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冷。
蓬山此往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那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恋爱诗。全篇以“别”字为主眼,抒写分别的感伤和别后铭肌镂骨的相思之情。
首联起句以会合之罕见陪衬分别之难堪,两个“难”字,蕴含着两边困难辛酸的恋爱履历与体验;次句以景染情,借暮春残景烘染分别之情,哀怨倍增。颔联从本身着笔,用比兴的手法表达别后缠绵固执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春蚕”、“蜡炬”两个比方象征,加上“丝”、“泪”二字一语双关,使那种真诚深厚的豪情剖明、至死方休的恋爱誓言显得强烈热闹而又委婉,委婉而又明显。
颈联转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相思痛苦之中:晓妆揽镜,但愁青春之磨灭;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凉。“诗从对面飞来”,于详尽进微的体谅中,更见恋爱的深挚与专一。尾联借用神话传说,聊做宽解,表达无看中的期看:好在相隔不远,尚可一通消息。
全诗密意绵邈,斑斓精工,比方别致贴切,象征意味极浓,能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感情共喊。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喊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昔时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
那首诗标题问题有两种差别文字,今摘此题,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何也?一是醒豁,二是合理。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并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同为晚唐诗人的李义山,有一首《不变城楼》,与许丁卯那篇,不单题似,并且体同(七律),韵同(尤部),那还不算,再看李诗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那其实是巧极了,都用“高城”,都用杨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们的笔调,他们的情怀,就纷歧样了。义山一个“迢递”,一个“百尺”,全在神超;而丁卯一个“一上”,一个“万里”,端推意远。神超多见风流,意远兼怀气焰。
“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那恰是巧用了两个不附和义的“数字”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万里之愁,其意安在呢?诗人笔下清楚逗露──“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早已道破,此处并没有什么实的汀洲,不外是想象之间,似焉罢了。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成?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看,见秦中河湄风物,竟然略类江南。
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盖蒹葭秋水,杨柳河桥,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愁怀无际,有由来矣。
以上单说句意。若从诗的韵调丰摘而言,如彼一个起句之下,著此“蒹葭杨柳似汀洲”七个字,恰是“无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再从笔法看,他起句将笔一纵,出口万里,随后立即将笔一收,回到目前。
万里之远,从何写起?一笔挽回,且写眼中所见,潇潇洒洒,全不板滞,而笔中又自有万里在。仿批点家一句:此开合擒纵之法也。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远想慨然,──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那一轮平西的红日,已然渐薄溪山,──纷歧时,已经隐约靠近西边的寺阁了,──据诗人本身在句下说明:“南近?溪,西对慈福寺阁。
”形势了然。却说云生日落,半晌之间,“六合异色”,那境域已然变了,谁知紧接一阵凉风,吹来城上,登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体味”,晓得那风是雨的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睫了。
风光迁动,心绪变改,捕获在那一联两句中。
使后来的读者,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遂为不朽之名做。何必高尚巨丽,要在写境逼真。令人心服的是,他把“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连用在一处,而四者的关系是如斯地清晰,如斯地天然,如斯地活动,却又颇极错综辉映之妙,令人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合掌”之感,──也并没有组织运营、举鼎绝膑之态。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在“事实颠末”上是一层推进一层,井然不紊;然而在“艺术觉得”上,则又清楚象是错错落落,“参差”有致。“起”之与“沉”,当句自为比照,而“满”之一字自己亦兼虚实之趣──曰“风满”,而实空无一物也;曰空空落落,而益显其愁之“满楼”也。
“日”“风”两处,调子小拗,取其峭拔,此为诗人喜用之句格。
那么,风雨将至,“形势逼人”,诗人是“此境凛乎不成久留”,赶紧下楼渐渐回府了呢?仍是怎么?看来,他未被天时之变“吓跑”,仍然登临纵目,独倚危栏。
何以知之?你只看它两点自明:前一联,固然写得声色如新,气焰兼备,却要体味阿谁箭已在弦,“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意趣。
诗人只说“欲”来,笔下精神,全在虚处。而下一联,鸟不服芜,蝉吟高树,其神气意态,多么安适悠闲,哪里是什么“狂风雨”的问题?
讲到此处,不由想起,那不出名氏的一首千古绝唱《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诗人许浑,也恰是在西风残照里,因见汉阙秦陵之类而引起了感念。
咸阳本是秦汉两代的故都,旧时禁苑,当日深宫,而今只绿芜各处,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翻如凭吊。“万里”之愁乎?“万古”之愁乎?
行人者谁?过客也。可泛指从古到今是处征人游子,当然也可包罗自家在内。
其曰莫问,其意却恰是欲问,要问,并且“问”了多时了,恰是说他所感者深矣!
“故国东来渭水流”,大意是说,我闻咸阳古地名城者久矣,今日东来,至此一览──而所见无几,唯“西风吹渭水”,系人慨叹矣。
结句可谓神完气足。气足,不是气尽,当然也不是语尽意尽。
此一句,正使全篇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益处,确有悠悠不尽之味。渭水之流,自西而东也,空间也,其间则有城、楼、草、木、汀洲……;其所流者,自古及今也,时间也,其间则有起、沉、下、喊、夕、秋……。三字实结万里之愁,千载之思,而使后人读之不由同起无限之感。
如斯想来,那么诗人所说的“行人”,也恰是空间的过客和时间的过客的同一体了。
(周汝昌)。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冷。
蓬山此往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喊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昔时事,故国东来渭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