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艺术体系体例十分严厉,能够归纳综合为以下几点:
一、 构造。“折”是元杂剧最根本的单元,“一 折”类似于如今戏剧的“一幕”或“一场”。凡是四 折为一本,讲述一个完全的故事。也有的五折为一 本,或者六折为一本。“折”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 单位,也是剧本情节的一个天然段落,不受时间和地 点的限造,十分乖巧,一折含有较多的场次。
有的做 品为了贯串线索,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有一 小段“楔子”。每个剧本的结尾还有“标题问题” “正 名”,就是用两句话或四句话总结剧本次要内容,并 将最初一句中若干关键性的字眼当做本剧的简名,如
《窦娥冤》那个简名就是源自正名最初一句一“秉 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二、 音乐。杂剧每一折只能用一个套曲,每个套 曲一般都由统一宫调的若干收曲牌构成。每折最初的 曲子要用“煞”或“尾”,以此来完毕一套乐曲。元 杂剧一般摘用北曲九宫。较多剧本第一折用仙吕宫, 第二折用南吕宫或正宫,第三折用中吕宫或越调,第 四折用双调。
一折之中的每收曲词都押统一韵脚,不 能换韵,且每收曲子几乎句句押韵。元杂剧在北方兴 起,因而在用韵方面以北方音为原则,平、上、往三 声通押,人派三声。
三、 宾白。剧本中不单有歌唱的部门,并且有不 唱的说白。因为剧本一般以歌唱为主,说白为辅,所 以称为“宾白”(即“主宾”之“宾”的意思)。
宾白能够分为对白、独白、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带 白几种。对白,指两人或多人的对话;独白,指一个 人的自叙或叙事;定场白,指的是人物初度退场时的 毛遂自荐;冲场白,指的是人物第二次或第三次上场 时对看寡所说的话,一般用来陈说事由或表达心绪; 背白,指的是人物背着同台的其别人对看寡说的话, 一般用来表达心绪;带白,也就是剧本上写的“带 云”,指的是唱词中间或插进的说白,主唱可能会有 带白,此外出场人物没有。
四、角色。元杂剧中有末、旦、净、杂四大类 角色。末和旦是次要角色。每类角色还能够细分为很 多种详细角色。末,指的是剧中的男角,可细分为正 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三末、小末、外末等 行当。此中,正末是男配角;旦,指的是剧中的女 角,可细分为正旦、副旦、贴旦、外旦、老旦、大 旦、小旦、花旦、色旦、茶旦等行当,此中,正旦是 女配角;净,一般由男角饰演,勇猛强悍是此类人物 的次要特征;杂,指的是以上三类之外的角色不明的 其他杂角,有孤(官员)、孛老(老头儿)、卜儿 (老妇)、徕儿(小孩)、邦老(匪徒)、细酸(书 生、穷秀才)、曳刺(番兵)、祗从(随从人员)等 诸多名称。
一部戏的演唱者只限剧中配角一人,此外 角色只能念白。然而少数剧本会有所差别,例如《陈 州粜米》,正末在第一折中饰演张撇古,而在第二、 三、四折中饰演包公,固然演唱者都是正末,但所饰演的人物却差别。《张生煮海》第一、二、四折的主 唱是正旦,第三折的主唱是正末,属于旦、末轮流 主唱的情状。
又如《西厢记》第二本共五折戏,五折 的主唱别离是:莺莺、惠明、红娘、莺莺、莺鸾,主 唱角色的改变更大。然而,一折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到 底,此外角色只能念白的端方,却是不克不及随便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