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年,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教事,教授理学,享誉四方

2周前 (02-13 05:34)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583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1678
  • 回复0
楼主

转载胡铁华2007-05-09 17:42

湖湘先贤(包罗我先祖安国公,五峰公)的深挚琴缘[转帖]

第二章 湖湘先贤的深挚琴缘

本文所叙湖湘先贤包罗籍贯湖南和虽非湖南籍而持久在湖南工做、生活者,但都以有古琴渊源且名著史册者为限。

舜(2255B.C),受尧禅让治理全国,“刑政日以明,礼乐日以备”。孔子编《尚书》,著录文献从唐尧虞舜起头。因为唐虞以前年代太长远,传说成份较多,故删而不录,故此《尚书》被尊为信史。《尚书•虞夏书》记载,舜命音乐巨匠夔主管乐官,“教胄子,曲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又说:“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从声音哀乐以察看治乱。阐明舜深明音乐的性量及其政治教导功用。宋墨长文琴史称“舜在侧微,以琴自乐,虽瞽象之难而弦歌不停,所以能不动其心,孝益蒸也。旧传有思亲操,此之谓乎,及有全国,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全国治。”其辞曰:

南风之薰兮,能够解吾民之愠兮。(南方温暖的风呀,吹散人民的愁苦啊)

南风之时兮,能够阜吾民之财兮。(南风及时吹来呀,增长人民的财产啊)

《南风》歌不断为后世琴家所称赏,寡所熟知的《虚舜薰风曲》即本此而来,三国时琴家王肃《孔子家语辨乐》借孔子对其学生冉有涉及琴音之阐发阐发琴音正人心的看点,就曾盛赞:“远古虞舜奏五弦琴,歌《南风》用琴音传染感动(人民)。故其国生气兴旺,美德如泉流不停,至今王公大人讲述,无所遗忘”。清徐祺《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论琴声“正”谓“视琴听音,可见志看治,知世道之兴衰。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以平全国之心,为承平之乐也”。唐朝司马永祯《素琴传》论琴音魅力与社会功用时称“黄帝做《清角》于西山,用会鬼神;虞舜以《南风》之诗而全国理。此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故曰琴者乐之统,君臣之恩也”。几千年来,人们议论琴,几无不爱崇虞舜弹奏的《南风》之曲,它成了中国历代琴文化中关于琴德的文化标记,儒家对琴定义为,“琴者禁也,禁邪思,以正人心也”。虞舜《南风》琴曲被奉为琴道范例,盖因其“德如泉流”,“以平全国之心”,“以琴道致和平”的内涵。“和”是历代儒家音乐美学中最受崇尚的抱负境域,古琴曲《南风》恰是心平德和的安然平静之音,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惟,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广长远。

《史记》载:“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是为零陵。”舜葬于九疑山,是九嶷山之幸,也是湖湘大地之幸。后世贤者拜见九嶷舜陵者代不乏人,其闻名者有司马迁、蔡邕、颜延之、宋之问、张九龄、李白、元结、戴叔伦、柳宗元、寇准、苏轼、胡曾、元好问等。今天九嶷山更成为全世界华人觅根朝拜的圣地,近代琴学巨匠杨宗稷出生于九嶷山。正好阐明舜帝灵爽泽及百代。

屈原(340B.C.—277B.C.)名平,原籍湖北秭回,但其名传后世的杰做《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都是在放逐湖湘时完成的,曲至最初自沉于汨罗江,因而,把屈原列为湖湘先贤殆无疑义。屈原身世于楚国显要的家庭,受过优良的正统教导。“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壮岁进仕,“为楚怀王左徒”,“邪道曲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为佞臣所不容,上官医生靳尚之流共向怀王进谗,原被夺职。楚与秦战,大败于丹阳、兰田后,原奉令联齐,回郢进谏怀王杀说客张仪,后又谏怀王不进秦,怀王均不听。顷襄王立,原任三闾医生、司胄子教导,令尹子兰同上官医生复谗原,顷襄王流放屈原至湘资沅澧诸水,亲历湖湘民俗风情。据唐沈亚之《屈原别传》:屈游沅、湘,其地民俗好祀神、祭神时都有巫师娱神。巫师们音乐动听,但歌辞庸俗(辞甚俚),屈原依其音乐旋律,改写其歌辞。屈原熟知神话,深钦神巫,善做神游。他把楚南巫学与楚北老庄道学揉为一体,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那些千古绝唱。

展开全文

《离骚》、《九歌》、《九章》都是琴歌,即都有琴曲,但因年代长远,仅《离骚》之曲传播至今。屈原的学生宋玉、唐勒、景差都文、琴俱佳《昭明文选》载宋玉答《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下里、巴人和者数千人,阳春、白雪和者不外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和者不外数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古琴曲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固然“其和弥寡”但不断为湖湘先贤所钟爱,并和“离骚”一样,成为全华夏子民千古不熄的精神明灯。

蔡邕(132—192A.D.)字伯喈,原籍陈留(河南杞县),青年时即博学多艺,且以擅长奏琴闻名。朝臣向桓帝荐他为官,由陈留太守调他进京都洛阳,邕由家动身,沿途见仕宦横征暴敛,苍生号冷啼饥,邕“心愤”不服,行至偃师称病回家。后应辟为议郎,因弹劾显贵被放逐至朔方。后遇赦还,又得功本地宦官权力五原(今包头市西北)太守王智,再次受虐待,“亡命江湖”,长达十二年。在吴时,有一户烧桐木炊饭,邕听火烈声知是造琴良材,取出用以造琴公然音色绝美,而琴尾已烧焦,时人称焦尾琴,至今称琴末端为焦尾即由此典。蔡邕在亡命途中以三年时间创做五首琴曲,即:《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后人称为《蔡氏五弄》,历代琴人都重视《蔡氏五弄》,嵇康的《琴赋》、隋代的《琴历》、唐代文字琴谱《幽兰》卷中都有此五曲目;隋文帝废除门阀世第选官的“九品中处死”,创始有学问就可参与平等测验的科举轨制,就规定弹奏“蔡氏五弄”为必考课目,大诗人李白、王维、李贺都曾借《蔡氏五弄》标题问题做诗。除《蔡氏五弄》外,明墨权编《神异秘谱》中《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两首琴曲据题解称也是蔡邕的做品(另有左思做之说,待考)。蔡邕还有专著《琴操》,为中国早期最丰富的重要琴学文献,包罗琴的形造、感化、“诗歌五曲”、“十二操”、“九引”、“河间杂歌二十一章”等琴曲的解题和歌曲,故事颇多,史料丰富,现今琴家常依之做为琴曲解题根据。《琴操》今有二传本,一为嘉庆五年王谟辑自《初学记》等类书的《汉魏遗书钞》,署“汉陈留蔡邕撰”,另一为嘉庆十年孙星衍校专著编制《平津馆丛书》本,分上下两卷,署“汉前议郎陈留蔡邕伯喈撰”,两本编制差别,但文字大同小异。蔡邕在文化史上影响很大,汉灵帝刘宏熹平四年(175年A.D.),他定见由官方校定《尚书》、《诗经》、《春秋》、《易经》等儒家典籍,由其本人以丹书石,聘良匠刻碑,立于皇家大学门外,供全国士子摹仿认为典范原则,是为熹平石经,揭幕后天天前来依碑校正书文的士子车辆达千余乘,街道为之障碍。蔡邕在琴道方面的影响也很深远,他在故土陈留培育提拔阮瑀、阮藉、阮咸、阮瞻等四代擅琴之家,吴国丞相顾雍是蔡邕旅居吴地所教授的自得高足。能够想见,蔡邕拜见舜陵颠末或暂居湖湘时必然曾以琴会友,与湖湘原居琴人商讨交换,促进中原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合成与互补。蔡邕在宁远九疑山舜源峰舜陵寝中有一块文辞典雅、笔力苍劲、笔迹整洁、雕琢精良的石刻《九疑山铭》,是蔡邕到宁远拜见舜帝陵时留下的实迹,它和西安碑林熹平石经一样是中国石刻的瑰宝,也是蔡邕做为琴坛圣手为觅访琴道知音和造琴良材曾在湖南游历的物证。

柳宗元(773—819A.D.),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因曾贬官柳州故又称柳河东、柳柳州。21岁中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年A.D.)与刘禹锡等一道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任礼部员外郎,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十年,改贬为柳州剌史,四年后逝于柳州。

柳宗元是一位出色的文化巨匠,其山川田园诗、山川游记、政论、史论、七弦琴艺都有极高的富有首创性的成就。我们看他所做七绝诗:

《李西川荐琴石》:“远师邹忌鼓喊琴 往和南风惬舜心 从此他山千古重 殷劝曾是奉徵音”。短短二十七字以诗写琴,以琴鉴史,以史明志,对老友李西川(琴学巨匠)推崇有加。柳宗元本身琴艺也很精湛,永州城外潇水岸,离城二里有向阳岩,别名西岩,岩石峭拔壁立,岩洞幽邃深旷,奇异多姿。柳宗元常来此赏景抚琴赋诗,做琴歌《鱼翁》一首,传播千古:“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川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至今在西岩石壁上的琴歌《鱼翁》刻石清晰可见。

周敦颐(1017—1073),湖南道县人,幼时父母双亡,靠舅父抚育成才。因故乡有濂溪河,人称濂溪先生,曾任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清正清廉,爱民忠职,有政声。后任郴州令,桂阳令达11年,政余以孔孟思惟为核心,揉合儒、道、佛三家学说,取其所长,构成以穷尽性理为目标的新儒学思惟系统,把古代哲学的笼统思维和逻辑推剃头展到一个新顶峰,著《太极图说》、《通书》40篇。在郴州任职期间,整顿吏治,务农求本,办实事,为民投机。到任第一件事即建学校,讲学授徒,(理学巨匠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告诫学生做人要“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所取少而奉献多”。

周敦颐熟悉六经、《乐记》,擅长古琴,按孔子六艺传授生徒,古琴是必修课,教学目标是培育提拔全面开展的“圣人”,圣人必以琴治心。他教诲学生觅觅孔子、颜渊做圣人之“乐处”,并倡议孟子“摄生莫擅长寡欲”等学说。

周敦颐的琴道美学思惟,继续孔子的“乐仁同一”,理性协调(“中和”)的思惟而又有所开展,提出“淡和”的审美范围,“古者圣王造礼制,修教化,……苍生太和,万物咸若,乃做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全国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通书•乐上第十七》),那是讲“淡和”的由来或根据,接着他指出“淡和”的价值。“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温和平,德之盛也。全国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六合,古之极也”(同上书),“淡则欲心平”与他倡议“摄生莫擅长寡欲”,做人应“所取少而奉献多”的思惟是一致的。人生看、政治伦理、音乐审美看三者到达同一,那对从思惟上提防仕宦贪污堕落是一幅清冷剂。他做为处所行政指导对部属仕宦励行廉政爱民,就是从此种精神严厉要求并以身做则带头力行的。后报酬了纪念那位爱民如子的好州官,曾在郴州城内建了一座书院,名为濂溪书院。古琴曲《爱莲操》源自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看而不成亵玩焉”,表达了做者抱负人格。大诗人黄庭坚赞扬周敦颐“人品甚高,襟怀洒落,如光景霁月”。古琴曲《爱莲操》恰是表达那种“光景霁月”境域的君子之乐。

胡安国、胡宏——湖湘学派的初创人。胡安国(1073—1138)原藉福建崇安,23岁中进士,曾任湖南提举学士。因性格耿曲,得功显贵,遭到冲击排斥,不得已在南岳紫云峰筑碧泉书院,讲学著作,倡导尊王贱霸,安夏攘夷,志在匡济时艰,恢复中原,排斥耻辱订定合同,著《春秋传》、《资冶通鉴举要补遗》二书,切中时弊,风行江左,负笈从游者川流不息。

胡安国第三子胡宏(1105—1162)继续父学并有凸起成就,20岁进京师太学,曾补右承务郎,因不满秦桧擅权卖国,去官回隐,在衡山一带讲学二十余年,著《知言》、《皇王大纪》等书,创订婚书堂,培育提拔了包罗张栻在内的一批造诣颇深的学者。碧泉书院和订婚书堂名震国内,胡安国、胡宏父子被誉为湖湘学派的开山祖、一代宗师。

胡安国、胡宏父子创始的湖湘学派以理学为宗,既重经世致用,又重民族精神,强调春秋尊王攘夷、政治大一统、明华夷之辩的大义。以加强中心政权,对抗金人,收复失地为目标。湖湘学派士子在以后的抗金抗元斗争中,都表示了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做出了可歌可抽泣的牺牲和奉献,那与胡氏父子民族主义精神教导的薰陶是分不开的。

胡氏父子办学继续孔子六艺教导传统,《乐记》,琴学是必修课,胡氏父子自己也擅琴,但因其创始湖湘学派厥功甚伟,一般人只震眩于其次要光环而对此未予重视,我们要全面知人就不成漠视那一点。

张栻、墨熹——湖湘学派的双子星座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A.D),实宗帝祥符八年(1015)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书院名闻全国,但书院实正灿烂期间,当属南宋后期张栻、墨熹配合主教之时。

张栻(1132—1180)原籍四川绵竹,抗金名将张浚之子,张浚被秦桧谗谄谪居永州时,张栻随父进湘,当时湖湘学派开创人胡安国之子胡宏在衡山讲学,张栻拜胡宏门下,根究孔孟周(敦颐)程(颐、颢)学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到长沙住妙顶峰,邀寡学者相与讲习,并在本身寓所建城南书院(遗址在今天心阁映山楼旁),1165年主持岳麓书院教事,教授理学,享誉四方。与此同时,墨熹(1130—1200)在各地讲学,门徒日多,著书立说,吸收佛道二家思惟,成立了一套涉及哲学、政治、文字、教导、天然科学的完全的理学系统,成为理学指导。闻张栻受名儒胡宏先生亲授,深明儒家学说精义、主持书院、声誉甚隆,遂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八月率自得高足林用中由福建来长沙拜候张栻,两人一见倾慕,日夜畅谈切磋道学义理。张栻时复邀集多量学士别离在岳麓、城南书院听墨熹讲解儒学真理。现实是墨熹的闽学派与张栻的湖湘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换。四方来岳麓书院听讲、肄业、问道者川流不息,“马钦则池水立涸,舆行则冠冕塞途”,盛况空前,以致不能不在道林寺旁另建宿舍以安设日益增加的肄业者。墨熹曾登岳麓依次为山景题匾,“道中庸”,“道乡台”、“极高明 ”、高峰题为“赫曦”以颂此山峻拔宏伟,首沾朝晖,并为书院手书“忠孝清廉”四碑。张栻邀墨熹于朔风凛列大雪纷飞之季步行南岳做七日游,“天冷饮我酒,酒罢赓君诗”,数日内写出149首唱和诗,后由张栻序,墨熹跋刊印《南岳唱酬集》。

张、墨二人皆擅七弦琴,日间唱和吟诗,进夜则各以诗意谱进琴弦。张栻、墨熹的音乐美学思惟继续儒家“乐仁同一”、“尽善尽美”、“思无邪”、“成于乐”等积极功效,而有所开展。墨熹强调音以其天然之节“表现中和之德”,他在《答潘恭权》书中谈到“诗经”“风”时说:“凡言风者,皆民间歌谣,摘诗者得之,而圣人因认为乐,以见风化时髦……其谓之风”。“正以其天然而然,如风之动物而成声耳”。他在本身更爱的一尊紫阳琴底题刻一首琴铭:“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沉”。表达了他抚琴的抱负与立场。

张栻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培育提拔人才,其教学内容既有儒家典范,又有七弦琴音乐,《张南轩先生文集》第61—62页记载张栻办学目标与施教内容:“尝考先王所以建学造士之本意,盖将使士者讲仁义礼智之彝,……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其事盖甚大矣,而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其方。故必先使之处置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优游乎弦歌诵读之际,……齐其耳目,一其心志,……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无不宜者”。其教导目标是培育提拔治国平全国的人才,当然如许的大事要有法式和办法,先处置“小学”和“六艺”进修,通过“弦颂扬读”以陶冶脾气,到达“齐其耳目,一其心志”。因为张栻“报国利民”务实教导熏陶,“宋之亡也,岳麓精舍诸生,乘城共守,及破,死者无数”。(《宋元学案•南轩学案》)岳麓诸生在国运艰危之秋,不怕牺牲,对峙民族气节,与岳麓书院教导和优良学风薰陶有密切关系。

实德秀(1178—1235)人称西山先生,原籍福建浦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曾任潭州(今长、株、潭地域)知府,勤政爱民,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学术继续墨熹,琴乐美学思惟亦秉承墨熹“乐以载道”、“弦歌教化”的思惟,推崇古琴为唯一正声。实德秀青少时就喜古琴,他《赠萧长夫序》云:“始念少时,读六一居士序琴之篇,谓其忧深思远,有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而淳古恬澹,与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为之喟然抚卷太息曰:琴之为技,一至此乎!”实德秀还有赠萧长夫诗。“古音之寥寥,听若欲睡兮;新声之洋洋,喜不知行兮,自战国已然,况今之世兮;嗟嗟萧君,娱寡所弃兮;我琴可破,志不成徙兮!彼断方为园,实子所耻兮。霜风修修,裂子之袂兮;子毋好游,从此回兮。予将俟子于升天,从子于武夷兮。”对身怀古琴特技,固守古调之希微,不逐时髦,以致“贫冷漂泊”,宁可破其琴也不舍弃淳古恬澹琴风的萧长夫备加称颂颂扬,阐明二人音乐美学看点不异,是琴学理论的“知音”。实德秀官职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良多琴人抱琴登门献艺,因而实德秀几乎接触遍全国琴人,此中以玉笋山道士萧守中具琴、诗、美学识见三绝,与实德秀倾慕扳谈,最为相得。萧守中深得道家出格是《庄子》摄生论与音乐美学思惟精华,实德秀对萧守中赞扬备至。实德秀以优胜的政治地位,奖掖琴人,拔擢琴坛,做了很大奉献。

郭楚看(南宋晚期)名沔、原籍浙江永嘉,以琴出名于世,南宋嘉泰、开禧年间(1201—1207)曾在参知政事张岩府任琴师,张岩从郭学得《乌夜啼》,被时人称为张乌夜,开禧3年(1207年)宰相韩佗胄策动北伐以收复失地,宋宁宗听信奸臣妄奏,杀韩佗胄向金乞降,撑持北伐的张岩被罢官,郭楚看离京流寓湖南衡山隐居,他愤感朝廷陈旧迂腐,时代暗中,切齿痛恨,创做了《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岁月》等琴曲。

在开禧北伐期间,郭楚看积极撑持北伐抗金,遭到过主和派的很多非议,常为本身不被人们所理解而深感苦闷,曾做诗明志:我心如明月,万古无成亏。偶逐区中名,遂为尘所欺。抱影长夜吟,别鹤同离思。行矣回故山,探云结幽期。

他创做了《泛沧浪》琴曲,借泛船高歌的形象抒发了他的心志,墨权《神异秘谱》、《泛沧浪》、序云:“志在驾扁船于五湖,弃功名如遗芥。”他的《秋鸿》琴曲,则是借秋天的鸿鹄在高空飞翔,以喻本身不肯与浊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墨权评论说:“以达人高士,怀不世之才,抱异世之学,与时不合;晓得之不可,而谓道之将废,乃大方以自伤,欲避地幽隐,耻混于流俗,乃取喻于秋鸿,凌空明,干青霄,扩乎四海,放乎江湖,洁身于天壤,乃做是操焉。”郭楚看隐居衡山时,搭船在潇水和湘江集合处,看到两条奔驰的江水互相碰击,波澜四起,浪花飞溅,眺看远处被云水覆盖的九嶷山,百感交集。此情此景,好似壮丽的山河在外族进侵踩踏之下已不成重睹一样,高高的九嶷山为“云水所蔽”,激起了他对南宋朝廷陈旧迂腐无能的强烈不满,对外族疯狂进侵的愤怒,他把那不满和愤怒化做音符,创做《潇湘水云》。《五知斋琴谱》云:郭楚看“因泛沧浪,远看九嶷,云水掩映,慨叹系之”。那首琴曲借描画天然景致,抒发忧国情怀,既斑斓动听、豪情丰富,又充满着冲动不安和悲忿之情的深厚曲调,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愫,七百年来不断为人们所喜欢。

郭楚看传其谱于刘志芳,刘又传于毛敏仲、徐天民,毛、徐都是闻名琴家,是宋度宗时少师杨瓒的食客。杨瓒也擅长琴艺,曾帮助毛敏仲、徐天民拜刘志芳为师,由江西谱改学郭楚看谱。毛敏仲、徐天民又协助杨瓒搜集修订调意、操弄四百六十八首,编为《紫霞洞琴谱》十三卷,成为收录最丰富的大型谱集。他们的“浙谱”代替了风行一时的“江西谱”,构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郭楚看实为身住湖湘的浙派开创人。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住衡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自幼勤奋进修,7岁读完《十三经》,14岁为秀才,24岁中举,清兵进关后,曾对峙12年艰辛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姓埋名,潜心著做,所著涉及天文、历法、乐律、数学、汗青、文学、哲学等100多种,400多卷,近700万字,包罗对儒家典范的发扬,如《尚书引义》、《诗广传》、《礼记章句》、《春秋世论》、《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等二十余种,对诸子学的诠释,如《老子衍》、《庄子解》和后期儒家著做的注解如《张子正蒙注》,对佛经教义的阐明,如《相宗络索》以及独立发扬本身学术观点,如《黄书》、《噩梦》、《俟解》、《搔首问》、《思问录表里篇》等近二十种,史学著做如《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等数种,文学著做如《楚辞通论》、文选评、诗选评、词选、自做文、诗、词集、杂剧等四十余种。王船山一生在极端艰辛前提下,写出如斯大量著做,理想为其动力。“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生坑”(堂联),“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克不及企”(自撰墓志铭),其自撰堂联和墓志铭集中反映了他政治和学术思惟的理想。政治上对峙华夷之辩,对峙反清复明,“君位可禅、可继、可革,唯不成使夷类间之”,反映了高度民族气节;而对政权治理则提出了“宽以养民,严以治吏”,“全国非一姓之私”等民主看念;学术思惟上,总结宋明七百年心物斗争体味,承扬唯物主义传统,到达中国古代唯物主义顶峰。

王船山的音乐美学思惟,对先秦儒家的“崇尚礼乐”及“乐者和也”有所继续有所开展,提出“理乐居本”,“情面皆协”的看点。从“礼乐居本、衣食居末”我们看到他崇尚精神生活和在物量匮乏前提下仍然对峙文化研究,为后世留下巨量精神财产,那种灿烂人生的自觉自律,实正找到了“孔颜乐处”;从“情面皆协”我们看到儒家“协和万邦”,“乐者六合之大和”理性协调审美看的精神承传。王船山弹奏七弦琴是他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门,是他“礼乐居本”思惟的生活表现。王船山用过的的《独幽》古琴现躲湖南博物馆。

谭嗣同,(1865—1898)字复活,号壮飞(又号华阳寡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寥天一阁主),浏阳人。戊戌政变死难六君子之一。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尤好今文经学,苦读王夫之《船山遗书》,甚赞龚自珍、魏源,对天然科学尤努力切磋。能文章,好任侠,喜剑术,擅操琴。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蘖苦,故费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智术日长。弱冠参军新疆,曾数次往来于曲隶、新疆、甜、陕、豫、鄂、湘、皖、江、浙、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俊杰,加之童年履历影响,较早即有“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惨败,谭嗣同愤感“创钜痛深”,因而“放弃一切,专精致思”,立志变法,筹建算学馆,“先小试于浏阳”做为“湘学之先导”,主张清除书院旧章,以崇实学,又要求改动科举测验轨制,1896年进北京,结识梁启超,做康有为私淑门生。以父命为侯补知府,在南京闭户读书一年。“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写成《仁学》一书,阐发君民关系原理:“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同皆民也。民不克不及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须“为民处事”,臣须“助办民事”。1898年2月与维新志士在湘筹备新政,建时务私塾、武备私塾、南学会、庇护局、商办矿务、湘粤铁路、内河汽船等,创南学会(实为学会与处所议会同一体),嗣同实为学会指导,每七日集会讲演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听者千数百人,湖南全省风气大开。1898年7月到京参与戊戌维新,八月初三夜劝袁世凯于天津阅兵时杀权臣荣禄以救光绪,袁告发于太后,初六日发作政变,谭嗣同谢绝走避,八月初十被捕,十三日(即1898年9月28日)大方赴义,年仅三十六岁,理论了孔子不忧不惑不惧,佛家大无畏教义,对尔后的辛亥革命发作很大影响。

谭嗣同擅长古琴,并且能识造琴良材本身造琴,他曾便宜良多琴,此中一具是雷火烧残梧桐木造的,他自《题雷残琴铭》:“破天一声挥大斧,斩断枝柯皮骨腐,纵做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喊咽哀喊莽末古”。预言了本身最末遭遇。他躲有文天祥的“蕉雨琴”,在其《文信国日月星辰砚歌并叙》中说:“余旧蓄信园焦雨琴,亦旷代稀有,行将相量,而诗以先焉”。谭嗣同善做琴铭,其友黎壬生有良琴名仃云琴请他做铭,他欣然命笔:“欲雨不雨风飓然,秋痕吹进鸳鸯弦,矫首转弄心涓涓,同声念我,愿我高骞。我马驯兮,我车完坚。汗漫进表周九天。以琴留君,请为君先”。清末社会上已有“鄙促激厉”档次低下的媚俗之乐时髦,谭嗣同对其十分不满,他在《石菊影庐笔识》第二十三章说:“昔人所谓淫声,靡靡罢了。今则专尚鄙促鼓励,视古之靡靡,且如《咸英》、《韶》、《濩》。此风会之大变,治乱之大闲,华夷之大辨,存亡之大源。然非精审独至,不克不及察也”。可见谭嗣同十分警惕“溺音”时髦的社会后果,提到“治乱之大闲”,“存亡之大源”的高度,以深爱崇高古琴音乐并且锐意变革的谭嗣同,假设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肯定会对关系“治乱之太闲”的“鄙促”溺音时髦现象摘取办法予以纠正的,可惜其时大情况太差,以致像谭嗣同如许的志士仁人不能不用年青的生命往换取大情况的改进。而将“弃淫声”的使命留给后人。

杨宗稷,(1865—1933)字时白,湖南宁远县人。十四岁进县学(满清时称邑庠生),二十岁起头学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科举造,办现代学校,长沙人张百熙主持京师大私塾,聘杨宗稷为收应襄办。1904年被选为学部主事。1908年往南京,从大琴家黄勉之(1853—1919)学琴三年,黄勉之说:“我几十年教了数百论理学生,杨时白的琴艺是更好的”。教师的夸奖极大地鼓励了杨宗稷,从此愈加专注致志,普遍查询拜访收买古琴,经常节衣缩食,典当衣物换琴购琴近百具。1916年曾一度任南县知县,但素性不喜官场应酬,于1917年10月告退回北京定居教琴,自号九嶷山人,称居室为百琴斋,创九嶷琴社。1922年春受聘进北京大学传授古琴,同年冬受阎锡山聘传授古琴于太原。1933年病故,葬于北京西山之麓。杨氏于1911—1931年编写琴学著做43卷,约70万字,包罗《琴学漫录》2卷,《琴粹》4卷,《琴话》4卷,《琴谱》3卷,收琴曲32首,《琴学随谈》2卷,《琴镜补》3卷;《琴瑟合谱》3卷;《琴学问答》1卷;《躲琴录》1卷,后人合刊为《琴字丛书》。《辞海》1215页有介绍。

杨氏躲琴甚富,此中多有本身题刻的琴铭,如《大成琴铭》“大贤法物,名人护持,音谐金玉,贵逾鼎彝,旷代希遇,荘对忘疲,禁淫造邪,永为我师”,另有良多,兹不具录。

杨宗稷在北京教了良多学生,此中管平湖名望最著,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游览者一号”宇宙飞船向外星人发出的邀请函(兼做地球人类身份证)为中国古琴曲《流水》,即由管平湖吹奏,因其出于九嶷山人杨宗稷门下,我在赠管平湖先生的诗中有一联云:“九嶷高山传天籁,一曲流水洗太空。”能够阐明安卧于九嶷山的舜帝的德泽是多么源远流长。

第三章 驱逐古琴文化的复兴

前面回忆了汗青上湖湘先贤与古琴的人缘,古造“士无故不撤琴”,在清末废科举以前,凡文士无不弹七弦琴,本文所列的只是十几位最显著的代表,但从那少数代表能够看出:无论他们工做多么忙碌,处境多么困难,生活多么艰辛,他们都对峙抚琴弦歌不辍。那是因为他们深知古琴音乐具有浩荡的教化功用,为了正人心,挽时运,一方面他们以古琴天籁做为本身的精神家园,在此中获得浩然正气和充沛的力量,一方面他们以古琴音乐做为整个教导工程的构成部门。使莘莘学子从中享遭到益智、辅德、健身心的益处,使他们遭到崇高的薰陶,从而提拔程度,成就卓著的人格,如斯代代相传,那是湖湘文化不竭发扬光大的一项内在动力。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古琴文化在二十世纪趋于式微,(今天各人对她都感应目生),而成为濒危的文化遗产?那是多种原因交错而成的,起首(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因是清末废科举。废科举必定是一项朝上进步,但任何朝上进步都是有代价的,废科举,兴办西式学校,适用专业教导代替了通才教导;被置于次要地位的音乐课程也完满是西乐内容,古琴被排斥于教导系统之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至被当做“封建四旧”而备受摧残。几十年来,以美国为策动机的群众时髦文化全球出击,无形间使传统文化(包罗古琴)被挤进边沿,古琴的音乐形式和社会地位逐步被现代学校体系体例和市场艺圈舞台所取代,那些都是古琴趋于式微的原因。然而做为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古琴,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古曲《流水》的进进太空,结合国世界遗产的进选,阐明古琴的卓著价值已被世界有识之士所熟悉;因救亡使命过于繁重而在其时与古琴失之交臂的现代湖湘革命志士,已在其安度晚年时补上古琴赏识之课;不称心于时俗艺圈鼓噪而期看进步精神程度的青少年(以及部门中老年)渴肄业习古琴已渐成风气。20世纪古琴与国运同衰,21世纪古琴势必与国运同兴,古琴的复兴以其进进世界文化遗产为标记已经起头,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杨州、杭州、广东等地已有琴社、琴会等进修或研究古琴的团体组织,做为古琴发源地的湘楚(湖湘)岂可落后于人?发扬湖湘文化就要发扬湖湘先贤视为生活(以至生命)构成部门的古琴文化;岳麓书院更不克不及没有古琴,那个千年学府假设没有古琴教学和研究就丧失了张栻和墨熹的一项传统,一份神韵。古琴文化复兴是政府与民间的配合责任,此中政府起关键感化。政府应造定庇护和开展古琴文化的法令和政策;每年从财务拨付专项资金;规定教导轨制中程度教导和古琴教导的地位;开展古琴文化事业;撑持古琴文化财产的开展。

复兴古琴文化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是构建协调社会的迫切需要,为人类文明朝上进步事业做出更大奉献,是我们古琴界同仁必需勇猛担任起来的汗青使命。我古琴界同仁必然要加强任务感,紧迫感,连合斗争,勤奋操练,潜心研究,发扬古琴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之长,在内容和形式上不竭立异,不竭加强古琴音乐艺术的吸引力和感化力,不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2005年9月

0
回帖

1165年,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教事,教授理学,享誉四方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