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减水墨客
你好,我是减水墨客,与您一同品尝汗青、感悟思辨。
官渡之战后,曹操立即北伐袁绍。
公元201年4月,曹操军官渡、袁绍军黎阳,得胜之师的曹军,再接再厉,在仓亭(今河南浚县东南)大破袁军。
连连兵败的袁绍,在公元前202年吐血而亡。
于是,北方形势逐步了然:曹操彻底改变被动场面地步,而河北式微,所以北方一统便指日可待。
1.袁绍给曹操送的大礼
那个大礼就是兄弟隙墙相杀的河北四州。
袁绍不断在立长立幼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到底立长子袁谭仍是立幼子袁尚,他不断拿不定主意。
既然举棋不定,那袁绍就那么不断不定着走棋争霸。
而袁绍阵营就逐步团结为两股权力:
一股是以袁谭为首,辛评、郭图为辅,那是长子权力。
一股是以袁尚为首,逢纪、审配为辅,那是幼子权力。
并且那两股权力,已经势同水火,有袁绍在,还仅是兄弟隙墙冷战;而袁绍不在,那就是兄弟相杀了。
袁绍到死也没有把立长立幼的问题定下来,那就为河北四州埋下了隐患。
展开全文
自古都是近水楼天先得月,历来都是先下手为强,于是陪王伴驾的审配就假称袁绍遗命、立幼子袁尚继续袁绍之位。
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
于是,袁绍身后的河北场面就是:自封车骑将军的长子袁谭,屯兵黎阳;袭得袁绍之位的幼子袁尚,驻守邺城。
还有第二子袁熙据守北地幽州,但那小我无足轻重。
所以,河北方面次要是袁尚和袁谭那两股权力在外表相安而里面冷战。
2.退军示弱比侵略如火更有杀伤力
曹操的更大的特征就是杀伐勇敢,该脱手的时候历来不吵吵。
袁绍身后的河北场面如斯紊乱,以整攻乱,那是老天赐赉的时机。
于是,公元202年5月,袁绍死于冀州;公元202年9月,曹操便兵临河北。
屯兵黎阳的袁谭既无重兵又无利器,所以急向邺城袁尚求援。
外敌来攻,隙墙兄弟也只能先财宝再干戈,所以黎阳之战得打、哥哥袁谭得助。
但是,袁尚仍然疑虑满满,他担忧派过往的兵士、送过往的辎重,城市被哥哥袁谭据为己有,痛快就亲身领兵援助。
兄弟联手,与曹操大战黎阳,但两兄弟都不是曹操的敌手。
公元203年,曹操打败袁谭和袁尚,然后兵临邺城。
同时,河东战场也发作了逆转。
司隶校尉钟繇结合马腾击败郭援部、平定南匈奴,袁尚试图以郭援部牵造曹操的战术诡计彻底破产。
所以,曹品行兵,自是侵略如火,间接打到了袁氏老巢邺城。
邺城之外,是曹操大军;邺城之内,是河北大军,曹袁两军在邺城僵持。
但是,曹操不打了,兵临邺城然后旋即撤兵。
曹操撤兵,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正如谋士郭嘉所言,急攻则二袁结合,而缓攻则二袁必斗。所以,期待比动作更重要,于是曹操退军。
另一个原因即是曹操穷啊,他没粮食了,从官渡到黎阳、再从黎阳到邺城,战线拉得太长,曹操的后勤运输以及粮食辎重已经捉襟见肘。
两相计算,所以曹操抉择撤军,而不是邺城攻坚。
果如曹操所算:曹操的大军刚一撤离,袁谭袁尚两兄弟就打了起来,并且底子就没出邺城,间接就在邺城的外城刀兵相向了。
曹操退军,那是曹军示弱。于是,袁谭要逃杀,所以向袁尚要兵要甲。
而袁尚疑心袁谭,所以要兵没兵、要甲没甲。
于是,啥也不消说了,间接开打。成果是袁谭被袁尚赶出邺城、逃至南皮。
曹操攻战杀伐、费了大半年的劲,也仅是把二袁打败。
而曹操大军一退,二袁之一的袁谭便被本身的弟弟打成了丧家犬。
3.曹操大军那只狼外婆再扣邺城
袁谭不是一小我在做战,他是有一股权力的,而他的权力就在青州。
见主公被逃杀,青州别驾王脩立即率领一寡援兵前来挽救。
杀红了眼的袁谭,当头就问别驾王脩: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往打袁尚?
兄弟者,摆布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若”,如是者可乎?
王脩此言,既讲政治又合形势。
政治是袁谭袁尚既是兄弟又是联盟,不克不及自相攻杀;形势是曹操那个狼外婆就在黄河那边,随时都能过河食掉你们那两只小白兔。
所以,王脩的定见就是斩杀佞臣以亲兄弟,然后御敌四方、横行全国。
但是,被仇恨冲昏了头的袁谭,早已管不得什么曹操、什么四方以及什么全国了,更大的仇敌就是袁尚,所以攘外必先安内。
邺城袁尚袭得了父亲袁绍的夯实家底,所以青州袁谭底子不是敌手。
公元203年5月,穷得叮当响的曹操替河北袁氏割了邺城外的小麦,然后带着麦子回许昌磨面了。
那之后,袁谭袁尚兄弟俩也不修城、也不夺麦、更不种庄稼,不断相恨相杀。
公元203年8月,袁尚大军便把袁谭包抄在了青州平原,
见此危局,缺兵少将的袁谭竟向曹操求援,与曹操约为儿女亲家,约曹操收兵邺城以解平原之围。
所以,曹操那个狼外婆再次兵抵河北,但是他可不是帮袁谭“围邺城救平原”的,而是要占据整个河北四州。
于是,曹操大军自是步步为营,收兵黎阳、威胁邺城。
见曹操兵锋凌厉,袁尚赶紧舍弃平原、回防邺城。
到了邺城的袁尚发现,曹操并未挥兵邺城,而是搞起了工程。
公元204年正月,曹操大军酿成了工程队,他们要开凿自朝哥至邺城的沟渠,预备通过运河来运兵运粮。
曹操很穷,所以粮食不断都得省着用,陆路运粮率数十钟而致一石,太不经济。
袁尚和袁谭凡是有点脑子,也该收手对于曹操了。曹操为了兵戈都挖起了运河,所以其志绝非帮袁谭打袁尚,也不会是收麦子、夺城池,而是要平定整个河北四州。
但是,袁尚和袁谭做出了什么反响呢?
于是,袁尚再次从邺城收兵,杀向平原与哥哥袁谭决一死战。
俯瞰那个河北大地的形势就是:狼外婆曹操在慢条斯理地挖运河,小白兔袁氏兄弟陆续隙墙相杀。
曹操是工程师而不是农人工,工程师就能用最小的工程量来完成更大的工程功课。
公元204年4月,曹操用巨木为桩、一排排地钉进河道,强逼淇水改道注进白沟,于是运河建成,曹操大军立至邺城,而此时袁谭和袁尚还在平原打擂台。
4.搞工程的曹操、敢演戏的李孚、讲忠义的审配
再临邺城的曹操,再不会随便退军了,定要拿下邺城。
于是曹操再次搞起了工程:发掘运河的曹军,陆续土木功课,堆土成山,向城中射箭;下挖地道,从地下偷袭。
上面堆土成山、下面发掘地道,那是官渡之战时,袁绍玩到手段,此时全让曹操学会了。
曹操学袁绍,审配却学曹操,挖横沟、细查曹军地道,然后烟熏火烧。
同时,曹操大军以邺城为中心起头攻城略地,把邺城彻底酿成一座孤城。
曲到公元204年7月,袁尚才从平原赶到邺城四周,要解邺城之围。
搞工程的曹操,碰着了敢演戏的李孚。
为了可以里应外合,袁尚派主簿李孚先行进城探查、联络守城的审配,然后再回来陈述。
且不说邺城之外的四十里沟渠,就说沟渠边上站满的曹军,哪可能让主簿李孚进城联络,还要再回来向袁尚报告请示。
但是,故事的脚本是三国,那里不只有万军中取上将的首级的武将,也有进出围城如进无人之境的文官。
主簿李孚穿戴曹军军官的军服,骑着战马、拿着荆条,一面呵斥兵卒、一面指指点点,竟走到了沟渠边上。
再之后,他竟然觅了个不是,扼守围的曹军士卒给帮了起来、一顿荆条侍候,再之后就是:翻开营门、奔至邺城。
那就是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拿笔的也是胆色过人。
见到守城的审配之后,李孚与之约定举火为号,里应外合、夹击曹军。
之后,李孚定见翻开城门放出城中数千苍生,然后本身混迹此中,跑回往跟袁尚报告请示。
袁尚和审配的方案很缜密,但那些通盘全在曹操的算计之中。
所以,成果就是:出城夹击曹军的邺城军,被早有提防的曹军打得打败,只能退回城中。
而邺城十七里外的袁尚更是不胜,先被打败、再被包抄、后被赶至山中,丢了大军和辎重。
乱世,最多的就是叛徒,所以叛徒活得都很长,因为它们最怕死、最知“时务”。
袁尚兵败,部将反叛;邺城孤城,审荣反叛。
于是,邺城城破,狼外婆曹操末于占了小白兔的老巢。
但是,乱世也是试金石,最能试谁是实君子。
邺城守将审配宁死不降,北面受戮,言:我君在北。
审配与逢纪反面,袁绍向逢纪询问审配的为人。而逢纪的答复却是:审配本性烈曲,有古之忠义节操,“愿主公勿疑”。
袁绍便希罕地诘问:你不是厌恶审配吗?怎么还替他说好话。
而逢纪的答复则是:先所争者私交,今所陈者国是。
公不让私的逢纪,被袁谭斩杀于黎阳;忠义不贰的审配,兵败而受戮于邺城。
审配在看待袁氏父子那件事上,他对得起逢纪的评判,也对得起忠义二字。
5.总结:同情了河北好才俊
河北之兵,全国精卒,兵仙韩信之谓也。
河北英雄,人中俊杰,审配李孚自证之。
就看袁氏父子能不克不及人尽其才、将堪其用。
但袁氏父子徒有仁义之名,而无帝王之才,坐拥河北四州,却被曹操打得一败再败。
上将文丑、颜良,双双兵败、喋血阵前。
谋士许攸、将军张郃,纷繁叛袁回曹。
田丰,才堪经纬,刚而犯上,竟被袁绍处死。
沮授,见微知著,官渡被俘,忠而不降,甜心受戮。
审配,忠义无双,死守邺城,兵败之后,宁死不降。
即使一个主簿李孚,也敢在曹操的万军之中来往一遭。
即使一个别驾王脩,也能讲政治通形势,懂得战术权衡。
据河北以争全国,光武帝凭仗的不行是河北地大物博,还有四州才俊和敢战之士。
但是,光武帝刘秀能够,而四世三公的袁绍以及他了两个儿子却不成以。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华夏大地处处是英雄,河北自是也。
但是,早早退场的袁绍父子,未能尽显河北俊杰的雄才伟略,当实是同情了一寡好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