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扬帆:清远生态诗歌选集》,南方日报出书社2022年10月版,48.00元。
□陈焱
地处粤北的清远市,山水绮丽,清美悠远。灵山秀水,又有深挚的人文底蕴,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人,纵情颂扬那片神异的绿水青山。远至唐代诗人刘禹锡,谪官为清远的连州刺史,留下浩瀚的诗文和遗迹,创始了连州重文兴教的风气,千载之后,仍然为本地苍生传诵。近代则有清末榜眼墨汝珍,地道的清远人,为原属地处僻远的岭南小邑带来了郁郁文气。他们是与清远有着不解之缘、流芳后世的名人。有着如许的文德教化之风,有着如许的厚善土风、和美风物,那片神异的地盘天然是诗人辈出,陆续放声歌唱,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凤城谱写一曲曲赞歌。
近期,清远诗社选编的《诗海扬帆:清远生态诗歌选集》,就是足够展现了新清远的城市建立与开展的日新月异的佳做选本。全书以诗社向全社会征集二〇二一年写清远的诗歌做品为根底,摘撷菁华,汇编成书,做品均为社会各界人士及诗社社员的现代诗、古体诗词佳做。
读毕全书,读者不难发现本书的几大特色。
第一、地区生态的诗性闪现。对绿色清远的赞誉是几乎贯串全书的一大特色。寡所周知,清远是“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之一,有珠三角后花园之佳誉,天赐的优良天然资本,全市的丛林笼盖率近七成,获得过“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国度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清远陆续践行绿色开展理念,继续改进情况量量,城乡的绿化及情况治理效果明显,促进了可继续开展的绿色经济。身处山清水秀的美妙情况,诗人们怎能不诗兴大发,好句泉涌?随手翻阅,到处可拾掇颂扬凤城山川之美的清词丽句。如华海的《清远记》中,写山有“用最浓的泼墨/如泉如瀑/凝聚最繁重的岩石/更多的用积墨/一层层堆积工夫和炊火/当然/要以线条勾勒山的骨骼、树的枝干和山里人的脾性”,写水有“从一条北江起头/向北与光阴的流水反标的目的/正赶上搭船南下的苏轼/他为一首诗朝辞凝碧湾/我为一首诗暮留清远峡”,诗人的笔力,如山川画家在大笔泼墨挥毫,翰墨淋漓中有满怀豪情。又若何超华的《临江仙》上阙,写北山古寺,“浮翠临风翻叠浪,桂华千载碧绿。淡香清沁顿禅空。万缘心法在,杳杳几疏”,妙摘前人文句,古为今用,又加进诗人的体悟,颇见古典文学的功力。
第二、明显的处所特色。清远地处粤北,自古以来是多民族栖身的处所,少数民族有瑶、满、侗族。那部选集的很多诗歌就写到了那个特有的主题。诗人们耳闻目击那些悬殊汉族的少数民族的秀丽风情,笔下贱淌出纷歧样的神韵。在成春的《瑶族舞曲》中,“百里瑶山日月美/风情万种绘人世/篝火熄了还有火塘/酒杯干了还会再斟满/跳舞出生命的温热/梦想的花儿绽放千年”,描写在瑶寨看看歌舞的沸腾热血,面临漫山蝶舞,笑脸正艳,翻开心之窗,各人碰杯畅饮,实情比酒香,瑶汉一家亲的友情,历历如在面前。而在林萧的笔下,在瑶寨信步,则是一派萧然出尘的品格,“云端小栖安步/程序从未如斯轻盈/尘世的俗事被千山阻隔/今日,请允我做一名瑶家人/晨起:听风,赏花,放歌/晚回:两手空空,云影相随。”而说到清远的特色美食,清远鸡可谓闻名遐迩,骨软皮爽、肉美味美,惹出了几文人骚人大快朵颐之后的诗思。李进凤的《凤中凰啼喊的是幸福》中写道,“具有国宴的基因/皮爽、肉滑、鲜香、纯朴——我品尝出的/是凤城的山清、水秀、蓝”,诗人在品尝美食的芬芳之中,竟然品出了生养那个神异美食物种的原产地的光景之美。
展开全文
第三、诗人特殊的履历与感悟。诗歌的题材、炼句奇光异彩,除了上述之外,其他还有如下。如对生活的感悟,曾新友的《偶遇清远九十二岁长者看〈谜语大全〉》中的“翻开厚厚的纸张/好像翻看兴趣的过往/揭开的谜底/本来都是本身的奇遇/拿得起九十二年的日子/放不下甜美的回忆”,用人生履历的获得反照岁月流逝的伶俐,字字蕴含哲思。同样是有关时间的哲理,在邓维善的笔下,加添了“空间”的概念,又是另一番风格,“蒲芦洲的果园里/地上零星落下/没有成熟的柚子/无法走上成熟/也许只是腾出一个/成熟的空间”,描写日常意象,用诗的语言闪现哲理而不落俗套,深见功力。此外,一些古体诗也能旧锦翻出新意,以传统的体裁描写时代的新事物,别有一种风味。如姚燕飞的《秋游阳山雷公岩知青点》,全诗如下:“雷公岩下草堂边,同享秋晴一片天。旧客重来图以后,仆人已惯说畴前。绕墙巡读陈口号,撸袖帮收晚稻田。今日地头重聚会,傍篱赏菊诵诗篇。”就很有现代诗人聂绀弩的风气。黄玉华的《题彭家祠》:“青砖旧貌话沧桑,烈日罡风过石墙。雁阵成行天际渺,蕉花拂瓦雨声长。”末句颇得岭南风光之美。还有一些述说天然、社会事务的小诗,寥寥几笔,天趣盎然,令人读后难忘,如张镜坤的《童趣二题》“犹记昔时到汛期,北江残虐犯城时。孩童不解涝洪害,笑拆房门做艇驰。”又,“龙船水至又淹家,快拆房门当艇划。对战躲游多乐趣,旧街古巷浪飞花。”
第四、身份各别的诗人。袁枚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实情流泻,形诸翰墨,人人都可成为诗人。那部诗选的做者身份各殊,为了对诗歌的热爱,走到了一路,他们傍边有清远市的老指导骆雁秋、廖斌等,也有部分负责人,还有工人农人、外来打工者、瑶族乡土诗人,而年龄更是有九十多岁的老诗人到九岁的儿童诗人,大部门人都是在业余时间里创做,以本身的才调与诗做为那座“乡土诗城”“诗歌之城”增色添彩。令人想起清代文学家刘大櫆的那句名言:“君之于诗,自其本性,而非以求名望利禄也。”
有如斯山水之美,秀士雅士必可得山河之助,相信此后一定会有更多当地或外埠的诗人,承袭“与时代同业、为人民放歌”的精神,不负那个伟大的时代,写出更多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