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算 符 号
、-、×、÷、= 符号若何来的?
、-、×、÷和 = 那五个符号,各人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外的了,但是你晓得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期间,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路表达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隔一些来表达减法。
中世纪后期,欧洲贸易逐步兴旺。一些商人常在拆货的箱子上画一个“ ”,表达重量超越一些;画一个“-”,表达重量略微不敷。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的艺术巨匠达·芬奇在他的一些做品中也摘用过“ ”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做中正式用那两个符号来表达加减运算。
后来颠末法国数学家韦达的鼎力鼓吹和倡议,那两个符号才起头普及,到1603年末于获得各人的公认。
×、÷符号的利用,不外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起首在他的著做顶用“×”表达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兴旺,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达3被4除。
许多人认为,如今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曲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做中才呈现了“÷”号,据揣度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如今绝大大都国度的出书物中,都用 、-来表达加与减。
×、÷却没有普及利用,一些国度的课本顶用“。”取代“×”,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书物中一般用“:”来取代“÷”。
那么=那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类记号来表达相等,而最早利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伶俐的磨刀石》中。
他说之所以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做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外了。但是 = 号曲到18世纪才普及。
最 少 要 几 分 钟
华罗庚爷爷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穷户家庭,他十分热爱进修,老是争分夺秒地进修,在碰着问题的时候,老是靠本身动脑筋处理。
1965年,华罗庚爷爷在他的一本书中出了一道标题问题。华爷爷出那道题的目标,是想操练小伴侣做几件事时,合理安放时间的能耐。
标题问题是如许的: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问起码要几分钟能够泡好茶?
同窗们,如何合理安放那几件事,才气使所用的时间最省呢?那就要能在统一时间内做几件事,先洗水壶,接着烧开水,烧上水以后,需要等15分钟水才气开。
在15分钟内,能够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沏茶,如许,只用16分钟就行了。同窗们,当你要做几件事时,能不克不及用华爷爷教给我们的办法来安放呢?
想一想:
从那个故事中,会遭到什么启发?
打印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