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记住老子“四不自”,末生受用不尽

5小时前 (10:41:52)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129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588
  • 回复0
楼主

来源 | 南师如是说(ID:nanshirushishuo)

编纂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家的老庄,与佛家、儒家,三家教人的事理,几乎都是一样的。不外佛家、儒家是从正面上讲,老庄道家是从背面上说的。背面说的意义深入,不单深入,并且更具有启发性的感化。因为佛家与儒家是从正面上说的,往往酿成了教条式的告诫,反而使人产生抗拒性的意识。至于老庄道家的说法,却符合“曲则全”的感化,比力使人随便承受。

“不自见故明”。人原来要随时反省,使本身看见本身才好,为什么在那里却说要“不自见故明”呢?那是说,要人不成刚强本身主看的成见,固执了本身的主看成见,便同佛家所说的“所知障”,反为自障了!因为自有主看成见,就无法吸收客看的工具,因而而说“不自见故明”。

出格对一个指导的人来讲,万万不要随便犯了那个错误,即如一个公司的老板、董事长,一旦事业成就,便不成自得忘形,须有“不自见”,才气愈加大白事理。有人说,老庄是帝王学,是伟大的指导术,也许重点就在那些至理名言中,当一个指导群寡的人,万万不成有“自见”,需要多听听他人的定见,把所有的伶俐,集中为你本身的伶俐,你的伶俐就更大了。那就符合“不自见故明”的事理了。

“不自是故彰”。“自是”与“自见”差不多是统一个事理,但同中有异;“自是”是主动的认为我必然都对的,我的绝对没有错。譬如如今的人,喜好引用拿破仑说的:“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乍听很有气焰似的,其实,拿破仑就太“自是”,所以酿成拿破了轮,成果仍是要失败。只引用拿破仑的话,没有看到拿破仑的一生,他不外是像项羽一样的人物,并没有实正胜利的内涵。他的字典里面没有难字,那是“自是”,所以,胜利公然很难,人不自是,才气开彰大业。

南怀瑾先生:记住老子“四不自”,末生受用不尽

“不自伐故有功”。“自伐”,是自我夸奖的代名辞。有了勋绩的人爱表功,差不多是人们的常态。出格许多青年同窗们,很随便犯那个弊端,固然只做了一点工作,就想人家夸奖一下,要鼓舞鼓舞。经常以此来做为课题,察看青年同窗,看他能稳得住多久时间。有些人稳几天能够稳得住,多过几天,心里就稳不住了,我做的事那么久了,似乎老板都不晓得一样,就要想办法表示出来。

实正有涵养的人要不自伐,有功等于无功,儒家的人,常以尧舜来做标榜,“功在全国”,“功在国度”,而他本身似乎一点都没有做一样,并且愈加谦虚,觉得本身没有什么奉献似的,那才是不自伐的更高竿,当然不会藏匿了你实正功高垂青的出名度的,因为全国明眼人事实良多。

展开全文

“不自矜故长”。“自矜”,也就是如今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喊自尊心,说欠好听就喊做傲岸,自尊心与傲岸,几乎是统一心态,但用途差别,效果也纷歧样。好比,走在街上,看到他人的钞票掉了,很想把他捡起来,但又不敢往捡,为什么?因为有自尊心。那你就痛快捡起来等人来认领,或是送到差人派出所招领,那也没有什么不合错误,所以自尊与傲岸,看是用在什么处所,用不合错误了,就是傲岸,用得好就是自尊,傲岸的人不克不及胜利,所以要不自矜才气生长。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那四不的名句,是告诉我们,为人立品处世一定要记住的事理,岂行要把它做为“座右铭”,应当要把它做为“额头铭”,要贴在额头上,记在脑子里,则末身受用不尽。

南怀瑾先生:记住老子“四不自”,末生受用不尽

“夫唯不争,故全国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回之。”讲到那里,全篇仍是一句老话——“曲则全”。

适才是分隔做讲解,如今老子他说:因为人可以实做到无争才行。要如何才气做到无争呢?益处都属于他人的。例如佛家所说,就要菩萨发心,慈善爱人,爱一切世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他人,本身不想得到任何一点酬劳。因而,“全国莫能与之争”。纵然要争,也没有用,我既什么都不要,原来即是空,与“空”争个什么!人之所以有祸患、有痛苦、有懊恼,就是因为想挠住点什么,既然一切都不要、都舍出往了,那天然无争,天然争不起来。

综合上面那些事理,也都是为了“曲则全”原则的发扬,看来都是背面文章,同现实一般的人生,都是相反。其实,相反的,恰是为了正面可保全本身,成就本身的道德,完美本身的人格,所以,老子加重语气说:“岂虚言哉”!那不是空话啊,不是空理论啊!

南怀瑾先生:记住老子“四不自”,末生受用不尽

“诚全而回之”。那句话能够做两种阐明,一种是说“曲则全”最重要,人生最伟大的做为,没必要要求胜利在我,无论在道德学问上的胜利,或是事业上的胜利。假设“功成、身退而不居”,一切付之全回,那赤裸裸的坦诚,就是“曲则全”的大道,那才是人生的更高艺术。

“诚”字,能够把它做动词用,阐明其实要走“曲则全”的事理,才气够得上为全国之所回,寡看之所属。别的的一种阐明是:“诚”字下面加一标点,构成“诚,全而回之”。如许一来,即是阐明若何做到“曲则全”的实正前提,那只要一个“诚”字才可。

绝对不克不及把“曲则全”当做手段,要把它当做道德,要实正诚诚恳恳地往做。假设晓得“曲则全”的名言,却把它当成手段往做,那就“不诚无物”,完全不合错误了。所以,也能够读成“诚,全而回之”。那种阐明,也不是我的创造,看了良多前人的注解,公然早已有那一观点。所以,书读多了,经常发现本身不克不及“自见”、“自是”,似乎有很了不得的观点,认为前无前人,但过了几年以后,突然看到另一本书,就脸红了,本来你的观点,前人早已说过,所以人不克不及“自是”。

——《老子他说》

莫自欺,莫欺人。

慈怀书院 视频号 ,

找回最后的本身。

0
回帖

南怀瑾先生:记住老子“四不自”,末生受用不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