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2小时前 (19:06:31)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989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791
  • 回复0
楼主

来源:光亮日报

61年来,二里头遗址不竭改写着“中国之最”,让中华文明史不竭向前溯源——

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的大禹雕像。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品“乳钉纹铜爵”。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品“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上)和“绿松石串珠”(下)(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参看者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赏识展品。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被考古界称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二里头遗址,自其被发现至今的61年间,不竭改写着“中国之最”,让中华文明史不竭向前溯源。

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河南省洛阳市,通过打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加强夏文化研究传布等,在庇护传承中推进文物“活”起来,架起摸索中华文明泉源的桥梁。

考古探源,解读古老文明留下的“无字天书”

在中国考古界,二里头声名显要。那个位于洛阳盆地的小村庄,处于伊河、洛河之间,那里地势平整开阔,交通便当。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依文献线索觅觅夏王朝遗址来到二里头,从试掘的第一铲起,那片看似通俗的地盘就和“考古”二字紧紧联络在了一路。从此,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考古学家来到那里,用他们的手铲解读古老文明留下的“无字天书”。

考古界为什么要固执觅觅夏都?

夏代是中国汗青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造朝代。在先秦期间的许多典籍,如《诗经》《尚书》《左传》《论语》《孟子》《墨子》《竹书编年》等中,有多处关于夏王朝、夏代史事、夏代都邑和夏商关系、夏商王朝更替的记载。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治学办法的影响,疑古学派鼓起,对国史典籍停止了全面梳理,打乱了数千年来人们对中华绚烂文明的固有熟悉。

“然而,疑古学派自己无法成立起新的常识框架,于是,关于夏代熟悉问题的重担落在了考古学家的肩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做队领队、副研究员赵海涛介绍,为消除疑古学派之“疑”,1959年,71岁的徐旭生全面梳理了夏代史料,并率队来到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域——豫西,起头了对“夏墟”的考古查询拜访,由此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二里头遗址。

随后,通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工做与综合研究,中原地域建起了一个科学的古文化开展序列: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如许就确认了二里头文化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晚于中原龙山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以及三者间在文化面孔上必然的继续性,为摸索夏文化和夏代都邑供给了重要线索。

二里头,成为翻开夏王朝汗青大门的一把钥匙。

三代考前人,重现二里头“王朝气象”

“从目前的发现看,二里头国都极可能以纵横交织的道路和围墙分隔构成了多个网格。曾在此中多个网格内发现有差别品级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差别的家族,阐明其时的二里头可能已呈现了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规划。”

10月18日,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媒体吹风会召开。会议现场,赵海涛对二里头遗址以往考古工做概略及最新考古功效停止了介绍。

赵海涛说,考古工做者正在陆续扩展工做区域以验证上述现象的准确范畴和内涵。如能确认,那些新发现将为研究二里头国都整体规划、条理构造、社会分层、品级划分进而摸索夏王朝的规划思惟、礼节轨制、统治轨制等问题供给重要材料。

61年来,是三代、上百名考前人在二里头的坚守和发掘,让沉睡了3500余年的夏国都遗址一点点揭开神异面纱,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都邑格局和做坊遗迹的接连出土也让夏王朝的实在面孔逐步“浮出水面”。

依托可靠的地层关系和丰富的遗存,以赵芝荃为代表的第一代二里头考前人初步将二里头文化划分为四期,确立了可靠的时间框架,为其他遗址成立时代框架供给了参照,确立了二里头遗址做为中国早期国度国都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随后,一代又一代的考古队员们不竭刷新考古界的“中国之最”。

恰是那些“中国之最”,展现出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的“王朝气象”,也让学界达成普及共识——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国都所在,堪称“华夏第一王都”,在中国早期国度的构成开展中占有无足轻重的地位。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所处的年代、地区、兴旺水平、开展阶段等诸多情状与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对应度极高,是研究中国早期王朝国度、夏朝考古的最重要对象。

庇护传承,让更多人感触感染夏文化

10月19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慎重开幕。200余位国表里出名专家齐聚洛阳,以“二里头·夏都·夏文化与世界文明起源”为主论题停止深进交换。

那一天,刚好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的日子。

做为国度“十三五”严重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至今累计招待旅客超越100万人次。此中,单日更高旅客招待量达3.8万人次,创下洛阳市博物馆单日旅客招待量的更高纪录。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实行预约参看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天天的7000个预约名额,早早就被夺订一空。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集中展现夏代汗青、二里头遗址考古功效、夏文化摸索汗青、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功效的专题遗址类博物馆,是一本立体、新鲜的夏代汗青书。”该博物馆馆长王献本介绍,除精心停止展陈列计外,该馆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多个数字化互动体验平台,吸引旅客立足,参与体验。文旅与科技的合成,让躺在展现柜中的文物“活”起来,率领旅客探觅华夏起源的故事,触碰灿烂厚重的中华文明。

文物“启齿说话”,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打造的是鞭策本土文化走出往的“金手刺”。近年,洛阳鞭策博物馆、遗址庇护展现等项目得到活化操纵,有效发掘文物蕴含的汗青、文化和科学价值,足够发扬文物的公共文化办事和社会教导功用,让更多人听到“夏文化故事”,让“夏朝为信史”“二里头遗址为夏朝中晚期国都遗址”深进人心、成为共识,激倡议澎湃的民族自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二里头遗址所在的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现在的洛阳,正从加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往掌握二里头文化中蕴含着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基因,打造二里头文化价值品牌,使之处于黄河文化研究的领先地位,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荣耀。(记者 王胜昔 通信员 伶俐)

0
回帖

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