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乐队

5小时前 (11:50:05)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256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139
  • 回复0
楼主

山村小乐队

【文启:南河乡在留坝县是个较大的乡,约5000多生齿(含留林局修路工人和伐木匠人户籍在内)。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的中后期,因为陕西省留坝上南河林场的成立,姜上公路的修通,河口村线柳树车站的成立,标记着解放后的现代文明已进进那深山老林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大小汽车、摩托车,还有自行车(“洋马马”,山里人如许称唤哄小孩),汉中歌剧团排练的大型歌剧《红梅岭》等文艺节目屡次来上南河停止慰问表演,人们通过看看、聆听,耳目濡染,天然流露出对文艺、对音乐的期看与逃求,在如许特定布景下就有了本篇小说的标题问题】。

山村小乐队

(一)

太阳还没下山,全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少,一拨一群从各条山沟里向公社后院涌来。

后院土台子上早早地挂起几盏大号马灯,一盏刚从铁佛殿乡借来的汽灯挂在台子前中心更高处。

朦胧的月亮升起来了。

天幕上的星星从云层里探出小脑瓜,一闪一闪、忽明忽暗地眨着眼睛,似乎向人们表示着人世的喜事纷沓而来!

汽灯烧起,马灯点亮。

“南河乡1966年春节文艺会演”横额非分特别夺目。

主持节目标女报幕员用不太原则的通俗话公布:会演按抽签挨次,如今起头!

看寡越来越多,挤着、挨着,密不通风,估摸至少有一千多人。

第一个节目是《延边人民歌唱毛主席》,由上南河村代表队登台表演,只见她们舞着红绸,打着朝鲜双面腰鼓,翩翩起舞,没有乐队伴奏,是放灌音机磁带来取代人唱的,效果仍是蛮不错的。

山里人看文艺节目有个习惯,演得好,咧嘴一笑;演得差一点,默不出声,外省人就戏谑陕西人说“老陕身子懒,光看不动弹”,那事实是贬是褒,只要上天晓得。

展开全文

看看的人越来越多,院场的各房顶上、树上、父母肩头上骑洋马的全是人。他们站着、笑着,有时还学着舞台上演员动做和调子唱着。冬风唤唤地刮着,空中起头结冰,但丝毫挡不住人们看看节目标热情。

表演陆续停止。

松树坝村代表队带来的节目是排在第五的挨次停止的。

“下面由松树坝村代表队演出节目《白毛女》“冬风吹”选段!”

小乐队的十名伴奏员早早地坐在台前下第一排,他们中有拉板胡和吹笛子的各一人,拉二胡的四人,两名吹锁呐的,还有一位是用树叶吹歌曲,学鸟喊的特技吹奏员,一名打甩子表示“起头”或“停住”的伴奏员,当然,打鼓打锣、敲马罗子的不在其内。美女向桂珍是小乐队中独一一名拉二胡的少女。

饰演白毛女的演员名喊刘青英,十三、四岁,无邪活泼,晧牙白齿,身段苗条,嗓音亮堂圆润,小口一张,那圆润而清纯的调子便从她口中甜甜流出。

她是其时南河乡为数不多的美女之一。

“白风(阿谁)吹,雪花(阿谁)飘,

雪花(阿谁)飘飘,年来到,

爹出门往避债,整七天,

我盼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那段斑斓的唱腔是由乐队中二胡拉得更好的人来伴奏的,其他伴奏员只在过门处一路合奏,那种伴奏办法是根据人的豪情改变而安放的,通过“柔”“滑”“按”“拨”“抚”等二胡吹奏身手,表示出喜儿痛苦凄凉与爹爹相依为命和盼看爹爹早点回家的缠绵心绪,过门处加进了其他乐器,以此表示出强烈热闹、愉快、喜出看外的欣喜豪情。

台上的喜儿唱演连系,台下的伴奏丝丝进耳,出乎不测地博得了强烈热闹的掌声。

松树坝村带往的节目有6个,每个节目演完后,都是掌声不竭。最诱人的是跳舞《八月木樨各处开》,因为演员的服拆同一,歌词斑斓,再加上乐队将锁呐的音色效果与其他乐器声音巧妙揉合在一路,“好!好!好!”的掌声、欢唤声响彻院内上空。

山村小乐队

(二)

春天,已大步向深山老林走来。

开学了,村小学调进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名喊刘彦芳,她的丈夫姓李,是由宁西林业局调往上南河林场任科长的。

李科长是勉县人,30多岁,二胡、板胡拉得实喊“绝”。每逢周六的下战书,村小学的教室里空荡无人,李科长便来到刘教师处夫妻相聚,干完家务过后,就往爱人宿舍里,取出二胡或板胡边拉边唱起来,愉快的琴声,斑斓的旋律,吸引着许多小青年前来玩耍。

时间长了李科长就成了小青年们的伴侣,无话不说,问啥答啥。

“李叔叔,教我们拉胡琴吧?”

“李科长,你琴拉得那么好,你是怎么学会的呀?”

“练呗!”李师傅深思半晌,曲爽地从口挤出两个字。

“那得练多长时间?”

“三、五年吧!”李师傅平平地挤出四个字。

没有歌声的世界是木讷的、愚蠢的,没有音乐的六合便没有欢笑和光亮。

带着对音乐的期看,小青年们操纵仅有的一把二胡和板胡起头“伊呀伊呀”地练琴了。

“得有乐器才行。”他们暗自思忖着。

“我们可不成以往买呀!”

“食穿都成问题,哪有钱往买乐器?”

“我们往请本队木工师傅做嘛!”

“附和,我们明天就往!”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

第二天,伙伴们从家里拿些大水竹,让木工做成琴筒,从山上砍些鸡骨头树做成琴杆,琴纽是用橝木树做的,琴皮是请本村小伙子从草滩旁挠来的乌梢蛇身上剥下来做的,只要胡琴上的丝弦和弓是买的。

琴做好了,就起头将弦调好,先将弦放在后脑勺往返拉几下以减轻它的噪音,润润琴的音色。

古艺人“一斗米的笛子一石米的琴”是说拉琴需要长时间的操练才气拉出二胡的味道。

半年过往了。

又一个礼拜六的下战书,学拉琴的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小学向李师傅请教拉琴的身手,李师傅边教边拉琴做示范,像“换把”“揉弦”、“抚”、“滑”等身手,李师傅教的十分认实,不断教到深夜,大伙才散往。

一年过往了。

各人伙拉琴的娴熟水平一天比一天有出息。

驻队干部王玉印是个大学生,扶凤县人,拉一手好二胡,写一手好毛笔字,也经常来教大伙练琴,县驻乡干部赵志武主任也屡次现场停止示范批示,并提议,成立个小乐队,让王世金担任小乐队队长兼鼓吹队导演。

大伙儿一致附和赵教师的提议。

其时,十四、五岁的美女向桂珍练琴的积极性更高,朝上进步也很快,队员们取出从乡小学油印出来的曲谱指法,经小我自练,最初再合练,末于能够集体伴奏了。

便宜的乐器八门五花,音色难听,外形也欠好看,我把那情状反映给村上和乡上。末于乡上例外从昔时幼树林木砍伐目标中,划出1000根砍伐目标给村上。

其时乡供销社正忙着收买木锨把,村上决定10名乐队队员,本身操纵闲暇时间,在各自的自留山上每人砍50根锨把,每根锨把0.50元,不上税,用来本身买乐器,队员们纷繁上山砍,不到两天时间,每人100根锨把使命完成。

队员们末于有了买乐器的钱,并从县城买回了本身所需的乐器。

山村小乐队

(三)

又一年的春节降临。

年正月初六和初七,大队文艺鼓吹队排练的大型秦腔剧《三世仇》和《贫民恨》两部戏在村院场里表演,那部戏是从冬月二十起头排演的,整整排演了一个多月,我们是按秦腔改眉户剧曲调停止演唱的,担任伴奏的是村小乐队。本村的、外村的干部群寡还有外县来南河走亲戚的人都赶来看看,台上哀痛的唱词和伴奏出的音乐,让台下许多人流出泪来,台上台下啜抽泣声、抽抽泣声,哭成一片。

正月十五,又给全村人表演另一部戏《三世仇》。

1964年秋天的礼拜五,一分割放军拉练队伍某营从宝鸡经太白县进江口区进进南河乡,当晚宿营在南河小学,所有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住满领会放军官兵。

乡上书记、乡长派专人通知,要村上文艺鼓吹队带几个像样的节目往慰问亲人解放军。

当我们化好拆赶到宿营地时,解放军兵士已整整洁齐地摆列坐在操场上期待我们的到来。

因其时队伍官兵相当疲惫,我们只给兵士们表演了跳舞《宏伟的井岗山》、《洗衣舞》和用吹树叶吹奏《我是一个兵》,乐器合奏《打靶回来》,表演完毕后,指战员很骇怪,嘀咕道:“一个乡竟有那么多人的小乐队,实是不简单哩!”

“用树叶吹《我是一个兵》,我仍是第一次见到。”

“老哥,你就教教我吧!”

那年冬天,南河乡征军工做完毕,乡上让我们村上小乐队赶到南河街(乡政府所在地),欢迎新兵进伍。

在月光下,我们为即将进伍的新兵和父母演出了《小伙从军分开家》、《早把红花寄回家》、《我是一个兵》等节目,新兵和新兵父母十分冲动。

每年春节从正月初八到十五,村上文艺鼓吹队都要往外村停止巡回表演。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党的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又一场文艺晚会如期举行,但表演的节目良多,由齐国扮演的《逛新城》中的“阿爸”和龙昌珍扮演的“女儿”让人们再次感触感染到音乐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其时齐国20多岁瓦匠,四川乐山人,吹一口好笛子,歌唱得特殊好,人也长得阳光帅气(与龙昌珍处在热恋之中),小乐队中的谢岱才就是在他的批示搀扶帮助下学会笛子吹奏的。后来,因清理外来生齿,齐国也就无法在那里待下往,回四川老家了,齐与龙的爱情关系也就宣告完毕了。谁也没有想到那竟是村文艺队和小乐队拆伙前的最初一次表演。

1970年后,小乐队成员中的有的人上了大学,参了军,有的参与了工做,并各自成婚生子,成家立业,各干各的一份事往。

至此,村上小乐队自行拆伙。

十几年后的一天,小乐队伙伴们在姜窝子街不期相逢相遇,相见时非分特别亲近,但话语不多,认真审视,岁月的磨蚀,保存、生活的双重压力,似乎伙伴们的性格、面庞发作了一些微妙改变,但昔日的那种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仍然没有改动。各人都显得老了,只不外昔时的大美女们显得愈加成熟,风姿绰约,光阴的延续,仍然掩饰不住昔时少女时那姣好面庞和那双镶嵌在高高鼻梁上方的大眼睛、那身材、那腰肢和匀称的五官线条轮廓时至今日在阳光和轻风中依稀可见。

山村小乐队

(四)

半个世纪过往了,光阴在“弹指一挥间”中悄悄离往。

现在那些文艺表演片段和小乐队伴奏的情景将永久定格在七八十岁以上白叟的深深的记忆中……

“……那些年,南河乡指导重视,驻乡和驻村干部中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的人良多,如赵志武、王玉印、苏克华、张丽芬……等,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村都有小乐队(3—5人),那时的文艺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春节十分热闹,可惜……”

五十多年过往了,小乐队中许多人相继逝世,那位大美女向桂珍在婚嫁生子后,还在姜窝子租房卖了八九年面皮,不幸得了乳腺癌,于53岁那年往世了。而今小乐队在世的只要我和罗洪金、谢岱才3人。

那里还需要填补插叙的是,小乐队拆伙后的2018年,小乐队中的重要成员王世学、王安德二人带上乐器和行拆,两次到紫柏山各景点为旅客伴侣拉琴表演,不收旅客费用,属于义务办事。从紫柏山返家后不到一两年也因病离世了……

今以此文权当是对其时小乐友们的密意驰念,也算是对离世做古伙伴们迟致的悼词吧!

人生如琴,琴如人生,人有灿烂日,琴有断弦时!

啊!我的乐队,我的伙伴们!

山村小乐队

做者:王世金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结业于陕西教导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留坝县老科协副秘书长,自幼喜好文学创做,音乐,书法等,先后在省市刊物上颁发文学做品多篇。

来源:紫柏风(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0
回帖

山村小乐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