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7小时前 (08:27:09)阅读1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144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897
  • 回复0
楼主

1997年是难忘的一年,香港在与祖国别离100年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就在回回的7月,我在北京潘家园市场购到了一幅“香港回回,举国欢庆”的年画。年画用水粉上彩,画面上,男女青年手持“强烈热闹庆祝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口号,舞狮子,挥龙灯,唢呐声声,锣鼓喧天,一派喜庆排场。画拿到手,鼻子一酸,默默念叨:香港回回了,喊中国香港了。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我从1986年到1990年在香港工做四年,回忆起来:那里的天空有阴霾也有碧蓝;那里的市场经济有刺激也有启发;那里的生活有苦涩也有甜甜。

那时,电视节目里,常插放有一个告白,一个肥仔举着一个小药瓶说:“听大陆的表叔杠(讲),胃Cu(仙优)好嘢!”那个告白播放可能有几年了,在香港几乎家喻户晓。后来才晓得“表叔”是样板戏《红灯记》铁梅选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于是觉得很别扭,是一种侮辱,不管再好的节目,也呈现那个告白,我就关电视。

香港节假日多,我又是独身在香港工做,闲暇时间我爱逛摩罗街和油麻地有古玩的处所。一次在油麻地跳蚤市场,一位看来是所谓的香港人,他专捡欧洲造造的旧机器零件,轴承、齿轮什么的,他看到我是内地来的,手里拿着个青花盘,就用搬弄的语气说:“你们大陆的表叔到那儿逛跳蚤市场,咋尽捡大陆的破碟烂盘呢?”他把手里的工具给我看:“我们是在捡人家的先辈手艺设备。”那番话,对我刺激很大,我当场辩驳说:“先生,你捡的才是外国的垃圾,而我那是国宝,中国的国宝!“他说:“你怎么启齿中国杜口中国的,那里还不是解放区的天。”看话不投契,我就走开了。

我刚到香港不久,在中巴车站问路,上年纪的人大都听不懂国语,一位香港大学汗青系的女学生很热情,他能听懂国语,但说欠好,她主动与我搭话,上车后问我来自哪里,读的学校等,后来我和她成了“一帮一,一对红'',她教我学粤语,我教她学国语。那个女学生很爱国,他把我带到香港大学,看中国的文物,看校展览馆的恐龙骨架化石。她为中国悠久的汗青,为本身是中国人而感应骄傲。

一次我送她回家,她的同窗和邻人看到她带着个讲国语的大陆男士,对我们投往白眼,可能她遭到言论压力,后来女学生不再跟我联络了。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展开全文

我住在西环薄扶林道置富花园1座24D,底下副座是百佳超市,副座旁是中巴公交车站。那么便利的生活施舍,让我那个初来乍到的北京人面前一亮。

我在中环远东金融中心大厦上班,下班回家时,提早半站地下车买菜,在路旁坡下有用油毡或石灰瓦搭起的可能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棚户区(但不住人)的一处简易棚屋,有个要下几个台阶的豁口下往,简易棚屋里琳琅满目,有活鱼卖,有买别致猪、牛、羊肉的,浩瀚品种仍是别致蔬菜买。那里比住家底下百佳超市的廉价,也更新野。买活鱼,鱼商一般把鱼头、尾、中段分三段,起头还不睬解,为啥中断肉多,反而更便宜?如许就经常路过那里买块鱼,回往放些食油、生抽、姜丝蒸着食。

出门坐城巴往摩锣街,往油麻地,往北角逛跳蚤市场,我学会了收躲。我还在九龙一家邮票公司花不到两个月的工资买了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在摩锣街一邮摊购过庚申年猴邮票、普五全套和薄纸大龙票等等。

我屡次帮衬鉴实邮品拍卖公司?有一次,老板拿出一枚贴有民国帆船邮票,盖有“洪宪元年”邮戳的袁世凯洪宪年实寄封,该封是重新疆伊犁寄北京的,十分贵重?那枚邮票当月的拍卖目次标底价5万港元?那数字比我两年的工资还多?老板说,那枚实寄封是他在国内花5元人民币买到的?中国旯旯旮旮四处都躲有宝物,只要你懂,你有目力眼光,你有收躲意识,你有心往找……

那位老板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大大激发了我收躲的欲看?我心想,本身栖身北京,搞收躲也其实是天时人地相宜,我还成了变革开放后北京最早一批逛古玩地摊人中的一员。

结交的香港收躲界伴侣,他们带我往参看拍卖预展,看到中国文物在香港拍卖,切齿痛恨。我回到北京的九十年代初在《光亮日报》上颁发的文章《既要堵又要疏》论述了如许的观点:“必需堵住文物流往海外的渠道,同时疏通文物之源,使文物在国内畅通同样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渠道通顺是堵住文物外流的需要办法和手段。”“市场经济运行到今天,要让一件有经济价值的工具不活动、不停止商品交换是不成能的。事实上,我们从未开放文物市场,但我们的文物是年年往海外流。现实上是堵死国内畅通渠道,冲开了流往海外的口子。”“笔者认为,关于那股泉水既要堵,又要疏,只堵不疏,即便一时堵住了缺口,过一阵子还会决口众多的。”基于上述看点文中提了两条详细定见:一是成立高级市场,即成立完美文物公开拍卖市场(颁发时编者改为展买市场);二是成立初级市场,即搀扶“地摊”。让通俗苍生进进,买卖两边停止公开、公允、公允交易。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较早公开提出在国内拍卖文物古玩。

一个想进进古玩收躲世界的人,有了收躲的欲看还不敷,还得懂得鉴识?首如果能辨认实伪?为了进步本身的鉴识才能,我四处觅觅有关判定方面的册本?其时,那方面的册本很少?一次,我在香港湾仔一旧书店看到一本《古玩指南》,就立即买了下来?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那本书是闻名文物鉴赏家赵汝珍所著,民国三十一年出书?赵氏在自序中开篇名曰:今日之中国,无一不遭外人之鄙视,其唯一之破例,即中国开化最早,汗青悠久,历代所遗留之文物精巧别致,千奇百怪,非任何外国所能企及,世人对之无不崇敬?中华民族之在今日尚夸耀于世,尚解为世人所称道者,惟此罢了?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古玩指南》目次里有字画?瓷器?铜器?古书?碑本?古代砖瓦等共三十章?我就按挨次,先读字画部门,再读瓷器部门?我对瓷器部门读得特殊认实?

我的老家在河北邯郸,离磁州窑?邢窑以致定窑?钧窑等窑址不远?从小生活在有较高文化的爷爷身旁,爷爷正房里摆有一对瓷瓶,潜移默化,所以,一起头我对瓷器部门较感兴致?加上赵氏书中推崇宋元老瓷,我也特殊喜好老瓷器,因而对瓷器章节读得较为详尽?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赵氏在瓷器源流中写道:古玩之价值均生自本体?今日贵重之古玩在造造之其时即己崇高,因年代之长远而可贵重也?故唐代以前之瓷器实品固属不多,即偶得之亦没必要认为稀世之宝?他又说:宋代瓷业更高朝上进步,材料?颜色?粉饰?做工等均有神异之造诣?在吾国瓷业史上可谓无以复加?数百年来均认为法?虽经元明清各帝王之死力模仿,卒末有能超越之,斑斓者其精妙当可想象?

他还依次介绍了定?汝?官?哥?钧的实伪判定特征?

赵氏在古玩何以宝贵里讲道:古玩之宝贵尽人知之,惟古玩之所以宝贵,除少数人理解外,社会寡生多是莫明其妙?思疑者有之,曲解者亦有之,思疑者认为,贵重古玩乃系有钱阶级之傲行,或系名人之盲动,藉此喊高故为大雅?

曲解者认为,古玩之宝贵只在年代凡古物即宝贵,而愈古愈宝贵,其实皆非也?“时代越长远价值越高”,是外行和初涉古玩者的普及的错误看念?盖古玩之所以宝贵者其重要之原因有二:一为古玩之本身者,一为报酬者?

所谓本身者之原因,即古玩素质之精妙,做工之优良后世所不克不及仿做?我理解,好比官窑瓷器,“精妙做工”包罗了良多内容,与如今比起首它不计成本;假设是官窑还要将式样?花色让皇帝命的督陶官监工,以至皇帝间接过目,由皇家窑工间接完成,不合格的当下碎掉,以防流进民间?可不是现代机器批量造造和利欲熏心?粗造滥造的仿品所能相比的?

节假日单元集体到鲤鱼门食海鲜。单元组织到内地参看项目建立。记得一个春夏之交,单元开大巴车往珠海参看围海项目,回港的路上大巴车一颠,我的旧白色裤子屁股上扯开了一个大洞,更为难的是自已浑然不知,因为坐大巴后边,半途下车便利,引起青年男女一场狂笑,才晓得:“你如果密斯,撤尿裤子都不消解了。”

那时香港市道上的人不像如今那么多,坐在城巴二层往北角食块油炸臭豆腐再回到置富花园一路上上下下就几小我。从铜锣湾船埠或中环船埠搭船往九龙,塞二块钱硬币,睡上一觉才到,没有如今眨眼时间即到,是填海造楼所致。

1986年春节我在香港过的,大多派往香港人员,头年一年内不考虑探家。在香港度春晚,当然看香港电视台转播的央视春晚,记忆深入的是张德兰的《春光美》: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我们在回忆,说着那冬天,

在冬天的山巅,露出春的生气,

我们的故事,说着那春天,

在春天的好光阴,留在我们心里,

一遍一遍密意回忆,春天带来热诚友谊,

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欢喜。

啊,啊,那就是春天的标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置民地的香港瞭看北京,冬天冷冷过往,刮往南来的风,捎往春天的气息。

我住的置富花园一座紧挨一条路,路对面不远是山,是承平山山脉伸下来的一个山湾。我偶尔在周末爬登山。出门几分钟就上了山路,山路不太陡,半小时足可到山湾顶,绕山路一圈,一小时又回到了住处,登山时山下的湖,像是近在呎尺,情况清幽。

从置富花园到华富。置富花园到华富邨整个是下坡路,有半小时的旅程。我有个同龄人伴侣小刘,他是我本地不多的伴侣之一,周末步行往,边走边玩到华富邨,小刘也经常到置富花园找我。他从小在台湾读书,国语讲的好,那可能是我们交伴侣的一个次要原因。

置富花园到华富邨路上树木稀少,路边有段土山。一次下雨无法躲雨,我和小刘到路边一个土山洞里躲雨。他住华富邨政府公屋,家不丰裕但父母对我很热情。印象中,华富邨居民栖身的全数是政府公屋,公屋前面对海,后边靠山,没有工业,情况天然,我和小刘还在华富邨海湾泅水过,华富邨还有家国货公司似乎喊华富国货,我们也经常看顾。

小刘有老婆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女儿,他运营着父亲开的一个粮油小店,利润不大,但生活还算滋润。

好驰念小刘,不知他如今怎么样了,驰念置富花园,驰念华富邨。本地伴侣中,还有位上文说的其时上港大汗青系的女学生。相信他们如能看到那篇文章,也必然会想得起昔时的我。

时间过往了三十年,祝福他们都好!

在回回二十年纪念日前的2017年6月25日我往了香港,还拍下那张照片。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看着香港的回回气氛,确实让我浮想联翩,感慨,一国两造,香港年轻了!

0
回帖

80年代,我在香港的青春岁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