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汇·2021年广西工匠

17小时前 (09:11:12)阅读1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244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4894
  • 回复0
楼主

工匠汇·2021年广西工匠

原题目:潜心织壮锦 传布壮文化(主题)

——记广西工匠谭湘光(副题)

广西日报记者 赵超 通信员 丁爱民

在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躲着代表壮乡文化的杰做——壮锦。走进谭湘光的工做室,满屋的壮锦及其成品跃进眼帘,图案之精巧、造造之精致,让人霎时对壮锦生出沉沦。

谭湘光,中国织锦工艺巨匠,中国工艺丹青妙手。本年67岁的她,15岁进修壮锦织造工艺,伏首于三尺织机50余年,不竭改进工艺,潜心织造精品,做品获奖无数,成为传布壮族文化、传递壮乡友谊的手刺。

潜心磨身手

谭湘光的工做室陈列着琳琅满目标壮锦,不只有各式花色、数十种壮锦布料,也有操纵壮锦精心造造的产物,专为虎年设想的山君公仔虎头虎脑,寓意不祥的麋鹿色彩艳丽,新潮的各式服拆交错着时髦与民族特色。

最有目共睹的,是挂在墙壁中心的一幅壮锦,以万字纹搭建菱形构造,长方形的大型寿字居中,四面围绕各色花型,那幅色彩明显浓郁、构造法例严谨的大幅布料,宽1.7米,长3米,是壮锦中更具代表性的万寿斑纹样。那个图案是1981年时,谭湘光将西安考古工做人员供给的一块碎片整理复造出来,做成了带有万寿斑纹样的面料,她认为“那是壮锦里更高贵的一个织锦图纹”。

复刻其实不随便。传统壮锦织造工艺,因为织机竹笼的规格限造,大大都以八角花为主题,面料显得单调。谭湘光为了打破工艺限造,埋头苦想,不竭测验考试扩展织机竹笼。颠末不竭试验,她胜利将竹笼改成曲径约60厘米的竹笼。壮锦传统织法通经断纬,竹笼变大,纬线由此改变多端,动物纹、动物纹、光景图案在谭湘光的一双巧手下逐步生成,壮锦变得愈加标致。

为改进壮锦织艺,谭湘光引进过杭州织锦的先辈设备,填补传统设备局限,“用传统设备织一幅两米宽的壮锦,必需要先织几幅再拼起来,用新设备织一次就能够了。”

立异出生气

壮锦,“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语的意思是“天纹之页”,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

传统身手只要与时代合成才气焕发重生。埋头织锦中,谭湘光深知那一点。

谭湘光和门徒身上穿的短袍、长袍以及领巾等服饰均由壮锦缝造,显得持重典雅。在她的工做室内,各类壮锦缝造的男女服饰、包包、饰品等也都由壮锦造造。

谭湘光不断存眷服饰潮水改变,不竭根究壮锦合适做的服饰,其实不断试验。2018年,她设想造造的《锦衣华服》系列壮锦服饰三件套荣获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国度级);设想造造的《壮锦亲子服》系列壮锦服饰四件套荣获2018年广西工艺丹青妙手工程精品奖。

针对传统壮锦素材较单一的问题,谭湘光也想办法处理。例若有些取于蚕丝的原素材没颠末高温高压处置,色牢度不敷,洗了随便褪色,她就测验考试利用化纤等国际承认的正规素材提拔色牢度,“素材丰富了,可消费的产物品种也就多了。”跟着壮锦壁挂、床旗、座垫、领巾、披肩、背包、手袋、钱包等各式生活用品研发胜利,壮锦从此打破了商务捐赠的局限,实正走进千家万户。

传布壮族文化

身手的完美也让谭湘光成为传布壮族文化瑰宝的使者。

2003年5月,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为挽救、庇护民族织锦事业,聘用谭湘光为该所民族织锦项目参谋兼厂长。2004年,她率领门生为中国—东盟展览会织出了宽3.8米、高6米的巨幅壮锦壁挂“双凤朝花”,令与会客商叹为看行。从此,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时常接到跨国营业订单,广西壮锦在东盟十国的招商引资、拜候交换活动中颇受逃捧。

她织造的壮锦精品不可胜数,此中多幅壮锦被中国国度博物馆、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以及部门省博物馆收躲。她和门生还屡次应邀赴国表里演出壮锦织艺,向世界展现了壮族文化的无限魅力。

为了让壮锦织造身手不竭传承,2002年起谭湘光成立织锦坊,义务教授壮锦织艺,并向学徒赠予价值8000元一台的竹笼织机,带动宾阳家庭妇女织锦,后被授予“金绣球居家乖巧就业示范基地”。2015年,她与南宁职业手艺学院签定校企协做协议,进校成立“谭湘光巨匠工做室”,在校教授织锦身手。南宁职业手艺学院艺术设想学院教师罗冬梅对谭湘光钦佩不已:“我深深感触感染到她对壮锦的固执精神,以及她强烈的传承身手和传布壮锦文化的任务感与责任感。”

(原载于2022年2月26日广西日报)

0
回帖

工匠汇·2021年广西工匠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