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讲座中的梵文错误并及其他(转载)

9个月前 (02-08 14:32)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3594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71889
  • 回复0
楼主

  做者:葛维钧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08-04-02

钱文忠讲座中的梵文错误并及其他(转载)

  日前读《中华读书报》,偶见2007年10月31日第18版“热读”栏目有一篇文章《钱文忠:再现玄奘的实在形象》,对“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所成同名图书停止了评判。读后发现无论注释,仍是简介,第一段都有问题,那就引发了我谈谈小我观点,并对若干问题就我所知供给情状的愿看,而引据所及,亦有“讲坛”自己和其他报刊。我想先从注释说起。

    一、关于梵文错误

    1. 是“名称”,不是“匀称”

    注释起头,做者即以赞许的口吻指出钱文忠传授所著《玄奘西游记》里“有许多有趣的‘常识点’”,然后“随意举一例”,就举出了唐代诗人王维和“维摩诘”二者名号人缘那件事。其实,王维名、字的来源,读过一些古诗文的人都晓得,根本上是常识。问题出在了后面的阐明上。那个阐明前文是转述的。原文是:“王维取那个名字,阐明他很喜好维摩诘那小我物,就把‘维摩诘’三个字拆开,做为本身的名和字。但是很不巧,‘维摩诘’在梵文里的意思,就是玄奘翻译的《说无垢称经》里边的‘无垢称’。‘无垢’意思是很清洁,十分干净,‘称’就是相当、匀称。所以‘维摩诘’那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清洁而匀称。而王维那么一弄就乱了,他喊王维,那么就酿成了王没有,‘无’就是‘没有’嘛,字摩诘就酿成了又脏又匀称,很匀称的脏,遍及的满是脏。”

    那里的阐明有误,而错误的阐明给人带来的,则是不雅观的想象。

    “维摩诘”,梵文为VimalakIrti,此中vi译做“无”,mala译做“垢”,都是能够的。问题出在kIrti上。那个字前人译“称”,没有错,但是是“名称”的“称”。见到“称”,就认为它是“匀称”中的“称”,便错了。kIrti的意思是“称号”、“令名”等,来主动词字根√kIrt,意为“说到”、“赞扬”。其实,“维摩诘”的意思,历来非常清晰,古代释教典范曾经将它意译为“净名”,颇为准确。关于那个名字的由来,僧肇《注维摩诘经》卷一有讲解称:“什(即鸠摩罗什)曰,维摩诘,秦言净名。……其晦迹五欲,超然无染,清名遐布,故致斯号。”玄奘本人关于“毗摩罗诘”(即VimalakIrti)那个字也有阐明,见其《大唐西域记》卷七:“唐言无垢称,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所有那些,都已阐了然“称”确实切意义。如谓还不清晰,那么玄应《音义》 还有“……此译云无垢称,称者名称也”,所说无论若何是间接得再无可疑了。然而,令人遗憾,讲者仍是错了。错了也就罢了,再进一步,以非为是,甚至信手起王维幽魂于千年古梦,幽他一默,认为自得之笔,似乎就不当了。

    央视“百家讲坛”我看得不多。那一天翻开电视机,看到钱文忠传授正在讲《玄奘西游记》,但已经到了第十九讲,后来又看了两讲,便没再看。不外在那几讲中,除往前一个例子外,我又发现了几个与梵文有关的问题,一并简析如下。

    2. “提婆”(Deva)的意义不是“六合”中的“天”

    在第十九讲里,钱传授说到一场佛僧与外道的争论。他说:“还有,好比闻名的提婆菩萨。提婆就是梵文的Deva。Deva的意思自己就是天的意思。天就喊Deva。”说梵文Deva的意思是“天”,本无问题。但是,为了阐明其义,他举起手臂,向上指天,那就错了。本来,deva那个字的意义是“神”,或说“神明”,而不是我们头顶上的天。它由别的一个梵字div派生而来,而div那个字倒确实有“天空”的意思。但div经派生后,意义就变了。两者差别,不克不及混为一谈。那么为什么我又有上面“本无问题”的话呢?因为用“天”字译“神(Deva)”,原是佛经古译老例,如“天女”、“天寡”等;说某是神,即称某为天,如“大梵天”、“帝释天”等,甚为习见。《过往如今因果经》卷一提到佛甫出生便“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那里的“天”与“人”并列,假使把它阐明成“六合”中的“天”,就欠亨了。在《玄奘西游记》的故事中,与“天”对举的是“狗”。显然,只要释“天”为“神”,对举才气成立。

    3. “提婆”的意义也不是“生成”意义上的“天”

    第二十讲关于佛陀的仇敌提婆达多梵文名字的阐明,也是一样。钱传授说:“玄奘在那里重视到提婆达多那小我,‘提婆’是 ‘天’的意思,‘达多’是‘授’的意思,他的名字就是生成的意思,……”说此人名字的意思前半是“天”,后半是“授”,没有错。因为玄奘的书里已经明载:“提婆达多,唐言天授。”(卷六)现成二字,拆开就行了。但是进一步做解,说那小我的名字合起来“就是生成的意思”,便不合错误了。提婆达多,梵文Devadatta。deva之意已如前述。datta来主动词“给”,意为“给的”。所以那人名字的意思就是“神给的”,或者说得文一点:“天神所赐”。至于“生成”,汉语的意思很大白,那意思与“神给的”全然差别。应该说,前后那两个例子都阐明钱传授关于deva一词的意义没有弄懂。

    4. “一切义成”的原文及其错解

    说到释迦牟尼的原名,钱传授告诉我们是悉达多·乔答摩,并读出原文SiddhArtha Gautama。他进一步阐明说,“‘悉达多’的意思是一切义成”。诚然,“一切义成”确为“世尊(即释迦牟尼)之幼名”,但它不是“悉达多”的准确意义。“悉达多”确实切意译之一是“成利”。该名见于多种佛经,《大智度论》卷二即称:“父母名字悉达陀(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故,是名为佛。”“一切义成”的梵文应该是SarvArthasiddha。玄奘在《西域记》卷七中关于“萨婆曷剌他悉陁”曾有阐明,说:“唐言一切义成,旧曰悉达多,讹略也。”那里的“萨婆曷剌他悉陁”就是SarvArthasiddha的音译。古今将“悉达多”解做“一切义成”的其实不希见。然而,玄奘在他的书中事实明白表达了“一切义成”与“悉达多”不克不及等同视之的观点,何况两者原文区别不小。既然是梵文学者讲解玄奘,理应对此非常重视。

    别的,钱传授把“一切义成”阐明为“成就了一切正义,成就了一切更高贵的工具”,也是未谙梵字的成果。“一切义成”原文是“实现了所有愿看”,或“到达了一切目标”的意思,用为名称,是佛诞不久的事。梵文artha只要“目标”、“财物”、“意义”等义,近世汉译经常做“利”,与“正义”、“更高贵的工具”等其实不相关。此外,我们还应重视,“一切义成”是“世尊之幼名”(《翻译名义集》卷一也说“此乃世尊小字耳”)。此时他还远未成道传教,如欲冠以“成就了一切正义”那种名号,时间也嫌太早。

    看钱传授的演讲,是因为所讲的标题问题同我的工做有点关系。同时,晓得课是梵文专家讲的,便也对他演讲中的梵文问题多加了几分重视,事理不过是期看得到一些新的启发。不料成果如斯,看了三讲,也就没有再看下往。为什么会出错误呢?原因我们不往揣测。但成果却是要考虑的,且几令人担忧。我们总不克不及忘记,千百万荧屏前聚集着那么多看寡,他们是仰看名家,信而不疑的。

0
回帖

钱文忠讲座中的梵文错误并及其他(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