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我们整理讨论稿的大致构想与框架:以下新政讨论稿简图根据北京市建委版本整理
为了阐发新政便利,我们暂定文件生效日(那是该文件最核心部门)为2008-03-24。
2008年3月24日后签定合同的:
1, 获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未满五年,不得上市销售,如销售,政府原价回购
2, 获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满五年,可上市销售,
如售价高于政府批示价,则所交款项为:(售价-原价)#215;70%;
如售价低于政府批示价,则所交款项为:(批示价-原价)#215;70%。
2008年3月24日(含)前签定合同
1,获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未满五年,不得上市销售,如销售,政府原价回购,超标部门退还价款
2,获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满五年,可上市销售,
如售价高于政府批示价,则所交款项为:原价#215;10%;
如售价低于政府批示价,则所交款项为:批示价#215;10%。超标部门退还价款
以上就是新政的主题内容,假设还不大白政策的差别之处,我们能够按下表理解:
获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未满五年的情状 获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满五年的情状
政策生效日 2008年3月24日前 2008年3月24日后 2008年3月24日前 2008年3月24日后
政策办法 回购,退还超标部门价款 回购 可上市销售 可上市销售
所交款项 无 无 市价或批示价#215;10%。超标部门退还价款 (售价或批示价-原价)#215;70%
那会儿我们应该能看出来详细问题了吧?所谓新房新政策和老房老政策的区别就是所交款项几罢了
如今我们该讨论一下讨论稿里的文字游戏:
游戏1:何时公布施行就很微妙了,那完全取决于政府的立场和公众的反响。晚点呢?老房到期的业主就多点;早点呢?除了第一批业主就全进来了
游戏2:批示价确实定也很微妙,公布文件时并没有确定批示价确实定原则,批示价定几?那也完全取决于政府对财务收进和对原业主的收进定位的立场。如财务想多收进点就定高点,不然低点;假设认为老业主经济前提好了,能够按80%比例(限价房的订价原则)背后酿成限价房。哈哈,政府越来越伶俐了吧。
游戏3:超标部门退还价款仍是面积。在新政讨论稿的第三款里强调的是价款,重视是价款而不是面积。那可很好呀,目前人民币在国内因种种原因是贬值,但房价可涨得比GDP还快,把我们响应部门的资金成本酿成了零,以至是负的。
游戏4:打乱讨论稿逻辑挨次。因为逻辑挨次清晰能使良多人一看就大白,包罗政府高层、人大代表以及老苍生。如今行文是:公布日后---回购规定及流程---公布日前的,而不是:公布日前---的公布日后---回购规定及流程或其他。我本身就是通过画图才彻底搞大白的,刚起头看着还觉得挺合理的呢
游戏5:尽量躲避法不前溯的原则。那次要是通过所交款项来实现的,政策发布日后,比例70%,发布日前的10%。那点可对人道的领会很深的,一般的人看文件在脑子里都是有假设前提的,那就是带着本身的期看值往看的,一看关于本身的部门还能够,那就OK了。其实认真研究就会发现你捡了个芝麻,可丢了一个西瓜呀。
最初讨论一下假设施行此新政,会构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1, 不契合《国务院关于处理城市低收进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定见》(国发[2007]24号)的九条--标准经济适用住房赐与对象中谈到的“已经购置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置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2, 涉嫌违背《国务院关于处理城市低收进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定见》(国发[2007]24号)的(十一)条--严厉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治理中的“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白”。
3,涉嫌违背宪法关于私有财富神圣不成进犯的规定,至少根据政策超标部门是跟商品房具有同样性量的。为何也一同回购。
4,涉嫌违背我国造定法令的根本原则,即法不前溯原则,在讨论稿里通过文字游戏稠浊事实和概念。
5,违背国度合同法,其时签订的合同里并没有阐明回购,和按讨论稿讲的体例交收益金
6,政府政策失误,让苍生买单。不成承认,在经济房施行过程中呈现干预干与题,但不克不及因为特殊性就否认了普及性,何况施行失误,责任在政府不在经济房业主。
7,形成政府与民争利的印象。房价涨了,政府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假设如许下往,房价只能越来越高,各人要大白,高房价会损害几代人的利益,包罗拥有用于自住住房的业主,因为房价高了,以后用于运营租用的租金也会高,那些成本迟早城市传导到商品的售价上,我小我认为东京物价高,房价高也是原因之一。
8,影响社会的不变连合和建立协调社会。出格北京奥运会召开期近
9,政府失信于民。良多业主买房时一些经济房房价只比周边商品房房价低不到10%,但为何良多人买经济房,良多人处于对政府的相信,可到头来呢。
10,政府行为不公允不公允。国度以前实行的福利分房在出卖时对地盘收益金的规定跟经济房差不多,但为何不施行此政策,莫非只是因为享受福利分房的人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