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安步|外滩B面,向新而行——从四川中路到北苏州路

12小时前 (08:51:43)阅读1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243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4875
  • 回复0
楼主

说起外滩,中山东路沿途的汗青建筑群必然是议论的焦点。事实上,外滩汗青文化风貌区绝大部门位于黄浦区,面积约80公顷,有177幢建于1949年前的老建筑。此中庇护建筑有98幢、保留汗青建筑有35幢、一般汗青建筑有44幢。临黄浦江建筑有36幢,是我们熟悉的外滩“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也就是近些年被频繁提及的一个概念:“第二立面”。

中山东路以西的第一条南北向道路就是四川中路,它也是上海开埠之后辟筑的第一批城市道路。与外滩天涯之远,但在沪滨广厦的背影下,却略显低调,可算是名副其实的“B面”。

从外滩第二立面建筑的天台看向黄浦江。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重要的小马路

开埠之前,上海县城以北是一片待开发区域,河道、农田交织。其间,有几条通往苏州河岸边的土路。19世纪中叶,租界内最早的几条马路,就是在那些土路的根底上辟筑的。

现今四川中路四周原有一条流向苏州河的小河浜,沿浜有土路。在现今北京东路口四周曾有一座小桥,因而土路最早俗称为“桥街”。1855年,租界当局在土路的根底长进行辟筑,改名为“江苏路”。

1865年12月,为标准路名,租界当局正式通过议案,决定英租界工具向道路以中国城市名定名,南北向道路以中国省名定名。因与“江苏路”相邻有“江西路”,为制止稠浊,“江苏路”改名“四川路”,那也就是如今的四川中路。

那条小马路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长度和路幅改变都不大,但在上海近代城市化历程中,它却饰演了重要的角色。小刀会起义之后,租界内华洋分居的势态被突破,四川路近苏州河沿岸地域起头构成当地居民区,向南的路段也起头呈现一些洋行。19世纪后期起头,工部局将手札馆设于该路。进进20世纪,四川路上又呈现了百货公司、租界官方机构、宗教场合等。

四川中路南启延安东路,北讫南苏州路,短短1.2公里,却与13条马路交汇,将“外滩第二立面”划分红各具特色的袖珍街区,闪现出差别时段的汗青横截面。

延安东路四川中路口的东北角,一幢高层建筑已略显陈旧。在上海全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摩天巨厦的光环下,它显得有些微不敷道。然而1985年5月8日落成时,那栋现代气息深挚的方柱形玻璃幕墙高楼可是“秒杀”了上海滩的各类建筑,曾令见多识广的上海人也不由得叹为看行,那就是联谊大厦。

展开全文

事实上,大厦所在地块紧邻外滩,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是“城市核心区”,被外商相中,建起了进口汽车销售行。二战发作后,外资撤离,车行也不复存在。1945年之后,此地块部门做为加油站及从属设备。尔后又移做其他用处。联谊大厦的建成也可视为,上海外滩汗青风貌区城市更新的早期测验考试,固然昔时对其“违和”的建筑风气有一些争议,但如今看,它在新时代上海变革开放中的里程碑意义和示范效应是无可替代的。

假设说起示范效应,四川中路上近两年更具特色的莫过于133号的“百空间”和位于沙市路的“外滩·中心”。

四川中路133号,原为卜内门洋行大楼,是一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七层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大厦,由英国思九生洋行设想,外看是英国新古典主义仿欧洲文艺复兴式。1953年,卜内门洋行起头收缩在华营业,曲至1956年退出。同年5月,卜内门大楼由上海贸易储运公司利用,改名喊储运大楼,后来又做为上海新华书店总店和上海发行所,曲至21世纪初。

1937年,卜内门洋行西北看视角。图片来源:Van den Brandeler-Meyrier family

2019年,百联资控联袂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想研究院有限公司(汗青建筑庇护设想院)通过庇护更新、风貌复原、功用植进,将该建筑打形成为全新立异理念和国际性艺术跨界的艺术、零售、餐饮、办公为一体的复合空间。

补葺更新后的百空间卜内门洋行。图片来源:百联资控

百空间卜内门洋行一楼的零售展现空间。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假设将卜内门大楼更新项目置于整个外滩汗青文化风貌区的大布景之下,它的意义应该是更具示范性的。百余年来,那片“城中之城”延续着金融、文化、高端办事业的定位,现在通过对标记性汗青建筑的革新更新,从内至外提拔财产能级,愈加契合整个区域的开展配套办事。

假设说133号是高端复合空间,那么沙市路“外滩·中心”,则是更具亲和力的上海记忆唤醒。那个袖珍街区由中心大楼、美伦大楼、新康大楼和华侨大楼四幢汗青庇护建筑构成。那里曾见证了上海最早的煤气路灯、电灯、德律风、自来水、有轨电车等城市化符号,也有“西餐本土化”的标记之一德大西菜社。更为重要的是,老上海人尽人皆知的“淘宝圣地”“DIY天堂”——中心商场就位于此地。

20世纪90年代,中心商场。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黄浦区地名志》记载,1949年上海解放前夜,有人在沙市二路16号底层大楼开设“新康结合商场”,内设90多个柜台,再加上外面中心弄、沙市一路、沙市二路的马路摊贩,那一带成了推销剩余物资的处所,统称为中心商场。解放后,中心商场先是公私合营,后陆续成立了五金、日用品、百货、小商品、自行车、电讯、修配等7个部分,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淘宝场和修配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万事凭票,生活物资赐与严重,良多必须品还要限量赐与,于是,中心商场就成为处理市民各类生活需要的“第二市场”。

20世纪80年代,变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中心商场和华亭路等市场也是更先感触感染到时髦脉搏跳动的处所。电子表、连衣裙、牛仔裤等等,从那里走向上海的街头巷尾。

2013年,该区域的美伦大楼率先起头改建施工。2016年1月,“外滩·中心”项目(179街坊)革新项目正式启动,改建更新计划为保留老建筑的欧陆风气,增加穹顶、拱廊等建筑元素,将4组贸易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外滩区域有特色的贸易体验综合体。2017年9月,沿南京东路的一期工程美伦大楼、中心大楼完成补葺革新,向市民旅客开放。沿九江路的二期工程华侨大楼、新康新建大楼于2021岁尾完成补葺,实现整体街区“重现风貌,重塑功用”。

现在的外滩中心广场。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从区位特征来讲,那些项目也较好地注解了四川中路的定位。汗青上,做为延伸区域,那里的业态不断与南京(东)路和外滩构成错位互补的关系。而今,老建筑和汗青街区开辟引进契合时代潮水和贸易开展趋向的新业态,陆续放大互补优势,汗青与潮水文化相连系,承载起新的都会贸易及生活,十分值得等待。

跨过苏河,穿越时空

四川中路的最北端与南苏州路交汇,并由一座跨苏州河的桥梁毗连四川北路。那里与圆明园路、虎丘路天涯之远,我们如今所说的“外滩源”概念,就是指紧邻黄浦江的上海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圆明园路,虎丘路,南苏州路合围的区域。事实上,那里就是上海租界最早开发的区域。

在没有桥梁之前,苏州河两岸的通勤完全依靠摆渡。就在四川中路与江西中路之间,就曾经有一处地名见证了那段悠远的往事。一些文献包罗处所志史猜中的英文拼写利用沪语谐音“Neepardoo Road”,中文为“二摆渡路”,可能位置在江西中路460弄,现今已经很少为人所知,其得名就是来源于靠近苏州河上的渡口。

四川路桥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其后数次改建,如今我们看到的是1922年改建的3孔钢筋混凝土桥梁。与其比邻的江西中路上也曾经有一座跨苏州河的桥梁,其汗青就更有意思了。

1881年4月,上海自来水公司(Shanghai Waterworks Co.,Ltd.)在英国伦敦召开第一届股东大会,不久就在上海英租界香港路与江西路转角设立上海本部,并经上海道准许,在杨树浦黄浦江边建立自来水厂(其时该地块还没有划进租界)。1883年6月29日,英商上海自来水厂正式供水。其时因为产能有限,自来水只能包管苏州河南岸英租界的部门供水。自来水公司的地下输送管沿杨树浦路、百老汇路(大名路)向西,在江西路四周过苏州河,抵达苏州河南岸英租界,于是,必需建立逾越苏州河的输送管,因为苏州河是通航的河道,为了确保通航,水管必需建得高一点,自来水公司遂决定在那里建造桥梁,水管沿桥梁过江,即便桥梁被碰,也不至于损坏输送管。于是,那座为了输送自来水而建造的桥梁就被称为“自来水桥”,桥的两岸是江西路(江西中路)和北江西路(江西北路),别名“江西路桥”,1942年前后被侵华日寇拆除。做为配套设备,在江西路近香港路口,1880年之后,英商自来水公司还建造了公司办公楼和一座外型新颖的水塔。现今该处江西中路484号就是原英商自来水公司办公楼,1921年翻建,公和洋行设想,195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征用,现为市南自来水公司办公楼。水塔容量为682立方米、高31.5米,1954年拆除。

20世纪40年代,苏州河北岸眺看江西中路。上海市方志办 供图

1937年,江西中路南看香港路口。上海市方志办 供图

香港路那条全长仅300米的小马路上还有一处重要的汗青建筑——香港路59号,原为上海银行公会(由中国、交通、上海贸易储蓄、浙江兴业、浙江实业等国内银行倡议组织的金融团体)于1925年投资建造。1933年时那里曾挂牌成立上海市银行票证交易所。1949年12月,上海银行贸易同业公会闭幕,相关组织也随之停行活动。那栋建筑正立面中部为五开间科林斯式两层高的立柱门廊,为典型的英国古典主义风气,颇为壮看。1956年,上海市银行票证交易所撤销,其后,香港路59号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立公司利用,于那幢楼也被称为“爱建大楼”,楼里还兴办了上海工商学院。

香港路59号,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市方志办 供图

从香港路到苏州河畔的四川路桥南堍,其实已经十分近了,在那里能够眺看对岸气焰宏伟的上海邮政大楼。然而良多市民会发现,现今那里还多了一处“网红打卡点”——坐落于南苏州路198号的中石化“第一加油站”。它于1948年10月10日开幕营业,是中国汗青上第一座国营加油站,在其时洋商垄断的布景下,建造起国营加油站,长了国人志气,令人振奋。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该站被定名为“第一加油站”。她历经70多年的岁月蹉跎和汗青沉淀,在苏州河畔见证了中国石油贸易的开展过程。2020年10月29日,做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公司与黄浦区企地合成的“结晶”,经文化创意革新后的第一加油站举行开业仪式,一楼为市民的爱车加油,二楼开放空间,来一杯咖啡,为生活加油。苏州河两侧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贯穿开放之后,又增加一处新景看。

现在的第一加油站。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从四川路桥跨过苏州河,就来到了北苏州路。前文提到的上海邮政大楼以及体量浩荡的河滨大楼都是重点文物庇护单元,并有良多相关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但是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苏州河沿岸的汗青建筑群从河口向上游及周边不竭延展,其间仍是闪现出一些法例的。

凡是做为“三段论”,其开发时间与地块功用各有特征。东段自河口至河南路桥。因河口跟尾外滩,近代化时间较早,该区块集中领事馆、病院、戏院、社会机构等。中段自河南路至新闸桥,遍及银行仓库、贸易栈房,与水运相关的贸易行号。西段改过闸桥以西,中外本钱与民族工业同构成沪西工业区。

而四川路桥及北苏州路区域刚好是从东段向中段过渡的区域,在地价不竭抬高的过程中,建筑的形态和功用也在不竭更替。邮政大楼和河滨大楼地块的前身就是石库门和低矮的沿河商展。

同样的事理,北苏州路至光复路一线的沿河仓库也是跟着苏州河沿岸工业带和航运地位的不竭凸显才应运而生的,20世纪20年代起头,渐成各路中外本钱权力你争我夺的重点区域。

1945年,航拍(苏州河福建路桥西看视角)。上海市方志办 供图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苏州河水量还未底子性改动之前,两岸留存的大量旧仓库及仓库,除少部门拆除或改建为室第楼外,大部门无缺如初,有的还在陆续发扬感化。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有颇具前瞻目光的建筑师起头存眷那些历尽沧桑的百年库房。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自觉的、尝试性的革新和更新。让艺术家进住苏州河畔仓库群落渐成一种都会时髦趋向,那不只传染了上海的文化艺术圈、时 尚圈,也渐渐被政府主导的规划承受和重视。

北苏州路的西端与西躲路桥、光复路相接,那里有一栋闻名遐迩的仓库建筑——四行仓库。它建于1933—1935年间,本就是民族本钱实力的表现。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一场惊六合抽泣鬼神的酣战震动中外,那座25米高的混凝土建筑,便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让寸土的更佳诠释。

20世纪30年代,苏州河西躲路桥周边航拍,图中心为四行仓库。上海市方志办 供图

1949年后,四行仓库交付给上海市贸易储运公司,仍做仓储利用。四行仓库原为5层,20世纪70年代和90 年代颠末两次加层后,在补葺前有7 层(补葺后为6层)。

1993年,四行仓库老员工起头自觉集资筹建陈列室。1995年8月,仓库露台(第七层)“上海四行仓库四行孤军勇猛抗日事迹陈列室”在抗日战争成功五十周年之际(1995年)对外开放。

1996年,在露台的陈列室西侧加建保龄球馆,加建部门完满是四面无开窗的违规棚屋。除东部角落外,四行仓库七层完全被笼盖,原始建筑风貌已较难辨认。2002年,七层的陈列室被扩建至约120平方米,彩钢板小屋被隔成表里两间,增设一个门厅,进口设谢晋元将军铜像,陈列室内安插汗青材料和沙盘。

2003 年,四行仓库随上海市贸易储运公司并进百联集团。2005年4月,以四行仓库为标记的苏州河创意财产集聚区正式挂牌,成为上海首批18个创意财产集聚区和首批9大现代办事业集聚区之一, 2005至2008年,四行仓库逐渐由仓储向贸易办公转型。2008年,百联集团旗下的上海工业品批发市场迁进,1至3层为文具市场,4至7层为办公区。2010年,四行仓库的文物勘察工做启动,该项工做前后继续5年。

在补葺前,整个建筑相较于2002年无较大改变,只是拆除保龄球馆和家具城的招牌换上礼物市场的招牌。七层从球馆变成办公场合,因为功用的需求在立面上增加了横向开窗,建筑西墙屡次被粉刷,租户毫无次序感的摘光窗毁坏了原有墙面的整体性。

2014年,上海确定对四行仓库停止整体庇护补葺,该补葺工程由百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建立、上海建筑设想研究院有限公司设想、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此中4000多平方米空间改建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连系西侧纪念广场做为抗战成功纪念活动的重要场合。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放。

现在的四行仓库。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西侧纪念广场。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在百联置业集团(包罗前身企业)治理四行仓库的几十年间,不变的产权让百联有充沛精神往深进发掘四行汗青的本相,让治理者能定位高远,以持久投资的心态来打理四行仓库。关于个别其他更新项目,花5年时间停止前期的勘察调研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四行仓库将那项使命实打实地完成了,它最末获得的功效,跟所有前期的发掘和积淀是密切相连的。

用一切办法重现汗青本相是使具有抗战纪念性的工业汗青建筑更新的第一步,只要在完全领会汗青之后才气精准定位,合理革新。四行仓库做为具有抗战纪念性的工业汗青建筑,它的更新体味值得同类型建筑计划借鉴。

焕新之旅的根究

让我们再回到四川中路,就在133号卜内门大楼对面,有一条名为“元芳弄”的弄堂(路牌是四川中路126弄)。许多旅客包罗上海当地人都不会想到,华贵的外滩背后,竟然还有那么一处略显破败的老弄堂。据《黄浦区地名志》记载,元芳弄西至四川中路,东达中山东一路。因英商元芳洋行设于此,故名元芳弄。做为外滩城市功用的延伸与支持,元芳弄是其时一些闻名机构热衷的办公和仓储地点,此中就包罗闻名的沪宁铁路局原址(5-21号)和元芳洋行(18号)。

元芳弄做为外滩后背向城市延伸的巷子之一,虽然有悠久的汗青以及贵重的汗青庇护建筑,却不断没有得到重视,街道内存在卫生情状差,活力低下、功用杂乱,私搭乱建现象严峻,建筑破败空置等问题。那几年在“外滩第二立面”的可能念之下,在如斯核心区域,有如斯亟待改进更新的街巷,确值得倍加存眷,它们的命运能否能像马路对面的卜内门大楼那样华贵转身?

像卜内门大楼、元芳弄如许的汗青建筑散落在各条街巷之中,它们的命运却是悬殊的。汗青建筑的庇护性开发,必需通过补葺和革新,将新兴经济业态引进原有的空间之中,并由此激活一系列相关业态的鼓起,才气产生规模效应。对汗青建筑更新革新设想的要求,既包罗洞察项目所在地块的汗青文化布景,也要着眼可施行性,在项目标建筑设想阶段,贸易开发阶段,后期妥帖阶段,现实运营阶段等差别阶段,其理念都能得到现实表现。

汗青建筑和街区是城市无价的财产,期看有更多的胜利案例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同时,够脱胎换,推陈出新,重塑具有现代特征的精神情量。

(本文做者沈思睿系上海市处所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

从四川中路到北苏州路,领会更多故事请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或点击那里。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内容~~

0
回帖

魔都安步|外滩B面,向新而行——从四川中路到北苏州路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