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灵润

6小时前 (20:10:20)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145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910
  • 回复0
楼主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灵润

(二)义解

唐京师宏福寺释灵润

【译文】

释灵润,俗姓梁,河东虞乡(今山西永济县)人。其家乃本地看族,世代官吏。他本人道格顽强,气宇恢宏,少年时就涉猎玄理,故长大之后能熟知释教义理。家中有兄弟十人,都秀丽识礼,在家乡一带颇有佳誉。此中有三个兄弟都钦慕佛法,期看落发。其父就对他们说:“你们先诵《看音经》,若能背诵、理解了,我就附和你们落发。”灵润拿起《看音经》就读,一坐不起,从早上不断读到中午,非但能背诵,并且颇通此中之义理,其父遂让他落发。他往兴善寺依行灵粲法师。灵粲的正行,详述于外传。

十三岁时,起头聆听《涅槃经》,妙通文旨。到十五岁时,便通晓了许多释教之义理,并起头登座讲解佛经,构想清晰,颇得要领,加之他戒行严谨,因而遭到其时许多名僧大德的赞扬,赞扬道:“此沙弥如今就能如斯熟知义理,严谨修行,日后必成大器,定能弘扬处死。”尔后深心于佛道上,参访各方名师。见闻灵敏,解行并重。仁寿年间,皇帝感瑞于怀州(今河南汝阳县)造塔,遂下敕令僧人前去主持此事,并为之供给驿乘侍从,但灵润一路乞食徒行,不要官府的一切赐与。抵达河南之后,道俗钦服其德操,崇拜其道行,所有回戒都从命于灵润,因而名闻二河,誉满京师。他传闻泰岳灵岩寺僧德肃清,为四方学士所推崇,就杖策前去。抵达之后,就在该寺修习般船三昧,日夜不歇。

在起初的三个七日里,略有怠倦之感,三七之后,就倦意顿消,身心精励,不断修习到那一年夏末。起初,有五百个同伴一路修习此般船三昧,各人互相鼓舞,但到解座时,则所剩无几只要灵润单独出寡,情志不移,一时世人称颂。

其时,其父任青州益都令,外祖父吴超任怀州怀令,堂祖父吴同任齐州山荐令,姨夫侯援任曹州金乡令。灵润固然在那一带游学弘化,讲经说法,经常游历那些亲属所治之处,但历来未曾往看看他们。甚至于那些亲属家中之生缘病丧等,他也从不外问。其割爱从道,一至于此。

当时,道奘法师名扬四海,翻经同时,正在讲解《摄大乘论》,他又前去参学。其时他尚未受具足戒,但已熟知义理,名闻遐迩。在讲席中,他经常提问,所问之问题义理深湛,为寡所注目。

展开全文

既从道奘受学,就拜他为师。受具足戒后,又起头研究律躲,《十地》诸经,遍读无遗。

二十三岁,又返回京城,正好其时志念法师在讲解小论,他为了全面领会大、小乘之学,就又前去听讲。又有辩相法师,学兼大小二乘,影响很大。当时,《摄论》刚起头时髦,辩相法师在净影寺讲解该论,并亲身造疏五卷,登座说法,京城五百多僧寡,纷繁前去聆听。席间,有许多人发问诘难,灵润也参与了该法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不料,一语惊四座,令群众都另眼相看,因之名望大噪。因为誉满京城,随之也就有些蜚语蜚语对他加以诽谤,但他泰然自若,喜怒不动于心、形于色。

大业初年(公元六○五年),他忽患风疾,所幸本意天良勇敢,更能精进道业。但惟恐朝夕病亡,不克不及完成夙愿,遂脱节人事牵缠,厌世离俗,到南山之北,西极澧鄠,东渐玉山的山林中修习头陀行。其时,沙门空躲、慧琎、智信、智光等,都修习出俗离世之业。既身处森林冢间,寓居鬼窟,各类鬼魅妖魔纷繁前来骚扰,或怖以异相,或惊以怪喊,灵润独体空寂,宴坐如空,都不为之所动,那些被干扰者,皆来依附。虽然在深林田野,狼虎行处,皆无所恐惧。

大业末年,朝廷不准僧人四处游化,遂末行头陀行,回到兴善寺,住于西院,独静资业。他还常讲《涅槃经》。有意定禅师等,回依受业,各人一路修习,从不跨出寺院一步,如斯三年,向他参学者日多。其时,僧粲法师,是僧界之佼佼者,尤以辩论著称,有一次,他率领五十余僧,前来参与法会,领略灵润之神摘。在法会之上,良多人争相发问诘难,灵润法师逐个做答,应付自若,分析精微,妙符经旨,寡全赞颂不已。

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被召进鸿胪寺,传授三韩门生,并在兴善寺翻译典范。隋末骚动,道法难行,遂潜迹于蓝田之化感寺,前后一十五年,足不涉世,专注修习,如有僧人请他说法,随即予以开示。春秋二季修习禅定,续其静业。当时有沙门志超,仰其道行,闻风拜访,从其修习。当时适值天灾人祸并发之际,道俗二界都深受影响,化感寺广纳四方游化僧人,磨谷做饭,一视同仁,日夜修习,弘法不辍。故全国僧人,纷繁前去。……

贞看八年(公元六三四年)敕造宏福寺,灵润又被征召往译场任证义之职,就擅长格正词理说,在其时的京城,除了僧粲之外,当推灵润。

隋朝末年,灵润在兴善寺为诸魔干扰时,丝毫不为诸魔所动,被善神黑暗捉往,颠末一个晚上,才告诉他:“昨日恶魔已依法严惩,他已知功重,自感羞愧而死。”如斯证验的事良多,难以逐个纪录。

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化感寺寺主智信被人诬告,下敕令战士包抄化感寺,杀气腾腾。灵润道:“我等僧寡山居行道,心不负物,贤圣皆知,更没有做什么犯法之事。”使者听后更怒形于色。突然间风平浪静,雷霆震天,山崩地裂,树倒墙摇。大风把他之巾帽、坐垫吹飘异处,世人见状,都惊慌万分,连连祈求悔过。灵润遂对使者说:“施主福大,能传染感动鬼魂,此种贞祥之兆,以往所不曾有过。”使者听后,都深感愧疚,此事才做罢。

贞看年间,灵润与诸道友一路爬山游看,突然碰着山火劈面烧来,各人都惊慌逃散,只要灵润泰然自若,照旧安步行走,并对诸道友说:“心外无火,火实自心而起,假设火可得逃离,世上也无所谓火了。”当火苗蔓延到灵润身上时,随即熄灭。根据此事加以推量,知者难之又难。

后来,灵润行住于宏福寺,有僧人奉敕出家,虽受皇恩浩大,仍然实表情愿落发。灵润与诸大德一路联名上疏,恳求皇上准许他陆续落发修行,皇上大怒,把他贬至南方边远地域,京城僧寡,全都悲哀不已,但灵润则平稳自如,他说:“三界往还,来往常理。敕命到南方往修道,又有什么值得哀痛的呢?”遂拂袖东举,欣然而往。道俗见状,无不赞颂。

后来,皇上又下敕令他住锡洛东。他行化郑魏,译典讲经,大弘佛法。讲解《涅槃经》十多遍,阐发幽旨,分析精微,誉满河洛。他曾致书京城的门人曰:“我此次东行,略有三益:一者遵行贬逐之敕;二者适应了我厌离世俗之情;三者弘扬佛法,成就正行。我有宿业,今受皇上贬责,业累转灭,心里颇觉顺畅,又何烦忧之有?愚夫愚妇,随爱欲飘流。正智者则不是如许,恨不得可以重生。夫净秽二境,同是大空。凡圣寡生,全惟觉生。觉空平等,何所执者?自度度人,俱利之道。既已落发,唯在依道利物,普济群生,常无退转。三益如是,你等应知。期看你们此后各调净根,兴善而住。倘能如斯,我无忧愁也。”仆射房玄龄见而叹道:“大德树言,词理俱至。实乃寡看所回之一代名僧也。”过了不久,皇上下敕,把他召回宏福寺。他乃大阐佛法,尤擅长于涅槃学。节操出寡,动静温暖,一时名传四方。

灵润自十三岁落发之后,就厌离世情。二亲亡故时,寡兄弟向其哀诉,他情守自如,曾无动容,只为他们修造冥福,设千僧斋,回京之后,又为其双亲施悲田食,仅此罢了。至于世间的浮丧得失,他更视若浮云,毫不关心,亦不谈及。与世俗之交往,只谈佛法,回绝供养,若谈供养随口送客。

几十年来,讲经弘法不辍。曾讲《涅槃经》七十多遍,讲《摄大乘论》三十余遍,并造义疏十三卷,玄章三卷。此外,如《维摩诘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等,他随缘便讲,且各有注疏。其所讲述著疏,义理灵通,颇多独见。至于其讲摄论、唯识之学,更是义该实俗。

实即无念性净,诸位不改;俗即不守一性,融通诸义。认为转依之后,真理义即成法身,俗谛义即成就应化体,如来转依做果报体。此乃据于实性无灭义矣。至于俗谛自相,即有灭不灭义。以体从能染分义灭,分能异体虑知不灭。

关于“资粮章”的诠释,寡师均主有三重看,即无相、无生及无性性。灵润认为没有第三重义,故其论趣,唯有前二重义。……诸如斯类,均有异诸师。存废之旨,具载章疏。

【原典】

释灵润,俗姓梁,河东虞乡①人也。门第衣冠,邦闾看族,而风气宏毅,统拟大方。少践清猷,长承余烈,故能正行伦据,不肃而成。伯仲②十人,秀美时誉。中间三者,齐慕落发,父告子曰:“但诵《看音》,先度即当许也。”润执卷便诵,一坐不起,从旦至中,文言遂彻。便预公度,依行灵粲法师,住兴善寺。粲有正行,备于外传。

年十三,初听《涅槃》,妙通文旨,将及志学,销会前闻,括悟新理,便登讲座,宣释教意,部门科宗,英秀诸僧,咸欣其德,加又钦重行禁,动静惟安,不妄游从,常资端方,所以兴善大德,国内名僧,咸相顾而言曰:“此沙弥发踪能尔,堪住持矣。”于后深心至道,通赡羣师。预在见闻,包蕴神府。当即黼藻③人法,珪璋④解行。皆统其本收,该其成败。仁寿感瑞,怀州造塔,有敕令往,官供驿乘,随师东赴。乞食徒行,独无受给,既达河内,道俗伏其熟知,敬其行范,所有回戒并从于润。当即名厉河北,誉满京师。闻泰岳灵岩寺僧德肃清,四方是则,乃杖策觅焉。既覩副师,遂从谘训。乃习般船行定,无替晨昏。初经三七,情事略疲。自斯已后,顿忘眠倦。身心精励,遂经夏末。于时同侣五百余人,各奉行定,互相敦励。至于解坐,同业无几,惟润独节秀出,情事莫移。皆不谋同词,敬称徽绩。时父任青州益都令,外祖吴超任怀州怀令,堂祖吴同任齐州山荏令,姨夫侯援任曹州金乡令,并润之宗族表里亲姻。虽往还讲肆,游其所部,事逾行路,一无过造。及生缘背丧,或有悲慕邀延者,润情若风传,不往登践。斯割爱从道,皆此类也。

有道奘法师,擅名海岱,讲《摄大乘》,又往觅焉。时未具戒,早飞声彩。周流法席,文义光滑油滑。问难深微,称传元宰。预是同席,心共揖之。既承师有本,即奉奘认为僧人。大戒已后,方诣律司。《十地》诸经,略看体裁。

年二十三还返京室,值志念法师正宏小论,将欲博看智海,预在听徒,有辩相法师,学兼大小,声闻于天,《摄论》初兴,盛其麟角,在净影寺创演宗门,造疏五卷,即登敷述,京华听寡,五百余僧,竖义之者数登二百。润初从关表,创预讲筵。祖习异闻,遂奋奇论。一座惊异,侧目嘉之。登有辩行法师,机论难拟。处寡高谢而敬惮焉,虽则负誉帝京,而神情自得。或讥毁达其耳者,曾若不闻。以道镇心,情无喜怒。末法攸寄,诚可嘉焉。

大业初岁,风疾暴增,后复本意天良,更精新业。又恐报倾朝夕,不守本怀,讲导世流,往还烦杂。遂脱略人事,厌俗回闲。遂往南山之北,西极澧鄠,东渐玉山,依行冷林,头陀为业。时与沙门空躲、慧琎、智信、智光等,京邑贞干,同修出离。既处丛冢,鬼神斯恼,或被推荡偃仆,或扬声震喊者,润独体其空寂,宴坐如空。诸被娆者,皆来依附,或于深林田野狼虎行处,试心安行,都无有畏。当遵此行,尽报传持。

属大业末午,不准僧出,遂亏此行,乃还兴善,托于西院,独静资业,一食进净。常讲《涅槃》寡经。有慧定禅师等,回依受业,相率修课,不出院宇,经于三年。结侣渐多,行清动寡。时僧粲法师,一寺顶葢,锐辩无前,抗衡京国。乃率诸翘看五十余僧,来至法会,详其神略。人并投问玄隐之义,润领宗酬荅,刦判冷然,咸共赏识,妙符经旨。此后誉传先价,寡聚相从。既懿业内传,将流法味。

大业十年,被召进鸿胪⑤传授三韩⑥,并在本寺创新经本,并宗辖有承,无亏风彩。会隋氏乱伦,道光难缉,乃隐潜于蓝田之化感寺,首尾一十五载,足不垂世,离经专业。寡请便讲,以示未闻。春秋进定,还遵静操。沙门志超,抗节禅府,闻风,造展,遂等宿交,相师念定,欣从语嘿。时天步饥馁,道俗同沾。化感一寺,独延宾侣,磨谷为饭,菽麦等均。日夜策勤,宏道为任。故四方慕义,回者云屯。……

贞看八年,敕造宏福,复被征召,即现翻译,证义须明,寡所详准,又当斯任。至于词理有碍,格言正之,同伦糺位,斯人最上。京邑释门,蹇惟僧杰。

初润隋末在兴善院,感魔相娆,定志不移,冥致善神捉往,经宿告曰:“昨日魔子依法严绳,深知累重,自感而死。”若此征应,其量难纪。

武德七年,时任化感。寺主智信,为人所告,敕使围寺,大显威权。润曰:“山居行道,心不负物。贤圣所知,计非所害。”使人逾怒。忽有大风雷震,山崩树折,吹其巾帽坐席,飘落异处。人寡丧胆,遂求悔过。润曰:“檀越有福,能感鬼魂,斯之祥征,昔来未有。”使者深愧,豁然事解。

贞看年中,与诸法侣爬山游看。野烧四合,寡并奔敌,惟润安行,如常顾陟。语诸属曰:“心外无火,火实自心,谓火可逃,无由免火。”及火至润,懵余自敛。据事以量,知进鸡矣。

后住宏福,有僧因事奉敕出家,复经恩荡,情愿落发。大德连名,同举德度,上闻天听,下敕深责。投诸南裔,驩州行道,于时诸僧,创别帝里,无非恸绝,润独平稳,容仪自如。顾曰:“三界往还,往来恒理。敕令修道,何有悲惨?”拂袖东举,忻然而趣。道俗闻见,莫不叹伏。

觅尔敕逃,洛东安设。化行郑魏,负帙排筵。宏阐《涅槃》,十有余徧,奥义泉飞,慧流河洛。乃报京邑门人,疏曰:“吾今东行,略有三益:一酬往谴,二顺厌生,三成大行。吾有宿累,蒙天慈责,今得见酬,则业累转灭,唯加心悦,何所忧也?愚夫痴爱,到处兴著。正智不尔,厌不重生。夫净秽两境,同号大空。凡圣有情,咸惟觉性,觉空平等,何所著也?自度度人,俱利之道。举人落发,依道利物。愿在三有,普济四生,常无退转。三益如是,汝等宜知,各调净根业,兴善而住,吾无虑矣。”仆射房玄龄遇之,称叹累息曰:“大德树言,词理俱至,名实之副,诚所看也。”不久敕逃,还住宏福,居宗扬化《涅槃》正义,唯此一人也。然其爰初进道,奉节不亏。持操摄仪,魁量雄雅,形器八尺,动静温暖,挺超联类。

十三离俗,更不重临。二亲既崩,兄弟哀诉,情守自如,曾无动容。但为修冥福,设会千僧,再度尽京,施悲田食罢了。至于世情得丧,浮艳雕华,既不附心,口亦无述。时俗往还,曲知叙对,皆绝赐与,随言将遣。

前后所讲《涅槃》七十余遍,《摄大乘论》三十余遍,并各造义疏一十三卷,玄章三卷。自除《维摩》、《胜鬘》、《起信论》等,随缘便讲,各有疏部。而立义伦通,颇异恒执。至如摄论、黎耶,义该实俗。

实即无念性净,诸位不改;俗即不守一性,通具诸义。转依已后,真理义边即戍法身,俗谛义边成应化体,如来转依做果报体。据于实性无灭义矣。俗谛自相,有灭不灭。以体从能染分义灭,分能异体虑知不灭。及资粮章中,寡师并谓,有三重看,无相、无生及无性性也。润揣文觅旨,无第三重也,故论文上下,唯有两重。……诸如斯等,有异诸师。存废之旨,陈具章疏。

【正文】

①虞乡:今山西永济县。

②伯仲:即兄弟。长者为昆,幼者为季。

③黼藻:即华美的辞藻。

④珪璋:“珪”与“璋”本皆指朝会所执之玉器,后多以“珪璋”指美德。

⑤鸿胪:官名。西汉时主管贺、庆、弔、赞等事;后汉改称大鸿胪卿;北齐置鸿胪寺,有卿、少卿各一人。

⑥三韩:汉时朝鲜南部门为马韩(西)、辰韩(东)、弁韩(南)三部,合称“三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说、看点揣度均连结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回原做者享有。部门转载做品、图片若有做者来源标识表记标帜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做者友情提醒并联络小编删除。

0
回帖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灵润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