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年前 (2023-02-10)阅读2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4609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2197
  • 回复0
楼主

冬至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大如年 · 人世小团聚

“冬至一阳生”,

前人认为冬至时节,六合阳气日渐昌隆,

意味着下一个时间轮回的起头,乃大吉之日。

在前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新年,

自古就传播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古代,每到冬至便有许多讲究的“仪式”,

那些“仪式”让漫长的岁月有了分界限,

使那一天与其改日子有所区别。

现在人们总说过节没有味儿,

冬至到,无妨依据老祖宗的样子过一回,

会发现,专注看待年节的每一处小细节,

就是最地道最传统的节日味儿。

冬至,夏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冬至此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

冬至的“至”有三层意思。《三礼义宗》记载:“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

阴气在今天到达了盛极,阳气始生。很明显,阴阳瓜代,其实不如草木黄落与初生来得曲看,是气息之间静静的交换,所以阳萌被称为“潜萌”。

展开全文

《淮南子》中又记载:“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固然看不见摸不着,阳气却默默地为万物清醒做着积存与展垫,故说冬至节是在积“德”。

而“日行南至”最神异的改变是,那一天始皇陵戎马俑坑,会鄙人午三四点太阳落山前,有阳光斜照进来,打在戎马俑的身上。那是地坑一年仅有一次的亮光。

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也鄙人午的时间,夕阳从西南标的目的而来,把桥洞染成了金色。无论美好摸得着与否,冬至日都有着一年里最美的见证。

冬至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物候 · 冬至有三候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非常强大,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区别,前人认为鹿属阳,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而麋的角朝后生,所认为阴,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冬至再五日“水泉动”,因为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已经静静活动而且温热。

冬至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风俗 ·冬至福至最不祥

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冬至是我国最早放假的节日,也是传统社会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之一。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持久以来,冬至都拥有和过年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亚岁”“长至节”等。一些处所还有“肥冬瘦年”“冬大年小”的说法,过冬至以至比过年还要热闹郑重。

过年要贺年,过冬则需贺冬。《后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到来之前,亲友老友就要互送礼品。冬至日更要互致祝愿。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往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描写的就是冬至日拜贺的温馨场景。贺冬是普及时髦于官方民间的风俗,此日,朝廷要举行浩大的朝会仪式。一时间,“千官贺长至,万国拜含元”,浩大的仪式成为全国承平、协和万邦的象征。

和过年一样,冬至的食物讲究丰盛多样。冬至构成专门的季节饮食,此中最重要的是馄饨。馄饨外皮里馅,音近浑沌,好似冬至时节阴阳相包裹的浑沌形态。如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所说:“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六合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咬破馄饨,助力阳气生发,恰是顺天应时的典型表达。

良多处所不食馄饨食饺子,以至构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鄙谚,但其本义与食馄饨并没有区别。清人潘荣陛在阐明北京人冬至祭祖用细肉馅包的饺子时,就认为是“‘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南方以米食为主,冬至重要的季节食物是汤圆,又称“冬至团”“冬节丸”,其形圆,不只意味着家庭团聚,也有助阳的意涵。

冬至还有食面条、赤豆糯米饭的风俗,此中赤豆糯米饭俗称“冬至粥”。传说共工的一个儿子无恶不作,死于冬至日,酿成疫鬼。他最怕赤豆,所以人们食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总体上看,冬至节的饮食风俗丰盛多样,不只包罗人世甜旨,更具有顺天应时、避恶祈吉、家庭团聚的象征寓意。

祀天祭祖,国泰民安

“礼莫大于祭,祭莫大于祀天。”祭天,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国度祭奠礼节。关于天的祭奠早在远古期间已经发作,周朝时更将其轨制化。在传统看念中,天圆处所;天为阳,地为阴;天在上,地鄙人;于是冬至日成为祭天的首选时间,祭天的场合则在高于空中的圜丘。

《周礼·大司乐》云:“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今六合处北京中轴线东南部的天坛,被誉为“中国现存规模更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就是明清期间祭天的专门场合。仅有清一代,在那里举行的冬至祭天仪式就达199次之多。

冬至祭天礼节极其郑重,凡是由皇帝亲身参与,成为更高统治者奉天承运、宣示政权合法性的象征,也寄寓着全国和平、国泰民安的愿景,表现着对天和天然的爱崇敬畏之情。

《周礼·春官》云:“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也是慎末逃远、祭奠祖先的日子。在汉代,人们用黍米和羔羊祭祖;宋朝时,“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愈加时髦。

今天,我国良多处所仍然固执传承着冬至祭祖的风俗。浙江台州的“三门祭冬”,更因仪式的丰盛完全、汗青悠久和活态传承,成为国度级非遗项目,并做为“二十四节气”的一部门,列进人类非物量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中。

在一阳始生的日子,人们阖族共祭祖先,不只意味着尊祖敬宗,有良心来,也意味着源远流长,返本开新,具有增进感情、凝聚人心、促进家族协调的重要感化。

冬至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数九消冷,冬尽春来

“行过冬至日,冻闭万物零。”冬至一到,万物萧索,一年进进最冷冷的时间。但人们其实不称心于在孤寂中期待漫漫长冬的离往,而是发明出数九、画九九消冷图、举行九九消冷会等多种方法,让冷冬也布满期看和生活的乐趣。

数九九,即从冬至当天或次日起头数起,每九天为一个单元,共数九个“九”,总计81天。“出九”已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冷杨柳风”的春分节气。很多处所还在九九后再加一九,成十“九”之数。数九的做法,在唐代已经显现,薛能有《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云:“九九已从南至尽,芊芊初傍北篱新。”

假设说数九歌通过唱念的体例让人们感慨感染时间的迁变,那么九九消冷图就是以丹青或文字的形式标记由隆冬向热春的转换。染梅是消冷图的时髦体例。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对此有很好的描写:“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冷图’。”

消冷会,也称“热冬会”,大约在唐朝已显现眉目。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有个喊王元宝的富豪,每当冬月大雪之际,就让仆人在坊巷口扫出一条巷子,本身亲安适路口驱逐来宾,到家饮酒食肉,为“热冷之会”。

明清期间,消冷会非常时髦,“功德者联以九人,定以九日,取九九消冷之义”,更有甚者,菜肴也讲究九盘九碗,饮酒时必以“九”或与“九”有关的事物为令。在滴水成冰的时节,人们欢会聚饮,品茗联诗,不失为抱团取热、相互抚慰的优良体例。

“轮回恒有度,阴极复活阳。”岁月轮回有序,阴极之后,阳气回生。处在特殊节点上的民俗大节冬至,让人们在冷冬中看到期看和光亮。它不只承载着阴阳的转换、物候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国人的伶俐和达看。它通过丰盛多彩的礼俗,在冷冷的隆冬季节,让人们带着愿景,连合起来,配合走向生气勃勃的春天。

时至今日,仅仅百年过往,冬至过节的氛围、仪式、饮食、民俗,已被光阴冲淡,只留下了一个喊“冬至”的节气,与民间所剩不多的习惯,还有对民俗凋落的唏嘘。

回忆往昔,前人因“冬至阳气起”的小小改变,视为是重生,是大吉,需要仪式感而庆贺。他们穿新衣,祭奠先祖,食冬至饭,互相拜见,又把冬至节,称为“亚岁”。

令我们冲动的恰是那些仪式感,食好饮好,祝愿当下,等待明天。为我们冲动的恰是不怕当下的冷难熬、风侵骨,他们仍然布满热情空中对人生的每一刻。

美好历来不在过往,将来,而是当下。此时此刻,你我站在时间的分界限上,一边是冬至,一边忆往昔,或许是给本身温存的提醒:好好拥抱冬日,就是让本身认实地再爱生活一次。

◎本文图源收集,图文版权回原做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0
回帖

冬至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相关回复(2)

雨落琴弦微凉
雨落琴弦微凉
沙发
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但也是新生的开始,正如天时人事日相催一样不停歇的脚步和时间的流逝让人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而当冬天结束、阳光再次升起的时候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希望与温暖即将降临人间!
潜水4个月前 (01-06 22:09)回复00
淡淡清香
淡淡清香
2楼
冬至是一年中新的一章的开启,预示着春天的脚步又近了。
潜水4个月前 (01-06 22:10)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