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对偶句吗

5小时前 (19:19:22)阅读1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008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169
  • 回复0
楼主

  那首诗是诗人颠末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那个闻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峙的汗青形势起着决定性感化的一次严重战争。其成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此次战争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赏识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颁发了特殊的观点,认为周瑜成功于幸运,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度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那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络的折戟,很天然地引起后文对汗青的咏叹。

  但凡在汗青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务,常会被无情的光阴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磨灭,就像那铁戟一样沉沦藏匿,但又常因偶尔的时机被人记起,或引起驰念,或勾起深思。正因为发现了那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而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本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那一场决定了三国鼎峙场面的严重战斗,英雄云集,多么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做者浮想联翩的思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展垫。全诗最超卓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那二句是议论。“认前朝”,原来能够写对那场战争的回忆,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汗青评判,而是间接的对汗青结局提出本身的评判。

  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判。他认为汗青上英雄的胜利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条理看察、根究着汗青,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焰。不婉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愈加重了躲娇之意。

  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全国成功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自得气焰。写想象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裂,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进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指导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示出特殊的常识,还盘曲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服和豪宕胸襟。

  慨叹汗青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本身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气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本身总会有所做为,展现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不是对偶句

0
回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对偶句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