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讲座中的梵文错误并及其他

5天前 (02-08 14:33)阅读1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242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4856
  • 回复0
楼主

钱文忠讲座中的梵文错误并及其他

  葛维钧

    日前读《中华读书报》,偶见2007年10月31日第18版“热读”栏目有一篇文章《钱文忠:再现玄奘的实在形象》,对“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所成同名图书停止了评判。读后发现无论注释,仍是简介,第一段都有问题,那就引发了我谈谈小我观点,并对若干问题就我所知供给情状的愿看,而引据所及,亦有“讲坛”自己和其他报刊。我想先从注释说起。

      一、关于梵文错误

      1. 是“名称”,不是“匀称”

      注释起头,做者即以赞许的口吻指出钱文忠传授所著《玄奘西游记》里“有许多有趣的‘常识点’”,然后“随意举一例”,就举出了唐代诗人王维和“维摩诘”二者名号人缘那件事。其实,王维名、字的来源,读过一些古诗文的人都晓得,根本上是常识。问题出在了后面的阐明上。那个阐明前文是转述的。原文是:“王维取那个名字,阐明他很喜好维摩诘那小我物,就把‘维摩诘’三个字拆开,做为本身的名和字。但是很不巧,‘维摩诘’在梵文里的意思,就是玄奘翻译的《说无垢称经》里边的‘无垢称’。‘无垢’意思是很清洁,十分干净,‘称’就是相当、匀称。所以‘维摩诘’那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清洁而匀称。而王维那么一弄就乱了,他喊王维,那么就酿成了王没有,‘无’就是‘没有’嘛,字摩诘就酿成了又脏又匀称,很匀称的脏,遍及的满是脏。”

      那里的阐明有误,而错误的阐明给人带来的,则是不雅观的想象。

      “维摩诘”,梵文为VimalakIrti,此中vi译做“无”,mala译做“垢”,都是能够的。问题出在kIrti上。那个字前人译“称”,没有错,但是是“名称”的“称”。见到“称”,就认为它是“匀称”中的“称”,便错了。kIrti的意思是“称号”、“令名”等,来主动词字根√kIrt,意为“说到”、“赞扬”。其实,“维摩诘”的意思,历来非常清晰,古代释教典范曾经将它意译为“净名”,颇为准确。关于那个名字的由来,僧肇《注维摩诘经》卷一有讲解称:“什(即鸠摩罗什)曰,维摩诘,秦言净名。……其晦迹五欲,超然无染,清名遐布,故致斯号。”玄奘本人关于“毗摩罗诘”(即VimalakIrti)那个字也有阐明,见其《大唐西域记》卷七:“唐言无垢称,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所有那些,都已阐了然“称”确实切意义。如谓还不清晰,那么玄应《音义》 还有“……此译云无垢称,称者名称也”,所说无论若何是间接得再无可疑了。然而,令人遗憾,讲者仍是错了。错了也就罢了,再进一步,以非为是,甚至信手起王维幽魂于千年古梦,幽他一默,认为自得之笔,似乎就不当了。

      央视“百家讲坛”我看得不多。那一天翻开电视机,看到钱文忠传授正在讲《玄奘西游记》,但已经到了第十九讲,后来又看了两讲,便没再看。不外在那几讲中,除往前一个例子外,我又发现了几个与梵文有关的问题,一并简析如下。

      2. “提婆”(Deva)的意义不是“六合”中的“天”

      在第十九讲里,钱传授说到一场佛僧与外道的争论。他说:“还有,好比闻名的提婆菩萨。提婆就是梵文的Deva。Deva的意思自己就是天的意思。天就喊Deva。”说梵文Deva的意思是“天”,本无问题。但是,为了阐明其义,他举起手臂,向上指天,那就错了。本来,deva那个字的意义是“神”,或说“神明”,而不是我们头顶上的天。它由别的一个梵字div派生而来,而div那个字倒确实有“天空”的意思。但div经派生后,意义就变了。两者差别,不克不及混为一谈。那么为什么我又有上面“本无问题”的话呢?因为用“天”字译“神(Deva)”,原是佛经古译老例,如“天女”、“天寡”等;说某是神,即称某为天,如“大梵天”、“帝释天”等,甚为习见。《过往如今因果经》卷一提到佛甫出生便“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那里的“天”与“人”并列,假使把它阐明成“六合”中的“天”,就欠亨了。在《玄奘西游记》的故事中,与“天”对举的是“狗”。显然,只要释“天”为“神”,对举才气成立。

      3. “提婆”的意义也不是“生成”意义上的“天”

      第二十讲关于佛陀的仇敌提婆达多梵文名字的阐明,也是一样。钱传授说:“玄奘在那里重视到提婆达多那小我,‘提婆’是 ‘天’的意思,‘达多’是‘授’的意思,他的名字就是生成的意思,……”说此人名字的意思前半是“天”,后半是“授”,没有错。因为玄奘的书里已经明载:“提婆达多,唐言天授。”(卷六)现成二字,拆开就行了。但是进一步做解,说那小我的名字合起来“就是生成的意思”,便不合错误了。提婆达多,梵文Devadatta。deva之意已如前述。datta来主动词“给”,意为“给的”。所以那人名字的意思就是“神给的”,或者说得文一点:“天神所赐”。至于“生成”,汉语的意思很大白,那意思与“神给的”全然差别。应该说,前后那两个例子都阐明钱传授关于deva一词的意义没有弄懂。

      4. “一切义成”的原文及其错解

      说到释迦牟尼的原名,钱传授告诉我们是悉达多·乔答摩,并读出原文SiddhArtha Gautama。他进一步阐明说,“‘悉达多’的意思是一切义成”。诚然,“一切义成”确为“世尊(即释迦牟尼)之幼名”,但它不是“悉达多”的准确意义。“悉达多”确实切意译之一是“成利”。该名见于多种佛经,《大智度论》卷二即称:“父母名字悉达陀(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故,是名为佛。”“一切义成”的梵文应该是SarvArthasiddha。玄奘在《西域记》卷七中关于“萨婆曷剌他悉陁”曾有阐明,说:“唐言一切义成,旧曰悉达多,讹略也。”那里的“萨婆曷剌他悉陁”就是SarvArthasiddha的音译。古今将“悉达多”解做“一切义成”的其实不希见。然而,玄奘在他的书中事实明白表达了“一切义成”与“悉达多”不克不及等同视之的观点,何况两者原文区别不小。既然是梵文学者讲解玄奘,理应对此非常重视。

      别的,钱传授把“一切义成”阐明为“成就了一切正义,成就了一切更高贵的工具”,也是未谙梵字的成果。“一切义成”原文是“实现了所有愿看”,或“到达了一切目标”的意思,用为名称,是佛诞不久的事。梵文artha只要“目标”、“财物”、“意义”等义,近世汉译经常做“利”,与“正义”、“更高贵的工具”等其实不相关。此外,我们还应重视,“一切义成”是“世尊之幼名”(《翻译名义集》卷一也说“此乃世尊小字耳”)。此时他还远未成道传教,如欲冠以“成就了一切正义”那种名号,时间也嫌太早。

      看钱传授的演讲,是因为所讲的标题问题同我的工做有点关系。同时,晓得课是梵文专家讲的,便也对他演讲中的梵文问题多加了几分重视,事理不过是期看得到一些新的启发。不料成果如斯,看了三讲,也就没有再看下往。为什么会出错误呢?原因我们不往揣测。但成果却是要考虑的,且几令人担忧。我们总不克不及忘记,千百万荧屏前聚集着那么多看寡,他们是仰看名家,信而不疑的。

      二、关于“关门门生”之说

      简介的内容是:“钱文忠:季羡林先生关门门生,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中国最年轻的印度学、佛学、梵学专家。1966年6月出生,1984年考进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现为复旦大学汗青系传授。”

      前面说过,那个简介的第一段是有问题的。我次要指第一句,虽然其他部门也有问题。该句称钱传授为“季羡林先生关门门生”。那是一个欠缺根据的说法,让人很觉希罕,不晓得来自哪里。其实,门人门生那类说法,在季羡林先生的学生傍边是很少有人用的,所以从不时髦。能够说,他的学生,包罗数十年中他亲身教过的本科生和他的研究生,无论在什么场所,都没有主动议论本身和季先生关系的习惯。他们极为敬重本身的教师,私心亦难免因得亲炙而觉得幸运,但也仅此罢了。那些学者,据我看察,即便在梵学(根据《中华读书报》“简介”的意思,该词在本文中仅指与梵文和巴利文有关的研究工做)研究中工做了几十年后,也还没有一位以季先生的衣钵传人自诩。在他们看来,假设必然要谈继续衣钵的话,那也绝不是一句空谈,而只意味着默默地工做。一天勤奋,能得千把或数百字已是不俗的功效。面临梵典,冥思苦想,频频琢磨,茫无头绪,忽有所得,旋又推翻,以致迟疑半日,一无所得,并非不会发作的事。不外,他们似乎也其实不因而而心生怨尤。工做仍然愉快。

      然而,梵学研究事实是“二三素心人筹议培育提拔之事”,从无跻身显学,借以张扬的可能。浮名不说,即便是一般的名气也未可指看。例如蒋忠新先生,固然做为《妙法莲华经》贝叶梵本释读和研究的权势巨子而在欧美和日本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他发掘编定的该经贝叶复造本曾由中国政府慎重赠与尼泊尔王室,但是在国内除印度学界以外,他的名字几乎无人晓得。再如黄宝生先生,固然曾就梵语诗学做过深进切磋,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到了今天,即便在主持团队,历十余年而完成梵文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之后,晓得他的人,仍然有限。那当然与他们低调处事有关。低调处事也是梵学界研究者的配合特征。他们与影音媒体大多两不相涉。

      中国系统培育提拔梵文巴利文人才的单元,只要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曾招收本科学生三批,即:1960年班,由季羡林、金克木任教;1984年班,由蒋忠新、郭良鋆任教;2006年班,由段晴、王邦维、高鸿、萨尔吉任教。季羡林先生本人招收的研究生,是必需修习梵文的。他招收的研究生计有:1978年的任远、段晴,1979年的王邦维、葛维钧,四人同于1982年结业,获硕士学位。后王邦维复于1987年在季先生的批示下获博士学位。那以后招收的研究生共有五人,即:钱文忠、辛岛静志(日籍),于1991年结业;李南,于1996年结业;高鸿,于1998年结业;刘波,于2000年结业。此中,钱文忠获硕士学位,后四者获博士学位。如许看来,钱文忠传授与季羡林先生的师生关系,仅仅发作在研究生阶段,无论从时序角度,仍是从学历水准看,都与“关门门生”一说不符。所以《中华读书报》呈现如许的说法甚为希罕。更有甚者,11月6日《南方日报》“南方文化”版竟然有“钱文忠18岁就跟从季羡林进修梵文,是季先生的关门门生,也是中国目前独一一名懂梵文的70岁以下的学者”那类以无根游谈为据,三重讹传并出的荒唐推介。关于钱文忠如许年轻的学者,用如许的办法造造光环,恐怕纷歧定实能起到敬服的感化;关于鼓舞他勤奋进修,把功底打好,把工作做好,也无好处。显然,某些媒体说来仍是同窗界有些隔阂,不晓得在那里“收名订价”,毕竟还得靠学术成就。

      三、关于1984年梵巴文班

      关于1984年北京大学梵文巴利文本科班的开设启事,媒体间有一种普及传播的说法,大意为:1983年摆布,钱文忠所在中学的郝陵生教师偶尔提起季羡林先生,并说梵文如今没什么人研究了,也没丰年轻人往学了,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形态。于是钱文忠便对梵文发作了兴致,并与季先生通信,表达情愿进修梵文。后来,“那封信影响了季先生,因为他觉得那时候没丰年轻人来学梵文,他突然发现还有情愿学的,所以又招了一个班,8小我”。(《齐鲁周刊·文化人物》第44期,2007年11月9日)该刊在其黑体字介绍中特殊强调:“1984年,季羡林老先生以73岁高龄,在北大重开了停招多年的梵文巴利文专业,就是为了招收钱文忠为徒。”

      那又与事实不符。

      1984年以前的情状是如何的呢?季羡林先生一贯认为印度古代语言是研究印度学必不成少的根底常识,所以他在1978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后,立即开设梵文课,并请蒋忠新先生(1960届学生)代他讲授。1979年招收的第二批研究生在进学前更须包管愿修梵文,不然不予登科。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配合主办的南亚研究所成立。在季先生的倡导和鞭策下,1960年进学的1965年结业生很快便在所表里投进了梵文巴利文研究工做。他们是:南亚研究所的张保胜、蒋忠新、郭良鋆(稍晚自哲学所调进)、席必庄、赵国华,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黄宝生和该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韩霆杰、马鹏云。他们不久便陆续拿出了本身的研究功效。一些大的项目,如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等,也很快进进了酝酿试译阶段。季羡林先生的《罗摩衍那》译本八卷更是早在1980年便已起头陆续出书。到1984年,参与梵学研究工做的除前述数人外,又加进了季先生已结业的四个研究生,以及金克木先生已结业的研究生胡海燕(此中有的不久又赴国外进修)。而出格重要的是季羡林、金克木、巫白慧诸前辈本身也还处在兴旺的工做期。徐梵澄先生自海外回来,更是大大加强了研究步队。如许的研究步队,即便在国外也是不多见的。假设说郝教师远在上海,不领会情状,也还情有可原。而硬说季先生深感梵学危机,极想开班授徒,认为周济,就离事实太远,完全说不外往了。但是,如许的故事不只呈现了,并且大有辗转时髦,枝蔓茂盛之势,以致知情者渐渐感应需要出来阐明本相,以无视听。大学开班授课,原是学校生活的常态。北大百年,了无奇事。现在非得从中编点秘闻出来,起承转合,故神其说,无论源出于媒体,仍是源出于钱传授本人,都是不负责任的。假设有人体其专心,加以责备,恐怕也理有当然,无法斥之为别有企图。应该认可,在某些媒体的强力推介里,其实看不出有对钱传授关心敬服的意思。倘有功德者借为培育提拔钱文忠而开班的缘起之说,责之以离校后的梵文研究功效,以究其不负师看,有所还报之实,不免反会陷他于为难境地。检点一下他已经颁发的文章,应该说,如许的担忧不无事理。

      提到1984年北京大学的梵巴文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该班的授课教师。

      起首为那班学生启蒙的是蒋忠新教师。其时蒋教师的类风湿症已达中期,对他来说,每周数次从劲松小区乘公交车到北大上课,都是繁重的承担,包罗需要忍耐常有的低烧。然而,他的课却是第一流的。他梵文的深挚功底和干事的一丝不苟一贯有口皆碑。但是,到第二年第一学期事后,他再也无力支持,于是北大换聘郭良鋆教师。郭教师梵、巴俱娴,在梵文之外,又给学生们加开了巴利文课。她家居光华路,授课往返的辛勤,同样可想而知。1984年梵巴班的学生日后各有所就,留在国内的只要钱文忠在教导界处置教学科研工做。蒋教师于2002年往世。他的名字在他往世前还有学生偶尔提及,而那以后很快就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五年过往了,他的夫人始末没有听到过一声问候的德律风,一句安抚的言辞。郭教师同样也被遗忘。钱文忠传授以梵学名家。做为一位因受惠于蒋、郭二师而得昂然行走于世的学生,今天,当他在“进门”、“关门”的神话中享受种种佳誉,而他的教师却已悄悄“出门”的时候,人们不免觉得凄凉。如今,在手把手的教师“消逝”之后,陈寅恪先生呈现了,做为“我的师祖”。那显然不是赘笔。

      2005年,北京大学开设了第三个梵文巴利文本科班。此时上距前一个班已经20年。20年间,北京大学虽无本科教学,但研究生的梵文课却没有断,前后培育提拔学生很多于15名。他们后来大多进进了研究范畴,此中最年轻的不到30岁。目前中国的梵学研究已经构成了从60余岁到20多岁差别年龄级此外根本不连续的工做梯队,在梵文语言和文字研究、梵语文学理论研究、古典文献翻译、印度古代哲学和医学研究、贝叶经释读和研究、梵文铭文释读和研究、梵汉佛典对勘等方面做了良多扎实的工做,不竭有论文和册本面世。北京大学由段晴传授主持的“梵文贝叶经及释教文献研究所”集中了一批学有所成的年轻人,研究工做充满活力。如今的梵学研究范畴颇有生气,人才辈出且后继有人。梵学的开展,从不惹人瞩目。然而那半年来,跟着玄奘故事的热播,它从不显之学,酿成了显眼之学,而显在面前的,却是一派凋谢气象,有时几乎荒无人烟。之所以形成那种曲解,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以讹传讹,是难辞其咎的。

      前面所说,除往梵文一节,归纳综合起来,无非“进门”、“关门”二事。此类谈资,放在客厅里装点无聊,换取叹赏,欣慰一时,未尝不成;假使掷诸报端,流进传媒,就不免自炫邀捧之讥。其实,说到头来,实正向学的人,关于名义其实不垂青,所谓师承,也不外是个起点。做为学生,要在记住教师的教导,坚守做人干事的事理,不忘用教师教给的能耐,踏踏实实地工做,以不负教师的敬服与期看。季羡林先生老是告诫我们要耐得住孤单。耐不住者,其学必流于浅薄,事理简单,本不待言。教师关于我们,有用的是他的学养,而不是他的名看。重其学养,便得安居乐业之本;重其名看,就难免视之为博取名利之资,以致于渐习沽钓,本业荒疏。学界与传媒,范畴差别,功用各别,试图嫁接,以办事受寡,天然无可厚非。不外,须知媒体造星,多为流星。所谓拥趸,也是云聚星散,不敷凭恃。至于薪传,宜秉实火。世人拾柴,无非飘蓬,蓦然冲天,息不旋踵。学界中人,理应守分清醒,当知传媒所为,常在求一时之功,既无时间,也无才能将任何人送至学术塔顶,成就其“领军人物”之梦。大白此点,便不会看蜀心动,急不择路了。

      四、钱文忠传授在央视访谈中的梵文问题

      前面那些内容,写在2007年11月。后来,本年1月20日,央视播出“小崔说事·钱文忠教师”,梵文问题再次呈现。

      节目起头,即有关于钱传授的介绍,称“他能够完全地背诵大部头的梵文册本”。此语颇能发人倾心,因为若等奇才,世不贰出,且五百年之国内,绝无其匹。节目播到最初,钱传授确实背诵了,然而只背一句。不外,所背此句,其实不完全。钱传授背的是:AsIdrAjA nalo nAma balI,他翻译为:“过往有那么一个国王,力大无穷,他的名字喊那罗。”该句出自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为其第三篇(“丛林篇”),第五十章,第一首诗的前半阕。原文为:AsIdrAjA nalo nAma vIrasenasuto balI。稍加比力,即可看出,原文vIrasenasuto没有背出。它的意思是“他是雄军之子”。从量上看,只背半首诗,就三份丢了一份,无论若何是与“能够完全地背诵大部头的梵文册本”对不上茬的。

      节目中的梵文问题其实不仅此一例。在主持人的邀请下,钱传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梵文,称“用天城体”。转写成拉丁体后,那句梵文为:yatradharmastatrajayaH。但是,该句梵文的准确写法是:yatra dharmastatra jayaH,即中间需要断开。那是梵文语法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在最后几课就要讲的。那个句子是梵文开课后的进门例句,内容非常契合古代印度看念,语法上也整洁简单,很随便引起初学者的兴致。

      然而,实正严峻的,却是下面一事。在写出上述例句之前,钱传授说:“那是如今印度国徽上的一句话。”写出之后,他再次强调:“像如许一个句子还在印度国徽上……”事实上,印度国徽上的文字是:satyameva jayate,取自古代《秃顶奥义书》第三章,第一节,第六首诗的上半阕,为该阕最后几个字。前面写在黑板上的一句,钱传授翻译为:“哪里有法,哪里就有成功。”此处国徽上的那句,意思是:“只要实理可以得胜。”张冠在此李戴。怎么会弄成如许呢?认真比力,发现两者有一配合元素:jaya。再多的事理,就想不出了。其实,凡对印度文化稍有领会的人都晓得,“法”的看念固为印度人所重视,但它的存在,事实不出印度哲学思惟的影响范畴,且差别教派,差别的理论系统,对它的理解也多差别;而“实理”才具有普世意义。懂得那些,慎重一点,制止如许的错误,仍有可能。

      本档“小崔说事”节目中涉及梵文的仅有三处,而那三处却无一不出问题。

      钱文忠传授以“熟知梵文”而名满媒体,然而他在讲演、著作和访谈中却梵文错误频出,内容及于诵读、书写和释义等语言进修的根本方面,而程度则皆属根底性和常识性。那种比照,不克不及说不强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那里不做根究。但如许工作的呈现,至少使我们有两点根究。其一,学术名看的获得,离不开踏实认实的进修和严厉隆重的根究,舍此而往水银灯前营求,人际链中搜讨,除能热闹一时之外,不徒无法胜利,若有虚夸,也易表露。其二,学术和娱乐,原是差别的两回事。前者凡是不会冒充后者,然后者假前者之名以行的,却日见其多。那是一种不安康的趋向,关于学术风气,关于求贴心切的人们,城市构成损害。

      五、钱文忠传授跪拜的实在原因

      在“小崔说事·钱文忠教师”那个节目中,呈现了钱传授向季羡林先生磕头拜寿的镜头。那一镜头招致了普及的争议,必定者有之,否认者有之,认为与局外人无关者有之。不外,所有那些议论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底子所在。现实上,领会钱文忠传授前面的做法以后,便不难大白他为什么要操纵季先生诞辰的时机,拍摄如许的镜头了。对此独一的合理阐明,就是他期看在公家面前进一步强调本身与季羡林先生的“密切”关系,而假使可能,更好借强大的视觉冲击,把如许的关系定格下来。那类体例固然不关学术,却意在表示衣钵授受,学术传承。其实,季先生的学生中梵学成就卓著的颇不乏人,只是他们谁也未曾想到要如斯标榜。他们认为,学术的继续,起首要靠一点一滴的踏实工做来实现;关于教师的酬报,也只能是年复一年的功效积存。将一两篇言之有物的梵学论文奉献于教师面前,比起外表的敬拜更有意义,而拿仪节做给人看,则全不成取。

      钱传授以跪拜的体例为季先生祝寿,以前不是没有过。只如果局限在必然的空间,不出私密的场所,做为仅仅发作在小我之间的行为,如许的做法,固无不成。但是,将它推到青天白日之下,就不免遭受物议。我们不晓得钱传授能否想到过那一点,能否考虑了季先生会不会因而而受损害。他如许做,至少是不负责任。

      事实是,季先生从不要求他人对他有任何形式上的礼敬,而他本身则宽厚恭谨,礼貌周全。相信见过先生的人,无不晓得他是一位慈祥谦虚的长者。90岁以前,只要还走得动,他没有一次不把客人送到门外路边,即便来者是20岁的年轻人。90岁以后,只要还站得起,他总要起立目送客人,不论是否食力。现在他只能坐、卧了,情形如何?我有一个刚刚发作的例子。2月25日下战书,为了出版的工作,我陪中国海关出书社的年轻编纂包妍密斯前去看他。那是她第一次往。落座以后,谈过几句,季先生突然变得如有所思,随后他放低目光,对包密斯说:“我站不起来。”请问,像如许以96岁高龄,向一位30出头的年轻密斯致歉的事,普天之下,莫非多吗?

      另一个普及晓得的事实,是季先生关于他人出格是年轻人的事,只要力所能及,老是有求必应。我们不克不及想象,如今,假设钱文忠传授提出要用摄影的体例笔录给他拜寿的过程,像过往一样磕头,季先生会回绝。我们可以要求他断然回绝吗?以他的朴厚之心,他能想到背后的隐情吗?

      今天,他足不出户,已经无法晓得外面世界对他的批驳。现在我所期看的,只是我们那个世界也能宽宠遇他,像他看待所有到过他面前的人一样,除此之外,更无多求。

      至于钱文忠传授,我对他提出了责备,其间忿激之词,自知难免,而我最初要表达的,却是期看仍在,期其有成。如许的期看并不是无故。钱传授颖慧勤学,非比通俗,而其腹中所积,早已点算不容易;清词丽句,小试罢了。但是他目前所走的重浮名而轻实绩的道路,却是我们底子反对的。如许的道路,其实不通向任何实正的成就,关于他的才气,乃是致命的浪费。我只想说,先天异禀,不容孤负,切勿私而玩之,转须惜而用之。燃眉之急,在于脱节名索,沉潜实学,十年深山,必能大有所成。以他的敏悟,不难弃伶俐而就伶俐。过得此门,即可一展长才,计其出息,仍然不成限量。

0
回帖

钱文忠讲座中的梵文错误并及其他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