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译文全集》目次及书摘

15小时前 (02:38:21)阅读1回复0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103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073
  • 回复0
楼主

《巴金译文全集》目次及书摘

   今天买到两本《巴金译文全集》,想晓得总目,往网上查,竟有比力详尽的目次和介绍,并且还有每一卷的跋文,就是不随便集全。好随便把它们网罗全了,从头排版整理出来,送给需要的伴侣。为此而偷懒几个小时,略微耽搁了新书的翻译历程,固然有愧,但我一定会根据完成的:)

   15:08 07-4-27 肖毛

   《巴金译文全集》(共10卷)

   人民文学出书社1997年出书

   出书阐明

   所收译文,或据比来版本,或据经做者校订的《巴金译文选集》(上、下册,三联版),少量据建国前版本校订;此中《我的自传》、《伦理学的起源和开展》则经成时同志据外文版全面校订。卷正文,除注文末说明为原注或其他语种译者所注外,馀均为中译者所注。为便于读者检索,附全集篇目索引于第十卷之末。

   人民文学出书社编纂部

   一九九六年九月

   第一卷:我的自传(克鲁泡特金)

   第二卷:父与子、木木、普宁与巴布林、门槛(屠格涅夫)

   第三卷:童贞地、散文诗(屠格涅夫)、回忆屠格涅夫(巴甫罗夫斯基)

   第四卷:往事与随想、家庭的戏剧(赫尔岑)

   第五卷:《草原故事》及其他、文学写照、回忆布罗克(高尔基)、托尔斯泰论(托洛茨基)、春月之死(石川三四郎)

   第六卷:红花集(迦尔洵)、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迟开的蔷薇(斯笃姆)、六人(鲁多夫·洛克尔);第七卷:骷髅的跳舞(秋田雨雀)、过客之花(E.亚米契斯)、丹东之死(阿·托尔斯泰)、夜未央(廖·抗夫)、秋天里的春天(尤利·巴基)、笑(D.奈米洛夫等)、背叛者之歌(普式庚等)

   第八卷:地下的俄罗斯(司特普尼亚克)、我的生活故事(凡宰地)、西班牙的斗争(若克尔)、兵士杜鲁底(爱玛·高德曼等)、西班牙(A.苏席)、一个国际意愿兵的日志(A.米宁)、西班牙的日志(C.罗塞利)、巴塞洛那的蒲月事情(A.苏席)

   第九卷:狱中记(柏克曼)、狱中二十年(薇拉·妃格念尔)、面包与自在(克鲁泡特金)

   第十卷:伦理学的起源和开展、告青年、社会变化与经济的革新(克鲁泡特金)

   《巴金译文全集》第一卷 517页 订价:30.8元

   目次

   中译者前记

   英文本序

   做者小引

   做者第二版序

   我的童年

   随从学校

   西伯利亚

   圣彼得堡

   西欧初旅

   回国以后

   牢狱生活

   西欧亡命

   附录

   《我的自传》译本代序

   《我的自传》译跋文

   《克鲁泡特金全集》(第一卷)序

   代跋

   序

   有人闻声“讲实话”就头痛,其实我讲实话,老是从本身做起。我有声音就不会缄默。声音哑了,我还会利用颤动得凶猛的手。到了既不克不及说又不克不及写的时候,我还能够借用过往积存的那些工具,我说它们是我捡来的兵器,我曾经用来战斗了一生。如今全集印成,给我留下的只要编印译文集的工做了。

   一九九○年我有了编纂译文全集的方案,那年秋天我容许了伴侣树基的要求,在全集出齐之后陆续协做,完成第二个“全集”。可是八年的编校工做使我筋疲力尽,何况树基又是带病工做,我还传闻他把腿架在凳子上看校样,我感应汗下,考虑再三,我决定舍弃出书译文全集的诡计,并通知了树基。

   那其间三联书店编印的译文选集问世了。六年前我为那个选集写的序文似乎在谈今天的工作。我其时如许写道:

   “我记得一位外国记者问过我,做家一般只搞创做,为什么我和一些前辈破费很多时间做翻译工做。我答复说:我写做只是为了战斗。当初我向一切陈旧迂腐、落后的工具进攻,跟封建、专造、压迫、迷信战斗,需要利用形形色色的兵器……我用本身的兵器,也用捡来的他人的兵器。在今天停笔的时候,我还不克不及说已经获得多大的战果,封建的鬼魂明明在我四面踌躇,即便非常疲惫,我也可能重上战场。

   “回忆过往我对几十年中利用过的兵器仍有深的豪情,我固然称它们为‘试译’,我重读它们,仍是非常冲动,它们仍然感动我的心,即便那是不高明的译文,它们也曾搀扶帮助我停止‘战斗’,它们也能够说是我的生活的一部门。”

   那即是我对本身译文的观点,六年前是如许,今天也仍是如许。它们确实已经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门。它们都是实话,颠末了考验的实话。我要摔掉它们也办不到,连我一九二二年在成都《草堂》月刊上颁发的第一篇翻译小说《信号》也给人挖了出来。工作总有人来做,或者照他人的定见,或者依我的设法,除非我本身有个方案。我不再游移了。我又一次向树基伸出了手。我张开双臂将我用过的兵器全收在一路,我翻开仓库老诚恳实让各人看个大白,我事实有没有宝躲。

   我就在选集的根底上编印我的译文全集。做法仍然是把一本一本的书稿交给伴侣树基,仍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一切挣脱你了。”

   其它,序文里讲得清清晰楚,不消我絮聒了。

   巴金 一九九四年蒲月二十八日

   片段

   我的童年

   莫斯科——旧宫厩区——最后的回忆——克鲁泡特金家族——我的父亲——我的母亲

   莫斯科是一个汗青开展甚为痴钝的都会,至今城中遍地还把在汗青的痴钝行程中所遗留的陈迹保留得十分无缺。在外莫斯科河畔一带,有着宽广而沉寂的街道和一排用灰色漆油过的低的房屋,看起来很是单调;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不分日夜地紧闭着。那一带处所就是商人阶级的隐居所,又是那班外表上十分严格、古板,专造的,崇奉“旧教”的非国教派的大本营。克里姆林宫至今仍是教会和政府的根据地;宫前一片广阔的地盘,装点着几千家店展和货栈,几百年来那处所就成了热闹的贸易区,并且至今仍然是横被整个广阔帝国的国内商业的心脏。

   特威尔街与铁工桥就是几百年来时髦的大商铺的两个次要中心;而蒲鲁席加与杜洛哥米洛夫加那两个工匠区至今还保留着莫斯科定都时代那班吵吵闹闹的居民所特有的气象。每一区自成一个小世界;各有各的特色,各营各的特殊生活。连那些铁路(当它们起头侵略旧都的时候)也在那古城郊外几个特殊的中心点集结着它们的货栈、工厂,以及它们的满载货物的车辆和火车头。

  在克里姆林宫后面,阿尔巴特与蒲列奇斯顿加两条大街之间有一带像迷宫一般的,又清洁,又静寂,迂回盘曲的街头巷尾,那个处所至今还仍然被称为旧宫厩区。在莫斯科全城内恐怕没有比那旧宫厩区更特殊的处所了。距今约五十年以前,旧莫斯科贵族就住家在那一区里,并且就在那里渐渐地消亡了。他们的名字是常见于彼得大帝以前的俄国史上的,然然后来却不能不把地位让给新来者(即俄罗斯帝国的创始者彼得大帝所召用的“各品级人等”)而本身引退了。那些先朝贵族看见本身在圣彼得堡的新朝廷中遭到排斥,便只得退居在莫斯科的旧宫厩区,有的就隐居在首都四周村落中光景如画的别墅里。因而他们关于在涅瓦河畔的新都中身居政府要职的那一群“来历不明”的杂族人等,便忍不住怀着不放在眼里和悄悄的妒羡。

   他们在青年时代,多半委身于仕途,尤以处置军务的为多;然而经常因了某种缘故,他们不久就辞了职,其实不曾得着高官厚爵。那些较为自得的人还在当地方得到一个安逸的,差不多是名望的位子(我的父亲即是此中的一人),而其余的大都人就完全告退,过着赋闲的日子。固然他们一生转徙无定,走遍了俄国的广阔空中,但他们总会设法回到旧宫厩区中一所属于他们本身的房子里,在他们畴前受过洗礼的教堂(并且当他们的父母的葬仪举行时又曾在那里宣读过最初的祈求)四周销磨他们晚年的岁月。

   代跋

   树基:

   我讲过,我不是翻译家,又未曾熟知一种外语,我做翻译工做,只是为了借用他人造造的兵器。那些兵器搀扶帮助过我,我情愿把它们介绍给我的读者。

   译文的第一卷《我的自传》出书较早,是我译过的三卷克鲁泡特金的著做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对我的影响极大。初版时我写过一篇“代序”,说是写给我的弟弟看的,次要仍是谈我本身的感触感染。那篇“代序”以后编进了散文集《生之忏悔》,就被我从《自传》里抽往,后来各版中都不见“代序”了。

   《自传》在中国固然销路不大,可是也有好几种版本。初版由上海启明书店发行,只印了一千册,那是一九三○年的事。后来上海出书协做社在一九三四年又印了一版,做为“插图本克鲁泡特金全集”的首卷,用的却是启明书店的旧纸型。

   一九三九岁首年月我在南方“身经百炸”之后,回到上海,在“孤岛”停止小说《秋》的写做。那其间我把一些旧的译文校改一遍,交给熟悉的书店重版,那本修改正的《自传》就交给了开

  明书店,不断发行到一九四九年。我在本卷中保留了开通版的前记。

   比来的一个版本则是一九八五年由三联书店印行的。书中增加了一篇“附录”,那是一九六六年俄文本的媒介,是B.A.特瓦尔朵夫斯卡娅撰写的,我没有收罗三联编纂部的附和,未便转录在本卷中。

   最初我想谈谈本书翻译的颠末。

   本书是在一九三○岁首年月译成的,大约也就在前一年起头翻译。一九二七年我初到巴黎的时候,友人吴克刚正在翻译《自传》。他那间小屋子里一张小圆桌上堆了一大堆从学生操练簿上撕下来的散页,上面写满了字,歪歪斜斜,又不太密。那是初稿,并且只是最初的一部门,旁边还摊开一本法文的《自传》。本来他是从讲西欧的一部门起头的,那里有他熟习的人和故事,如格拉佛,他还带我到郊外往探看过那些白叟,他对我说过有疑问能够写信往向白叟请教。可是不到三个月,吴克刚又因参与国际活动被法国政府摈除出境,后往返到上海,担任劳动大学传授。我和他通信不多,我同白叟的联络也就中断了。第二年我也回国,在上海见到吴,我最关心的仍是那一堆写满钢笔字的散页(他的初稿)。不消多说我便带走了一个大纸包,别的还有一本法文旧书《我的自传》。他把那个工做交给我了。一年以后我交了卷,将启明版《自传》送给吴,并感激他的译稿对我的搀扶帮助(我今天还想对他说,“对我的人格开展他有大的搀扶帮助”)。他淡淡一笑,以后我们也没有再谈那个。但是我不断体味到一部书牢牢系住两个中国常识分子的友情。

   《自传》以各类版本问世,一晃就是六十多年。我经常记起过往一些有血有肉的日子,想到久此外伴侣,驰念最深的时候,吴突然呈现在我面前。不幸的是我因骨折第二次住院治疗,躺在病床讲话有气无力,几次谈话都没有说出我的意思。

   我等待着将来,我抱着一个自信心——我总会下床的。哪知不到我下床他又分开了大陆。我在病床上讲得少却想得多,除了我的“著做全集”外还有“译文全集”。关于“译文全集”,你晓得,我不断拿不定主意。我起初容许了你,以后又游移起来。我的病使我舍弃了赫尔岑的回忆录的翻译,因为我没有精神和才能,也没有时间。如今轮到我来给本身做总结了。改不改?出不出?我本身找不到一个愉快的答复。最初我决定下来而且写了序言的时候,我还因没有找吴克刚校订《自传》而感应遗憾。更不幸的是我的病情逐步加重,不克不及做为你的助手参与第二部全集的工做。正在为难的时候,我碰见一位热爱翻译的伴侣,他刚重新华社国际部退下来,不消说有时间有精神也有才能,他愿为我校订《自传》,我便拿了一本一九○六年的英国普及版给他。我译《自传》根据的是我那本十二版美国的原著,英国普及本多了一篇著者一九○六年的新序,据说那一版被帝俄政府全数买往,外面传播很少,马宗融大哥有一本当成宝物不愿借人,却为吴用打字机打了一个复本。我的“跋”就是根据那个复本翻译的。一九三五年我在日本东京的旧书店得到一本英国普及版,我也当做宝物。此次我把它交给徐成时,只要求他简单地看一遍,可是他工做认实负责,又关心克鲁泡特金的著做,他不只指出我的错误,而且纠正了很多译文不当的处所。接到他寄来的改订稿,我感应本身的愿看实现了,为了那个,我感激我那位老友。

   写完上面的话预备停笔的时候,突然觉得似乎有什么工具挈住了我的手、揪住了我的心。我记起来了,我的面前呈现了过往的生活,远往了的伴侣。

   一张大大的圆脸,连续串朗朗的笑声,爽快、热诚,他对人讲话,似乎把心也给了他人似的。

   就是如许一小我,他从读者成为我的伴侣,从投稿人成为出书社的次要翻译者。他走上翻译道路,我鼓舞了他,我把他的一本本的译文送到读者手里。他热爱翻译,天天彻夜工做,即便在“文革”期间受凌虐的恶劣前提下,他仍然对峙翻译契诃夫全集,他让中国读者懂得热爱那位反对庸俗的俄罗斯做家。他为翻译事业奉献了本身的下半生,奉献了一切,以至他的安康。他配得上翻译家那个称号。

   “文革”后他看见我忙忙碌碌,曾经对我说:“你翻译工做搞不完,我接着给你搞。”他很有自信心,我也相信他,我比他年长十二岁,我认为本身必然走在他的前头。他热爱文学,恬澹名利,我们兴趣不异,我也情愿承受他的搀扶帮助。谁知他偏偏先走了,并且往得那么快,不给我一点时间,表达理解,更不消说我的感激了。否则的话,如今“译文全集”编成首卷问世的时候,我会感应轻松。当初他分开人世的时候,我在病中,缄默地承受了那个凶讯,今天我将那卷书献给他——翻译家汝龙,做为对他的纪念。

   巴金 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

   《巴金译文全集》第二卷 542页 订价:29.5元

   目次

   父与子

   附录

   关于《父与子》

   给斯鲁切夫斯基的信

   给非罗索佛娃的信

   给某夫人的信

   跟巴甫罗夫斯基谈《父与子》

   讲解

   跋文

   木木

   译跋文

   普宁与巴布林

   译跋文

   门槛

   为了常识与自在的缘故

   三十九号

   薇娜

   跋文

   代跋

   片段:

   “喂,彼得,还看不见?”问话的是一位年纪不外四十出头的绅士,在一八五九年蒲月二十日那天,他穿一件带尘土的外套,下面露出一条方格纹的裤子,光着头,从某某公路上一家客店①里走出来,站在低台阶上。他正在跟他的听差讲话,那是一个脸蛋滚圆的小伙子,下巴上长了些浅白色的柔毛,一对小眼睛没有一点儿眼神。

   那个听差,他身上的一切——他耳朵上的那只蓝宝石耳环,他的颜色不匀的、擦了油的头发,以及他的文雅的举行——总之,那一切都显出来他那小我属于时髦的、朝上进步的一代,他敷衍地朝路上看了看,答复道:“老爷,看不见,一点儿也看不见。”

   “看不见吗?”绅士再问一句。

   “看不见,”听差又答复一遍。

   绅士叹了一口气,就在一条小凳上坐下来。我们如今趁绅士弯着腿坐在那儿、带着深思的样子朝四面看的时候,把他向读者们介绍一下。

   他的姓名是尼可拉·彼得罗维奇·基尔沙诺夫。他的财产就在离那个客店十五里①的处所,那是一片有两百个农奴的上好的田产,或者照他本身的说法,——他把地分给农人,兴办了所谓“农庄”以后的说法——二千亩②的田地。他的父亲,一个参与过一八一二年战争③的将军,是一个识字不多的粗人,不外人其实不坏;那是一个道地的俄国人,他的一生都消磨在戎行里面,起初做旅长,后来升任师长,经常驻扎在外省,他在那些处所靠了他的官职成了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

   尼可拉·彼得罗维奇跟他的哥哥巴威尔一样,生在俄国南部(我们以后再谈巴威尔的工作),十四岁以前他不断在家里念书,接触的尽是些无能的家庭教师、不拘礼仪却又会阿谀的副官和其他的联队的和司令部的军官。他的母亲是柯利雅津家的蜜斯,出嫁以前闺名喊做Agathe④,可是做了将军夫人以后便改称为阿嘉浮克列亚·库慈敏尼西娜·基尔沙诺娃,完满是所谓“官派十足的将军夫人”一类的女人。她戴的是非常讲究的帽子,穿的是窸窣做响的绸衣,在教堂里老是她夺先走到十字架跟前⑤;她讲起话来声音很高,并且讲个不断,她还要她的孩子天天早晨吻她的手,晚上她按例要给他们祝愿——总而言之,她过得非常快乐如意。

   代跋

   树基:

   如今我来谈翻译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颠末。

   上海文化生活出书社成立后一年,一九三七年四月我们几个处置编纂工做的伴侣约好游览西湖。我们住在湖滨小旅店里,白日登山游湖,晚上聚在小小的房间里聊天。丽尼和陆蠡也在那些人中间。其时文生社正在编印《译文丛书》,出书了(果戈理选集》,起首印出了鲁迅先生译的《死魂灵》,引起读者的重视。我们谈到出书更多的俄罗斯文学名著,各人附和再出一个《屠格涅夫选集》。丽尼翻译过《贵族之家》,稿子还在手里。屠格涅夫的六大长篇那时都已有了中译本,销路不大,新译稿一时不容易找到出路。我们都主张先把长篇译出来,照我们本身的意思出下往,先出选集,以后还能够出全集。各人谈得兴奋,其时就决定了选题,我们三小我每人分到两种,丽尼第一个报名,选了《贵族之家》和《前夕》,陆蠡便选了《罗亭》和《烟》,剩下的《父与子》和《童贞地》就回我负责。

   我回到上海,就找出参考书来,花了一夜的功夫写了一篇介绍屠格涅夫六大长篇的告白,译者的名字也公布了。

   我仍然忙我的杂事。丽尼起头修改《贵族之家》的译稿,陆蠡在杭州湖滨租了一间房子闭门译起《罗亭》来。他们两位都很快交出了稿子,并且很快出书了,反响很好。他们还在陆续工做,我有点焦急,可是我仍是处理不了那些杂事。抗战期间上海成为“孤岛”,我曾经逃往南方,后来又回上海住了一年半,完成我的《激流三部曲》。那时候没有杂事骚乱了,但是我仍然没有时间来翻译屠格涅夫。丽尼他们完成了使命,只要我一小我践约了。

   此次在上海我只要功夫把《父与子》的英译本渐渐翻看了一遍,诡计下次回来便脱手翻译。我坐上太古公司的海轮分开上海船埠,我的哥哥李尧林和陆蠡在船埠上对着我不断地挥手。

   第二年十二月承平洋战争发作,“孤岛”沦亡,陆蠡身陷日本侵略军牢笼存亡不明,我同尧林的联络也从其中断。我为文生社的营业跑了重庆、桂林等地,末于在桂林定居下来。我四二年就在那里起头翻译《父与子》,其时我手边只要一本苏联版普及本屠格涅夫选集(大本,它仍是重庆秦抱朴夫人送我的),还有一本加尔奈特夫人的《父与子》英译本,我次要依靠那个英译本,然后参照普及版原著停止工做。那是在桂林的事,我的生活比力有法例。文生社的宿舍在东门外,我的老友林憾庐从香港撤离到桂林在东郊租了一处小小的楼房,他分了一间给我。我天天晚上在文生社食过晚饭回到那里,点起一盏小小煤油灯停止工做,到十二点就上床睡觉,每夜都是如斯。夜十分静,我的工做也很顺利,用的是毛笔,后来也用蘸水钢笔。译好了一半,就送到印刷局往付梓,做为《父与子》的上卷出书。因为其时邮局寄递书报只收小卷邮件,《父与子》分为上下二册也便于销售。《童贞地》较长,就得分印三小册。

   《父与子》那部书翻译还不到一半,林憾庐就因病移出东郊小屋。我一小我在小屋陆续工做一个短期间,也移回文化生活社宿舍,仍然和林憾庐为邻。林憾庐的病情恶化,他住在宇宙风社。起初他本身开方服药,由家属护理。不久末于倒下,请名医出诊,病不见起色,在旧历大元旦的凌晨分开人世。他的家人忙了一夜,他们的忙碌动作我听得清清晰楚。我就是在那种痛苦的情况中翻译《父与子》的。那是初稿。紧接着就翻译《童贞地》。我手边连加尔奈特夫人的英译本也没有,我是根据一本“万人丛书”版的英译本起头工做的。后来才找到加尔奈特夫人的译本,仍是设法托人从上海家中带出来的。我预备改动生活,四四年蒲月往贵阳、重庆同萧珊蜜月游览,在动身之前译好《童贞地》。因而桂林撤离,《童贞地》译稿并未缺失,只是译笔轻率,又未根据原著校对,如许才有六、七十年代重译的事。关于《童贞地》我以后还要谈到它(在第三卷的代跋上),如今先在那表达歉意,恳求读者原谅。

   《父与子》最后用土纸本印刷,为两卷,抗战成功后在上海印报纸合订本。仍由文生社发行。建国后五三年在上海为黎明出书社组稿,我把《父与子》校改一遍交给黎明出书,付印前还请一位前辈友人替我通读全书,挑出一些文字不当的处所。《父与子》在黎明印过几版。

   以后黎明并进新文艺出书社我的译稿转给人民文学出书社时,我又改了一遍,那就是如今奉献给读者的版本。我不会再改动什么了,我已经没有精神,也没有才能工做了。

   关于屠格涅夫我并没有研究,除了两部长篇外还译过两个中篇①和一部门散文诗。我未曾写过论文,因为我写不出,我是通过翻译向他进修的。我说我只是一个读者,我每改一次译文感触感染就深一些,更大的感触感染就是两代人中间的隔阂,就是我们所谓的“代沟”。我最后读耿济之的译本就有很深的印象。我不时重视到家里的晚辈们跟我的、跟我们的设法老是差别,老是抵触。我一事一事地根究,把晚辈们的讲法和做法跟我们的设法逐个比照,我对封建思惟的恶感已在逐步构成,我不只是向《父与子》,也向许多同时代的书,还向教我念英文的表哥濮季云、向许多伴侣逃求搀扶帮助。我不断重视我和读者之间的代沟,消弭我们之间的隔膜,以至在今天我躺在病床上接近灭亡的时候,我仍然在逃求读者们的理解,同时也觉得到得到理解的幸福。爽快地说,我比屠格涅夫幸福。

   巴金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七日

   《巴金译文全集》 第三卷 541页 订价:30.6元

   目次

   童贞地

   译跋文

   散文诗

   跋文

   回忆屠格涅夫

   跋文

   代跋

   片段:

   第一部

   要翻童贞地,不该当用仅仅在空中掠过的木犁,必需利用挖得很深的铁犁。①——摘录一个农场主的条记

   在一八六八年一个春天的下战书,大约一点钟的光景,有一个二十七岁摆布的年轻人,穿了一身不整洁的破衣服,走上彼得堡军官街一所五层楼房的后楼梯。那小我食力地啪哒啪哒挈着一双穿破了的胶皮套鞋,渐渐扭捏着他那肥大、粗笨的身子,末于走到了楼梯顶上,在一扇半开着的陈旧的门前站住。他其实不拉铃,只是高声喘了一口气,便闯进一间窄小、阴暗的穿堂里往了。

   “涅日达诺夫在家吗?”他进步他那不大清晰的声音问道。

   “他不在。我在那儿,进来吧,”从隔邻屋子里传来一个女人的也是相当粗的声音。

   “是马舒林娜吗?”新来的人再问道。

   “恰是我。您是奥斯特罗杜莫夫吗?”

   “皮敏·奥斯特罗杜莫夫,”那小我答道,便小心地脱下了胶皮套鞋,又把旧外衣挂在钉子上,然后走进那间发出女人声音的屋子里往。

   那间屋子里天花板低,又不清洁,墙壁漆成了深绿色,整个屋子就只要从两扇充满尘埃的小窗透进来的一点点光线。

   房里全数陈列只要那几样:角落里摆着一张铁床,合理中放着一张桌子,还有几把椅子和一个堆满了书的书架。桌子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岁光景的女人,她没有戴帽子,身上穿了一件黑呢衫,正在抽纸烟。她看见奥斯特罗杜莫夫进来,默默地把她那只粗大的、红色的手伸给他。奥斯特罗杜莫夫握了她的手,也不说一句话,便坐到一把椅子上,从衣服的边袋里掏出来一收已经抽了半截的雪茄。马舒林娜给了他一个火——他便抽起烟来;他们都不出声,以至没有互相看过一眼,两小我便在那间已经烟雾沉沉的屋子里一口一口地吐起青色的烟圈来。

   那两个抽烟的人身上有一些类似的处所,固然他们的面孔一点儿也不像。在他们的其实不规矩的面孔(两小我都有粗大的嘴唇、牙齿和鼻子,奥斯特罗杜莫夫的脸上还有一点儿麻子)上能够看到一种表达耿直、勇敢和勤奋的工具。

   “您看见了涅日达诺夫吗?”奥斯特罗杜莫夫末端问道。

   “看见了。他立即就回来。他拿了几本书上藏书楼往了。”

   代跋

   树基:

   如今陆续谈有关《童贞地》的工作。

   五十年前日本侵略军兵败投降。四五岁尾我回到上海,面前还扭捏着两小我的手,可是尧林三哥已经躺在病床上热度不退,托伴侣介绍住进病院,也只活了一个礼拜。至于存亡不明的友人圣泉①,仍然存亡不明,我们不断期待他的回来,其实他早已遭日军毒手。我翻看从重庆带来的《童贞地》,就不克不及不想到一个耿直仁慈而有才调的伴侣的遭遇,我践了约带着两本屠格涅夫的长篇回上海,可是我到哪里往找我的伴侣呢?

   两部书都由文生社印了出来。《童贞地》来不及交给黎明出书社重排,次要原因是书中译文不当处良多,我没有时间停止修改。

   我的杂事又多了起来。但我也不克不及拿那个“遁词”来挈延我应该做的工作。我末于在六十年代初期下了改译《童贞地》的决心。有时我到北京开会也把改译的簿本带了往,预备抽暇停止“工做”。然而我仍是只能“抽暇”,因而即便带来带往改得也很少。后来我两次往越南摘访,回来又得赶写散文报导,本身对改译的工做完全失看了。正在那个时候,发作了“文化大革命”。我觉得到一阵暴风带着大片的乌云迎面吹来,我像功人似的给定为“反动学术权势巨子”揪进了“牛棚”,抄了家,停止游斗以至电视批斗,受尽精神熬煎和人身欺侮。我的老婆还挨了北京红卫兵的铜头皮带。她想欠亨,得了不治之症,又不克不及及时得到治疗,早早分开了人世。我不相信假话,对峙要看到最初,我末于活了下来,不消说也末于看到“四人帮”受审。

   萧珊逝世后一年,我的“问题”得四处理,结论是:敌我矛盾做人民内部矛盾处置,不戴帽子,做翻译工做。

   那是“四人帮”的上海“市委”决定的,第二次的处置则是推翻那个“结论”,不消说那是人民的决定了。

   第一次的决定是由进驻上海做协的工宣队“书记”当面念给我听的,他还讲了“不给工做,参与进修”。我就问:“能够搞点翻译吗?”他说:“能够,能够。”第二天他在做协进修小组会上公布我参与进修时就多了那么一句:“搞翻译”。

   我再也不消为时间忧愁了!我再也没必要鬼鬼祟祟躲在汽车间楼上的斗室间里翻译“四旧”①了。我的书房仍然给封锁着,我便当用那小屋的破书桌放心工做。

   说是放心,其实也是提心吊胆,工宣队教师傅的话不见得可信,谁能包管他明天不来把稿纸统统搜往?但是我也有一个诡计,我的译文如今不会有人出书的,我在书本上改译,然后抄在稿纸上,还能够用复写纸誊写两份送给藏书楼。总之我的勤奋不会是白搭的。即便丽尼在“文革”后期末于因受尽熬煎痛苦地死往,他译的书今天还在读者中间传播。一九七八年,《童贞地》在北京人民文学出书社出书,我的手稿也送到藏书楼了。

   比来我在杭州养病,看着门外一片湖水,我不克不及不想起五十八年前的一次春游,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还在我的手边,它们还在叙说三个常识分子的友情。我驰念远往了的亡友,那友情永久不会消逝。如今恰是译文全集发稿的时候,请容许我把我译的两部长篇小说别离献给两位遭遇不幸的亡友(陆蠡和丽尼),愿他们的亡灵得到永久的安眠!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巴金译文全集》第四卷 658页 订价:41.50元

   目次

   往事与随想

   献给尼·普·奥加略夫

   序

   第一卷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第一章

   我的保母和Lagrandearmée——莫斯科大火——我的父亲见拿破仑——一伊洛瓦依斯基将军——同法国战俘一路游览——爱国主义——一卡卡洛——配合治理财产——分产——枢密官

   第二章

   保母们的议论和将军们的闲谈——不明不白的身份——俄国百科全书派——孤单无聊——女仆房和门房——两个德国人——逐个功课和阅读——教义问答和福音书

   第三章

   亚历山大一世逝世和十二月十四日——精神的醒觉——恐惧主义者布肖——柯尔切瓦的“表姐”

   第四章

   尼克和麻雀山

   第五章

   家庭生活的细节——俄国的十八世纪的人——我们家里的一天——客人和habitues〔法语:常来的人〕——仲伦倍格——侍从和其他的人

   第六章

   克里姆林宫部——莫斯科大学——化学家——一我们——一马洛夫事务霍乱——菲拉列特——孙古罗夫案——瓦巴谢克——列京夫斯基将军

   第七章

   课程完毕——席勒期间——青春的初期和艺术家的生活——圣西门主义和尼·波列沃依

   补遗

   亚·波列查叶夫

   第二卷监狱与放逐(1834—1838)

   第八章

   预言——奥加略夫被捕——火灾——一个莫斯科的自在主义者——米·费·奥尔洛夫——墓地

   第九章

   拘捕——见证人——普列契斯千斯基差人分局办公室——家长做风的审讯

   第十章

   在瞭看台下面——里斯本差人长——放火犯

   第十一章

   克鲁季次营房——宪兵的故事——军官们

   第十二章

   侦讯——大戈里曾——小戈里曾——斯塔阿尔将军——索科洛夫斯基——判决

   第十三章

   放逐——市长——伏尔加——彼尔姆

   第十四章

   维亚特卡——大人的办公室和饭厅——基·雅·丘菲亚耶夫

   第十五章

   仕宦——西伯利亚总督——一个贪得无餍的差人局长——一个“恭顺的”法官——一个烧烤的县警局局长——一个传道的鞑靼人——一个女性的男孩——土豆的恐惧及其他

   第十六章

   亚历山大·拉甫连季叶维奇·维特殊尔格

   第十七章

   皇位继续人在维亚特卡——丘菲亚耶夫的下台——我调到弗拉基米尔——县警局局长审理案件

   第十八章

   弗拉基米尔生活的起头

   跋文(一)

   跋文(二)

   第三卷克利亚兹玛河上的弗拉基米尔(1838-1839)

   第十九章

   公爵夫人和公爵蜜斯

   第二十章

   孤女

   第二十一章

   别离

   译跋文

   附录

   致项星耀信

   逐个九八八年二月九日

   二一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三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四一九九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五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致减仲伦信

   逐个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二一九七八年七月三十日

   三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四一九七八年九月二日

   五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六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七一九八八年七月九日

   八一九九四年八月二日

   致周朴之信

   逐个九七八年九月八日

   二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日

   三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四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三日

   五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

   六一九七九年六月九日

   七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八一九七九年六月三十日

   九一七九年七月二日

   家庭的戏剧

   第一章

   一八四八年

   兆候

   伤冷病

   第二章

   第三章

   心的迷乱

   第四章

   又一年(一八五一年)

   第五章

   第六章

   《海洋之夜》(一八五一年)

   第七章

   一八五二年

   第八章

   跋文

   逃记

   豪格

   再记

   特丁顿动身之前(一八六三年八月)

   抵达以后

   附录

   赫尔岑日志摘录(四则)

   逐个八六三年二月二日

   二一八六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热那亚,费得尔旅店

   三一八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在欧尼斯汽船上

   CivitaVecchia(其威塔维基亚)

   四一八六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苏黎世

   关于《家庭的戏剧》

   代跋

   片段

   第一章

   我的保母和Lagrandearmee①——莫斯科大火——我的父亲见拿破仑——伊洛瓦依斯基将军——同法国战俘一路游览——爱国主义——卡.卡洛——配合治理财产——分产——枢密官

   “韦拉·阿尔塔莫诺夫娜,喂,再给我讲一回法国人到莫斯科的工作吧。”我老是如许说,一边在小床上伸着懒腰,用绗过的被子裹住身子,我的小床四面都缝上了布,免得我摔出来。

   “咳!那有什么可讲的呢,您已经听过那么多回了,况且如今是睡觉的时候了;您仍是明天早点儿起来好。”老妈妈按例如许答复,其实她很情愿再讲她所喜欢的故事,就像我很情愿再听那样。

   “您就讲一点儿吧,您怎么晓得的呀,它怎么开头的呀?”

   “就是那么开头的。您晓得您的爸爸是如何的人——他老是挈挈拉拉的;他拾掇行李,拾掇行李,总算拾掇好了!人人都说:‘该动身了,还等什么呢?城里头人差不多走光了。’可是不,他跟巴威尔·伊凡诺维奇①筹议来筹议往:各人一块儿怎么走,起初是那一位没有预备好,然后又是那一位没有预备好。后来我们都拾掇好了,马车也预备好了;老爷们坐下来食早饭,突然我们的厨师神色非常苍白,跑进饭厅里来陈述:‘仇敌进了德拉果米洛夫门了。’我们各人心都紧了,喊了一声:‘啊,天主保佑吧!全都惊慌起来;我们正在忙乱、长吁短叹的时候,看见街上跑过一队龙马队来,他们戴着如许一种头盔,脑袋后面还挈着一条马尾巴。城门全关上了,您那位爸爸那下可交了‘好运’了,还有您同他一块儿;您的奶妈达利雅阿谁时候正抱着您喂奶,——您是那么娇嫩、柔弱。”

   我骄傲地笑了笑,我兴奋本身也参与了战争。

   代跋

   树基:

   关于赫尔岑的回忆录,我原来有很多的话可说,可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夸夸其谈了。好在我写过两篇跋文,比来又找出几位友人的信,它们能够告诉读者一些工作。我本身也许没有想到我完成不了那部书的翻译,一九二八年我第一次读到回忆录的英译本,我充满自信心要把那部巨著译出来。

   一九三六年我起头选译回忆录的片段,我还向鲁迅先生说过,我要全数翻译那部“大书”。一九四○年我在上海翻译了《家庭的戏剧》;“文革”后期我起头翻译回忆录的第一卷,我把它

  当成我那一生最初的一件工做,我在散文《 》中也表达了做完那件工做的决心。你能够想到当我告诉项星耀同志我无法完成那件工做时我心里是多么难受!项星耀同志其时已经翻译了四卷,他把译稿送给我,撑持我翻译出书。我很感恩他,但我把他的译稿归还给他,让他陆续翻译下往,如今他的译文已经全数出书,那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正如我在给他的信中说的:“再高的黄金潮也冲不垮高尚的抱负”。我谢谢他替我了偿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债。

   我和减仲伦同志的友谊同样是成立在赫尔岑回忆录的根底上的。仲伦同志在北大教书,没有见过我,他也是一位赫尔岑的喜好者,他晓得我翻译赫尔岑回忆录就主动与我联络,他情愿替我的译文校对。他读过我译的《家庭的戏剧》,曾提出贵重定见。他为我校阅了第一册的译稿,回忆录的书名《往事与深思》,我即是根据他的定见改为《往事与随想》。

   从那里我得到启发,我为我晚年的次要著做《随想录》找到了名字。因为那些,我衷心感激他。我记得,后来我因病住院,他还到华东病院探看过我,他为我不克不及译完全书感应可惜。

   我期看他陆续把赫尔岑介绍过来,中国读者需要那类的著做。

   附录中还收了我给周朴之同志的信。他是《往事与随想》(第一册)的责任编纂。他得病工做,为我的译文破费了良多精神。他早已分开了我们,比来重读我给他的信的复印件,想到一些工作,抑行不住思念之情。

   我常说,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为什么我频频讲我要译完全书,因为我担忧本身完成不了那件工做。人说我很有毅力、很顽强,其实我很柔弱,我写了许多文章,翻译过很多做品,那都是与本身斗争的成果。我也有失败的时候,那就失信于读者,欠下了还不清的债。除了那部书之外,还有纪格念尔的回忆录《俄罗斯的暗夜》、克鲁泡特金的《俄法狱中记》,前者只留下一章《我的少小》,然后者译好的一章也已不知散失在哪里了。那十年来,我经常在答复伴侣的手札中抱怨杂事的骚乱,我也不竭地与杂事斗争,我想挠住有限的时间,可是我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许多想做的工作都无法完成了。我没有精神校阅全数译文,那第二个“全集”可以出书,端赖你的撑持和搀扶帮助,你领会我,我用不着在那里表达感激了。

   巴金 九五年十月十六日

   序

   许多伴侣劝我出书《往事与随想》的全本,那其实不困难,至少头两卷是如许。但是他们说,在《北极星》①上面颁发的片段是细碎的,它们不同一,偶尔地断断续续,时而提早叙说,时而

  移后描述。我觉得确实是如斯,不外我无法纠正。做一点补充,把各个篇章按年代挨次编辑起来,并非难事;然而d’unjet〔法语:立即,一会儿〕要把全书回炉重写,我不想如许做。

   《往事与随想》并非连接地写成的;某些篇章之间相隔好几年。因而书中处处都留下写做期间的时代色彩和各类情感的陈迹,——我不想抹掉它。

   那与其说是条记,不如说是自白,围绕着它,和它有关的都是从往事里挠出来的片段回忆,在随想里留下来的思路点滴。然而把那些外屋、顶楼、配房合并在一路,它也是同一的,②至少我是如许观点。

   那些条记并非初度的试做。我在二十五岁摆布,就脱手写过类似回忆录的工具。工作是如许的:我从维亚特卡①给转移到弗拉基米尔②,感应非常孤单。在靠近莫斯科的处所待下来使我感应苦恼,感应耻辱;我落到了如许一种境地:

   就像坐在最初一个驿站里得不到马的人那样。事实上那差不多是“行将完毕的青年时代的最纯真、最严厉的期间”。③阿谁时候我固然孤单,却心里开朗而幸福,似乎小孩们在节日或者生日的前夜感应孤单一样。天天都有写着小字的手札④到来;我为它们感应骄傲,感应幸福,它们搀扶帮助我生长。然而分别熬煎我,我不晓得该做什么来更快地渡过那无限长的光阴——充其量不外四个月⑤……我从命了对我的劝告,起头在闲暇时候写下我关于克鲁季次的回忆,关于维亚特卡的回忆。我写满了三本条记本……那以后,过往的事便沉没在现实的世界里了。

   一八四○年别林斯基读了它们,他喜好它们,他把两本条记本登载在《祖国纪事》⑥上(第一本和第三本);其余的一本倘使没有给当做引火素材烧掉的话,如今必然弃置在我们莫斯科室第里的什么处所。

   十五年过往了,①“我住在伦敦樱草山四周一个偏远处所,远远、浓雾和我本身的心愿把我同全世界隔断。

   “在伦敦我没有一个亲近的人。有一些人,我尊崇他们,他们也尊崇我,可是没有一个亲近的人。一切来来往往的人,同我交往的人都在处置一种配合的利益、全人类的事业,至少是全民族的事业;我和他们的情谊能够说是没有私家豪情的。——岁月过往了,没有谈过一句我想谈的话。

   “……然而阿谁时候我刚刚在连续串可怕的事务、不幸和错误②之后起头清醒,恢复元气。我比来几年的生活事迹越来越清晰地浮如今我的面前,我怀着恐惧地发现除我以外没有一小我晓得它,本相会跟着我的灭亡而消亡。

   “我决心写下来;可是一个回忆唤起了几百个此外回忆;一切旧的、半遗忘了的都新生了:少年期间的梦想,年轻人的期看,青年期间的斗胆,监狱与放逐——那些其实不曾在心灵中留下半点痛苦的早年的不幸,像春雷一样一会儿过往了,那一声霹雳使年轻的生命焕发青春并且愈加顽强了。”③

   那一次我写做不是为了博得时间——我用不着匆忙。我起头写那部新做品的时候,完全不记得《一个年轻人的条记》的存在了,有一天我在BritishMuseum〔英语:大英博物馆〕里翻阅俄国杂志,偶尔看见了它们。我找人把它们抄下来,而且重读了一遍。它们激倡议来的豪情是希罕的:我十分明显地看到在那十五年中间我竟然那么衰朽了,那使我起头大为震动。阿谁时候我仍是以人生和幸福为儿戏,似乎幸福就没有行境似的。《一个年轻人的条记》的调子差别太大了,因

  此我不克不及从那里取用任何工具;它们属于青年期间,它们应当保留原来面目。它们的早晨的亮光不适宜于我的黄昏的工做。它们里面有许多实在,但也有许多玩世不恭;此外它们那里还留着海涅①的明显的陈迹,我在维亚特卡曾经进迷地阅读海涅的做品。在(往事与随想》里面看得见生活的陈迹,此外就不会看到任何其他的陈迹。

   我的写做停止得很慢……要使某一种往事颠末沉淀酿成了了的思惟——虽然它不克不及给人安抚,它是忧郁的,却为理智所原谅——那需要花许多时间。倘使做不到那一点,纵然会有热诚,却不成能有实在!

   几次的测验考试都没有胜利,——我便把它们放弃了。后来在本年炎天我向一个青年期间的伴侣②重读我最初的稿本,那个时候我才本身认出了熟悉的面目,我便停下来……我的做品完成了!

   很可能我对它的评判过高,很可能那些刚刚显露出来的轮廓里只是为我一小我埋躲了许多工具;可能我读的时候理睬到的比我写在纸上的多得多;那里论述的工作唤起了我的一幕幕的梦景,它似乎是难认的字,只要我才有开启它的钥匙。可能只要我一小我闻声精灵如何在字里行间跳动……可能是如许,但那部书其实不因而就对我削减价值。对我来说,它多年来不断取代了人们和我失往的工具。现在到了我和它也得告别的时候了。

   但凡属于小我的工具城市很快地消逝,关于那种磨灭只好驯服。那不是失看,不是衰朽,不是凄凉,也不是冷淡;那是鹤发的青春,恢复安康的一种形态,或者更安妥地说,就是恢复安康的过程。人只能用那个办法忍耐某些创伤。

   一个修道士,不管他的年纪多大,在他身上老是老年同青’年合在一路。他用安葬属于小我的一切那个办法恢复了青春。他从而感应了轻松,气度开阔……有时过火开阔……确实,在毫无个性的共性、浩瀚的汗青事务和像浮云一样地漂浮在它们之上的将来的形象中间,人有时感应空虚、孤单。但那又如何呢?人们想保留一切:要蔷薇,也要雪;他们期看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开放着蒲月的鲜花!修道士在苦闷的时刻靠着祈求得到解脱。我们其实不祈求,我们处置写做,写做就是我们的祈祷。也许,二者的成果是一样的,不外如今我们议论的不是那个。

   不错,在生活里有喜好反复的韵律、喜好频频的曲调的;谁不晓得老年多么近似童年?认真看看,就不难发如今生命全盛期间的两端,连同它那用鲜花编成的花冠和用荆棘做成的荆棘冠①,连同它的摇篮和棺材,类似的时代经常反复,而次要点又是如斯相像。青年期间还未曾有过的事物,它已经丧失了;青年期间毫无小我考虑所妄想的事物,也同样没有小我考虑地从乌云和霞辉里现出来愈加光辉,愈加平静。

   ……当我想到我们两人②如今快到五十岁,站在俄国自在语言的第一架印刷机③前面,我觉得我们在麻雀山上少年期间的格留特里④不是在三十三年前,而是至多——三年!

   生活……许许多多生命、差别国度的人民、革命、极其亲爱的人们都在麻雀山和樱草山之间呈现、变更、消逝了;它们的陈迹几乎已经给事务的无情的旋风扫掉了。四面的一切全改动了:太晤士河取代了莫斯科河在活动,身旁都是外国人……我们再也没有返回祖国的路了……只要两个孩子(一个十三岁,另一个十四岁)①的梦想完全地保留了下来。

   让《往事与随想》算清小我生活的帐,并且做为小我生活的总目吧。剩下来的思惟就用到事业上往;余下来的力量就投到斗争中往。

   我们的联盟仍然如斯……我们又一次走上忧郁的路,不倦地鼓吹实理啊,——由它往吧,让梦想和人们在我们身旁过往!②

   《巴金译文全集》 第五卷 426页 订价:29元

   目次

   《草原故事》及其他

   《草原故事》小引

   马卡尔·楚德拉

   叶美良·皮里雅依

   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

   鹰之歌

   伊则吉尔妻子子

   柯留沙(速写)

   可汗和他的儿子

   因为沉闷无聊

   草原上

   一小我的降生

   一首歌子是如何编成的

   《草原集》跋文

   文学写照

   列夫托尔斯泰

   索菲雅·安德烈耶夫娜托尔斯泰夫人

   安东·契诃夫

   柯罗连科时代

   符·加柯罗连科

   米·米柯秋宾斯基

   尼古拉·加陵-米哈依洛夫斯基

   米哈依尔普利什文

   回忆布罗克

   亚历山大布罗克

   人们背着人的时候

   跋文

   托尔斯泰论

   春月之死

   忆春月

   代跋

   片段

   《草原故事》小引

   近年来一种期看不竭地熬煎着我的心。生活在那个“狭的笼”中,我期看着宽广的草原,高峻的树林,以及比生命还要贵重的自在。然而现实的暗中给我摧毁了那一切。我只要在那生活的废墟上悲哭。可是那其间也曾有过美梦来安抚我。

   据说俄罗斯人是擅长做梦的。他们实是幸运儿!席尼特金①说过:“世界上最伟大、最耐久的工具就是做梦的人的手工功效。不克不及做梦的动作的人即是毁坏世界者,他们是兴登堡②一类的人物;那些野蛮的力量要留点陈迹在时间之沙上面,除非先让时间之沙浸透了人血。只要像高尔基和托尔斯泰那些擅长做梦的人才气够从海洋和陆地的素材中建造出神话,才气从专造和受苦的紊乱中创造出自在人的疆土。”

   高尔基天然是现今一个伟大的做梦的人。那些草原故事即是他的标致而有力的神话。它的价值但凡能做梦的人城市领会。我期看我的译文还可以保留一点原著的那种标致的、充满期看的、忧郁的调子,同时还能使读者闻到一点俄罗斯草原的香气。

   巴金 一九三一年二月在上海

   代跋

   树基:

   那一卷次要收了高尔基的早期做品。重读那些短篇,我又想起一些往事,我更不克不及忘记一小我,他就是我的表哥濮季云。我还记得,我在赠给端端的全集的扉叶上写过一段话:

   “我就看见成都正通畅街一个小斗室间里一张方桌旁,一盏清油灯下,两个年轻人摊开一本(缩本)《大卫·考伯菲尔》。他不但是我的英语的启蒙教师,他还让我懂得许多工作……”我最后读到的高尔基小说的英文译本,也是他介绍给我的。他从上海商务印书馆函购了《草原故事》的英译本,他让我带到上海。那本小书,跟着我到过法国,后来又跟着我回到上海。那本小书唤起我对俄罗斯草原的期看,对自在的期看。每当我遭到现实生活熬煎的时候,我就想到俄罗斯草原动人肺腑的香气,我摊开搞纸,起头翻译高尔基的《草原故事》。东方杂志社的伴侣向我索稿,我陆续把译文交给他们颁发。后来我把它们编成一本小书,根据英译来源根基文,内容如下:《马加尔·周达》、《因了单调的缘故》、《不克不及死的人》。我其时其实不晓得英译本是意译的,删掉了很多段落,此中《不克不及死的人》只是《伊则吉尔妻子子》的第一节,连“丹柯的心”也没有了。那本小书出书后得到读者的承受。在履历了五家书店之后,我末于下决心重译,恢复原著的面孔。那就是开通书店出书的《草原集》。我还记得,一九五○年秋我带着清样到福州路开通编纂部找周予同先生。他是复旦大学传授、闻名的史学家,那时兼管开通书店的编纂工做。他是一位出名的民仆人士,曾经参与过“五四”运动,没有想到十多年后,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

  中,竟被首批抛出来,做为“靶子”,遭到残暴虐待,含冤而死。

   开通书店不久和中国青年出书社合并,《草原集》停印。后来中青社出书《高尔基选集》,摘用了我的那几篇译文,并要我翻译《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五九年人民文学出书社向我组

  稿,我在开会之余又翻译了高尔基的别的几篇小说,完成了那本《〈草原故事〉及其他》。

   诚恳说,我还不克不及间接翻译高尔基的原著,要靠英译本做参考。我每翻一篇总要修改几次,只能说我写出了本身对高尔基的理解,其实不必然能完全表达高尔基的原意。通过翻译我不竭向高尔基进修,通过翻译我才理解了高尔基那颗“丹柯的心”。我其实不崇敬名人,不外那些短篇其实是精品,实正的精品!

   如今说到《文学写照》。

   当初黎明出书社要稿件,我为他们翻译了《回忆契诃夫》,接着又翻译了《回忆托尔斯泰》。两本书都是从法译本转译的。后来借到一本苏联出书的英译本《文学写照》,我便翻译了全文。《文学写照》不是我本身编纂的,因而只要一个“出书阐明”,此次我把它删往了。

   关于那一部门,我只想说,高尔基替托尔斯泰夫人说了几句公允话。托尔斯泰家庭的悲剧,有个期间成了热门的话题,各有各的说法,两方面争论得很凶猛。托尔斯泰是一个贵族大田主,有一大堆儿女,还有很多门客。要治理如许一个家很不随便。托尔斯泰夫人把全数精神都花在看管托尔斯泰和治理那个家上。她崇挣脱尔斯泰,她曾为托尔斯泰抄过七次《战争与和平》的稿子。托尔斯泰不称心那种贵族生活,他要改动生活体例,几次想离家出走,却下不了决心。托尔斯泰不是柔弱的人,但身上充满了矛盾,据说他晚年离家出走时留给夫人的那封信,已锁在抽屉里长达二十五年。托尔斯泰在艺术上成就越高、名气越大,就越是想做到言行一致。他以至认为艺

  术创造是“功责”,他想分开艺术,只是为了帮助他的信徒“灵魂的兵士”移居加拿大,他才陆续写做,创做了长篇小说《新生》——他的三大杰做之一。托尔斯泰舍弃版权,他的夫人却不能不出书他的著做以庇护家用。我读过一篇文章,论述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说他们开饭的时候,托尔斯泰一坐上桌子,就皱起眉头,他的夫人严重地问他:是不是菜欠好?托尔斯泰苦笑着答复:菜太好了。托尔斯泰还发现,他的夫人偷看他的日志,其实她只是为了想领会他,以便更好地赐顾帮衬他。她还想庇护托尔斯泰,免受他那些狂热的“门生们”的把持和歪曲。而事实上,她越是想理解他,却越是难以理解他,他们的思惟是各走各路的。八十二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在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搀扶帮助下离家出走,病死在火车站上。托尔斯泰夫人遭到很大冲击,整小我都改动了。她在临死的时候,对亚历山德拉说:“我爱他,整整爱了一辈子,我始末是他的忠实的老婆。”

   我附和高尔基的观点:“她也是他的密切的、忠实的、并且我相信仍是独一的伴侣。”

   最初再转回到我的表哥濮季云身上。我最初一次看见他是在三十五年前。他是以公事员的身份从都江堰退休回来,我和他在成都少城公园吃茶品茗聊天。我认为他能够平静宁静地渡过晚年,谁晓得过了几天往看他,他已病倒在床上,床前放着一碗药汤,说是怒火太旺。又过一些时候,我往看他,他已迁居城外,据说患了晚期肺结核。没等我再往看他,他就分开了人世。关于他,我什么话也没有时机说,许多话躲在心里。

   他是我的第一个引路人,我现在找到本身的道路,却忘记了他。他一九三三年在上海要我帮他找工做,我没有办到,今天再一次想到往事,我责怪本身是一个忘恩的人。如今把那卷书献给他,表达我的汗下。

   巴金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七日

   《巴金译文全集》 第六卷 571页 订价:32.4元

   目次

   红花集

   红花

   信号

   一件不测事

   军官和勤务兵

   癞虾蟆和玫瑰花

   阿塔勒亚卜林塞卜斯

   并没有的事

   游览的蛙

   译跋文

   快乐王子集

   童话

   散文诗

   艺术家

   行善者

   门生

   教师

   裁判所

   伶俐的教师

   讲故事的人

   跋文

   迟开的蔷薇

   马尔特和她的钟

   蜂湖

   跋文

   附录

   在厅子里

   六人

   跋文

   代跋

   片段

   红花

   纪念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一

   “我代表彼得一世皇帝陛下公布观察本疯人院!”

   那句话是用刺耳的、清脆的高声说出来的。病院的誊写员坐在一张有墨水迹印的桌子前面,在一本陈旧的大簿子上注销病人的姓名,他不由得微微一笑。可是那两个护送病人的年轻人却没有笑脸:他们刚刚把疯人从铁路上带到那里,他们同他一块儿过了整整两个日夜,他们的腿快要站不稳了。

   在他们抵达以前的最初一个车站上,疯人的病爆发得更凶猛了;他们竟然在什么处所弄到了一件给疯人穿的紧衣,又请了几个列车员和一个差人来帮手,把紧衣给病人穿上。他们就如许把他带到城里,又如许送他到病院来了。

   他的样子很可怕。他的灰色衣服在发病的时候给撕成了破片,如今套上一件领口很低的粗帆布紧衣,贴身地裹住了他的身体;两只长长的袖子给绕到背后绑牢了,使他两只胳膊穿插地紧紧贴在胸口上。他那对睁得圆圆的红肿的眼睛(他整整十天未曾睡觉)冒出来板滞的、强烈的光线;神经性的痉挛使他的下嘴唇不断在寒战;他一头乱蓬蓬的鬈发像鬃毛似地垂在前额上。他迈着快速的、繁重的脚步,在办公室里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走来走往,一面用探询的目光看那些放文件的旧橱架和漆布面的椅子,偶尔还看看那两个同他一路来的旅伴。

   “带他到病房往。往右走。”

   “我晓得,晓得。我往年跟你们一块儿到那儿来过。我们来观察病院。我全晓得,要骗我可不随便,”病人说。

   他向着门掉转身往。把守给他把门翻开了;他高高地抬起头迈着同样快速、繁重而勇敢的步子,分开了办公室,差不多跑着向右边、向神经病人的病室走往。两个护送他的人差一点赶不上他。

   “按铃!我没法按。你们绑住了我的手。”

   看门人翻开了门,那一行人进了病院。

   代跋

   树基:

   前几年有人在一九二三年成都出书的《草堂》文艺月刊上发现我翻译的短篇小说。本来我在那时颁发了一篇迦尔洵的小说。我在成都就只译过那一篇做品,是从英译本《俄罗斯短篇小说集》中译过来的,至于我在哪里找来那本书,连我本身也记不清晰。我只记得我表哥其时已经成婚移居乐山。那年我同三哥往上海,坐木船颠末乐山。木船泊岸后,我们上岸往看看姑母和表哥。那是礼仪性的拜看,我们离船的时间又不克不及长,姑母问了一些事,三哥答了一些话,就渐渐告辞走了。

   表哥讲话很少,显得消沉,我觉得他已经背上家庭的负担了。

   我说过,我常靠翻译来进修,我翻译迦尔淘的短篇小说《信号》(原译《灯号》),他在做品中表示的人道主义思惟使我冲动。

   阿谁怀着满肚子怨气,抱怨“狼不食狼,人却活生生地食掉了人”的查道工瓦西里,他遭到上级不公允待遇后,带着东西往撬铁轨,被他的同事谢明发现了。那个好意的邻居跑到铁轨那里,从本身的帽子上撕下一块棉布做成一面小旗,又从靴筒里抽出刀来,戳进他的左臂,用他的鲜血染红了小旗,并高举红旗阻遏火车的前进。当火车头已经看得见时,他面前一片黑,红旗也被扔掉,可红旗式微地,另一小我的手挠住了它。火车停住了,人们从车上跳下来,围成一大群。瓦西里埋下头,勤奋地说:“绑住我,我撬开了一节铁轨。”他的旁边躺着一个在血泊里失往知觉的人。《信号》就是如许一个故事。

   那篇译文我没留草稿,后来重译了它,那是解放初期的事。其时师陀替上海出书公司编纂丛书,向我组稿。我译了几个短篇给他,一共出书了三小册,他很赏识迦尔洵。八十年代我又把它们编成《红花集》,交给三联书店印行。师陀催稿的情景就在面前。《红花集》出书,他已不在人世。师陀是一位有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讲究体裁,一笔不苟,他原来应该写出更多的好做品,可是他没有时机开展他的才调。他遭到不公允的待遇,小说《汗青无情》被腰斩。十年大梦中,又倍受摧残,后来默默地死往,读者几乎忘记了他。比来传闻有人要重印他的做品,期看那是事实。师陀的做品必然会传播下往。

   我翻译王尔德童话也是为了进修,不外那是进修做人。

   我更爱的是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冬天来了,快乐王子的塑像“站得高,看得远”,什么处所什么人生活困难,他都看在眼里,他要求在他身上栖息的即将飞往南方的小燕子把他身上

  的宝物取下来送给那些需要搀扶帮助的人,曲到身上有值价的工具分离清洁,小燕子也冻死在他脚下。

   王尔德是有名的美文家。他那几篇童话有特殊的风气,充满标致的辞藻。快乐王子心碎而死,又被请进天堂,在为文与为人两方面,我都没有前提进修。因而挈到四二年我才拿起笔碰一碰王尔德的童话。我一小我在往成都的旅途中,身边只带了一本“王尔德”。我在其时颁发的《旅途杂记》中写着“因为敬服明丽的阳光,我还翻译了王尔德的一篇题做《无私的巨人》的童话,那一年我还在重庆翻译了《快乐王子》。”什么事都怕开头,一开头就会接下往。固然以后我把书放回书架,但是两小我物不断拴住我。为了巨人和王子,我又把“王尔德”放在身边。

   一年一年地过往,我感应孤单痛苦的时候便乞助于“王尔德”,译稿在一页一页地增加。几年后,书完成了,我对两小我物的理解加深了。那就是我的进修。

   我少年期间就喜好念斯托姆的小说,特殊是郭沫若翻译的《茵梦湖》。二五年我进修世界语的时候也曾背诵过世界语译文,那本书我往法国时带在身边,却没有想到邮船过印度洋时,我在三等舱船面上失手把那本书落在海里。我极为悔恨。

   几年后我在上海友人那里看到一本《迟开的蔷薇》,是日本出书的袖珍本,做为德文自修课本用的,还有日文的讲解。我向伴侣把书要了来放在外套口袋里,有空就拿出来念几段,我还

  能够背出一些。

   记得一九三三年,我从天津三哥宿舍往北京沈从文家时,《迟开的蔷薇》就放在我的口袋里。所以,我的一篇散文《平津道上》里面引用了德国小说家的文字。

   四三年我在桂林,从伴侣陈占元那里借到斯托姆的《炎天的故事》(德文)拿回家往随意朗读,有时动笔翻译几段,竟然把《蜂湖》(《茵梦湖》)等两篇译完了。后来选出《迟开的蔷薇》等三篇集成了一个小册子在桂林发行。我曾写“跋文”介绍,我说:“我不想把它介绍给广阔的读者。不外对一些劳瘁的心灵,那清丽的文笔,简单的构造,纯实的豪情也答应以给少许安抚吧。”那是我其时的观点,今天我仍是如许想。《在厅子里》那一篇也是从《炎天的故事》里翻译出来的,在友人熊佛西编的刊物上颁发过,未曾收进集子。此次来不及修改了,就收在那个集子里面吧。

   如今谈(六人》,那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文学评论,它仍然是一部艺术做品。其时曾在范泉同志编的《文艺春秋》上连载过。后来又在文化生活出书社出书,“文革”后由三联书店重印。关于它,我在“文化生活”初版本上写过一个阐明。已颠末往五十年,我还想在那里借用一次,就抄鄙人面:

   “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事实是什么?

   “德国革命者洛克尔从世界文学名著中借用了六小我物和六个解答——六条路,来阐明他的人生看,来阐明他的革新世界的抱负。六人即是他对阿谁曾经苦恼着无数人的大问题的一个谜底。

   “浮士德在书斋中根究人生的奥秘,唐·璜在纵欲生活中享乐人生;迷惘侵蚀了哈姆雷特的生活力,唐·吉诃德的勇猛动作又欠缺心灵来指引;麦达尔都斯始末只想着本身,反而毁了他本身,冯·阿夫特尔丁根完全牺牲自我,却也不克不及救助人们。

   “但是最初六小我结合在一块儿了。六条路合成了一条路。

   “新的疆土的门翻开了。新的人踏着新的地盘。新的太阳带着万丈光线上升。”

   我在病床上看到的也仍是如许。

   巴金 九六年一月十二日

   《巴金译文全集》第七卷 473页 订价:26.9元

   目次

   骷髅的跳舞

   著者序

   译者序

   国境之夜

   骷髅的跳舞

   首陀罗人的喷泉

   过客之花

   译者序

   丹东之死

   著者序

   译者序

   新版跋文

   附录

   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夜未央

   小引

   附录

   关于廖·抗夫

   跋文

   秋天里的春天

   附录

   译者序

   三版题记

   笑

   前记

   痴人

   加斯多尔的死

   木星的人神

   附录

   关于爱罗先珂

   背叛者之歌

   前记

   伏尔加的岩石上

   伏尔加伏尔加

   寄西伯利亚的音信

   答普式庚

   断头台上

   献给苏菲巴尔亭娜

   吕西·德木南

   劳动歌

   忆古田大次郎(断片)

   遗言

   门槛(存目,文见第二卷)

   给裁判官

   代跋

   片段

   国境之夜

   人物

   大野三四郎:地盘开垦所的仆人

   假面人:大野的影子

   大野雪子:大野之妻

   大野绿子:他们的长女

   大野次郎:他们的次子

   大野五郎:他们的三子

   游览者夫妇和小孩

   安利希加:虾夷人①

   地点

   北海道,十胜平原的一部门。

   背景

   舞台右边有一片平原,被雪盖着。远处有国境边的盖着雪的群山,在那里有几条雪车事后的陈迹在发亮。右边是大野垦地所屋子的内部,屋子的中间和右边有玻璃窗,靠前面的右边有一扇通外面的门。右边也有一道门是通闺房的。建筑虽不华贵,却很安稳。玻璃窗子边垂着厚的冰箸,像剑一般。

   在房子中心有一个大火炉,里边正燃着熊熊的火,一把大铁壶内正盛着沸腾着的水。中间的一扇窗户旁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椅之旁有一盏大洋灯挂着。三四本帐簿放在桌子上,右边的门旁边立着一个小钱柜。一切都足令人追想北海道初期的胜利者的生活。

   第一场

   〔起幕时房中的人都围炉饮葛汤。只要家主坐在桌旁写什么工具。家主的老婆在为她的三个孩子做葛汤,看她的容貌,似乎要比她的实正年纪轻得多。

   女:〔手里拿着一杯葛汤〕母亲,外面暴风怒吼着!并且必然还下雪呀;窗子上那么多的雪。……

   母:〔正在预备葛汤,略抬起头来〕呀,假设老是如许下雪,网走线怕又要欠亨了。我一生从没有体味过如许的大雪,固然我在北海道住了二十年以上,但是像本年如许的大雪仍是第一次见到。

   女:幸亏父亲今天回来了。假设他要在如许的夜晚回来,我们不晓得要如何不安心哩!

   代跋

   树基:

   那一卷包罗七部做品,即四个剧本、一个中篇、一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诗集。除四幕剧《夜未央》外,其他三个剧本都是从世界语译过来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是世界语的原著。短篇集《笑》,此中有两篇是从世界语翻译的;《背叛者之歌》中那首俄国民歌《伏尔加伏尔加》也是从世界语转译的。

   我是一九二四、二五年在南京起头自学世界语的,那之前在成都我就写过选举世界语的文章。二八岁尾我回到上海经伴侣索非介绍,参与上海世界语学会,并在学会住了将近一个月,曲到我租到房子为行。那时索非刚刚成家,也要租房子,我们就合租在一路。在宝光里,我住后楼,在楼下客堂工做。

   索非仍在世学会任干事,晚上到世学会办公,他拉我同往。晚饭后我们一路漫步到鸿兴坊,在那里只要一个公事员。我修改函授学校学生的功课。功课不多,也随便处置。我兴奋的是那里有两个书橱的图书和报刊,都是世界语的。我其时工做不多,有时机读那么多世界语书刊,我很称心。那个期间我看了好些书,写了很多文章。

   我们礼拜全国午也往,参与会员活动,交了好些伴侣,我很喜好那个处所。可是不到三年,“九·一八”事情后,索非移了家,不再往鸿兴坊。鸿兴坊世学会连同两书橱的贵重图书不久被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掉。从此我渐渐地失往了同那些豪情真诚的伴侣的联络,我至今还驰念他们。

   我翻译世界语做品,也是从那时起头的。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译出了那四部做品。除《骷髅的跳舞》外,原著都是从鸿兴坊借来的。《骷髅的跳舞》正如“译者序”上所说,是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买的。那个世界语译本收了三个短剧,做者秋田雨雀是位世界语者。人类爱的思惟,感动了我的心。

   若干年以后,我在东京碰见了秋田雨雀先生。他来参与中国做家代表团的告别酒会,想不到一九六一年的第一次碰头,就是最初的一次碰头。一位七十八岁的白叟,仍然充满了人类爱的豪情;仍然相信春天不会消亡;仍然相信为全世界所有的喷泉和草原。他的外孙女他杀了,他为青年人组织了“不死鸟”会,鼓舞他们逃求实理、对峙斗争、绝不舍弃责任、绝不在困难面前垂头。他热情地对日本青年说:“在任何困难的情状下都要爱护保重本身的生命,热爱生活,勤奋革新今天的社会。”

   《骷髅的跳舞》那本书在开通书店印了两版,译者签名“一切”,读者不知他是谁,以后也没有重印。其他三部译文:亚米契斯的《过客之花》,一九三○年在《小说月报》上颁发过,后来交索非印了一本小册,早已绝版。四○年收进文化生活出书社的“翻译小文库”,重印了一版。阿·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交给开通出书时,编者要我写一篇介绍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那本书也已绝版了。只要匈牙利世界语做家尤利·巴基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还传播至今。那是两个孤儿相遇于集市上在秋天里看见了春天的故事。三十年代曾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心。

   编那卷书,即便是请伴侣悄悄地念一遍,也使我想起许多工作。鸿兴坊毁掉以后,在十年大梦期间,我有时机重温世界语文学。梦醒之后,我还说我要把最初的精神用在包罗世界语运动在内的社会事业上。一九八○年,我受亲爱的亡友胡愈之的鼓舞,往斯德哥尔摩参与国际会议的时候,我还相信能够为世界语事业做良多工作。瑞典会议的见闻鼓励了我的自信心,同伴侣们在一路,我看见前途的光亮,我相信世界配合的语言能敏捷开展。没想到八二年摔伤骨折,又查出患帕金森氏症,体力日渐衰退,目前已和疾病斗争了十年以上,为世界语尽量的许诺成了一句空话。想到伴侣们对我的失看,我非常羞愧,编那卷书用的底本,也是根据许善述同志编印的《巴金与世界语》中校订过的译文。许善述同志我没有见过面,只通过几封信。他编那本书,搜集译文非常认实。他得病工做,书印出来时,他却见不到了。校订者是李士俊同志,我感激他纠正我的错误。我动作未便,写字困难,想说的话良多,不克不及酣畅地写出来,我把那卷书献给世界语运动的伴侣,让那短短的一段话,取代我说不尽的感恩,向世界语的伴侣告别,你们都在我的心中,我祝愿你们,世界语的前途无量。

   巴金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著者序

   我的二十年来的孤单的生活给我翻开了一扇窗户。那扇窗户,我的小窗户,开了的时候,

  我不由骇怪起来。……我看见无数的窗户将为全人类,全世界而开。他们,人类的一分子们,已起头在战争的深的惨祸中,在监狱的厚厚的墙壁中来翻开那些窗户了。

   他们——身受重伤,精神竭尽……然而眼里却射出绚烂的光辉,因为他们的右手挖出了心给他们的仇敌。

   从每扇窗户里挖出一颗心!

   从无数的窗户里挖出无数的心!

0
回帖

《巴金译文全集》目次及书摘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