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8小时前 (09:21:11)阅读1回复0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103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065
  • 回复0
楼主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

他不会想到,在几十年后的2004年,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做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受《睡美人》的启发,创做了中篇《苦妓回忆录》,并在扉页引用了《睡美人》开篇的第一句。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原文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做者 |复旦大学 邹波

图片 |收集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做家,也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做家。从目前公开的诺奖文件来看,更先获得提名的日本做家是谷崎润一郎(1958年),川端康成于1961年初次获得提名,三岛由纪夫在两年之后也得到提名。除往诗人西胁顺三郎,小说家中川端康成获得提名和进进末选的次数最多,别离是八次和三次。

工具方之间的精神桥梁

川端康成获得诺奖,存在若干不容漠视的因素:从外部情况来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日本起头进进经济高度增持久,综合国力加强布景下的文化输出吸引了欧美读者的重视。寡所周知,诺奖评审根据的是文学做品的译本,并不是母语出书物。获得诺奖提名的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他们的代表做均已译成外文,谷崎润一郎的做品遭到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喜爱,被收进法国的七星文库,三岛由纪夫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那些都反映出日本现代文学通过译本在海外获得较为普遍的读者。

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译成英文的做品仅有三部中篇和一些短篇,即中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和短篇集《伊豆的舞女》。诺奖的颁奖词也次要针对那几部做品停止了评判。值得重视的是,除了《伊豆的舞女》是川端的早期做品,其余三部中篇小说都是川端颠末“新觉得派”“新心理主义”的尝试和摸索,在二战期间从头亲近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古典文学,完成“从头发现传统”转向的后期代表做。无妨说,在西方读者眼中,川端建构了做为文化“他者”的日本“传统”美学。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所评判的,他以卓著的艺术手法表示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化思惟,在架构工具方之间的精神桥梁方面做出了奉献。

展开全文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译者爱德华·赛登施蒂克(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2007)翻译的那几篇做品,存在内在的逻辑。起首,远离都会的场景设定是做品的配合点之一。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日本关西地域的大阪,高中结业后到东京肄业,之后不断生活在关东地域的东京与镰仓。川端青年期间的做品中,不乏以东京为舞台的小说,例如小说集《浅草红团》。而《伊豆的舞女》布景是伊豆半岛,《千只鹤》《古都》以京都为布景,《雪国》的故事发作在新潟县。通过小说设定的天文空间,能够看出川端在那些做品中锐意回避现代都会、现代文明。

其次,以京都为布景的《千只鹤》《古都》,展示了京都的四时、风物、传统节日,以及和服、茶道等。那些都可视为日本文化的典型符号,无疑在必然水平上称心了西方读者的猎奇和想象。此外,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赞誉川端擅长对女性心理的描摹。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幼舞女。她安康、纯朴、无邪的形象,与《古都》中的千重子、《雪国》中的驹子非常类似。正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川端在后期做品中也将《伊豆的舞女》中的仆人公拆分为两种既各具特色又互补的人物形象:《古都》中的苗子、千重子,《雪国》中的叶子、驹子,是川端所塑造的温存、恬静和热情、率实的两种典型形象。《伊豆的舞女》第一章以穿越天城山的隧道结尾,然后展开氤氲着淡淡忧愁的故事。《雪国》则以“穿过县境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了”起笔,引领读者从现实世界进进一个纯净、脱俗的非现实空间。分隔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的“隧道”,是川端文学中的重要符号。能够说,译者从川端为数浩瀚的做品中抉择那几篇停止翻译,既表现了他做为西方读者的审美兴趣,也重视到川端文学中的美学脉络。

川端康成曾经婉言获得诺奖受益于英译。然而,英译的意义次要在于让西方读者接触到东方的文学,更多的是关于做品的内容、文化符号的理解和承受。吉田精一在《〈雪国的翻译〉——川端康成的体裁》中如许写道:“阅读《雪国》的英译、法译,只能获得不及原做的印象,那也许是翻译的宿命吧。因而我认为英译《雪国》不具备与原做同等的文学价值。”详细而言,翻译中所缺失的次要在日语的暗昧和敬语表达两方面。因为差别的语言自己存在差别,比拟内容的忠实翻译,对“神韵”的感触感染往往还要通过原文的阅读。那可能也是吉田精一所说的“翻译的宿命”。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固执地描画“标致的白搭”

川端康成的代表做《雪国》最后以短篇的形式连载颁发。首篇《夕景之镜》颁发于1935年1月号《文艺春秋》,其后《白色清晨之镜》《物语》《白搭》《天河》诸篇陆续颁发,曲至1941年。1937年,创元社曾出书单行本《雪国》,最末的完全版则问世于1948年岁尾。《雪国》围绕“白搭”“干净”等关键词,详尽进微地描摹种种纤小的感伤,闪现出川端特殊的美学思惟。正如他在诺奖受奖演说中所指出的,东方的美学基于对“虚空”的感知。那种“虚空”和“无”不是空虚,不是西方的虚无主义,也不是空无一物的感情的萧条,而是老庄思惟中因空无而充盈的辩证法。芥川龙之介在遗书中写道:“天然之所以美,正因它为我临末之眼所见。”川规矩是在关于生命、感情、所有美妙之物转瞬即逝的无常、无看之中,深深地感触感染着刹那间闪现的、难以言表却令人颤栗的美。

《雪国》突破了日本近代以来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围绕中心事务停止展陈的叙事传统,好像安然时代《源氏物语》所展示的绘卷式光景。娓娓道来的细节与感情之中,贯串了川端康成关于天然风物、人世情爱的洞察,以及标致与忧愁共生的美学特量。从《雪国》的创做时间来看,做品的陆续刊载恰好与日本大举侵略别国、水深火热的时间相吻合。在许多做家投身于“文学报国”的汗青语境中,川端固执地描画“标致的白搭”,以此抗拒残暴的杀戮、丑恶的现世。

川端康成收躲有一休禅师的书法做品“佛界易进,魔界难进”。他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如许说道:

我被那句话所吸引,本身也经常书写。其意义能够做各类解读,深进根究则难以穷尽。在“佛界易进”之后加上“魔界难进”,如斯禅悟的一休,深得我心。将实善美做为末极目标的艺术家,关于“魔界难进”的期看、惧怕——与祈盼相通的思虑,或显于表,或躲于内,那是命运的一定吧。没有“魔界”就没有“佛界”,而进进“魔界”是困难的。心里弱小则绝无可能。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在某种意义上,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为代表的一系列做品表现了川端关于“标致的白搭”、关于实善美的“佛界”的逃求。而若何打破传统美学的束缚,发现新的可能性,始末困扰着晚年的川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川端创做了《片腕》《睡美人》等更具尝试性的做品,显露出关于“魔界”的憧憬。1972年,川端他杀身亡。他不会想到,在几十年后的2004年,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做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受《睡美人》的启发,创做了中篇《苦妓回忆录》,并在扉页引用了《睡美人》开篇的第一句。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惟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26期第8版,未经容许制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做者看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拓展阅读

川端康成:美并不是目标,而是手段 | 社会科学报

万象 | 日本和服:服饰改变折射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0
回帖

文史 | 川端康成:“魔界”之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