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是什么

7小时前 (11:25:43)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011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237
  • 回复0
楼主

  1。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古代伯牙擅长抚琴,钟子期擅长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拜托的心意,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蒙昧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良知,能赏识的人 3。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贴心伴侣

详尽阐明

1。 通晓音律。 《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成与言音,不知音者不成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承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欠亨千曲以上不敷为知音。

  ”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简全国知音女子,进宫供奉。” 2。 《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方良知,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量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绝弦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回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往呢?” 伯牙诵云:“忆昔往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悲伤悲伤复悲伤,不忍泪珠纷。

  来欢往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令媛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末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 指对做品能深入理解、准确评判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漠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普通化》:“假使说,做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工具,就是世界上的绝做了。” [1]

典故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那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路冲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精湛的琴艺,而是羡慕他碰着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蒙昧音。乃破琴绝弦,末身不复鼓。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搭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波,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波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风光非常诱人。看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注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合理他完全沉浸在斑斓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小我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食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揣测岸边的报酬何而来,就听到阿谁人高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那里听到您在抚琴,觉得琴声绝妙,忍不住站在那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认真一看,阿谁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公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答复:“先生,您适才弹的是孔子赞颂门生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 打柴人的答复分毫不爽,俞伯牙不由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那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那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那番讲述,俞伯牙心中忍不住悄悄钦佩。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此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那琴声,表达了高山的宏伟气焰。”当琴声变得清爽顺畅时,打柴人说:“那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由欣喜万分,本身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往没人能听得懂,而面前的那个樵夫,竟然听得明大白白。

  没想到,在那野岭之下,竟碰着本身久久觅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喊钟子期,和他饮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契,相知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那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那位知音,可是又过了良久,仍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白叟探听钟子期的下落,白叟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往世了。临末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白叟的话,俞伯牙万分哀思,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亲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破坏。

  他哀痛地说:我独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那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冲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处所,筑起了一座古琴台。曲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描述伴侣之间的友谊。 俞伯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2]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做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后人有诗赞誉曰:月临十五醒谁家,文朋诗友共天边。假使昔时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别的的故事 1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小我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别离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小我你想同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障碍二者是知音。

  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食。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世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本身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没必要疑虑”。竟倾壶饮之。 2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

  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誉显达,推荐管仲为辅弼,位在己上。两人齐心辅政,持之以恒。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议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倒霉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认为贪,知我贫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贴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伴侣,偶尔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0
回帖

知音是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