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言
贺岁片《满江红》在2023年春节档火了一把。但是有网友量疑剧中的小兵张大后背上的刺字不是“精忠报国”,而应是“尽忠报国”。孰对孰错?无妨从史乘记载中梳理一下。
《宋史·岳飞传》载:“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进肤理。” 《宋史·何铸传》也有记载:“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何铸,字伯寿,浙江余杭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后,先后任秘书郎、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下狱,秦桧命何铸主持审讯。当何铸看到岳飞背上所刺“尽忠报国”四个字之后,大为震动,发觉岳飞是冤枉的,便将情状详尽禀报秦桧。秦桧很不兴奋,说是皇帝想让岳飞死。何铸是个道德崇高、脾气刚曲之人,他晓之以理答复说:“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上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一时语塞,后改专心腹万俟卨续审。万俟卨承袭秦桧之意,构岳飞成死狱。
至于岳母刺字情节,《宋史》中没有记载。岳母刺字始见于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第22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晚清钱汝雯的《宋岳鄂王年谱》卷一也有记述:“靖康初始见宋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 1940年,吴永刚执导,刘琼、夏霞等主演的赞颂民族英雄岳飞的片子,片名也喊《尽忠报国》。
做为野史的《宋史》已有明白记载,那么“精忠报国”一说又从何而来呢?那与宋高宗御书“精忠岳飞”四字有关。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勇猛善战,规律严正,“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劫”,深受公众恋慕。面临勇猛固执的岳家军,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在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兵变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光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赵构很兴奋,赐给岳飞铠甲、弓箭等物,并御书“精忠岳飞”,造成锦旗一面,赐赉岳飞,做为军中张挂的大纛。次年蒲月至七月,岳飞在收复襄汉六郡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中,便高举那面大旗做为行军大纛,以振军威。是年十二月,金将兀术与刘豫的伪齐军合兵围攻庐州,宋高宗命岳飞得救,岳飞率军赶到庐州,大败金兵,金兵被迫北还。《宋史·岳飞传》载:“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庐州平。”那可能是“精忠报国”之说的泉源。
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讲述了岳母训子,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的动人故事。《说岳全传》在民间的影响力远比《宋史》大得多。1979年,评书演员刘兰芳根据《说岳全传》改写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昔时全国60多家电台争相播放,一时风行全国,深进人心。至今那部评书还被人们津津有味,可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民间传播之普遍。
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为近义词。《汉语大词典》阐明,尽忠报国意为竭尽忠贞,不吝牺牲一切报效国度。出自于《北史·文苑传·颜之仪》:“之仪厉声谓昉等曰:‘……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明人郭勋著《英烈传》第三回:“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1940年5月,抗日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后,毛泽东为其题写了“尽忠报国”挽联。精忠报国意为纯真忠实,报效祖国。“精忠”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比干匪躬,而剖心于精忠;田丰见微,而夷戮于言曲。”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云:“盖安史之变,全国土崩,郭子仪、李光弼、陈元礼、王思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董必武于1942年在重庆红岩村做《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曰:“只要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抒发了诗人不求苟安偷生,为民族大业而出生入死的豪放襟怀。
综上所述,“尽忠报国”是岳飞背上所刺之字,是鼓励岳飞的座右铭,也是岳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精忠报国”是宋高宗对岳飞的嘉奖,是对岳家军提出的期看,也是后人对岳飞一生忠实爱国的必定和颂扬。而片子《满江红》做为文学艺术形式,所表示的张大刺字“精忠报国”,也是岳家军的精神表现,所以未尝不成。
本版插图王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