右着李甲的生活。父亲代表着“天理”,而十娘代表的是“人欲”,尽管“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信条在明代社会已有所松动,但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忠厚志诚”的李甲,由于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只能尴尬地挣扎在两者之间,最终抛弃了情人而投向了父亲的怀抱。
杜十娘与李甲不同,她是一个在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城府极深的女子。她受正统教育少,而受新风气熏染多,在她身上体现了较多的人性光辉。身为下贱,却不失尊严;沦落风尘,仍向往自由。她要求平等、追求幸福,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饱受凌辱让她更懂得真情的可贵,屈辱的生活也磨练了她的意志和心计。
热烈而钟情,大胆又细心。她先引诱妈妈同意赎身,然后不动声色,叫李甲去筹钱,直到期限过半,才自己拿出赎金的一半。她苦心积攒的箱中珍宝却假借姐妹们临?e所赠,不让李甲知道。赎身从良后,她说出让李甲家人接纳她的整个计划……这一切惨淡经营都是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这是一种正当的追求,她对此寄以极大的希望,事实上,整个事件的进展也非常顺利,眼看盼望已久的幸福就要到来,然而,李甲出卖了她!
她最钟情的人背叛了她!她的一生幸福,她的终身之计,转眼间化为泡影,而且是以这样一个结局收场:腰缠万贯的她被自己的情人以区区千金买给了别人。
她的全部心血,她的全部努力,顿时显得滑稽可笑。原来自己的所有追求和向往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和毁灭性的,性情刚烈的杜十娘悲愤交加,欲哭无泪。她绝望了。
其实,即使到这个时候,杜十娘还是有办法挽救的,她有百宝箱。但是,她当初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一笔可观的财产,正是要让他们的爱情不要受到金钱的污染,她早就厌恶了这种金钱交易;现在,她怎么会用它来维系这种业已变得可笑的感情呢?尽管李甲此刻痛悔不已,但杜十娘已经万念俱灰了。
杜十娘的绝望不只是因为幸福之不可得,更是指向生命本身。
有人替杜十娘惋惜,认为她几乎具备所有做幸福快乐女人的资本——年轻、美貌、富有,没有李甲,照样可以过得很好,何至于偏执到为一个负心汉自杀呢?但是,如果杜十娘也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有了年轻、貌美、富有,就有快乐和幸福,那么她在遇到李甲之前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了吗?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多周折呢?就是在认识李甲之后,如果早一点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他,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变故了。
看来,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用年轻、貌美、富有换来的所谓幸福,她要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
这种“真正的幸福”当然也需要一些外部条件——这是杜十娘“私有所积”的原因,但“真情”才是必要条件。“两下情好愈密,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那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历尽艰难,得有今日。”有了这份真情,“得终委托,生死无憾”。正如柳遇春所言:“此妇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杜十娘相信“真情”的存在和力量,并且相信自己已经获得了这种真情,然而,她错了。她太天真了。她的错正在于她的天真。
她的错误在于,她企图追求真正的爱情。在那个时代,真正的爱情是有罪的。
自杀的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偏执,因为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不是什么小事。杜十娘偏执的是真情,她的自杀不是为那个负心汉,而是为自己、为真情、为生命。
注:由于是女人的缘故,微风绿柳对封建社会一切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剧女性都倾注了无尽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