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

5小时前 (10:36:56)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275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501
  • 回复0
楼主

来源 | 南怀瑾东方讲堂

编纂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01

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各人要把多疑熟悉清晰。

“疑者,谓于师,于法,于学,于诲,及于证中,生惑生疑。”五盖中第五是疑盖,对教师,对所学的法,对所学的教理,对教师的训诲,甚至关于本身修证到的境域,认不清,而生出迷惘。有良多人修行,已经到达了某个水平,因伶俐不敷,就有思疑,以致修证的境域反而变坏了,像如许的人有良多。

“由心如是怀迷惘故,不克不及趣进勇猛便利正断沉寂。”

因为那种种的思疑,就不克不及得到勇猛便利,由邪道断除懊恼,而得到沉寂。譬如下战书你们听《参禅日志》的那位老太太的日志,她一小我在那里摸索、朝上进步,良多处所是她本身修到阿谁境域的。固然她写日志陈述来问我,但问答往返要二十天。回答未收到,她本身都能信得过,又进一步了,因为她没有迷惘。即便有疑时,她本身都可以解答,她的难能宝贵就在那里。

又譬如你们在那里学的,天天围着我,教师长、教师短的,可是都没有用,因为我告诉各人的,各人口头上说是,事实上听都没有听进往,都是在自说自话。然后今天来问的也是那个问题,明天来问的也是那个问题,出往三四年以后又来问的,仍是那个问题,毫无伶俐。出格各人同窗傍边,虽然学佛良多年,包罗落发的,关于教理的研究,一点影子都没有。可能只把五蕴、六根、六尘、十二人缘、十八界等名词记住罢了,其他一无是处,因为无智,没有伶俐。

那是讲到疑盖,像各人如今初学打坐,问题包罗腿麻、坐几时间,等等,但关于心理心理的改变,底子茫然不知。换句话说,关于佛学佛法的教理一无所知,实喊做盲修瞎炼,浪费本身的生命时间,那都属于疑盖之中。

“又于往来今,及苦等谛,生惑生疑,心怀二分,迷之不了,踌躇猜度。”本身关于修行多疑,你们都念过《金刚经》嘛!后面的赞语——“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实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限”——断疑生信才气进般若,才气证得般若智。

南怀瑾先生: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

展开全文

我经常说释教徒、释教界,包罗七寡门生,多疑的人太多了。佛法成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根底上,学佛信佛的人,平心而论,本身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吗?没有人信的,都是张开嘴巴自欺罢了。假设你说相信,自觉信是没有用的,那个里头没有弄清晰的话,说信佛,那是自欺又欺人。所有三躲十二部大小乘的佛法,各宗各派的修持,一切的便利圣境域,根底就是成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

良多年前,一位很有名的大法师,在一次寺庙中出了问题时,他公开演讲说:“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僧人,僧人怕居士”,好几百人都听到了。有人回来告诉我,令我不堪感慨,那位法师当然是有感而发,但他说的也是实话。

初学佛的人牵强还信因果,但是关于因果是自觉的迷信,实正的因果,自己都在遭遇,但是本身没有看清晰,还自称学佛,不要自欺了。其他的各类宗教徒,实信因果或实信天主吗?纷歧定,大都是在那里自欺。

佛法是要从明理修起,那个事理是说,一切寡生一生下来,就是阿赖耶识带来的善、恶、无记业报等种性,因无自知之明,就对一切的事都起迷惘。所以如今青年讲反动革命,推翻一切传统,没有什么稀奇,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各人要把自性里头的多疑熟悉清晰。

佛告诉我们第二种思疑,就是人不克不及起善法的自信心,为什么人生有那么多苦?有钱是有钱的苦,有地位是有地位的苦,竞选也有苦,是名利双收的苦,只是每人的苦差别罢了。那些都是多生累劫因果关系,可是大都的人都不懂。各人关于“往来今”,过往如今将来三世因果,所发作四谛的事理不清晰,产生思疑,也不相信。

学问好、佛学好的学者之中,有些巨匠,例如某巨匠都不相信因果,固然般若唯识理论讲得比谁都高明。在他临末时,告诉他的学生们:“生平所学,到那里一无用途,你们仍是好好念佛吧。”要光临末才晓得,才要门生们念佛修行,我们听了不堪感慨。光研究佛学,学问再好有什么用?那是对往来今苦等谛之理,“生惑生疑”,底子没有坚信不移,并没有实信。

一般信佛的人,关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能够证得菩提,能够得定,能够证果那些事,诚恳讲,学理能够虽然讲,心里头优柔寡断,没有实正地参透起信。成果是什么也搞不清晰,都在“踌躇猜度”中,那是一盖。学佛修定的人,为什么不克不及得定?因为被那五盖盖住了,疑盖最凶猛。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南怀瑾先生: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

02

把事理彻底领会了来学佛,才是一个实正学佛的人。

“尔时”,那时候,就是当问话的时候,须菩提听了那个典范的感触感染,听了佛说般若成就秘诀的感触感染。“深解义趣”,期看各人特殊重视那四个字,各人念经时,很随便随便把它念过往,深解义趣是深深地,很深入天文解到了。所谓理解到是我们如今讲的话,就是实正地悟到了阿谁道。

后世禅宗门下,把它分红两个阶段,一个喊解悟,一个喊证悟。解悟就是知见上的,所知所见抵达了,但是那不是通俗的学术思惟所说的理解,而是那个身心立即感触感染到有一种脱落感,脱滞感,那就是解悟的一种境域。所以他说深解义趣,深深地得到解悟,不谈证悟。

“义”就是解悟到佛法修证登峰造极的事理,义也就是义理,义在古文就代表理,更高的事理。“趣”并非兴致的趣,而是趋势的趋,就是向阿谁标的目的,到阿谁趋势目标的路上。佛经上经常看到那个“趣”字,趋势,已经抵达那个境域,已经进进了那种情状。深解义趣是一件事实,不是文学上浮泛的赞颂名词。须菩提深解义趣以后哭了,他为什么哭呢?人往往喜极而抽泣,兴奋到了顶点,会痛哭流涕。人所逃求的,始末没有逃求到的,突然逃求到了,会哭起来;那个哭是无上的欢喜,所以也是一种悲心的流露。

学佛修道的人,在本身自性沉寂面快要现前的时候,天然会涕泪悲抽泣,那是天然的现象,不然就是一个疯子了。

当那小我性天然的沉寂面,所谓天性,原来的面目闪现的时候,本身有无比的欢喜,但是找不到欢喜的陈迹,天然会哭起来。而你问他哭什么,他其实不悲伤,而是天然的,本性的流露。等于说,本身失掉的工具突然找到了,阿谁时候就有无比的欢喜,但是也没有欢喜的意思,而是天然涕泪悲抽泣的感触感染。

南怀瑾先生: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

“自信心沉寂,即生实相。”那八个字是那一品重点的中心,万万记住。也就是我们后世寡生,要想成佛的必经之路,需要的秘诀。达不到那个水平,与成佛的间隔还很大,只能说你刚起头在学,一点影子都没有。到达了那八个字的水平,也能够说你进进了般若之门,成立学佛的根底了。

自信心沉寂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小我的崇奉,因为实正的崇奉并非迷信。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是深解义趣,把事理彻底领会了来学佛,才是一个实正学佛的人。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自觉的往崇奉,自觉的往礼拜,那不克不及说他是不信;不外,严厉的说,还属于自觉迷信的阶段。实正佛法的正信,是要到达深解义趣那四个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那个理论著手修持。所以说,一个实正学佛的人,必需要深解义趣,那个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那一个秘诀,才是实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寡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所谓正信,要信什么呢?信我们此心,信一切寡生皆是佛,心便是佛,我们都有心,所以一切寡生都是佛。只是我们找不到本身,不明我们本身的心,不克不及本身见到本身的天性,因而隔了一层,蒙住了,酿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张纸都不隔的,只要本身的心性见到了,清晰了,此心就无比的沉寂。佛的一切典范,戒、定、慧,一切修法,不论是显教的行看、参禅、念佛或是密宗的看想、念咒子各类修法,都是使你最初到达沉寂心。沉寂有水平的差别,所以有菩萨阶级地位的差别,修学水平深浅的差别,也就是领会自心的区别水平差别。

说到信自心,我们都信得过啊!我的心烦得要死,那个自信心懊恼,就是绝对的凡夫。无懊恼,无妄图,就是自信心沉寂,天然到达沉寂的事实;立即能够见到形而上的天性,即生实相。实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见性就是见那个。

所以说要想明心见性,必需先要做到自信心沉寂,可以生出实相。看了那个经文,晓得须菩提大白地告诉了我们,因为他本身领会,才气说出那个事理,让他人以及未来的人,听到佛说那个事理,自信心沉寂,能生实相。

——《金刚经说什么》

科技无恋人有情。

慈怀书院 视频号 ,

找回最后的本身。

0
回帖

南怀瑾先生:人道原来具有多疑的种性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