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12个月前 (02-10 20:07)阅读2回复1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2772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55458
  • 回复0
楼主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等,上海人。自幼习书,数十年不辍,初宗颜实卿、虞世南,后上逃魏晋,以二王本,中年以后则回于米赵。最末从传统中脱化而出,独化门路,卓然成家。晚年崇尚平平天然的书风,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行书《东方朔答客难》为董其昌晚年的精品佳做。纸本,纵26厘米、横334厘米,有乌丝栏界格,共69行,现躲辽宁省博物馆。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董时年74岁。风气娴熟,无论笔法墨法章法都如火纯青,到了人书俱老之高明境域。

01

董其昌此卷书体天然,平平中求奇秀,用笔圆润精妙。虽多用圆笔,但筋骨内含,得苏轼书法之妙谛。全篇重视章法,字距密,行距疏,与平平率实的书风相协调。擅长在平平中求改变,行、楷、草相间,一任天然,用墨浓淡自在,浓者多大字粗笔,淡者则小字细笔,使全篇构成了生动的韵律。

02

展开全文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那件做品书写轻松自若,平平中蕴奇秀,用笔圆润精妙,法存笔端,实恰是潇洒出尘、游刃有余。在书写上,他行笔轻盈,转折自若,用笔精到,没有拙滞之笔;用墨也十分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03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而在章法上,字距密,行距疏,规划疏朗匀称,与平平率实的书风相协调,具有清润虚灵、古淡闲逸之美。由此可见,董其昌擅长在平平中求改变、于潇洒中求雅逸,正合他“渐老渐熟,反回平平”之意。

04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难”是西汉东方朔初创的一种古体裁。据《汉书》本传,东方朔向武帝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遭到冷遇,他便做《答客难》,用来自慰。文中假设有客话难东方朔,讥他官微位卑而务修圣人之道不行,他停止辩论。先说武帝时与战国时士人处境差别,遭遇天然而异;进而说修身是士人天职,不克不及因时而异;最初说士人的境遇因时而异自古而然。全篇带有诙谐的特征,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情感。

05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06

07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董其昌的书写能连系本身的个性,力逃帖学风神。此做行中兼楷,用笔有颜实卿的率意,体势有米芾的欹侧,规划得赵孟頫之风神,轻盈自若而风华自足,反映出一种人格风采。

08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09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10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董其昌力逃古法,表现了天然秀雅的书法风气,创造出一种不吃烟火食的气象。品读那件做品,有如清风掠面,令人心气爽然。

11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从做品中,我们能感触感染到董其昌所具有的聪明和机巧。康有为评判董其昌书法“如休粮道士”。要知“休粮道士”的远离尘世、恬静宁静、若无其事也是一种美。那种美固然差别于顽强之美,却也是一种罕见的境域。

12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0
回帖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 相关回复(1)

忆梦如澜
忆梦如澜
沙发
董其昌晚年小行书,渐渐写、淡淡写得高。
潜水2周前 (01-18 12:26)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