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看完的小说,我脑补出了一万种结局 | 蔡格尼克效应

1年前 (2023-02-07)阅读2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2796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55939
  • 回复0
楼主

做者 | Pomato

你能否曾经有过类似的履历——

某乎首页上,一篇小说超卓的开头吸引你点了进往。此中交织复杂的矛盾很快激发了你强烈的猎奇心,使你不知不觉地加快了手指滑动的频次。

可合理情节即将进进飞腾时,却看见——

(图源收集,侵删)

(心跳骤停.jpg)

你抉择左滑退出,却发现心里老是痒痒的——

为什么忘不了那篇小说啊!好想把它看完啊!!

配角团的矛盾最初解开了吗?本相什么时候大白?豪情线的结局是好的吗?剧情有没有可能是如许开展的(此处省略一万字脑补)?或者是那样……?

为什么戛然而行的文章会让人如许挠心挠肝地难受?

突如其来的末行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那就是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带来的影响。

蔡格尼克效应指的是,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使命时,若突然被打断工做,则会表达出强烈的意愿想要陆续完成使命。

(图源收集,侵删)

//1.记忆“时好时坏”的办事员

心理学家Kurt Lewin在餐馆和伴侣们聚餐时发现,虽然他们已经点完单很久了,结账时办事员却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们都点过什么菜;可结完账后没多久,Lewin再次询问办事员,却发现他已经完全不记得账单了[1]。

那件事引起了她的学生Bluma Zeigarnik的重视。

关于未完成事务和关于已完成事务之间,人们的记忆能否存在着显著区别呢?

因而,她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来验证那个假设。

她先是给参与者安插了一系列的小使命,诸如造造硬纸板、猜谜等等。

当参与者完成一半使命之后,研究者会突然打断他们的工做(专挑参与者最为专注的时候),让其转而停止其他使命。

在尝试完毕后,研究者会让参与者尽可能回忆本身做过的使命,并统计此中已完成和未完成使命的数量。

展开全文

成果发现,参与者回忆起的未完成使命数量在统计学上的均匀值来计算到达了已完成使命的1.9倍!在个别参与者身上,那个比例以至到达了5倍。而且,许多参与者在被打断时表达出了较为强烈的情感反响,固执地想要把使命陆续做完[2]。后来的学者便将那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

因而,当我们沉浸于小说世界中时,外界强迫中断会让我们愈加想要读完小说,想晓得小说的结局,因而以至会起头脑补后续剧情。

那种脑补将会陆续一段时间才慢慢褪往,以至在你接着做其他工作的时候还陆续骚乱着你的重视。

//2.心理张力的存储与释放

Zeigarnik用“心理张力”(psychological tension)的概念来阐明那一现象。心理张力是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一种能量,好比我们所产生的需求,它如弓弦紧绷,促使我们动作起来。而我们就像架在弓弦上的箭,在心理张力的差遣下奔向目的。而当行为被完成后,张力便会得到释放[3],就像弓弦松了下来。

研究者认为,恰是因为使命被突然打断,因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张力没能完全得到释放,残存的力量使我们不肯停下,进而占据了我们的记忆[2]。

当有趣的小说吸引了我们的重视时,通过阅读小说称心猎奇心的需要就产生了。我们储满了心理张力,正蓄势待发之时却陡然被打断,残留的张力无法被释放。因而在回忆使命时,剩余的张力系统对我们回想未完成的使命起了搀扶扶助,使我们的记忆更深进。

(图源收集,侵删)

什么会影响蔡格尼克效应的强度?

//1.差一点,却难忘“亿点”

回忆一下,只差一步就做出来的题,能否让你懊恼许久?只差一点儿就播完的歌,是不是更想把它听完?

早在Zeigarnik的研究中,尝试成果就展现,那些在最初关头被打断的使命被回忆起的水平更高;近几年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中断时剩余的使命越少,参与者陆续完成使命的动机就越强[4]。换言之,“只差一点儿了”往往会使人对未能完成的事务留下更深的执念。

//2.假设造定了方案

假设提早让参与者描述本身在将来几天内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所带来的蔡格尼克效应会使得他们在当前使命中的专注水平明显下降。

但假设在参与者描述完未完成的工作后要求他们详尽阐明他们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体例完成它,以及有多大的期看顺利完成它,则会使得他们在当前使命中走神的次数显著削减[5]。

(图源收集,侵删)

想象一下,假设下周有一场十分重要的测验,此时你需要专注地复习,却因为担忧而老是分向往想象测验那天的情景;又或者在工做时老是回想起没有做完的琐事、没逃完的剧……此时就能够通过为待处事项造定方案来脱节蔡格尼克效应的倒霉影响。如前文所说,方案好“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体例完成那项使命”,那能搀扶扶助削减我们分神的次数,更好地集中重视力。此外,也能够在起头工做前,尽可能地把残留的琐事“清零”,避免其占用我们的精神。

在生活中的利用

//1.适时暂停——加强记忆的妙招

Zeigarnik在尝试中发现,假设在参与者最专注的时刻打断他们的工做(往往也是在接近完成使命时),他们回忆起的未完成使命就更多。罢了经完成使命的参与者,却会很快将已完成的工作遗忘。

所以,当我们有较多的记忆使命时(好比大学牲的期末周 与其逃求一口气背完所有常识,倒不如抉择在形态优良时休息一下,操纵蔡格尼克效应让本身对常识“念念不忘”。

(图源收集,侵删)

//2.设置目的——在进修中庇护驱动力

“假如进修也能像打游戏看小说一样停不下来就好了”——尝尝操纵蔡格尼克效应来提拔进修意愿!

海明威曾说:“在你停顿顺利,且晓得接下来需要做什么时停下。”那是有依据的——研究展现,那些明白晓得需要达成什么目的的参与者,不管是在使命前,仍是期近将完成使命却被打断时,动机程度都显著高于没有阶段性目的的参与者[4]。

那是因为,阶段性目的使得我们对使命的框架有了大致的熟悉,我们更随便看到“间隔完成还有几”,对目的的掌控感使我们认为本身离实现目的更近了。一个个小目的就像马拉松角逐中间隔显现的间隔标识一样,鼓舞着参与者陆续相持下往。

因而,当我们需要陆续进修的时候,无妨为本身设置阶段性的目的,并在更佳形态时稍做休整,如许不只可以庇护较高的进修意愿,并且可以更大限度地削减下次进进形态的时间。

//3.征服挈延症——万事开头难

立刻就要交的论文,却迟迟不肯动笔?总想着再刷会儿手机就起头写功课——却不知不觉又荒废时间到了深夜?ddl前慌忙赶工完成的潦草功课,也很可能其实不令人称心。挈延中的我们看似是在消遣时间,但其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却往往大于轻松感。

(图源收集,侵删)

若何征服挈延症,提拔工做的积极性?

神异的是,就算其实不晓得完成使命可以获得奖励,仍然有高达86%的参与者在中断尝试后抉择陆续完成使命[6]—。也就是说,蔡格尼克效应不只表现在对未完成使命的回忆和动机程度上,并且实正地差遣着人们陆续付诸动作曲到使命完成。那就比如,有时我们想扫除房间,但又因为各类原因迟迟没有起头;某天随手擦了一把桌子,突然就想把所有卫生做完,以至做了个大拂拭

所以,不情愿做的工作,能够逼本身一把,尝尝简单地开个头,那时你会想“既然我已经起头工做了,不如就把它做完”,接下来的推进就会相对顺利。

结语

蔡格尼克效应有利也有弊,把握好意中张力的“平衡点”是最重要的。

假设你感应欠缺动力,陆续挈延——动作起来,哪怕只是开个头;

假设你正因各类ddl的堆积而焦虑得无法静下心来,难以连结热情——无妨为他们做个方案,把目的拉近一些,最重要的是:让本身暂时休息一下吧,轻拆上阵,充好电再动身。

投票

私塾君

觉得大脑中就像有个使命治理器,关于正在历程中的使命老是能够更快提取,假设要半途❌掉使命,也会有弹窗出来频频确认“能否要完毕使命”。而当使命过多时,容量过载,脑子就烧掉了🐶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MacLeod, C. M. (2020). Zeigarnik and von Restorff: The memory effects and the stories behind them. Memory Cognition, 48(6), 1073–1088.

[2]Zeigarnik, B. (1938). On finished and unfinished tasks. In W. D. Ellis(Ed.), A source book of Gestalt psychology. (300–314).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Company.

[3]Marrow, A. J. (1969). The practical theorist: The life and work of Kurt Lewin. New York : Basic Books .

[4]Oyama, Y., Manalo, E., Nakatani, Y. (2018). The Hemingway effect: How failing to finish a task ca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motivation.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30, 7–18.

[5]Masicampo, E. J., Baumeister, R. F. (2011). Consider it done! Plan making can eliminate the cognitive effects of unfulfilled 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1(4), 667–683.

[6]McGraw, K. O., Fiala, J. (1982). Undermining the Zeigarnik effect: Another hidden cost of rewar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0(1), 58–66.

做者 | Pomato

编纂 | 伍圩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私塾原创,欢送转发至伴侣圈,如需转载请联络后台,征得做者附和前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要害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造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须眉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征询

家暴| 出柜 | 打骂|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导

0
回帖

没能看完的小说,我脑补出了一万种结局 | 蔡格尼克效应 相关回复(2)

雨夜清寂
雨夜清寂
沙发
虽然没完全读完,但我脑海中已创作出一千种可能的故事走向。
潜水5个月前 (01-01 04:53)回复00
晨曦微凉
晨曦微凉
2楼
蔡格尼克效应提醒我们,想象力是无限的。
潜水5个月前 (01-01 04:54)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