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典故,想必各人都耳熟能详。说起来关于司马光到底砸没砸缸那个问题,还曾有过一番争论,最末得出结论,砸的不是缸,是瓮。说来说往,还不都是拆水的大水缸吗?只是规格差别的区别。
司马光砸缸那事,最早见于北宋僧人惠洪编撰的《冷斋夜话》,讲的是司马光自小聪明老成,有一天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游戏,此中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掉到了一口大瓮中往。那口大瓮乃是放在院子中储水所用,水深而口小,小孩子掉进往爬不出来,恐有生命求助紧急。
在场的其他小伴侣都惊呆了,唯有司马光临危稳定,拿起石头就起头砸瓮,末于将瓮击破了个大洞。瓮中的水因而泄出,小孩子也末于得救。司马光年少勇猛伶俐之名因而传开,招致一时间汴京处处都在传播《小儿击瓮图》。
后来那个故事就被收录进《宋史》,成为了司马光事迹之一,还特意加上了他特殊喜欢读《左氏春秋》那一点:“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冷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寡皆弃往,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展开全文
关于为何要加上《左氏春秋》呢?仍是为了抬高司马光的形象。司马光可是被称为“先儒司马子”的大人物,能在名字后面加“子”的都是些啥人?好比说孔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哪个不是学术各人?司马光配从祀于孔庙,不给他加点自小喜欢儒家典范的传说风闻,说得过往吗?
《左氏春秋》就是《春秋左氏传》,也就是常说的《左传》,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年体史乘,也是儒家典范之一。司马光之后是何身份?守旧党指导,接替变法的王安石掌握朝政的权臣,同时仍是儒家代表,而且主持编辑了中国汗青上第一部纪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集史学家跟儒学家为一身。
那也是为何司马光名望如斯大,司马光砸缸之事传播如斯光,连那口被砸的缸都能引来讨论,唯独阿谁被救的小孩子不配拥有人命的原因,因为地位不相配。那个小孩名为上官尚光,有谁熟悉吗?谁都不熟悉。
那个名字就相当于一个路人甲或者路人乙,只不外司马光小时候机缘巧合救了他一命;几十年后碰着守旧党跟变法党(王安石变法)相争,那事就又被翻了出来,成为了颂扬司马光的事迹之一——司马光7岁就能救人,现在60岁救全国苍生,不是很一般吗?本来实善美的故事背后,现实上却是残暴的党派排挤,怪不得教师从不介绍那个小孩。
不外一码回一码,上官尚光对司马光仍是很感恩的,不只特意为他修建了一所“感恩亭”,还在族谱中将此事笔录下来,代代相传,不忘司马光当初的拯救之恩。
参考材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