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是专为来京庆祝乾隆帝七十大寿的藏传 释教
领袖六世班禅而建,俗称"班禅行宫”。此庙模仿西藏扎什伦布寺而建;“须弥”即 须弥山,藏语名“扎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就是像吉利的须弥 山一样多福多寿。
须弥福寿之庙占空中积37900平方米,建筑物可分前、中、后三部门。其总体规划 接纳了汉族传统的中轴对称式,而详细的建筑外型又以藏式建筑为主体,表现出汉藏风 格的交融。
前部自南端的五孔石桥起头,桥北为庙门,门前设石狮子一对。院正中有一座碑亭, 碑亭以北为琉璃牌楼。
中部即琉璃牌楼以北,是寺中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由3层群楼围绕着妙高庄 严殿构成,其平面为“回”字形,是藏式的都纲殿楼的一种形式。妙高庄严殿为六世班 禅来承德时为乾隆皇帝讲经的场合。面阔7间,高3层,重檐攒尖顶,上覆鱼鱗状的镏 金铜瓦,4条水波状的屋脊上各置两条行龙,屋顶正中是镏金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红台与东红台、吉利法喜殿相连接。东红台向前比大红台凸出半间,吉利法喜殿则退后, 构成一种不合错误称的平衡感。吉利法喜殿是昔时六世班禅的住所,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像一尊, 工具稍间是班禅的会客厅和卧室,楼上是做佛事的殿堂。
大红台之后为后部,中轴线上坐落着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
万法宗源殿进深3间, 面阔9间,原是六世班禅侍者的住所。殿外悬挂乾隆御书“万法宗源”匾。万法宗源殿 北面的高岗上还建有一座琉璃万寿塔。塔身为八角形,共7层,底层有宽广的木廊和八 角形平台。该塔位于全寺最北的高处,成为须弥福寿之庙的标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