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峪胜境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部分)
展开全文
明代唐寅《桐荫品茶图》
□侯林 侯环
前人云:水是茶之母。而济南是泉城,有上佳的泉水。因而,济南与茶的渊源非常深挚。中国北方吃茶品茗的发源地
中国南方吃茶品茗颇早,而北方吃茶品茗的起源在唐代。在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的一段记载,颇为茶人所宗。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亦以此为据。济南已故闻论理学者徐北文先生《山东茶文化》《齐鲁茶道笔谈》亦引用了那一记载。足见那一记述关于北方、关于济南茶文化影响之深远。
我们且看《封氏闻见记》“卷六吃茶品茗”中那段记载:
(茶),南人好饮之,北方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吃茶品茗。人自怀挟,四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展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船车相继,所在山积。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那是一个记载北方吃茶品茗起源的闻名故事。由此可知,唐代开元年间,济南(齐州)四周的灵岩寺,就是中国北方吃茶品茗的发源地。
那故事也载进了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假设翻译成白话,则说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2),灵岩寺来了一位禅宗巨匠喊做降魔师,他在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不克不及睡觉,又不食晚饭,只容许吃茶品茗。人们为了提神不瞌睡,都把茶叶随身照顾,四处煮着饮。那一风俗,逐步从寺庙传到人世社会。
济南是靠近灵岩寺比来的大城市,其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必定的。
也能够说,济南是中国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汗青。
许多年以来,济南都是江北更大的茶叶市场之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单是一个泉祥茶庄,每年茶叶的批发、零售量不下50余万斤,均匀天天接近1400斤。
济南茶叶消费量如斯之大,次要是水好。济南有泉水,并且是家家泉水。
孔孚先生有《济南人》,颇逼真:
往找济南人谈心吗?
你能够往敲开每一家的小门。
他们会给你煮一杯清茶,用碧绿碧绿的趵突泉水。
济南古代种茶的证据
因为水土与天气等缘故,古代的北方,茶叶种植是极其稀有的。
济南有没有呢?
各人晓得,在济南南部山区的黄巢村,现今有一处百亩茶园——金玉茶园。由此可知,济南,特殊是南山,是合适种茶的。
济南古代又若何呢?
据笔者所见文献记载,济南古代,人们便在那块山明水秀之地种植茶树,以至可能拥有茶园了。
济南明清时代起码有两个种茶之处。
其一是趵突泉。
明末清初济南名流叶承宗(明崇祯《历城县志》的编辑者),写有《趵突泉》诗,在描画了趵突泉“奇澜激三峰,海上神山似”的奇姿,以及“冬泉沂水温,香味中泠美”的水量之后,他接下来写道:
岂必溪畔茶(泉旁原有茶树),但饮波心水。
在“岂必溪畔茶”后的注解为六个字“泉旁原有茶树”,那就是说,在明代,趵突泉旁边是有茶树的。想想也不希罕,趵突泉如斯上佳的泉水,加上自产的别致茶叶,那岂不是锦上添花。细思之,大约是趵突泉的道士或僧人所种,用来试茶的吧。
无独有偶,二百年后的清代道光年间,寓居济南的诗人王鸿在其《历下怀古·趵突泉》诗里又说:“汲饮思茶树(旧有茶树),临溪和咏篇。”仍然是在“汲饮思茶树”的小注里,切当无疑地说明:“旧有茶树”四字。
其二是千佛山种茶。
清代乾隆年间济宁州贡生、诗人潘呈雅,写有《登千佛山(四首)》,第二首云:
路转孤峰立,结庐绝市烟。
摘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
信美非吾土,重游定几年。
石堂读书地,安得此山巅。
(民国十八年济宁潘氏付梓本《潘氏三君集》之《秣陵诗草一卷》)
“摘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就是说,在千佛山上穿越坎坷巷子即能够摘茶,然后即可以用千佛山最闻名的山泉龙泉之水来沏茶或煮药。
比潘呈雅更早些的清代康熙年间济南府泰安拔贡、诗人赵国治又有《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世上炎蒸到此无,雪涛飞出水晶壶。
奔驰恐有囚龙起,喷泄愁将大海枯。
曲欲洒空沛霖雨,莫教翻地做江湖。
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清刻本《国朝山左诗续钞》卷四)
且看诗的最初一联为“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南山,有二解,一,古时人们称千佛山。二,济南南部山区。南山茗,阐明此时千佛山(或南部山区)的茶已经小有名气,以至成为其时一个品牌。
宋代,济南茶文化三事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开展的黄金时代。从皇帝到一般士子,都有品茗鉴水之好。如宋徽宗,皇帝做得昏庸,但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和茶人。其所著《大看茶论》是一部内容丰富、造诣精深的茶论著做。欧阳修著有《大明水记》,而苏轼更是访名泉,品佳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不免难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世第二泉”。
此时的济南(齐州)天然也不破例,那此中有三事,至今为人称道。
其一:曾巩:趵突泉润泽春茶
趵突泉原是济南本地人关于此泉的称呼,其正式命名出自时任济南太守的曾巩。而第一首以趵突泉做为诗题写此泉的也是曾巩。在那首《趵突泉》诗里,他吟唱道: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实。
又据曾巩《齐州二堂记》:“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此堪为“滋荣冬茹温常早”之注也。而“润泽春茶味更实”则尤能启发人的联想,用上佳的趵突泉水,配上别致芬芳的春茶,才气品出茶的实味道来呀!那是对趵突泉水味的赞誉。
其二:苏辙:金线泉试枪旗
金线泉,有着另一位唐宋八各人苏辙的茶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辙由陈州(今河南淮阳)学官改任齐州掌书记,他在齐州居官三年,其《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一诗,表示了济南品茶的感触感染:
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
枪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旗枪吧,它在宋代就是名茶。它是绿茶,叶片称旗,叶芽称枪,足见有多么鲜嫩,再用济南城西金线泉的水来煮泡之,那该是什么成色?
由此可知,金线泉不只是一处金线浮动、景致奇异的名泉,仍是一处水量优胜的试茶名泉。
其三:甜露泉试北苑茶
曲至清代,佛慧寺石壁上仍然镌刻良多宋代的题记,内容是说北宋宋徽宗崇宁、大看、政和年间,齐州也就是济南父母官太守和他的手下,城市在春天劝耕至此,以甜露泉试北苑茶,题咏极多,称江北雅会。李清照的父亲也曾经来过。
北苑茶,宋代贡茶,属于建(安)茶,产地在今福建建瓯市。那里冈峦环抱,气焰柔秀。建安茶品甲全国,而建安茶的精华,则是北苑茶。
宋王辟之在《渑水燕谈》中说,建茶流行于江南,龙团是更好的……宋仁宗尤为爱护保重,即便是宰相也没有恩赐过。
由此可知,那北苑茶的身价是多么之高,到了宋徽宗年间,大约济南的父母官方能千方百计品尝到此茶,而以之试茶的不是此外,乃是济南的甜露泉,此足见甜露泉水量之美,世间少有。
杜半楼济南试泉记
品茗鉴水之风俗,江南比江北更为流行。济南泉水素以清冽甜醇闻名全国,而江南士子、茶人亦多慕名而来者。清代雍正年间,其“顾曲周郎”非无锡进士杜半楼莫属。
雍正八年(1730),时任山东巡抚的岳濬奉诏重修《山东通志》,他特邀江南翰林杜诏前来开局排纂。
杜诏(1666—1736),字紫纶,号云川,学者称半楼先生。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著有《云川阁集》。
《清史传记》称杜诏“天才秀逸,工诗,尤善填词”。出格,他在未中进士前,即为康熙招进内廷
纂修《方舆旅程》《历代诗余》《词谱》等。岳濬
所垂青的,显然是杜诏在汗青学、天文学、
诗词学等诸多范畴全面深湛的学养,那才是修志必需的根本功。
那杜诏来到济南,亦喜不自胜,因为借此能够了却他一
个积久的心愿:品赏济南
泉水。
《山东通志》垂竣,杜半
楼抑制不住冲动的心绪,此日一大早,他约上四位与他一道修志的同人,特意雇了一位挑夫,挑上专门用来煎茶的茶铛等东西,在济南城表里遍游群泉以批评水味(“我与四子朝出城,满街听彻流泉声。一夫承担携茶铛,次序递次吸收加批评。”),写下独具慧眼、到处颂扬的《试泉行》《又赋二绝句》诗。
杜半楼一生走南闯北,经多识广,其论水品茶功夫当纷歧般。在《试泉行》诗的序中,他说:
“济南七十二泉,论者谓趵突为上,金线、珍珠次之,余皆不及。余独爱贤清泉,认为神味迥绝,比偕刘震濛、邵振飞、潘方霖、黄名标尝古温泉及龙潭、天镜、马跑诸泉,未有如贤清者。既而得蜜脂泉于商场中之僧舍,乃更出贤清之上。”
诗人对贤清泉的特殊水味,用了“神味迥绝”四字,意其非人世所有之味也,其喜欢、赞扬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他又在僧舍中发现了蜜脂泉,想不到其味更出贤清之上。
工作到此仍然没有完毕。杜半楼陆续试泉,再做《又赋二绝句》:
一条金线觅无踪(泉在民居,垣薮之),翠幕遮来粉壁重。
纵有珍珠穿不得,更何心往绣芙蓉(欲访芙蓉泉不果)。
汩汩尘埃多闹市,涓涓芜没半荒湾。
肯来着眼窥金井,玉虎牵丝系玉环(城中玉环泉更佳)。
本来,他又到了金线泉与玉环泉等泉池,而且发现,城中水味更佳之泉,乃是玉环泉。天然,还有诸多的泉池,因种种原因,他“欲访未果”,如闻名的珍珠泉、芙蓉泉等。所以,此次济南试泉仍然留下不小的遗憾:其实是宜茶的名泉太多了呀!
到林汲泉往吃茶品茗
清代济南府齐河县诗人郝允哲、郝允秀弟兄,长年读书于龙洞佛峪青山翠谷中。兄郝允哲乾隆四十年(1775)成进士,官候补知县。他少聪颖,读书过目不忘,积书万卷。其诗风雄放恣肆。而郝允秀14岁即以能诗闻名乡里。他无世俗之好,以诗自娱,所写诗不下万首,著有《水村诗存》《松露书屋诗稿》《水竹居诗集》等。时人论其诗“意致清凉,多哀怨之音”,“生成诗人”“眷恋景物,触绪怀人,音韵凄清,如闻冷雁哀猿,令人生感。”(拜见《松露书屋诗序》)出于对诗歌和济南山川的深爱,郝允秀创做的泉水诗高达77首,为济南泉水诗人之冠。尤为动人的是,郝允秀在年老体弱的老年末年,于齐河老家写有《病后思饮林汲泉水不得因做长歌》诗,诗中起首回忆他昔时在林汲泉隐居时携瓶品茗的雅兴:
我昔在空谷,携瓶春树前。
洗盏当夕照,兽火欣烹煎。
一吸消烦躁,再吸清尘缘。
三吸四吸不自觉,仿佛身在蓬壶巅。
安期红枣未得食,空将玉液醒群仙。
遍体清冷耳目爽,微微清秀盈丹田。
郝允秀在老病垂暮之年回到老家,那时,他独一想饮的即是林汲泉水,家人在齐河打来更好的“金井”之水,但也无济于事。他盼看着、孺慕着能再到佛峪林汲泉头,再过过那笔床茶灶、枕石听泉的日子,诗的结尾说:
太息人世名胜地,何时重上钓台倚石看漪涟!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林汲泉超乎通俗的密意与挚爱,读后令人唏嘘不行。
白石泉:“茶扉临水启,如在丹青里”
白石泉是清代乾隆后期晚出之泉,然其泉水甜美如醴,清代描写白石泉试茶的诗做良多。如王烻《白石泉试茶,同庆孙》:
邪胆不敢照,石砂皆玉莹。
若教无附著,应得更空明。
僧乞净瓶汲,童知活火烹。
何人能七碗,脏腑恐冰生。
(清咸丰七年高密王氏春晖堂刻本《碻 诗钞》卷上)
此诗道出了白石泉水的一大特征:清洌甜醇。白石泉的另一特征是景致恼人。吃茶品茗也要饮个好的情况。济南诗人陈超有《白石泉茶肆即事》诗称:
断桥聚影没残碣,远水跳波喧落日。
杯泛碧螺清酒吻,花开红蓼媚茶铛。
景致风味上佳。白石泉边原建有“金山小煞”,亭台楼阁、茶社一应俱全,人们可在此放船垂钓,看白鹭戏水。
曲水亭茶舍风情
其一:黄茆亭子茶肆
晚清到民国,曲水亭是济南享有盛名的茶社与围棋社。而在咸丰、同治年间,则为一夫妻开设的茶肆。
廷奭(1844—?),爱新觉罗氏,山东巡抚崇恩之子。工诗词,精绘事。著有《未弱冠集》。
我们来看廷奭笔下的《曲水亭茶舍》:
黄茆亭子曲水曲,择来僻地避尘俗。
几株杨柳绕栏杆,水影上摇窗户绿。
仆人泉石小生活生计,不卖村醪卖野茶。
烟吐炉心香泛盏,冰壶雪乳类山家。
焉用泥墙画陆羽,篱笆断破疏花补。
夜邀豪客两三人,煮茗灯窗话风雨。
雨声萧瑟助泉声,鼎吟茶沸相杂喊。
一笑火前春十片,实教两腋清风生。
莫把旗枪斗翠紫,品茶专以静为美。
风流淡雅小茶坊,足抗兰亭傲曲水。
(清同治二年懒云窝刻本《未弱冠集》卷六战秋集)
绕着一曲绿水而建的曲水亭,是一处足以避开尘俗的休闲佳处,而亭子的色彩是不失艳丽而高雅的黄色。绕着水亭栏杆的垂柳,摇曳拂水,诗意无限;而曲水亭的四围皆为清澈的碧水,水影上摇,连亭子的窗户都是绿的哟。
那不是夸饰,而是写实。
最令客人感触感染亲热的却是那里的仆人,依靠着那曲水泉做起了烹茶待客的生意。茶炉吐着微火,茶水泛着清香(“烟吐炉心香泛盏”),那是因为,曲水泉的水量太好了,就好像在山泉的“冰壶雪乳”一般纯净甜洌(“冰壶雪乳类山家”)。
接下来,诗人又回到曲水亭的情况,谈到它的篱笆与疏花彼此辉映的田园式醇美景致觉得。
最初,诗人写到他与其同伴在此品茗的幸福觉得。
灯窗之下,老友相聚,品茗夜话人生,潇洒、遂愿、过瘾;少顷,下起了蒙蒙细雨,而此时,曲水泉的泉声与雨声相和,茶沸之声与吟诵之音相答,更为客人的雅聚增添了色彩与诗意,人们在“两腋清风生”的美妙享受面前,感应那一“风流淡雅小茶坊”的聚会之温馨温馨,以至不亚于晋代王羲之们的兰亭雅聚了。
其二:曲水亭前茶社,茗饮极佳
天然,写到曲水泉亭茶社茗饮的,还有许多。以至,将此处称为“兰亭”的,也不独廷奭一人。据文献,在此之前的道光年间,此亭便已成为茗饮胜处。
史梦兰(1812—1898)字香崖,一做湘崖,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
史梦兰写有《大明湖棹歌十二首》,其十二云:
乱泉十里此渊渟,港汊纷繁聚一汀。
曲水亭前茶社散,流觞合唤小兰亭。(曲水亭在湖南岸抚院西北隅,货古玩玉器者拂晓集此,若京都所称小市者。然四面流泉清可见底,茗饮极佳。)
(清刻本《尔尔书屋诗草》卷六)
曲水亭建在此乱泉十里的好像明镜的会聚之处,在“港汊纷繁”、清溪淙淙的水湄。此时,曲水亭的茶社刚刚散场,假设添加上曲水流觞的项目,那里应该就是昔时的兰亭雅聚了。
如许的描写,诗人感应仍难尽兴,所以,他又在诗后添加了一段阐明,称曲水亭“四面流泉清可见底,茗饮极佳”。古代济南家家煮泉吃茶品茗的潇洒与温馨
好茶离不开好水沏泡。
茶得水才有其香、其色、其味。
济南泉水,是最为抱负的宜茶之水。
安步济南陌头,似乎茶肆茶馆其实不多见。
是的,往日济南人几乎家家有泉,他们的“茶馆”,都开在本身家里了。
并且,那应该古已如斯。
其一:煮茶风炉处处火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吴县闻名诗人张埙来到济南,遍看泉湖之美,乃欣然做《趵突泉》诗,中有诗句写济南家家吃茶品茗之盛况:
煮茶风炉处处火,湔裙水阁家家桥。
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光景饶。
“煮茶风炉处处火”,说的就是济南四处都在用风炉煮茶论茗的情况。而“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光景饶”,则明显展现了济南城人泉相依的无限魅力。是的,在那所古城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人们都是与泉水生活在一路的。那是济南最为动听的生活画面、生活场景了。
其二:晓汲新泉水,风炉帘外收
清乾隆后期,山东高密闻名诗人王烻长年寓居济南,过上了好像济南居民一般的日常生活。他的《烹茶赠寄庵》诗,即是本身生活的写实:
晓汲新泉水,风炉帘外收。
独从无味处,有得未尝时。
竹几列瓯静,松茶添火迟。
偶来分一碗,清凉进心脾。
(清咸丰七年春晖堂刻本《碻 诗钞》卷上)
诗人说,他一大早便汲来别致的泉水,在院里收好风炉,干什么——煮茶,煮泉水茶呀。
其三:春雨家家斗茗来
清代济南吃茶品茗之盛,更为明显地表现在道光年间江苏吴县诗人孙义钧的《济南杂诗》里,全诗六首,之四云:
甃石缭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
江南漫羡中泠胜,春雨家家斗茗来。
“甃石缭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恰是济南家泉浩瀚的又一诗意说法。恰是家家拥有了那么多上佳的泉水,招致济南吃茶品茗之风大盛。事实昌隆到什么水平呢?诗人说:“江南漫羡中泠胜,春雨家家斗茗来”,中泠泉是位于江南镇江的名泉,为什么诗人说“漫羡”呢?其弦外之音在最初一句得到领会答,你中泠泉只是一个泉罢了,而济南则“遍城隈”皆是也,因而才气在春雨之后,呈现“家家斗茗”的盛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