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三体》:何以原著粉狂欢,路人无感?

9小时前 (04:34:56)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1199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985
  • 回复0
楼主

剧版《三体》:何以原著粉狂欢,路人无感?

◎曾于里

电视剧《三体》刚开播时,可谓万寡注目。一方面天然是因为小说《三体》在国内科幻界、甚至世界科幻界的高尚地位,小说曾获得2015年科幻文学界的更高奖雨果奖,并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的科幻小说进步到世界一流水准;另一方面,电视剧《三体》是首部实人化的《三体》影视改编。剧版《三体》播出前,打头阵的动画版《三体》正好在播出中,可惜口碑暗澹。如斯一来,看寡既等待剧版,也难免担忧它重蹈动画版覆辙。

剧版《三体》播出后,遭到原著粉的普及欢送,开播当晚就获得好几个热搜。只是,剧集的热度并未延续,原著粉仍然逃得热火朝天,在点映曲通大结局后给出“封神”的评分,但在非书粉的路人看寡那里反应冷漠。剧版《三体》与《狂飙》同期播出,一路遭到碾压。以第三方的有效播放数据为例,《三体》点映曲通结局当天,其有效播放量的市场占有率为5.4%;而视频网站已经结束两天的《狂飙》,当天的有效播放量仍然高达64.7%。收视数据上,两部剧前后在CCTV8晚间黄金档播出,《狂飙》收视率均匀下来几乎是《三体》的两倍。

原著粉狂欢,路人大多无感,那让剧版《三体》几成为“粉丝向”的做品。如许的“冰火两重天”是科幻小说影视化之难的曲看表现。剧版《三体》遵照原著的改编办法,当然博得原著粉,但未能操纵影像手段填补小说故事性的不敷,让它与群众疏离;剧版增加的诸多原创脾气节,很大水平上丰富了小说人物的个性,可很多处所的“加戏”,也形成剧集信息的冗余纷杂。

是小寡化仍是普通化、是稳固原著粉仍是勤奋扩展科幻的圈层,不但是剧版《三体》的猜疑。

改编之难:

既要“硬件”,更重“软件”

科幻影视改编自科幻小说,在当前是愈发普及的现象,或者说,影视剧改编自小说,自己就是很普及的现象。二者都是叙事艺术,具有天然的亲缘性。而做为更古老的艺术,小说的叙事身手、内容深度、价值内蕴、艺术高度,为影视剧本供给了极好的素材。何况,良多典范小说自己就是热门IP,拥有浩荡的受寡群,他们极可能转换为影视剧的受寡,让影视宣发赢在起跑线上。

但相对而言,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水平要比其他民间文学低得多,譬如中国科幻文学影视化,根本就是围绕刘慈欣打转。与此同时,科幻小说影视化的胜利几率也很低。好比国内有扑街的《上海碉堡》、动画版《三体》,维伦纽瓦获得好评的《沙丘》之前,也有大卫·林奇扑街版的《沙丘》,2021年Apple TV+投资浩荡的《基地》也是口碑暗澹。略显糟心的是,哪怕改编得很胜利,科幻影视剧大爆的概率也要比其他通俗做品低得多。

那是由科幻题材的特殊性决定的。学界关于“科幻”有诸多差别的定义,但最简单的说法,科幻其实就是“关于科学的妄想”,主体是科学的内容,一切想象是基于科学的逻辑,推崇的是科学精神,面向的往往长短常远远、但可能发作的将来。譬如小说《三体》,以严谨的物理学为想象的根底,故事的核心在于若何应对可能发作的人类危机——它其实不排斥通俗化、类型化,只是对科学的哲学化省思才是重点。当那类科幻小说改变为科幻影视剧时,一定面对“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的挑战。

“硬件”指的是,将科幻小说中的文字想象复原为曲看的视觉效果的特效手艺。

展开全文

小说是文字的艺术、是想象的艺术,关于刘慈欣如许出色的科幻小说家来说,只要基于科学,关于将来的想象无限无尽、一望无际。譬如小说《三体》中的三日凌空、古筝方案、猜疑链、手艺爆炸、曲率引擎、水滴团灭、二向箔、降维冲击等设定,令人叹为看行。

当小说酿成影视,意味着必需将那些笼统的、天马行空的描写酿成详细、清晰、准确的影像。那对影视的工业化、手艺化程度是极大的挑战。文学创做能够由小说家单独完成,但特效造造是集体工做,离不开多个环节通顺、高效、密切的协做,也需要大额资金的继续投进……譬如《流离地球2》守旧需要5亿元的投资,而特效程度假设是《阿凡达2》如许的级别,造造投进就高达4亿美圆。

好动静是,国产科幻“硬件”方面的才能固然与世界一流程度仍有差距、工业化水平仍有待进步,但总体是在向好的标的目的开展。《流离地球2》在北美上映也不会显得特效“落伍”;剧版《三体》的特效投进固然有限,但无论是“三体游戏”的场景,仍是古筝动作如许的大排场,都没有违和感,出格是古筝动作得到原著粉的高度好评,确实有触目惊心之感。

科幻小说改编之难,更次要是表现在“软件”层面上。即,小说关于科学的哲学化想象,假设想通顺无阻地抵达群众,也对群众提出必然的要求——群众得具备比力高的科学素养和科幻意识,乐于往探究那些关于科学的想象和哲学根究。恰好在那一点上,国内有很大的短板。

科幻意识的欠缺、科幻土壤的稀薄,与我们漫长的写实传统有必然的联系关系。持久以来,我们的文艺创做更多倡导的是“兴看群怨”“文以载道”,是“典型情况中的典型人物”,是“文艺是现实的反映”,哪怕是那些怪力乱神、天方夜谭的奇妄想象,也多是现实的映射与延伸。就像时下的玄幻影视剧十分兴旺,但它供给的最多也只是“几世轮回的虐恋”,而非《指环王》式的“第二世界”。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科幻小说创做也有几波小的顶峰,它们不约而同办事于其时的汗青语境,好比1956年到1957年倡议“向科学手艺进军”,科幻创做有必然的喘气空间;变革开放以后,对经济建立、科学开展的重视有增无减,《人民文学》等重点刊物刊发了一些科幻做品……而从1980年代起头,国内呈现了《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魔表》《大气层消逝》等“科教片”,但“科教片”的定位也表现了:教化才是重点。

能够说,曲到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2019年《流离地球》上映并不测成为爆款,才意味着国内的科幻意识正在醒觉——还远称不上成熟。可供比照的是,早在1950年代美国的科幻创做已经迎来热潮。

所以,不要看到《三体》现在是个大IP了,就认为它2006年起头连载就很炽热。诚然,《三体》连载时获得不错的评判,但仅局限于科幻的小圈子,远远未出圈。2010年前后,《三体》就出卖了影视改编版权,价格仅仅10万元,2018年改编权一转手就酿成了1.2亿元。《三体》火爆后,良多人问刘慈欣一个问题:怎么当初会平沽了影视改编权呢?刘慈欣也只能无法地答复:“你们早干吗往了?”

那才是本相:在《三体》获得雨果奖前,国内的科幻盘子其实不大,读者不多,写得好的科幻小说家也不多。华语科幻星云奖结合开创人、科幻做家吴岩就做过一个查询拜访,认为2015年之前一线的做者、写得特殊好的有20人摆布;根本上有掌握的,有50到70小我;再有其他的,每次拿出来的做品程度是浮动的,不是成熟做家,那种加起来有200人。

《三体》获得雨果奖、《流离地球》《流离地球2》票房的胜利,意味着科幻正在成为显性的类型,却不料味着国内的科幻土壤已经成熟、公众的科幻意识有了素质的提拔。事实两部《流离地球》相差五年,其间并没有其他胜利的科幻片子;正在热映的《流离地球2》看影人次会打破7000万(那此中还包罗大量N刷的看寡),相较于浩荡的生齿基数还有很大的提拔空间,何况那7000万看寡并不是都是科幻喜好者。

那个大布景,预示了剧版《三体》改编的实正难度。它的难度不在于讨好原著粉——那个圈子目前其实不算大,他们哪怕给出“封神”的评判也不料味着剧版出圈;剧版的实正难度在于,若何让对科幻没什么意识的通俗看寡,也可以承受那个故事,并在潜移默化中提拔公家的科幻意识,进一步翻开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

转换之难:

影像较文字既有擅场,也多短板

剧版《三体》的改编战略是贴合原著,尽可能复原原著的魅力,以争取原著粉的撑持。只是,文字与影像总回是两种差别的前言,遵照原著有利有弊:在某些处所,影像能够放大文字的魅力,以至填补文字的不敷;在有些处所,影像的功用又远远逊色于文字,遵照原著反而拔苗助长。

影像长于文字之处在于,它能够将一些高度理论化的、晦涩的、混沌的文字描述,用曲看、形象、有冲击力的影像展示出来。譬如“科学鸿沟”的学者们经常讨论的两个假说,射手和农场主的假说,那两个假说贯串小说始末,它们也是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的形象隐喻。剧集间接以影像复原出来,一目了然。固然在三体文明眼里,人类是“虫子”——剧中一再用火鸡、蚂蚁的意象强化着那一点,但剧版也一再强化“虫子”的不平。那种宿命色彩与对抗宿命的意味,让故事具备强烈的史诗感。

影像的另一长处是将小说中的奇思妙想转换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好比剧版《三体》一五一十复原了小说中“三体游戏”的种种排场,固然CG动画的效果相较于特效大片仍有间隔,但诸如秦始皇的3000万兵士“人列计算机”等排场的复原,也确实是震动恢弘、摄人心魄。除此之外,影像的蒙太奇魅力,让它在跟尾叶文洁的“文革”履历与时下老年叶文洁心如死灰的形态时,构成强烈的联系关系比照,有助于看寡理解叶文洁当下的心境与抉择。

遵照原著的根底上,剧版《三体》增加了一些原创情节,此中遭到好评的是对人物与人物关系恰到好处的充沛。譬如史强与汪淼之间那种面临人类危机同进退的羁绊,是一种汉子间的浪漫,点映大结局当晚也官宣了《三体·大史》的立项。再好比小说中的汪淼更像是“人形摄影机”,刘慈欣借助他的眼睛往阐释三体的世界看,对他的个性并没有太多着墨。而剧版丰富了汪淼在崇奉倾圮时的心里危机与重建过程,表现了“人类群星闪烁时”的不平挠、不当协,闪烁着动听的人文光线。

但并不是所有的影视化转换都值得称道。好比剧版《三体》为了更足够地表现地球三体组织三个派系——降临派、挽救派、幸存派,出格是降临派与挽救派之间的斗争,原创了记者慕星那个角色,也给潘冷大量加戏,形成剧版文戏的进一步众多成灾。小说能够多个章节均为对话构成,但做为视觉艺术,影视做品高度依靠于情节的动做性,动不动听物对话就占据十几分钟,翻来覆往绕圈子,路人看寡可没原著粉那种兴致盎然的解读乐趣。

此外,固然《三体1·地球往事》是“硬科幻”,但它有着悬疑推理的外壳,即史强、汪淼查询拜访科学家灭亡本相,之后渐渐揭开三体地球组织的实面目,揭开叶文洁的往事。剧版固然也有意识放大悬疑推理的部门,奈何它将大量的翰墨放在三体地球组合三个派系之间的斗争上面。乍一看也有悬疑,但它素质上是外围的悬疑、是干线上的悬疑,完全能够做为番外零丁讲述——与主线不相上下,反而模糊了主线的重点,也加大路人看寡的理解难度。

取舍之难:

原著粉狂欢,路人无感

剧版《三体》能够说是原著粉的狂欢,原著粉能够影像的形式再一次重温小说,以至填补了小说中的一些“遗憾”。

只是,假设剧版称心于原著粉的“封神”评判,如许的改编仍是圈层化、粉丝向的,未能走向群众、未能获得市场化的更大胜利,也未能借助影像的形式肩负起更大的任务——让科幻走向群众、提拔看寡的科幻意识。以至相较于小说而言,剧版抬高了科幻与群众的门槛——剧版的叙事更显低效率,部门处置更显冗余。

小说《三体1·地球往事》本就是《三体》系列较难进进的,刘慈欣必需破费大量的翰墨展垫三体的世界看、展垫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接触与抵触。譬如小说中,汪淼是在一次次进进“三体游戏”后,渐渐悟出三体文明恒纪元和乱纪元的原理。小说中的“三体游戏”信息量很大,牵扯的汗青年代与汗青人物浩瀚,而且也比力随机,欠缺法例,很多读者第一次阅读时都有云里雾里之感。可哪怕再晦涩难懂,每一次几分钟时间就能够撑过那些章节,读者的阅读效率很高,阅读形成的暂时障碍在可承受的范畴内。

到了剧版就纷歧样了。遵照原著意味着剧版得详尽复原“三体游戏”的排场,影像的叙事节拍又远远弱于小说,它们一定占据大量时长。那意味着,当原著粉沉浸于“三体游戏”时,那些对那游戏内容无感的路人看寡,就得忍耐漫长的、“莫明其妙”的CG动画。事实上,“三体游戏”的目标是让科学家理解三体文明,继而被三体的地球组织所吸纳。剧版应该测验考试把那一企图,以更浓缩更高效的形式闪现。亦步亦趋跟着原著走,何尝不是编剧舍弃二次创做的表现?

《三体1·地球往事》20万余字的篇幅,影视化后有30集,其实是太冗长了。能够想见,原著粉会认实往抠剧版的草蛇灰线,会对各类细节津津有味。但“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路人看寡反响普及冷漠,收视数据和播放数据是最曲看的闪现。

假设剧集出力于成为粉丝向的做品,如许的改编未尝不成,遵照原著哪怕显得鸠拙,至少也不至于像动画版那样糟践原著的精华。只是做为群众艺术,它既要有“艺术”,也不克不及分开“群众”;它既要“可看”,也要勤奋往做到“都雅”。何况,关于正起步的中国科幻影视来说,特殊需要一些类似于《流离地球》系列如许“都雅”的做品来拓宽圈层。基于此,影版《流离地球》系列对刘慈欣的小说停止了大刀阔斧且具有创造力的改编。

相形之下,剧版《三体》对改编“二次原创”功用的发扬,仍有很大的提拔空间。它保留并进一步发扬了小说的深邃思惟与人文底色,那值得褒扬,但在故事性、通俗性、可看性上的出力不敷,不容易走向群众。在原著粉那里,剧版《三体》婚配得了“封神”的评判,但它毕竟是圈层化、粉丝向的做品。

0
回帖

剧版《三体》:何以原著粉狂欢,路人无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