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千秋岁引”有什么寓意?

6小时前 (14:21:00)阅读1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007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157
  • 回复0
楼主

  做为叱咤政坛一时的人物,王安石也并未脱节旧时常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在兼济全国与独善其 身中踌躇不定。他一面以雄才大概、执拗勇敢著称于史册;另一面,在如火如荼的政坛比赛中也时 时泛起急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慨叹。那首词便流露了后种情感。 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基调凄婉,是一幅岑寂冷峻的秋光图。

  旅舍客馆本已令身在异乡的旅人 心中郁闷,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白天时渐冷,已是“冷衣处处催刀尺”的时节了。前人有秋夜捣衣、 远寄边人的风俗,因而冷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告别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 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听,常被诗人写成悲惨之声。

  “孤城画角”四 字随便让人联想起旷远辽阔的异乡秋色。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进寥廓”,“一派”本应润色秋色、秋 景,而借以描述秋声,传达了秋声的哀远,给人以空间的宽广感,“进寥廓”的“进”字更化无形为有 形。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翰墨绘写秋声,并且完满是报酬的声响。

  冷砧、画角的背后自有捣衣人与 吹角人,所以那里的秋声,也完满是愁人耳际、客子心头的秋声。 上三句是耳之所闻,下两句即是目之所见。燕子东回,大雁南飞,那在秋天都很常见,而燕子飞 往那苍莽的海上,大雁落向平整的沙洲,都寓有回乡之意,那天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情不自禁的 思路,于是很天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忆旧。

   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楚台风”即 用此典。《世说新语•容行》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弄月,据胡床咏谵。“庾楼 月”即用此典。此处清风明月寓意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好像昨”三字中表白词人关于往日欢情与佳 景的难以忘怀。

   下阕即景抒怀,也道出了感秋的原因:无法名缰利锁,缚人四肢举动;世情俗态,磨灭了自在的生活。 “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展展开往,说昔时与心上人誓约,密约私诺,然末于孤负红颜,食言而 末。那里的“华表语”就是指“往家往返”。“秦楼”本义是女子的住所,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 约。

  那里王安石外表上写的是驰念当日幽会、有负昔时誓言的情状,其实是借以抒发本身对政治的 厌倦之情,对了无悬念的生活的眷恋与憧憬。因而那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在一 般的怀恋旧情之上。至此,已将词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做结,说梦回酒醒的 时候,常常怀恋往昔。

0
回帖

王安石的“千秋岁引”有什么寓意?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