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熟讀唐詩三百首 北人依舊不會吟(诗词读法理论----南宗诗论)

4天前 (02-08 16:36)阅读1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160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204
  • 回复0
楼主

熟讀唐詩三百首 北人依舊不會吟(诗词读法理论----南宗诗论)

  (此文登於5//11/2008美西版之「星島日報」。请以文艺学術而不是政治、地区的覌点对待此文,不然无法传承古代优良中华文化,詩词读法就只能陆续以“北派”为正宗,“南宗” 讀法会漸至失传。)

  發表於往年12月15日星島廣場版上的[九聲粵語平北派;千字文章捧南宗]一文,因受版面文字字數限造,意猶未盡,特再寫此文。此文也可看做是該文的補充或續篇。

  前人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此見解在北語仍有进聲之當時,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理,然而在今日卻未必了。因北語(通俗話、國語) 語音發生了變化,漢語中本有的进聲在北語裡消逝了(即有些进聲歸了上聲或往聲,有部分則歸进了平聲)。古時各聲的音調現今都有些變化了…於是,以今天的通俗話吟誦唐詩宋詞,語音音調不合古時四聲聲律;也不合詩詞格律之“格律節奏”( 各人承受我創的這新辭新名稱嗎?)…這就是為甚麼現時以仍有进聲的处所話(例若有九個聲調,此中有三個进聲的粵語廣州話)往吟誦唐詩宋詞,會比以通俗話吟誦動聽的原因。

  北人簡單地認為:詩律中將古漢語中的平、上、往、进四聲分為平、仄兩種格,平聲屬平格,上、往、进三聲屬仄格,這簡單易辦。通俗話雖沒有了进聲,但通俗話四聲中的陰平、陽平當屬平聲,上、往兩聲屬仄聲,豈纷歧樣可對號进座?

  殊不知此種講法, 証明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有北方人(包罗近代只懂說通俗話或只懂以通俗話觀點往著書立說、談詩論詞的北方詩詞家們) 都墜馬於此!并且不知因何墜馬!

  做詩填詞時,對著前人編寫的詩韻詞韻書校對平仄, 北人平仄格律是寫對了,可是他以現代漢語通俗話亂吟一通,整首節奏全吟錯!有些高明點的還頗有見解地指出:詩中某字某字在古時應讀某音某音 。而用北語吟出的詩詞整首之“格律節奏”全吟錯了,他卻不知!這就是“…北人會做(舊體詩詞) 不會讀(准确地說應是“不會吟”)” 了。

  詩詞格律如若歌之曲,歌之詞可改,歌之曲不成亂改,一亂改就不是原來那收曲(格律) 了。吟錯“格律節奏”等於改曲而歌。今日北人以通俗話吟誦唐詩宋詞,有若改曲而歌,唱出的已不是原來的那收歌了。但他們通不覺察問題所在!实是“整個北方都如斯,只好稱他為北派” 了。

  近日我上網看中華詩詞論壇網頁,網頁上有幾十首有聲唐宋詩詞供听,但沒有一首是整首吟得出符合詩詞格律所要求的那種節奏的,因為都是用通俗話往吟誦。(若用粵語往吟誦,就覺聲調豐富,節奏合律,較悅耳多了。)

  據說通俗話的興起是近代三、兩百年的事…滿人进關,占了漢族地區,滿請皇親國戚、貴族功臣,坐鎮北京城內。統治中國,需學漢語,因漢人生活地區的各種复雜事物,不克不及以只可交换簡單游牧生活的滿語表達(詞匯不夠),且漢族人多,漢人又多不曉滿語,於是滿人便學說北京的城內話。他們不曉發漢語的进聲,說時又帶滿語口音,由此這沒了进聲、帶滿語口音的北京城內話,先在北京城內的滿人中时髦;漢人要求功名,要在滿人統治下保存,又只好學他們那种腔調說話。至使這種話渐渐地擴散開來,成為今日的通俗話。總而言之,通俗話是帶异族口音、沒有傳統漢語之进聲、由异族創造的漢語。

  (現今似是整體滿族人都講漢語____通俗話____了,滿語近乎失傳。人數遠遠少於漢族、文明水平又大大低於漢族的异族人以武力征服漢族,到後來反而會被漢族的文化征服,會被漢化。此是又一例子。)

  東北地區是滿族的發源地、根據地、次要活動地,所以東北地區的人多能說字正腔圓的通俗話…廣東、福建等地區,因山高皇帝遠,受滿語口音的影響較少,故此這些处所反而能连结住有进聲的漢語……

  現在的情形是:由於科技的發展,例如收聽到北京中心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廣播,廣州話受了些通俗話語音的影響,某些字的讀音近似通俗話了;自变革開放後,南風向北吹,通俗話採用了一些廣州話裡的俚俗辭和高古辭,如“搭的”、“靚” 等。有趣的是北人將廣州話裡的“埋單(算帳、付款)” 一辭錯寫成“買單”,“埋舖(关店)”、“埋岸(靠岸)” 不知會不會被錯寫成“買鋪”、“買岸”?

  美国三藩市

  朗月高山(陈国明穗)

  8/19/2008

  填补:

  [中英文字图案绘法第一步(部)](2006年美国出书。中国境内仅香港中心圖書館有一冊此书的按需印造、印数甚少的初版本。此书的出书改写了中国民间艺术里“汉字图案”门千百年来从无绘画教材书出书过的汗青,将“艺史无书改有书”。那也算是一个在异国异乡的美籍华人对中华民间文化的少少奉献吧?不知研究民间艺术史的史家,承不认可做者的那点奉献?)一书内、有篇题为“九聲粵語平北派;千字文章立南宗”的文章,大概地讲解了律诗的传统读(吟)法。诗詞读法上的“北派”、“南宗”、“岭南派” 等名称源出此书。

  正在改编中的第二版本里,该文将被改为一首诗歌:“律诗的岭南派读法歌”。取其字短意長,以便包容更多內容。此文中的某些歌词,如:“整个北方都如斯,只好称它为‘北派’!”,便引用于此歌。

  如有一千個讀者對此种“差别于通俗话之读法节拍”的“南宗读法”感興趣,我將另編一本[唐詩宋詞的嶺南派讀法],詳述嶺南派讀法之理據,但不知祖國有無出书社願出书此書?若无,即便我编写出了,祖国同胞,亦难以买到它读到它。

  又或者,我为祖国每省的省级藏书楼绘画、奉送一幅我创绘的《律诗读法四小图》,各人即可到館里依图索读,晓得现今除“北派” 读法之外,另有一“南宗”读法。那种读法契合诗词格律之吟誦要求及四声声律之发声要求?看了图文讲解后各人本身揣度吧。

  还有几点要讲的是:

  一,依国内近年体例出的[新诗韵] 调校平仄而写做出来的诗词,只合用通俗话往吟诵,并且[新诗韵]也不适宜与前人制定的诗词格律共同着用,因诗词格律是前人按古时的语音制定的。古时的汉语四声里有“进声”!今天的汉语通俗话无进声!那点很重要很重要!! 吟哦时有无进声,是“北派”与“南宗”兩地读诗法的区别。若无进声,其吟哦时的语音节拍大都不合诗格声律。

  二,照古代诗韵词韵书调校平仄而写做出来的诗词(包罗唐诗宋词等),不合适用通俗话吟诵,宜用有进声的方言(如客家话、广州话等) 吟诵。

  三,毛泽东诗词也不合适全用通俗话往吟诵。

  美国三藩市

  朗月高山(陈国明穗)

  填补:

  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是前人的体味之谈,其“读”、“做”、“吟”三者差别, 应分清晰。

  二,会讲某种有进声的方言纷歧定就会“吟诗”。要达“会吟”就须颠末“熟读”的自学自悟过程 。

  三,无悟性的人即便“熟读”, 也不会自悟吟法。

  四,如有师批示,可省略那须熟读才可自悟的过程。有师指路好,可省时省力。

  4/28/2009

  讲岭南派的詩词读法不克不及不讲进聲,講进聲不克不及不讲岭南派的詩词读法,如许看來,岭南派的詩词读法是跨學科(语音學和詩词學)的東西了?

  7/22/2009

0
回帖

[诗歌]熟讀唐詩三百首 北人依舊不會吟(诗词读法理论----南宗诗论)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