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识小(1-18)“苏苏”解(1-19)“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
读钱识小(1-18)“苏苏”解
1、震,“六三:震苏苏;上六:震索索”;《正义》:“栗栗不安之貌”。按是也。
虞翻曰:“死而复活曰苏”,姚配中《周易姚氏学》卷二申其说,不成从。
《水浒》第三七回宋江与公人听梢公唱湖州歌“老爷生长在江边”如此(《封神演义》第三四回哪吒做歌袭此),“都苏软了”;第四二回宋江逃进玄女庙,躲进神厨,贯华堂本做“身体把不住簌簌地抖”;《杀狗劝夫》第二折孙虫儿唱:“则被那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苏”、“簌簌”与“苏苏”、“索索”,皆音之转。今吴语道恐战或暗斗,尚曰:“吓苏哉!”或“瑟瑟抖”。
读钱识小(1-19)“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及“别幻象于本相”32
1、“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注》:“凡物对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目无患也。……唯不相见乃可也。施行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行也。背者无见之物也,无见则天然静行”;
《正义》:“目者能见之物;施行于面,则抑割所见,强隔其欲,是目见之所患,今施行于背,则目无患也。……老子曰:‘不成见欲,使心稳定。’……故施行于无见之所,则不隔物欲,得所行也。若施行于面而不相通,强行其情,则奸邪并兴”。
按《老子》第三章亦曰:“常使民蒙昧无欲,”王弼阴取其旨释《艮》,孔颖达则昌言不讳,以闭塞视听为静心行欲之先务。
2、《系辞》上:“贤人之业简易”如此,《正义》遍引老、庄、列语,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四指责之,谓孔之《易》疏“能扫弃释氏之说,而不克不及屏绝老、庄、列之说,此其病也!”,且云:“尤非经意”。盖未察王、韩《易》注早蕴老、庄,孔氏疏通,自难回避,且亦自有合“经意”者,《艮·正义》非欤?
陈氏能破汉、宋之门户,郑、墨并尊,而未化儒、道之町畦,《易》、《老》设蕝,所谓“今汝画”也。
实则郑玄初不谨守家法,《礼记·礼运》“是谓小康”句郑注:“大道之人以礼于忠信为薄”(隐用《老子》第三八章),《大学》“悖进悖出”句郑《注》:“老子曰:‘多躲必厚亡’”,是其例。
颖达尊奉道家,致遭其时释子丑诋,唐释道宣《高僧传》二集卷三《慧净传》:“时有国子祭酒孔颖达,心存道党,潜扇蝇言” 如此,可发一笑。
3、“隔物欲”而取于“背”,有二义焉。
一者不见可欲:有可欲之物陈吾前,恐其乱衷曲也,不面临做平视而转身背向之,犹《革》之“革面”。
王引之《经义述闻·易》上据《广雅》:“面、乡也”,“乡”同“向”,因云“革面”、即“改其所向”,是也。窃谓《鹖冠子·泰鸿》篇:“首尾易面”,最足证“面”即训“向”,王氏举例,无大白如斯者。
背、面之反向也。然虽言不见,而实知其可欲,动心忍性,适滋“抑割”、“强行”之患;故禅人“忘心不除境”(《五灯会元》卷一七实觉),所谓“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亦所谓“看的无妨,想的独狠”(沈廷松《皇明百家小说》第逐个三帙潘游龙《笑禅录》)。
二者见不不成欲:物之可欲,每由其面,其背初不尔,倘睹背之无可欲甚至可憎可怖,则庶几勿为面所迷惘。
盖我不“革面”,而物“革面”,亦即我不背向物,而使物背向我。
等面、背于内外,别幻象于本相。
如冷山诗:“冷山出此语,复似颠狂汉;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实出语曲,曲心无后背”(又一首:“若能如是知,是知无后背”);谓世俗常态每面前虚词取悦,背前方实言无饰。
《五灯会元》卷九沩山灵祐语:“道人之心,量曲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盖有背有面,便是“诈妄”,以一“量”则一“伪”耳。
《书·益稷》:“女毋面从,退有后言”;《诗·大雅·桑柔》:“民之罔极,职凉善背;凉曰不成,覆背善詈”;《庄子·盗跖》:“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杜甫《莫相疑行》:“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后背笑!”;皆示当面易遭欺罔,转背方知端的。
4、文学中寓言十九,每托后义。
如世人熟晓之《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照“风月宝鉴”,跛足道人吩咐曰:“专治邪思妄动之症。……万万不成照正面,只照后背,要紧!要紧!”岂非“艮其背”耶?“其背”可“艮”,“妄动”能“治”之谓也。
十三世纪德国诗写贵人病亟,忽睹美妇(schoene ein Vrouwe)立榻前,金冠宝带(von golde ir kr?ne, wol geberlt/ir wat ir g?rtel ir vürspan),仪表似天人,惊问阿谁,妇答:“我乃人世世尔,卿曷视吾背”(ich binz diu werlt,/du solt mich hinden schouwen an);妇因转身,背皆白骨无肉,蛆、蟆动此中,恶气刺鼻如狗尸腐臭(Ir was der rucke vleisches hol,/er war gar kroten vürme vol/und stanc alsam ein v?ler hunt)。
十七世纪英国诗写功责(Sin)现女人身,面抺粉施墨,掩饰底细,以蛊媚凡俗,而背尻深黑做夜色(For she with art and paint could fine dissemble/Her loathsome face: her back parts (blacke as night))。
欧洲十七世纪又尚双面画像,下面为其人小照,转画幅之背,则鲜明示髑髅相(ces singuliers anamorphoses, ou portraits doubles d’un visage qu’il suffit de retourner pour le voir changer en tête de mort),所以自儆存亡无常、富贵不实。皆与“艮其背”、“背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儿,”不约而合。
5、十七世纪一德国诗人叹人苦不自知云:“汝尾人而行,了然即睹其过恶;若夫汝之过恶,则人自后视汝背得见之”(Kannst du dem, der für dir geht, seine Mangel bald erblicken,/Wird dir deine sehen auch,wer dir nachsieht auf den Rükken);相君之背,方知过恶,亦“背面一照”而见不成欲耳。
抑面背迥殊,即内外非一、貌实不符,如陆龟蒙《登高文》所谓:“反掌后背,天辽海隔。”
苟明此旨,则没必要固执于颜面之与尻背。
《镜花缘》第二五回写两面国人“和颜以悦色,满面谦和光景,令人不觉心爱可亲”,而唐敖揭起脑后浩然巾,只见“里面躲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脸横肉”,骇绝下跪,大喊“吓杀我了!”;第三九回谓两面国王“浩然巾内久已躲着一张坏脸”,“对着人是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则前后内外均为面,初无脑后之背。
莎士比亚剧中写摩洛哥王子揭黄金匣盖,中乃髑髅(a carrion death),喻外表(outside to behold)之不敷信恃;加尔德隆剧中写术士见意中美人面蒙纱幂(cubierta con manto),雅步相就,欣喜抱持,揭幂则髑髅耳(descubrela y vé/el cadaver),方骇叹间,枯骨出声曰:“人世世荣华,都做如是看”(Asi, Cipriano,son/Todas las glorias del mundo)。则实量复不在背而在内,当发覆而不宜革面。
然做者寄意,貌异心同,莫非言恶隐而美显,遂炫目惑志尔。
6、读者曰:“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明顺纯朴之生而不成如佛道者逆也;“别幻象于本相”,格物而致知也; 而“炫目惑志”或正由“志”之笼统高远不着地也。
且,人世世之荣华到枯骨总有一个生成到消逝的详细过程,故亦常难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