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身进世,心落发

5小时前 (10:31:00)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129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587
  • 回复0
楼主

来源 |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编纂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生避世间为二。世间性空,便是出生避世间,于此中不进不出,不溢不散,是为进不贰秘诀。”那罗延是梵文的音译,那罗延菩萨就是金刚鼎力士菩萨,等于密宗的金刚躲菩萨。那名称代表颠扑不破的意思,在任何时间情况都不会被打垮。

显教表示的菩萨,多半是慈眉善目,眼睛半开半闭的,那是顺世之法,适应世间人的看念,认为修道的人应该那么仁慈的。显教认为,用恶眼瞪人都是犯菩萨戒的。但是菩萨也有走逆法的,因为光是仁慈不克不及教化所有的人,有时要用相反教法,显金刚瞋目相,让人看了恐惧,因而不敢起妄念。手段差别,目标却是一个,都是为了教化寡生。

大乘菩萨都是走进世法,所以释教所塑的菩萨像,几乎没有落发相,除了地躲王菩萨,那我们提过良多次了。实正要进世,必需具备金刚颠扑不破的精神,就是耶罗延菩萨陈述的境域。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生避世和进世,若何做到那罗延菩萨所讲的出生避世和进世不贰呢?要靠内在的涵养。当我们在进世的时候,一切的做为、起心动念,要能当体即空。用禅宗的话讲,喊当下便是。你进山修道,在没有见到空性之前,人了山仍然有懊恼。假设在进世中做得到当念即空,不受世间法影响而摆荡,用不着进山已经出生避世了。就是说身不落发,心已经落发。

在世间而念念本空,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心中没有严重忙乱,如许喊做进不贰秘诀。那位菩萨的名号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修持道路,是不离世间,修出生避世间法,而最末成道。那也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南怀瑾先生:身入世,心落发

“或为邑中主,或做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佑利寡生。”那是讲进世的,讲大乘菩萨的各类应化身差别,到处都是佛道。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在门第间法中,处处有菩萨境域的人,处处有菩萨修行的人,那同三十二应身是一样事理。

“邑中主”是都邑地域的指导人,“商人导”,拿如今话说是本钱家、企业家、或者是经济学者。“国师”是帝王之师,“大臣”是高级干部。所以菩萨四处都有,各行各业中都有。

展开全文

佛法纷歧定在高山、在沉寂的处所、或在庙子,实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往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四处有菩萨,即便狗牛马那些畜生傍边都有,像有位落发同窗往了南部的庙子专修,她写信告诉我那里有只白公鸡,赶都赶不走,全日啄中发出“陀佛、陀佛”的念佛声,世人称奇。

佛法仍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固然释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式微了,可是佛在大乘典范上,底子没有讲末法、像法、处死。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实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外在差别的处所和差别的时间,表达有所差别罢了。它纷歧定是那个形象,也纷歧定是那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南怀瑾先生:身入世,心落发

有的同窗常说要再做几年事,然后就往山林住茅蓬。他把山林和世间分红二样了,山林也是世间啊!山林修道不如世间温馨,你们没有住过不晓得。昔时我一人住到庐山顶上,天天两顿饭,为了省洗碗的费事,碗筷买了四打带往,水要翻过两座山往取,因为我不会挑,挑回往也几乎泼光了,只要用两手提,每趟要四非常钟才提两桶水。

山上白云漫漫,云里面没有仙人,都是湿气,身上衣服都是湿的,所以要食辣椒和姜发散。其它像米、芋头、菜、油、盐都要到山下往买。本身做饭食,食完了几乎累得不想打坐了。食过的碗都泡在水里,一洗又是半天。好不随便晴和了,哪里能打坐,赶紧往打柴,还要趁天好晒干。

本认为上山好好修行,多多打坐,成果五六个月下来,坐不到五六次,往你的吧!把工具一丢,下山往了。你们要往住一人茅蓬,受得了吗?有一次三个伴侣一同上山住茅蓬,成果更糟,正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僧人担水食,两个僧人抬水食,三个僧人没水食。”由此你晓得,谁可以跳得出生避世间?你就算一小我住,总还要有人下山买包盐吧!你挣脱一小我就劳累一小我,仍是没有分开世间。前人说一小我“遗世而独立”,那长短常十分难的。

南怀瑾先生:身入世,心落发

那一段的重点是告诉你,实正的修行是在世间修,别的一个重点是,涅槃就在存亡中,就在懊恼中,没有别的一个工具的。露台宗讲得道的境域有三:法身、解脱、般若。般若是大伶俐,为什么要伶俐?解脱不是靠功夫,懊恼起来要若何解脱?你能丢下不想就解脱了,就那么简单。若何不想呢?要有伶俐。所以修行要有般若才气解脱,解脱以后就天然沉寂,证得法身涅槃。也能够倒过来说,你法身不沉寂就不会解脱,不解脱就没有般若。学佛那三样,缺一不成。

宝印手菩萨告诉我们,“如有缚,则有解”,被捆住了当然想解脱,“若本无缚,其谁求解?”若没有被懊恼捆住,何必求解脱?“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没有捆住,也没有解脱,就无所谓厌恶哪样或喜好哪样,就证得涅槃。禅宗的三祖往见二祖求法,三祖一身是病,十分痛苦,病是业来的。二祖问他为什么来,三祖答,请师父教我解脱秘诀。

二祖就问,是谁捆绑了你?三祖说无人缚我,二祖说:“无缚何必求解脱?”三祖就悟了。他悟道了后,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病痛也是自心把本身绑起来才有的。我们常在生病中,你们生病了有药可医,我呢?今天晚上讲《维摩诘经》我就非来不成,固然我很想歇息一下也不可,那病无药可医,只要食解脱药,自求解脱。

你懂了那一段,就领会六祖的偈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要在世间懊恼中修,若没有懊恼,你也不需要解脱,也不需要佛法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自古仙人无别法,

只生欢喜不生愁。

慈怀书院 视频号 ,

找回最后的本身。

0
回帖

南怀瑾先生:身进世,心落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