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钱穆与中国文化即可存眷
讲到《黄帝内经》,各人都晓得中国文化的底子中心,是以黄老之道为主,然后散而为诸子百家。所谓黄老,便是以黄帝轩辕为综合起始的阶段,到春秋战国以后,才转而狭义的以老子等道家学说做代表。
什么是黄帝之学,历来在中国文化中,很难下一内涵的定义。因为它是笼统包罗中国的全体文化,不分精粗世俗的一切一切。
凡是一般的看念,提到黄帝,就会想到《黄帝内经》,认为它只是中国上古传统的医药的书,并且从考据立场来看,它的记述著做年代,很难稽考。所以越来越被不放在眼里,即便是学医的人,也一代不如一代,因对中国传统文字有差距,越读越不懂了。
扼要来说,《黄帝内经》,它不但是一部医书,它是包罗“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心医的书。
我们一般打开《黄帝内经》,起首映进眼帘的,即是第一篇《上古无邪论》(有时简称《无邪论》),似乎是从中国的形而上学、哲学讲起,读也难读懂,看也不想看了。
展开全文
其实,读中国古典的书,万万不要以十七世纪以后,各人学了一点西洋文化文字逻辑的外相来看它,那就驴唇不对马嘴,愈读愈远愈糊涂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习惯性,以通俗散说对话为主,自有它的逻辑,而不是先立前提,再加发扬、申辩,然后再做结论。假设以西洋中古文化以后的逻辑来看中国古典文化,就会完全恶感。如说西洋文字的逻辑是完全的,那也否则,你只要取印度文化佛学的因明来看,如玄奘法师等所翻译的《瑜伽师地论》等一读,即可知西洋中古文化以后的逻辑文字,还只是后代新兴的小儿科了。
话不要扯了,简单的回转来讲,《黄帝内经》实正的目标要点,多处散见于各篇的内涵中,或一二句,或多句,此中更重要的,即在《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
“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斯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读此,《内经》全书的中心,它是“医(寿)世,医(寿)人,医(寿)国,医(寿)社会”为中心,不外是先从若何摄生寿人来切进罢了。
譬如说,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内涵。它便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假设只说笼统的天文,或有形的天体,而对人生生命生活了不相关,那是学问上的空谈抱负,不是没有用,而是背道而驰,各走各路了,它必需要在人事上有现实利用,及尝试履历才对。
再说“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博古需要通今,任何学问,假设只讲如今,欠亨古今连绵演变的因果关系,都随便落进成见,那是不成以的。
所以“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从政或从医,一切的一切,治理别人,医治别人,第一学问,必需先从本人本身身上尝试做起。“如斯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总之,那一段话,《黄帝内经》的中心,也是黄老之学的要点,它是通于政治、经济、教导、军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大原则。
——南怀瑾先生《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微信号:qianmuyuzgwh
新浪微博:钱穆与中国文化
敬请存眷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进百家言
存眷中国文化,存眷南怀瑾先生
敬请存眷本人造造的另一公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