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大理诺邓盐井的一些资料

2个月前 (10-15 13:57)阅读3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715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319
  • 回复0
楼主

  诺邓的古老见诸文字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南诏帝国设“剑川节度”时。当时的“剑川节度”领有宁北、浪穹、细诺邓等地。唐代著名典籍---樊绰撰写的《蛮书》载:“剑川有细诺邓井”,因此诺邓也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诺邓以往叫“诺邓井”,“井”即盐井。

  云龙自古以来以出产优质井盐闻名。在诸多盐井中,“诺邓井”最出名。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朝就远播中原地区。故汉武帝最早在云南授金印、设郡县时就专门设了个“比苏郡”。即今云龙诺邓及其周边地区。“比”是白族语“盐”的一音之转。“苏”在汉藏族系藏缅语支各民族中有“人”的意思,意即“盐人”或“生产盐的人”。

  可见在汉代这些“生产盐的人”就已闻名中原了。在广大西南地区多数是尚未命名的蛮荒之地时,“诺邓”---“比苏”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其古老,对一个小山村是极为罕见的。“诺邓井”在宋大理国时期直属段氏政权控制。1383年明政府置云南四提举司之一“五井盐课提举司”于此,明、清以来是连通腾冲、缅甸和西藏、大理、保山等地的“盐马古道”轴心地。

盐一度使这个小山村商贾云集,百业昌盛。一条依山而建的街道有三四十家店铺,每月都要“赶街”四次。小山村辉煌了好几个世纪,留下了寺庙、会馆、祠堂、府第、民居……保存至今的尚有元代建筑一处,明清两代建筑约百处,民国年间建筑约五六十处。

  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里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啊。

后来,食盐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商人们不会再为到处都可买到的盐巴而跨越千仞高山,万丈深谷。诺邓开始衰落,被工业文明遗弃在一座荒山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个辉煌的名字,有如人们忘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那些繁荣的驿站。

0
回帖

谁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大理诺邓盐井的一些资料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