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识古今——依稀梅岭读书声

11个月前 (02-07 22:05)阅读2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4028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0569
  • 回复0
楼主

  题记:慕名觅访“中国抗战第一家族”,不测晓得《梅岭课子图》的宿世此生。

走读识古今——依稀梅岭读书声

  群山巍巍,白雪茫茫;溪水潺潺,书声琅琅。陋室草庐中,亦师亦父,辛勤授教,亦子亦生,勤奋奋发。满腹经纶的父亲,辛勤讲授经史子集;发奋苦读的孩子,勤奋吸收常识精华……那动人的一副冷窗读书画面就在面前,依稀还能听到读书声。闪现那一画面的,恰是名闻江南的书画杰做、艺术瑰宝——《梅岭课子图》。

  2018年母亲节前的诸暨南部之行对我的震动颇大,一方面是源于本身对《梅岭课子图》之前竟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领会到傅氏诸多史料与传说之后心生敬意且遗憾颇多。

  晓得《梅岭课子图》,源于当天在傅氏宗祠内书架上的《梅岭课子图》合订本,源于书架上刻有“梅岭课子图”字样的一条实木书镇,源于宗祠内配房里陈列的《梅岭课子图》高仿复印卷,源于嵌在宗祠庭院内侧墙上的《梅岭课子图》仿造石刻,更源于浩瀚收集信息。

  拨云见雾,抽丝剥茧,《梅岭课子图》的宿世此生逐步清晰起来,尘封往事如两扇吱嘎做响的大门在面前缓缓翻开。一张《梅岭课子图》,无数个题写故事,如诗画长卷已悄悄展展于面前。

  一、福地课子

  根据1990年修编的《梅岭傅氏宗谱》记载:清代初年,义乌北部杜门的傅氏家族,有一收迁居到诸暨南部的梅岭山下。那座海拔百米摆布的山岭,因栽种良多梅树,故唤做梅林。每年冬天,大雪纷飞,梅花扑鼻;每至炎夏,满树青果,酸甜可口,摘摘可消暑解乏。梅岭山下,有一平旷之地,喊做荷香畈村(今属诸暨市街亭镇新胜村),傅氏家族就栖身在那里,家族繁衍生息,人才辈出。

  清道光年间,有个士子崭露头角,他喊傅岱(1822-1880),字应谷,号江峰,学识渊博,才识非凡。傅岱本想求取功名,可惜屡试不中,遂隔绝了科举之念,转而授学讲课,引得浙东巨富豪族争相礼聘。1855年,傅岱生下长子傅振海。不多年,又有了次子傅振湘。

  同治三年(1864),承平天堂战争完毕后,为培育提拔孩子成材,傅岱不再外出教学。他在梅岭山下建造了几间房子,把所有精神花在对两个儿子的培育提拔上。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课子极严。颠末持久培育提拔,傅振海、傅振湘两个儿子文名籍籍,声闻乡里,成为饱学之士。长子傅振海(1855-1926),字晓渊,光绪六年(1880)考取第一名,光绪十四——十五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肄业,受业于经学巨匠俞樾、谭献,是俞、谭非常赏识的高材生。光绪十六——二十年,傅振海受聘为宣平县(今属丽水市)县署,主讲鳌江书院。光绪十三年(1897)举为拔贡,历任曲隶州州判、江苏太仓州州同等职。次子傅振湘(号湘秋),后来考中秀才,并精于训诂,亦工词章,著有《存实诗钞》二卷,兄弟俩合著有《同声集》。

  不幸的是,1891年弟弟傅振湘因病早逝。凶讯传来,其时在宣平的长兄傅振海怀着哀思写下七绝《宣署幕中即景》:

  池为栽花水不肥,屋因傍树长苔衣。

  满庭浓绿都无恙,乌踏高枝一叶飞。

  二、逃念成图

  光绪十八年(1892年)春季,在外仕进的傅振海从宣平回到诸暨梅岭老家投亲,因逃念十二年前59岁时谢世的父亲,特意来到昔日父亲授课的处所。此时,父亲和兄弟过去,草庐照旧,睹物思人,泪湿衣襟,父亲教导兄弟俩的往事记忆犹新,傅振海慨叹万千。

  投亲之后,傅振海便向擅长丹青的永嘉籍老友胡琴船(名胡寅,自号棘门揖客,又号竟山)做了诉说。画家胡琴船也被傅家父子情深而冲动,就根据傅振海的表述,精心绘做了一幅傅岱结庐教子的画卷,再现了昔时父亲苦心教导两个孩子的情景。《梅岭课子图》反映的是儒家“孝亲”“爱悌”的传统思惟,丹青艺术上为传统的国画风气,彩墨和规划疏淡茂密有致,文雅温暖中有奇崛,动静连系。线条勾勒清楚,用工精巧,人物栩栩逼真,堪称佳做。

  绘造胜利那天,傅振海接过画卷,如获至宝,随即定名为《梅岭课子图》,课子即教导子女。图名请本身的教师俞樾题写,对傅振海的那一做法,俞樾非常附和,他用隶书题写“梅岭课子图”五个字,字体遒劲清秀,颇见功力,下注还有“曲园俞樾题于右台山馆,时年七十有二”。傅振海在《梅岭课子图》题辞的行述有:“今日者梅岭如故,堂椿已非,逃念往事有非翰墨所能描述。永嘉胡琴船先生,两浙名流,相遇宣幕,为绘此图。见此图仿佛见先府君教我兄弟于梅花岭畔时也。所看诸君子阅是图者,不惜赐教,惠以珠玉,则不独梅岭有光,而先府君廿载课子心,非振海与振湘所能描述者,庶得附大雅之名,以不朽云。”

  之后,傅振海又请王同、徐颂阁二人别离用差别的书体,题写不异的图名。王同摘用篆体,字体略大,高约15厘米,古朴苍劲,蕴秦汉遗风。徐颂阁用的是正楷小字,中规中矩。

  三、求索字画

  尔后,傅振海无论公事仍是私事,都将此图照顾在身。一有时机,便据图求名人题咏,以求题画内容相符。

  据称,“傅振海据图求名人题咏之举得到了其时良多文人雅士的附和和撑持。据初步统计,在傅振海 为该图求索名人题咏的十年时间里,题辞者达百余人。附其后的题咏所做,语句斑斓,文字凝练。不只形式纷呈,有诗、词、赋、文、画,包罗万象;并且书法多样,实、草、隶、篆,样样齐全。题词者均为其时的风云人物,硕儒名人,身份权贵。从性别看,亦不乏女性书写者;从民族看,有汉族、满族、蒙古族;从功名看,有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举人、进士为多)。从职业看,有儒生、知县、知府、学政、侍郎、尚书、大学士。从籍贯看,以江浙居多,如斯内涵丰富的《梅岭课子图》,实乃江南瑰宝也!”

  阐发名家仕子积极响应的原因,那恐怕与中国人不断重视教导和推崇孝亲有密切联系关系。因为在中国,孝悌思惟浸润国人的每一个细胞,光宗耀祖,克尽孝道更是一种本分,故“孝亲之举”,在其时有强大的号召力。再加上傅振海以那种特殊的表达体例,更引起了士宦阶层的强烈共喊。此外,经学巨匠俞樾的鼎力撑持,也使得响应者愈加踊跃,使得《梅岭课子图》成了丹青和书法、诗词和歌赋并存的书画长卷。

  《梅岭课子图》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和珍躲价值。从艺术上看,它是书画做品的典范之做。因为题辞者中良多为文学家、诗人、画家,我们能够从中窥见他们各自的艺术开展特色。从学术上看,各人都对“孝亲”那个主题抒发慨叹,殊途同回,是其时人们的实在思惟反映,也是一幅绝妙的心灵画卷。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梅岭课子图》对领会清末的生活风情和社会风俗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梅岭课子图》更是诸暨人耕读传家、重孝崇贤的更好证明。

  难能宝贵的是,“《梅岭课子图》中所传承、阐明的教导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行述》中写到傅岱教导其子:‘有以读为读者,有以不读为读者’、‘整天伏案嗟叹,不敷以开辟气度。曷不向山川佳处游钓,以养性灵。禽鱼草木,无不大块文章’,‘躲焉、修焉、息焉、游也为学之道如斯罢了’如许的教学思惟,对现在的某些教导短处就是一种比照……”

  四、分传三子

  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梅岭课子图》根本定型。题辞初步完成后,为传承父亲傅岱耕读传家、课子成龙的家风,傅振海把所有题辞的实迹分红三轴拆裱,别离交给本身的三个儿子——傅国芬、傅国英、傅国骏。

  分拆的《梅岭课子图》每轴长度不尽不异,有的一卷长17米,有的一卷只要7米,每轴拆裱高度40厘米摆布。民国十五年(1926年),享誉江南的傅振海分开人世,享年七十二岁。

  五、两处存世

  在稍后,《梅岭课子图》躲过了历次战乱、骚动和纷乱,幸而保留了下来。到了“文革”“破四旧”时,《梅岭课子图》被清查了出来,即将面对名顶之灾。万幸的是,傅国芬的一卷在送到公社焚毁的前一夜,被有识之士庇护了下来;傅国骏的一卷,也被该村有爱心的人士保留了下来。

  1986年,诸暨县史志办在搜集处所文献中,发现并征集了傅国芬傅国骏的《梅岭课子图》两轴书画长卷。现在,它们做为镇馆之宝妥帖庇护在诸暨市档案馆特种载体档案室的保险柜中,系“浙江省档案文献遗产”,属国度二级文物。

  2006年,诸暨市档案局启动对《梅岭课子图》的夺救、庇护和操纵工做,省财务厅下拨经费10万元。随后在专家考证、古文今译及庇护的根底上,2009年秋,由西泠印社出书以古籍书彩色形式出书了那部无价之宝。因为印刷成本高,发行数量极为有限。首发式后,各界无不为之震动!《梅岭课子图》及题词被誉为江南艺术瑰宝!

  稍有遗憾,好像分隔两地的《富春山居图》,《梅岭课子图》的还有一卷,即傅国英卷,可能还在傅氏家族迁居在外的后人手中,至今未征集到。他的三个儿子中,成就更大的就是浙东讨袁(世凯)大司令傅国英,曾响应孙中山组织浙东讨袁,成立军政府,宣告独立。后傅国英被诱捕杀戮,成为烈士。

  六、同亲留迹

  除往俞樾等名人,我在宗祠内复造的《梅岭课子图》上还发现一位富阳人的脚印。文字是以“云静山横,梅开扉锁”为开头的一首《满庭芳》,落款为“富阳章毓才啸修甫拜稿,年愚侄罗星华拜书”。“富阳章毓才”,何许人也?

  收集上关于大章村的介绍中有:“光绪十九年(1893),章毓才高中浙江乡试第3名,历任汤溪县训导,富阳、桐庐、余杭三县教谕”。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更高教导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人名、人物重量和活动范畴等信息根本吻合,大章村章毓才应该就是呈现在《梅岭课子图》的“富阳章毓才”,实不简单!

  认真找找,还能找到“富阳章毓才”的其他拼图信息。

  翻阅清光绪32年(1906)《富阳县志》,除往“富阳知县汪文炳开局主修”,我发现此中分纂者的第三报酬“举人,汤溪县训导,邑人,章毓才,筱修”。

  再来查查“汤溪县”的信息。据称,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因为官方无力剿匪,只好招安怀柔,让贼盗自治,以息事宁人。析金华府的金华县和兰溪县、衢州府的龙游县、处州府的遂昌县四县交接地置汤溪县,汤溪县为金华府“八婺”之一。旧汤溪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东面是金华县,北面是兰溪县,西面是龙游县,南面是遂昌县,东南角与武义交界。1958年,汤溪县除衢江以北的两个乡划回兰溪县以外,其余并进金华县,具有近500年县治汗青。2001年起属金华市婺城区。类似新登、昌化、於潜、武康,又晓得了浙江汗青上一个消逝的汤溪县!

  别的,在收集上搜刮到有“浙东嵊州遗联”,撰写者为清•章毓才(啸修),并介绍“章毓才,剡山二戴书院掌教”。遗联内容为:

  苗狼凯唱已廿余年,游宦寄孤身,诗咏玉华,共识曼卿是仙吏;

  竹马欢送才五十日,与公唯一面,琴停剡水,徒教王粲抽泣遗碑。

  掌教,乃主管传授。剡山二戴书院,在嵊县,旧为晋代戴逵(字安道)、戴颙(字仲若)父子读书处,宋时建为戴溪亭。元至元十七年(1280),县尹汪庭改为雪溪精舍。元贞二年(1296),浙东佥事完颜实、县尹余洪改名二戴书院,祀二戴,集诸生肄业其间。至正五年(1345),县尹冷瓒重修。二十年毁于兵火。后几度荣枯。清同治年间,知县严思忠倡议移建别处,至光绪初年,知县陈国香始捐资落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蔡元培曾兼任院长。二十九年,邑人郑锡生、王丙枢等改为县立高档小私塾。

  综合以上信息,阐明大章村人章毓才有在剡山二戴书院当主管传授的履历。

  如今,回过甚来看《梅岭课子图》上的“富阳章毓才啸修甫拜稿”就好理解了。啸修,或者筱修,是他的字;甫,古代在须眉名字下加的美称;拜,恭敬地;拜稿,就是恭敬地写稿子。领会了字义和词解,让我再次感触感染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再次体验了理解文字背后深意之后的酣畅感,一举多得,受益颇多。

  绕了一个大圈子,总结成一句话:富阳老乡章毓才确其实闻名的《梅岭课子图》上留下了陈迹。

  七、异曲同工

  几年前,我以清朝董诰大学士专门写给我潘氏友于堂的“古今来几许世家无非积德,六合间第一件事仍是读书”题联为内容,起头了《家训遗韵》和《家训留韵》册页的索字小工程。到目前为行,册页上已经请到了杭州、富阳多位名家巨匠的墨宝,那关于鼓吹董诰“积德读书”题联,传承友于堂“积德读书”家训,也算是一件极大雅和有意义的工作。如今,晓得了《梅岭课子图》的故事,我豁然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家后,我立即想到在《家训遗韵》之前也能够请人画一副国画,那幅画必需表现册页“积德读书”主题。类似《梅岭课子图》描写的意境,我潘氏家族也能找到类似的画面,那个画面就是昔时朝朝(爷爷)送爸爸参加口读书的半路上父子两人在中溪凉亭里避雨的场景:

  瓢泼大雨中,朝朝和爸爸父子两人,在壶源溪边的中溪凉亭里避雨,身边是一副担子,一头是一只破皮箱,一头是棉被和其它工具。

  为何想到那个场景?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2017年6月24日徒步壶源溪的过程中,晓得了那个凉亭为中溪善人徐宏运分红两次捐造,是表现“积德”的见证物;二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朝送爸爸参加口读书”那件事是我们家族命运的转折点,由此影响,爸爸那一辈此中的三兄妹以及我辈的大部门能“跳出农门”,在凉亭避雨那一场景,能表现“读书”的重要性。

  看来,我不但要陆续求“积德读书”的墨宝,还能够考虑请名人在册页前补画一幅图,名字就喊《善亭避雨图》。

  八、碑刻之谜

  我还领会到在傅氏宗太和堂墙上本来有两块俞樾手迹石刻,一为“梅岭课子图”,一为“守梅山房”。十年骚动起头时,有先见之明的村中白叟早把两块石刻庇护了起来。他们把石灰水涂在青色石碑上,使石碑与白墙无异,两块手迹珍品逃过一劫。

  同时,我在傅氏宗祠内部嵌在庭院内侧墙上的四块与《梅岭课子图》有关的石刻,再连系中间新造的碑刻文字,我晓得了那些都是仿成品,实迹碑刻已经在1985年迁徙到了诸暨枫桥的“小天竺”,成为了“小天竺”碑廊石刻的一部门!可惜了。

  九、德清俞家

  如今再来简单说说题写《梅岭课子图》卷名的俞樾巨匠。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闻论理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甚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

  对了,时任清代翰林院编修的俞樾曾给富阳柴家题写过“抱实堂”匾额,隶书,字体稳重朴茂,我还传闻此匾已经被富阳人购进、收躲。

  俞樾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孙子——俞平伯。俞平伯,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做家。几天前的5月6日那天,我往了德清老县城乾元镇,在登上城中的小山各人山的山顶,发现那里新立了俞平伯的雕像,我才晓得红学家俞平伯是德清人,由俞樾和俞平伯的祖孙关系,才知俞家在德清是看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处所跑得多了,人物和地名相照应,对人物的领会才气立体起来。

  梅岭傅氏宗祠外有大樟树与梅岭亭,古老的大樟树现在仍是枝繁叶茂,郁郁生气。大树下,凉亭旁,无数傅家门生走过,日本鬼子也曾到过,大樟树默默见证了梅岭的荣光和耻辱。时至今日,梅岭村的《梅岭课子图》所生发的连绵文脉,将得到更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2018年5月12日看望

  2018年5月16日完成

0
回帖

走读识古今——依稀梅岭读书声 相关回复(2)

花开花落
花开花落
沙发
梅岭之畔,书声回荡,古韵今风交融处, 智慧之光照乾坤.
潜水2周前 (01-01 05:41)回复00
浅笑红尘
浅笑红尘
2楼
梅岭古书香弥漫,智者精神常续绵。
潜水2周前 (01-01 05:41)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