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吉尔罗伊(Paul Gilroy)是英国闻名的黑人理论家、英国国度学术院院士,2019年人文社科范畴的重要奖项霍尔贝格奖(Holberg Prize)的获得者,现为伦敦大学学院传授、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开创主任。吉尔罗伊1986年在伯明翰现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获得博士学位,是斯图亚特·霍尔的自得高足,也被认为是霍尔之后最重要的种族理论家之一。
近日,吉尔罗伊的代表做《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由上海书店出书社引进出书,本书被认为是种族研究和非洲离散群体研究范畴最深入的测验考试之一,也是重塑了黑人文化研究范畴的里程碑之做。
做为吉尔罗伊的首部中文译做,本书关于读者领会吉尔罗伊的理论和研究范式,以及深进熟悉黑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译者沈若然撰写的译跋文,感激出书方受权转载。
《黑色大西洋》译跋文
文 | 沈若然
展开全文
来源 | 《黑色大西洋》
保罗·吉尔罗伊是英国闻名的黑人理论家、英国国度学术院院士,现为伦敦大学学院传授、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开创主任。他于1986 年在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 )获得博士学位,是斯图亚特·霍尔的自得高足,也被认为是霍尔之后英国最重要的种族理论家之一。吉尔罗伊的第一本代表做《大英帝国没有黑人》已经成为研究英国种族问题的典范著做,其他做品《阵营之间》(Between Camps)、《帝国之后》(After Empire )等也对欧美学界影响浩荡,而他最闻名的做品要属1993 年的《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关于不领会相关布景的中文读者而言,阅读本书或许会感应有点困难,因而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保罗·吉尔罗伊以及本书的内容。
保罗·吉尔罗伊
保罗·吉尔罗伊1956年出生于伦敦东部,来自一个特殊的黑白混血家庭。他的母亲贝丽尔·吉尔罗伊是出生在英属圭亚那的黑人,1951年来到英国,在伦敦大学肄业,并在1954年与帕特里克·吉尔罗伊(Patrick Gilroy )成婚,二人的婚姻是英国战后最早的跨种族婚姻之一。虽然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但因为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种族鄙视还很流行,黑肤色仍让童年的吉尔罗伊饱受鄙视之苦, 影响到了他的生长。年幼的吉尔罗伊曾屡次在陌头被一些白人进攻、辱骂,以至在和白人父亲出往漫步时被差人询问二人的关系。如许的亲身履历使得吉尔罗伊很小就对种族问题极为存眷,在日后的学术工做中他试图通过种族研究理论化本身的履历和感触感染,并改动现实的种族政治。
吉尔罗伊1975年起头在苏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 )读本科,1978年获得美国研究专业的荣誉学士学位。他之所以抉择美国研究专业,是因为那是其时少数可以进修与黑人有关的问题的专业。不外因为吉尔罗伊上大学后不久父亲就往世了,他一度情感抑郁,不确定能否要陆续大学学业。其时他的一位教师是研究加勒比地域的汗青学家唐纳德·伍德(Donald Wood,1923—2002),吉尔罗伊在无助中曾往收罗他的定见,伍德定见吉尔罗伊往读读C. L. R. 詹姆斯的《黑人雅各宾派》、弗朗兹·法农的《全世界受苦的人》,恰是那些书让吉尔罗伊发现了本身对学术的兴致,没有半途停学。吉尔罗伊在苏塞克斯大学曾上过社会学、汗青、哲学等方面的课,那些常识为改日后停止跨学科研究奠基了坚实的根底。在吉尔罗伊即将大学结业时,他不确定本身接下来要干什么。某天他在一家书店看到了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出书的《通过仪式对抗》(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s),该书差别于一般的学术做品,表现出极强的现实关心和政治性,深深地吸引了吉尔罗伊,他决定往伯明翰陆续进修。1978 年吉尔罗伊正式起头在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成了斯图亚特·霍尔的学生,并走上了研究种族问题的学术之路。在现代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平等,学生的自主性十分强,他们自觉构成研究各类问题的小组,一路阅读文献、讨论问题并集体协做完成做品。从1972 年摆布起头,中心陆续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媒体研究小组、亚文化研究小组等。但吉尔罗伊进进伯明翰大学进修时,中心尚未成立专门研究种族问题的小组,因而吉尔罗伊与同窗鲍勃·芬得利(Bob Findlay )在1978 年配合兴办了“种族与政治”小组,次要存眷现代英国社会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功用和表示。小构成员对英国种族问题展开了深进研究,他们遭到之前霍尔等人出书的著做《监控危机》(Policing the Crisis )的鼓励,用三年时间集体完成了《帝国还击》(The Empire Strikes Back )一书,该书很快成了英国种族研究最有影响力的著做之一。能够说在现代文化研究中心肄业的履历在吉尔罗伊的学术生活生计和小我生活中有无足轻重的影响。不外吉尔罗伊其实不认为其时的英国文化研究是毫无问题的,相反他对中心的研究者老是习惯于在单一国度和种族框架内根究文化问题、漠视黑人在英国文化和汗青中所起的感化感应十分不满。那种不满也是促使他写做博士论文(1987 年以《大英帝国没有黑人》为名出书)的重要动力。能够说,吉尔罗伊是最早责备英国文化研究中种族中心主义的学者,也是把种族议题引进文化研究的关键人物。
1985 年吉尔罗伊起头了做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活生计。有趣的是,虽然他后来成了国际出名的学者和传授,他却屡次表达年轻时从未想过能获得大学的教职,因为在找工做的过程中他曾屡次被应聘的大学回绝,那或许是因为他的黑人身份和英国的轨制性种族鄙视(institutional racism),或许是因为他研究的课题在其时属于冷门,不被重视。总之,那个挫败的过程曾让他非常沮丧,他最末认为本身能在大学里教书的事实自己就代表了英国大学教导体系体例的式微,而且和英国黑人停止的反鄙视运动不无关系。吉尔罗伊先是在伦敦南岸大学教书,1989 年转到埃塞克斯大学。同时他还在1988—1991 年间为《新音乐快递》(New Musical Express )和《前方》(Wire )音乐杂志按期写乐评。1991 年他加进伦敦大学金史姑娘学院,并在1995 年成为文化研究和社会学传授。1999 年吉尔罗伊到美国耶鲁大学担任非裔美国人研究和社会学传授,2005 年又回到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讲座传授,也是那个席位的首个持有者。2012 年他加进伦敦国王学院英文系担任英美文学传授,2019 年他再次转到伦敦大学学院担任人文科学传授,而且是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开创主任。
虽然从吉尔罗伊的履历来看,他能够说是一位十分胜利的学者。时至今日,西方大学中黑人传授的数目仍然不多,像吉尔罗伊如许成为名校传授的更是屈指可数。不外吉尔罗伊并不是一位安分守纪的传授,多年来他都留着辨识度极高的“雷鬼头”,那似乎是他对本身身份和思惟的自信和对峙的一个标记。同时,吉尔罗伊对现在学术专业化、学者职业化的趋向其实不称心,认为目前的教导体系体例培育提拔出了多量常识面狭隘、过度专门化的学者。在他看来学者和常识分子并非一回事,那两种身份可能是抵触的。吉尔罗伊主张一种开放、活泼的智识参与(intellectual engagement),认为教导在改动公家蒙昧的形态方面可以发扬感化,带来必然的社会改变。
保罗·吉尔罗伊最有影响力的著做就是那本1993 年出书的《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它被认为是种族研究和非洲离散群体研究范畴最深入的测验考试之一。在书中,吉尔罗伊通过对W. E. B. 杜波依斯、理查德·赖特等重要黑人做家的生安然平静做品的讨论以及对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从头阐释,展示出西方黑人的特殊体味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奴隶的视角动身对哈贝马斯等人的现代性理论停止了责备和重构。
“黑色大西洋”那一术语并不是由吉尔罗伊起首提出,而是来自其他学者对非洲艺术史的研究。耶鲁大学艺术史传授罗伯特·法里斯·汤普森(Robert Farris Thompson )在1983 年的《圣灵之光:非洲人和非裔美国人的艺术和哲学》(Flash of the Spirit:African and Afro-American Art and Philosophy )一书中初次利用“黑色大西洋”一词。在汤普森等人看来,“黑色大西洋”指的长短洲文化单向游览到西方的过程,陪伴着奴隶造的发作,非洲黑人将他们的文化带到了西方。那些学者在单一种族的框架下审阅西方黑人的文化,未能看到它和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关系。相反,吉尔罗伊从头阐发了“黑色大西洋”的概念,用它来指非洲与西方之间文化上的双向互动过程,他认为在西方的黑人同时遭到那两种文化的影响,黑色大西洋文化是稠浊、矛盾和不不变的。那无疑极大地挑战了学界以往研究非洲文化的静态范式,让人们重视到非洲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交换互渗的动态过程。
Flash of the Spirit:African and Afro-American Art and Philosophy
寡所周知,从16 世纪起头大量非洲黑人被迫沦为奴隶并停止从非洲到美洲的跨大西洋路程,对他们而言那意味着无比悲苦和耻辱的履历。许多黑奴因为船舱内过度拥挤、疾病、营养不良而死在途中,那些幸存下来的黑人则必需承受在美洲末身为奴的命运。对奴隶估客而言,从非洲到美洲的航路是从欧洲动身前去非洲、运送奴隶到美洲、最初返回欧洲的航程的中间一段,所以他们凡是称之为“中间通道”。然而,吉尔罗伊的“黑色大西洋”概念并非为了再次强调非洲的悲苦汗青,相反他想要脱节欧美学界多年来时髦的把非洲人看做受害者、将奴隶看做处于“社会灭亡”形态的看念,将黑人理解为有能动性和认知才能以至是有独立的思惟史的人。他认为即使是在奴隶造如许极端的汗青期间,非洲黑人和西方白人之间也不是彼此隔断的,黑人同时遭到了非洲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那种现在看来似乎简单明显的看点,在吉尔罗伊提出时却是倾覆性的——因为西方社会持久时髦的族群绝对主义将差别种族群体的文化看做是判然不同且毫无联系关系的。
很明显,吉尔罗伊反对一种素质化的种族、民族身份的概念,存眷散居到西半球的黑人改变的思惟和身份认同。他认为,文化史学家在对现代世界的讨论中能够把大西洋看做一个独立、复杂的阐发单元,并用它来产生一种跨国和跨文化的视角,能够将“黑色大西洋”的概念做为把差别黑人群体联络起来的往地区化、多元和反民族主义的根底。在吉尔罗伊看来,现代黑人政治文化过分存眷身份和固定根源之间的关系,漠视了黑人常识分子的身份构成是个改变、深思的过程,是一种改变的统一,更合适用途径而非根源的概念来研究。
本书主题浩荡,构造精致,内容丰富。在 第一章对黑色大西洋理论停止总体阐释之后,吉尔罗伊从多个角度展开阐发。 第二章围绕黑人做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在其自传和小说中的描述与女奴玛格丽特·加纳的实在故事和相关叙事,切磋此中表现出的“奴隶宁可灭亡,也不肯陆续在种植园当奴隶”,若何供给了另一种根究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和现代性内在的种族暴力的体例。以往对主奴辩证法的解读老是预设奴隶是不情愿牺牲生命来获取认可的,但在奴隶造的汗青上,许多黑人奴隶都曾以死对抗奴隶造。 第三章在跨国度和跨种族的框架下察看了黑色大西洋的音乐文化,并把对黑人音乐的阐发和本实性的政治联络起来。吉尔罗伊通过火析三个例子——19 世纪70 年代美国费斯克大学的欢庆歌咏队在英国表演的履历、美国黑人歌手吉米·亨德里克斯在英国的成名以及《我如斯骄傲》那首合成了多种文化的歌曲的演变,阐明黑人音乐传统表现出的稠浊性和跨文化的特征,鼓舞我们将其看做一种改变的统一,并指向一种反—反素质主义的根究黑人身份的新体例。 第四章和第五章别离阐发了W.E.B. 杜波依斯和理查德·赖特那两位明显表现了黑色大西洋文化特征的人物,对他们的思惟和生平做了不同凡响的解读。吉尔罗伊责备了那种用素质性的视角对待他们的做品和一生的看点,而从离散、迁徙的角度审阅他们思惟的改变。W. E. B. 杜波依斯是闻名的非裔美国社会学家、民权运动家、泛非主义之父,他曾在1892年逾越大西洋从美国前去德国粹习。吉尔罗伊指出杜波依斯的政治理论与德国民族主义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络,但那种联系关系却经常被后来的非裔美国评论家漠视。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文坛第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黑人做家,被誉为“非裔美国小说之父”,他的早期小说被认为实在反映了同时代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不外,1947 年赖特移居法国后,他的文学创做也响应地发作了改动,不只小说中表现出明显的哲学转向,有意识地运用存在主义哲学,并且写了很多游记和散文,那种改变被许多责备家认为是灾难性的。然而,吉尔罗伊其实不附和那种评判,他认为赖特后期做品的价值被严峻低估了,现实上此中表达的某些思惟只要通过迁徙才气获得。通过那两个例子,吉尔罗伊试图展示出散居到西方的黑人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双向交换、彼此塑造的关系,他们同时遭到西方和非洲、白人和黑人的文化的影响,既在西方之内又不完全属于西方。 第六章则对非洲中心主义的思惟和离散的概念停止了责备性阐发,并指出黑人和犹太人汗青的类似性及思惟交换的重要性。在吉尔罗伊看来,比量齐观黑人身份的根源和途径的意义,会削弱非洲中心主义的吸引力,构成对非洲传统和黑人汗青的新理解,并影响当下的政治理论,由此也可见黑色大西洋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保罗·吉尔罗伊的《黑色大西洋》体大思精,充满精辟的观点。假设考虑到它出书于1993 年,它的许多看点的深入性和预见性就更为凸起了。近三十年之后,黑色大西洋理论已经改动了欧美学界对离散黑人的汗青、文化和政治的理解体例,并进一步影响了西方对现代性的讨论,它的奉献和意义是无可置疑的。当然,本书也有一些明显的问题。好比,虽然吉尔罗伊存眷的是离散黑人的问题,但《黑色大西洋》漠视了“非西方”的存在,书中提到的都是美国黑人常识分子,且他们都是被在欧洲的履历深入改动,非洲和其他处所在吉尔罗伊的阐述中是边沿的。同时,假设说黑色大西洋理论试图批改现代性的种族中心主义,它并没有挑战现代性的西方中心主义,它试图建构的现代性理论仍是西方的。不外,吉尔罗伊本身早已认可不敷的存在,“黑色大西洋文化是如斯博识,它的汗青是如斯不为人知,以致于我所做的不外是为将来更详尽的研究做一些初步的标识表记标帜”。
《黑色大西洋》英文版
本人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保罗·吉尔罗伊的种族理论,能有时机翻译那本吉尔罗伊最重要的著做,我感应非常荣幸。在西方国度,肤色、文化、风俗等差别浩荡的各类族共存,招致种族问题是个非常凸起的社会议题。近年来“黑命攸关”(Black Lives Matter)和“停行仇恨亚裔”(Stop Asian Hate)等运动在西方的鼓起,更是凸显了种族问题的重要性。然而持久以来,中文世界少有对种族思惟和黑人文化的研究,许多人在试图深思种族问题时发现贫乏响应的理论资本,从而无法深进有效地根究。即使是一些撑持“黑命攸关”运动的朝上进步人士,对黑人思惟和文化也是所知甚少,更不领会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和传布。期看《黑色大西洋》中译本的面世可以在那方面起到必然的促进感化,鼓舞更多人根究、研究种族问题和黑人文化。
翻译本书对我而言既是一个进修的过程,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感激吉尔罗伊传授为中文版做序并通过电子邮件耐烦地解答我提出的各类问题,感激上海书店出书社的编纂的辛勤工做。当然,因为本人程度有限,翻译中的错误在所不免,衷心等待列位读者的斧正。
沈若然
2022年2月23日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惟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做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做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巨匠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汗青与生命过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查询拜访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奥秘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做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抱负的恋爱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做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世的孔子 | 严晓星:闲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度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将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安康系列顶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碰头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传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做 |甜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奉献、局限与新开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汗青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导合作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爽媒体与常识人》 |叶檀读者碰头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实卿赶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更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贝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看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躲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做与美妙城市”顶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各人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合成)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冷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抵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典范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跳舞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典范理论与前沿办法暑期班(2019) |口述汗青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汗青看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测验考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典范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常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阐明孝陵》 |《光与实的旅途》 |《哀痛的力量》 |《永久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感情教导》 |《百年孤单》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前言》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动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看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半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消费》 |《骆驼祥子》 |《墨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看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