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奪得法網冠軍后,李娜敏捷成為中國體育的新符號,在這個嚴於律人的話語體系里,她代替了劉翔、姚明成為了新的英雄,中國的觀眾送給她良多稱讚,這些稱讚足以讓任何一個不太冷靜的人飄到天空,她那句經典的名言“不要說我為國爭光,我是為本身”讓她的個人魅力達到頂峰。
6月5日,全國婦聯在發給國家體育總局的賀電中稱,“代表全國廣大婦女,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優秀網球運動員李娜表达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
一天之前,29歲的武漢女子李娜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中戰勝斯齊亞沃尼,成為網球大滿貫134年歷史中,首位獲得單打冠軍的亞洲選手。
不過在賽后的頒獎儀式上,李娜簡短的致謝詞卻未涉及任何國家方面。第一是給她錢花的贊助商,第二是她花錢雇來的團隊。
自從溫哥華冬奧冠軍周洋在賽后因感謝父母,未先感謝國家而被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於再清批評后,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致謝內容和順序便成了記者們的重點把玩項目。
資深媒體人潘摘夫在李娜拿下決賽后發了條微博:在推動體造進步方面,李娜確實是體育界的獨立參選人。
“現在李娜的冠軍能够讓她笑對责备她的領導:不是中國人沒用,而是體造不可。”人民日報社旗下雜誌《環球人物》也在微博中擺出立場。
當粘着一背紅土的李娜從場地上爬起,逐漸平復奪冠帶來的短暫忘我后,這場發生於西半球的羅蘭加洛斯大捷,敏捷蔓延成中國民眾的發泄口。
人們認為,或者樂意做出如下堅持:這必須是“私家”的勝利,必須是“體造外”的勝利,必須是“完全屬於李娜本身”的勝利。
孫晉芳
在桌上留下 后,李娜關掉手機,人間蒸發了。
“領導、教練:你們好!由於身體方面的原因,我覺得本身已經不再適合從事網球方面的訓練了,所以請特批下隊。”
儘管擁有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女單、女雙、混雙3枚金牌,以及國際網聯14項單打賽事冠軍頭銜,但2002年的李娜,看着本身200開外的世界排名,已不晓得若何再讓本身往前一步。
那年秋天,她“隱姓埋名”地與相戀4年的男友姜山一路踏进校園。在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200多名同學幾乎無人晓得這個李娜是誰。
走在學校,假设有條近路,但會經過網球場,李娜和姜山就寧可繞遠。體育選修課上,有人建議李娜選個網球,後者搖搖頭,“我不會打。”
2004年8月22日,姜山還是給李娜發了一條短信:“李婷、孫甜甜獲得雅典奧運會女雙冠軍。”
李婷恰是李娜在湖北隊以及大運會中的搭檔。這對李娜內心的撩撥不问可知。
2004岁尾,李娜幾番考慮后,答應了湖北省網球隊的邀請,再幫省里打一次全運會。得到动静的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治理中心主任孫晉芳很快來訪。她問李娜準備打到什麼時候?李娜說打完全運會就回學校繼續上課。孫晉芳說,你看現在職業化多好,能够掙良多錢,幹嗎跟錢過不往啊?
這次談話后,李娜回到了國家隊。
這裡出現了李娜個人命運的第一次分水嶺。之前,網球是李娜的屏障詞;之後,李娜成了中國網球的灵敏詞。
2005年南京全運會多災多難,孫福明假摔,孫英傑服藥,李娜開大炮。在網球女單半決賽中負於彭帥后,李娜言辭猛烈责备國家機器。
“一個教練造定一個訓練計劃,要求良多球員往適應。假设適應了你就出來了,不適應就白费。雖然這一年是在跟國家隊訓練,但是沒有針對性訓練。”
“沒進國家隊的時候我挺好的,我更好的日子是往年復出之後和進國家隊之前那段時間。”
“國家隊有良多體造不是很好,假设能够將隊員成績和教練獎金掛鈎,應該會更好一些。但這一提法都說了好幾年了,也沒有實施。”
還沒打造出職業化功效就被將了一軍,孫晉芳也不幹了,她幾乎不假根究地在媒體上對李娜隔空回應。
“在中國,假设沒有國家撑持,至少現在還沒有哪個網球運動員能够根据國外的形式培養起來。我們承認,中國現行的網球培養體造必定有不夠完美的处所,但這已經是洋為顶用、既走網球職業化道路又契合中國國情的更好体例。”
“李娜沒有看到國家為培養她們所付出的代價,只是簡單地拿本身和外國選手比拟較,這是思惟程度低、道德素質不高和責任感、任务感差的表現”。
孫晉芳以至公開表达,儘管短時間內還不會將李娜從國家隊除名,但她必定不成能代表中國參加3年後的北京奧運會。
對體造內的運動員來說,奧運會,即是全数的人生意義。
姚明
李娜的爺爺李龍立是武漢市寶善中學的體育老師,父親李盛鵬的羽毛球程度不錯,於是把女兒李娜送到了新華路業餘體校,開始學 羽毛球。
進进所謂“舉國體造”,成為這個龐大的國家級生產線上的一個初級零件那天,李娜只要5歲半。和大部门中國運動員一樣,李娜在懵懂中踏上了“处所業餘體校—省市專業隊—國家隊”三級訓練體系的漫漫晉級路。
隨後的故事無甚奇异。體校的網球教練夏溪瑤剛好差一批1982年出生的隊員,有天在羽毛球隊的訓練場,“一眼就看中李娜,眼睛炯炯有神,雖然小,但體魄很壯,適合網球,我就讓她移動了一會,腳步輕快。”
夏溪瑤成了李娜的網球啟蒙教練。李盛鵬天天騎着自行車接送李娜訓練。到了周末,一家三口還會往漢口青少年宮,以每小時5塊錢的價格租場,讓李娜與一些大孩子交手。當時,夫妻兩人的工資加起來不過每月100多元。家庭對李娜能供给的撑持,僅限於此了。
這是1989年。曲到2009年羽翼豐滿正式“單飛”時,李娜的網球生活生计已經在體造內獲益整整20年。與訓練比賽相關的一應衣食住行,國家全数代勞。儘管國家隊在醫療、科研、教練等方面的水準,與歐美職業選手的配套比拟還距離極遠,但它的一點好處就足以讓諸位俯首稱臣:免費。
中國運動員的成長故事總有着驚人的类似性。這個國家目前出產的2000餘名世界冠軍,幾乎無人跳出“父母熱衷、教練相中、送进體校、展露天賦、家境困窘、艱苦訓練、出人頭地”的套路。李娜在任何一點上都沒有成為破例。并且以時間比例來算,單飛不滿3年的李娜,至少八成以上,是個體造內人物。
她的一將功成,伴隨着無數半途裁减者迴流至社會的慘淡青春。金牌主義一方面在特殊歷史語境中感動中國,另一方面也供给着不勝枚舉的個人悲劇。
李娜最終還是參加了北京奧運會。在主場,她以2比0戰勝美國闻名選手大威廉姆斯,進进四強,實現了奧運會項目打破。
想再進一步,只要讓職業化代替舉國體造,來幫助李娜了。在運動員不斷要求單飛的唤聲下,孫晉芳不即不离地成了变革者。
北京奧運會後,網管中心公布,只要上交12%的廣告收进和8%的比賽獎金,並保證參加國家隊賽事,就允許國家隊隊員單飛,享受一切自主。此前,這一抽成比例是50%至60%。
窗口開啟,李娜與彭帥、鄭潔、晏紫一道,告別了圈養時代。
2009年濟南全運會,由於對單飛球員們的表現不滿,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公開提出批評:“網管中心應該回往好好總結‘金花們’單飛后出現的問題。本年是單飛的第一年,效果是好還是壞,現在還不克不及輕易定論。但就我個人來說,單飛形式並不適合推廣。”
做為蔡局長的间接下屬,孫晉芳此刻的壓力不難想見。但她堅持執行着單飛計劃,儘管她也曾向記者透露,單飛的幾個人中,有人並沒有按最后的約定交收受接管进的8%到12%。
好在李娜沒有給她丟臉。2009年,李娜在各個賽場上攬金64萬美圆,闖进另一項大滿貫賽事—美國網球公開賽的8強。2010年,李娜的單打世界排名躋進TOP10。2011年,在先後獲得大滿貫澳網亞軍和法網冠軍后,她的排名已經升至世界第4。
在法網決賽后的發布會上,李娜把個人團隊之外的功勞記在了孫晉芳身上。“我覺得假设沒有當初她的变革,可能現在也不會有我們這樣的成績。她的角色讓我們有更好的發揮餘地。”
這一點連老外都看得大白。女子網球界的傳怪杰物納芙拉蒂諾娃說:“李娜在幾年之前選擇了單飛,這將幫助中國从头根究培養世界冠軍的形式。”
李娜並不否認,即使現在,舉國體造仍然在她身上不時散發餘溫。“我現在還是國家隊隊員,假设我需要什麼幫助的話,好比說在簽證方面,我還是會向網協尋求一些幫助的,我們也连结着十分不錯的關係。”
儘管所屬項目差别,但李娜與姚明在尋夢道路和國際影響上已有頗多类似。姚明用承諾交納超過千萬美圆的培養費用,換來了一張NBA的通行證,李娜的單飛路也不比他平整。
《體壇周報》籃球專家楊毅評論道:“李娜和姚明……胜利險中求。當國內體造和環境不克不及再繼續供给平台……就該幫他們打開大門。而打開這扇大門,需要的是掌門人的气度。”
根据慣性构想,中國開始等待下一個李娜的誕生,或許更大的門檻,便在於每年數十萬元的培養費用。现在,李娜日均就要負擔1.5萬人民幣的團隊開收。
以人均GDP來阐发歷屆4大滿貫得主的國籍,這項依靠大量金錢收撐的運動,底子沒有事理在中國誕生冠軍。除非,這個中國人獲得了國家的強力保障。
中心電視台評論員楊禹認為,複製李娜可遇不成求,但複製這條培養道路卻是可行的。“在舉國體造跟職業體育間找到十分重要的平衡點,能够在這樣的道路上投进更多精神,讓更多年輕選手在還沒有條件單飛時先進进專業化體造培訓。然後在適當情況下,有這樣一個窗口,讓他們單飛,這能讓他們走得更遠。”
當地時間2011年1月23日,2011年澳網女單1/8決賽,李娜2-0勝阿扎倫卡。
阿加西
2007年,單飛不單飛,奧運不奧運,李娜被煩心事四面夾擊。在廣東江門中國網協訓練基地備戰澳網時,李娜沒個好氣地說:“我不是奧運會奪牌的主力,沒有什麼任務。”
啟蒙教練夏溪瑤在李娜法網奪冠后回想她火爆個性的构成,給出的見解是:湖北的教練都很有霸氣,訓練時口氣很硬,因為良多教練是國內冠軍,渐渐隊員也就變成了這個性格。
李娜當年的陪練張愛民覺得李娜就像個東北女孩,“她欠好,她馬上就表現出來情緒,不會隱躲,是一個很曲的人。”
2007年8月,本刊記者在耐克北京旗艦店的揭幕儀式上見到李娜。親赴王府井捧場的明星,還有劉翔、鄭潔,以及巴薩隊員羅納爾迪尼奧和贊布羅塔,個個嬉皮笑臉。但惟獨店內的李娜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與摄影,冷麵一副,沒給理由。
日後談起曾經的大炮語錄,李娜有一次說:“其實我实的不是要傷害誰,只是按捺不住地就想要那麼說。”
李娜的偶像是八奪大滿貫的網球名將安德烈·阿加西,一個被認為實現了從桀驁不遜的青年到思惟深邃的父親的人生救贖的美國人。“其實每個階段的阿加西我都喜歡,因為都是实實的,他都在展現他本身,我也想做我本身。”
美國《體育畫報》主筆加里·史姑娘在一篇阿加西退役后的報道中寫道:“一個阿加西,兩個阿加西,三個阿加西,四個阿加西,五個阿加西,六個阿加西,七個阿加西,更多的阿加西。可曾有哪位運動員像阿加西這樣改變良多?沒錯,你看見山君伍茲改變了他的揮杆,邁克爾·喬丹改變了他的運動,但是,誰改變了本身?自我完美,才是體育界最難得一見的成就。”
李娜暫時還沒活到阿加西那個份上。在一次澳網的賽后發布會上,李娜對媒體說:“可能大部门人覺得運動員應該生活在一個框框裡面,假设不在那個框里,就說背叛啊,不平從組織啊。這對運動員和運動員所從事的項目不是一個好的推廣。”
演出性備受推崇的當今體壇,觀眾願意為運動員的個性埋單。北京奧運會前,中國女網的成績已經令世界側目。但隊員集體行動、統一後勤保障、領導現場督戰的特色還是讓她們在國際賽場上顯得格格不进。
現在,中國觀眾願意在賽后遲些換台,就為了聽聽李娜若何在現場採訪中展現機智與诙谐。
她在本年的澳網半決賽后,說老公姜山的唤嚕聲讓她前一晚沒睡好,逗得全場大笑。
她曾笑言促使本身前進的動力是比賽獎金,而姜山給予她的更大幫助是他的信誉卡。
比賽不順時,她敢於喊觀眾閉嘴,以至曾當著全場,把姜山怒吼出往。
這一部门是李娜個性使然,另一部门,也是體造之外賦予運動員的魅力與自在。
而在像中國乒乓球這樣極度體造化的項目里,同樣的做派對運動員則意味着浩荡的個人風險。
2006年3月,22歲的乒乓國手陳玘在日本舉行的亞洲杯须眉乒乓球單打決賽中輸給隊友王皓,懊惱之下摔了球拍,踢了擋板。這一舉行很快被國家隊定性為“嚴重的賽場做風問題”。主帥劉國梁稱陳玘“給中國乒乓球隊多年來的光輝形象抹了黑”。
回國后,乒乓隊隨即召開處罰會議,每個隊員都要站出來發言,對陳玘進行批評教导。會場上被反覆提及的字眼是“急躁”和“失控”。當著中心電視台的攝像機鏡頭,陳玘被要求把致歉信連念兩遍。
中國人
鄒市明從不掩飾本身對職業比賽的期看,這個北京奧運會须眉拳擊輕量級冠軍,不断想往參加有着高額獎金的WSB世界拳擊聯賽。但考慮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臨近,國家體育總局不断未予放行。
國家拳擊隊總教練張傳良說:“奧運會冠軍會影響一批人,而一條金腰帶則會影響幾代人。我很理解鄒市明想在職業拳台上一展身手的期看,但做為國家一手培養出來的奧運冠軍,他身上肩負的東西還是太多了。”
就算是完全依靠家庭培養胜利的丁俊暉,也曾為亞運會而不能不放棄统一時間的國外比賽。
體育人文學者易劍東在承受本刊採訪時說,每一分錢都出自父母之手的丁俊暉,仍要迫於壓力為國爭光,更勿論姚明和王治郅了。“我們國家對競技體育過程里的國家道德責任等待太高,過往女排和乒乓項目‘讓球’,也都是打着國家道德的名號。而李娜恰在此時展現了中國運動員的豐富側面,於是才得到了更多國際關注。”
李娜加冕法網后,當年她與孫晉芳對攻的新聞頁面,在微博上被網友瘋狂轉發。孫晉芳身世中國女排,是上世紀80年代“女排五連冠”偉業的功臣之一。網民給她貼上體造內的標籤,不由分說地將其歸為“娜姐”的對立面。
同處體造內的中國體操隊員陳一冰也沒能倖免。他在李娜奪冠次日發表微博:
“其實我实的特別羨慕職業化,每年能够有良多良多的比賽,目标也很明確,輸了再进步本身,贏了有高額獎金,完全為了本身,不消背上什麼。而我們呢,一年一個世錦賽四年一個奧運會,可憐的我們連聯賽也沒有。一個運動員能有幾個四年?胜利了因為我們國家體造好?假设四年換來一個失敗呢,我們的付出呢?”
“我十分感謝國家,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沒有國家這樣的體造,我們底子沒法進行一般的訓練。體操這個項目,是必須國家來搀扶的,要不我們往哪訓練啊。”
與來自國家方面的賀電一路,陳一冰的客觀陳述在網上遭遇猛烈的文字中傷。
李娜的勝利已經派生出這場比賽無力承載的民眾意見。她的胜利似乎已經和網球場關係不大,而在於其終於脫離國家,化身為了“體造鬥士”。
易劍東說:“孫晉芳是在傳統體造眷戀原有形式的前提下大膽嘗試創新的例子,完全不應該遭到指責。現在專業理性的目光在我們國家很缺失,網絡社會無情地消解着一切正向的支流價值觀,而種種無厘頭的對權威的挑戰,以及對專業的蔑視恰好有良多發言通道,顛倒着世間黑白。”
李娜的單飛沒有問題,但也沒有那麼多设想敵。新華社記者楊明寫道:“李娜的大器晚成是國家與個人利益构成共振的結果。”
只是,國家利益與個人訴求在當前社會构成了太多共震而不是共振,一旦出現了一個貌似是個人戰勝體造並且胜利的故事,民眾就普及陷进自high。對待一項體育成就,國人今天仍然會构成極端的觀點。
李娜沒有回國,她已經開始備戰6月下旬的英國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而那座代表法網女單更高榮譽的蘇珊·朗格朗杯,仍在國內反反覆復,被人們持續而反覆地闡釋着。
李娜語錄
“你們這些領導和教練讓我出成績,不就是要升官發財、分房子嗎?”
—2002年李娜退隱。
“國家隊有良多體造不是很好,假设能够將隊員的成績和獎金掛鈎,應該會更好一些。”
—2005年全運會後,李娜炮轟國家網管中心。
“Shut up!”
—奧運會女單半決賽中,李娜對觀眾這樣吼道。後來承受鳳凰衛視採訪,李娜回應:“其實我覺得那個時候,我已經壓抑很久了。”
“不管你是胖還是瘦,是帥還是丑,我都會永遠跟隨你,永遠愛你。”
—2011年1月29日, 澳網公開賽獲得亞軍后,李娜發表感言,公開對老公姜山示愛。
“我覺得可能中國人太沒有自信了,所以從來沒有相信過本身能够做到,但是今天一旦有人做到,他們就會覺得,原來她能够做到,所以我也能够做到。”
—奪得法網冠軍後承受採訪。
“不要說我為國爭光,我是為本身。”
—2011年澳網決賽之前承受記者採訪。
“我從小就是體造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只不過後來能够選擇本身的團隊,走本身的職業化之路,但體造培養是我的起點。”
—奪得法網冠軍後承受新京報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