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是释教典籍的总集,是从释教“三藏”典籍开展起来的释教丛书。第—部汉文释教大藏经是宋太祖开宝四年(961)至宋太宗承平兴国八年(983)在四川刻印的,称《开宝藏》,又称《蜀版大藏经》。《开宝藏》的初印本收录佛经1076种,5048卷,在以后的百余年间又有补充,最初增至5425卷。
《开宝藏》已根本散失,国表里现存仅只13卷。《开宝藏》刻印后,宋朝统治者曾分送四邻列国,因而在不久之后呈现了第一批覆刻本,它们是初刻于高丽显宗朝(1010 — ),高丽高宗朝再雕的《高丽藏》;始刻于辽兴宗景福年间(1032年前后)的《契丹藏》,全藏5790卷,和《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因1933年初次发现于山西赵城广胜寺而得名,此藏 刻于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完成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上述几种大藏 经均为卷轴拆,与《开宝藏》非常类似。北宋末年至南宋,在我国南方,以寺院为 中心,由僧人组织募捐又相继刻印了《崇宁藏》(刻于福州)、《毗卢藏》(刻于福 州)、《圆觉藏》、《资福藏》(以上二藏同刻于浙江吴兴)、《碛砂藏》(刻于江苏 吴县)等差别版本的大藏经。
元朝刻过几部大藏经,5见存的是刻于杭州的《普宁 藏》。明清两代又刻过《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及 《龙藏》几部大藏经。以上各版藏经除《嘉兴藏》为方册本拆幀外,均为折子本。 据现存材料统计,我国历代刻印的大藏经在17种以上。
那些木刻本大藏经保留 至今日者,除明清本当属完好外,几乎都己残破不全了。它们,包罗明清本在内, 都是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