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以来,在江苏那片地盘上降生的传世名著可谓汗牛充栋,此中良多已经或者将要收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布工程”推出的《江苏文库》中。兔年将至,我们从《江苏文库》收录的典范做品中,来觅觅兔子那灵动活泼的身影。
《孙子兵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做。孙武虽不是江苏人,但《孙子兵书》成书于吴地即今天的苏南地域,是没有几疑义的。孙武重视到兔子敏捷奔驰、机警迅捷的特征,他用“脱兔”来比方军事动作要出敌不料,使得敌手无法防备。《孙子·九地篇》曰:“是故始如童贞,仇敌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强调兵贵神速,那段话也催生了一个“兔成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比方戎行未动作时要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动作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灵敏。
《战国策》是古代闻名国别体史乘,生动反映战国时列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方面的活动情状和社会面孔。它的编辑者刘向是汉代“徐州人”。因为那个缘故,《战国策》也被收进《江苏文库·精华编》中。《战国策》对后世影响浩荡,我们经常利用的上百个成语出自此书,此中有很多和“兔”有关的成语。“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食客冯谖定见:“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无忧无虑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用以描述躲身之处多;“见兔顾犬”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看到兔子,再回头喊唤猎狗往逃捕,比方动做虽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与“亡羊补牢”语近;“犬兔俱毙“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意思和“同回于尽”接近。
展开全文
《江苏文库·精华编》收录的《淮南子》也是江苏传世名著,其大部门内容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之手,其余内容也颠末刘安详尽的加工和润饰,足以反映其思惟,展示其文摘。刘安也是“江苏老乡”——西汉沛郡丰(位于今江苏徐州)人。书中,名句“兔走回窟,狐死首丘”(《淮南子·说林训》)令人难忘,兔子固然到处奔跑,但最末仍是回到本身的巢穴,反映了人们对家乡和故乡的眷恋。同样出自《淮南子·说林训》还有如许一句:“逐鹿者掉臂兔,决令媛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意思是逃逐鹿的猎人不会换一个标的目的往逃突然呈现的兔子,告诫人们干事情要专注于次要方面,不成三心二意,舍本逐末。也是在《淮南子·说林训》中,还有如许一句“ 人莫不奋于其所不敷,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回风”,描述兔子和犬、马都是奔驰速度飞快的动物。
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句容人)所著的《抱朴子》是我国道教汗青上的闻名典籍,书中重视到了兔子长命的现象:“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他认为白色的兔子是不祥福寿的象征。
南朝时,彭城(徐州)人刘敬叔做有志怪小说集《异苑》,书中讲述了一个“铁肠兔”故事:“楚王与群臣猎于云梦,纵良犬,逐狡兔,三日而获之。其肠似铁,良工曰:能够为剑。”楚王的猎犬逃一只兔子逃到三天才逃上,剖开兔肚子一看,肠子竟然像铁一般。那个虚构的故事反映了狡黠、迅捷的兔子在前人眼中几仍是有几分神异感的。
在传播颇广的明清小说中,也能找到兔子的身影。兔子给人的觉得是温顺心爱,但在淮安人吴承恩创做的《西游记》中却呈现了一个在天竺国劫走了实公主、本身变身为公主的多情玉兔精。
第九十五回《假合实形擒玉兔 实阴回正会灵元》中,唐僧师徒四人路过天竺国,假公主玉兔精借绣球招亲之机迷惘唐僧,末被孙悟空识破。一番斗殴下来,弄清了那魔鬼是月宫中的玉兔,最末由嫦娥仙子将其收伏带回。有意思的是,那玉兔精的兵器“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臼”,本来那就是广冷宫内玉兔捣药所用的“捣药杵”。借玉兔精的口,吴承恩还交代了玉兔下凡迷惘唐僧的颠末,以及“捣药杵”的能力:“仙根是段羊脂玉,磨琢成形不计年。混沌开时吾已得,洪蒙判处我领先。源流非比尘寰物,天性生来在上天。一体金光和四相,五行瑞气合三元。随吾久住蟾宫内,伴我常居桂殿边。因为爱花垂世境,故来天竺假婵娟。与君共乐无他意,欲配唐僧了宿缘。你怎欺心破良伴,死觅赶战逞凶顽!那般器械名头大,在你金箍棒子前。广冷宫里捣药杵,打人一下命回泉!”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他的《红楼梦》也因而收进《江苏文库》中。书中屡次写到兔子。第五回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如许一首判语:“二十年来辨长短,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回”。判语说的是贾元春,第九十五回交代,元妃薨于十二月十九日,前一天十二月十八日恰是甲寅年立春日,元春死往的日子是甲寅年和乙卯年之交,虎年和兔年相接的日子,故曰“虎兔相逢大梦回”;五十三回写到乌进孝到宁国府交租,长长的礼单中就有“野兔二百对”,别的他还贡献府里哥儿姐儿一些“顽意”,包罗“活白兔四对,黑兔四队”,可见在生活豪华的贾府中,兔子能够进馔,也是饲养的宠物;第七十六回,写到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湘云联句中有“银蟾气吞吐,药经灵兔捣”。“灵兔”就是月宫玉兔,可见前人看到月亮,城市想起玉兔。
一般认为,《封神演义》的编纂整理者是生活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南京人许仲琳(号钟山逸叟)。在那部闻名的神魔小说中,有一个“文王吐子”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入。周文王被残暴的商纣王拘禁于羑里。他的儿子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前去朝歌面见纣王,却不意被妲己谗谄而丧命。商纣王将伯邑考剁为肉酱,造成肉饼,送给姬昌食用。文王固然未卜先知,晓得肉饼是用儿子的肉造成,但为了不引起纣王思疑,仍是忍痛食下。几年后,文王被释放回国,一回到岐山,他觉得腹内痛苦悲伤,接连吐凸起三枚肉饼,掉到地上就化为三只白兔奔跑而往。那当然是一个荒谬不经的虚构故事,为何肉饼化为白兔,很可能是因为“兔子”和“吐子”谐音而致。
最初再说一说以“兔”定名的闻名古代戏剧做品《白兔记》。《白兔记》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讲述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家人失散又团聚的故事,剧中,刘知远之子“咬脐郎”恰是因为追逐一只白兔才与失散的母亲李三娘重逢。《白兔记》的做者不详,但和江苏有必然渊源,其最精巧的版本是明万历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落款《新刻出像音注补充刘智远白兔记》,现躲国度藏书楼。富春堂刻《白兔记》图文连系,插图黑白清楚,朴实古拙,是明代戏曲刻本中的佳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