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的成语故事:南宋的时候,有一年春天,诗人叶绍翁外出访友。当他来到这位朋友的住地时,只见柴门闭着,便举起手来轻轻地叩门,好半天也没见有人出来。猛然间,他一抬头,看见一枝娇艳的红杏花从墙头上伸了出来,由此联想到那满园子的春天景色,不禁诗兴大作,闲情逸趣地轻声吟咏,终成《游园不值》一诗。
全诗共四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屐(音基):底下有齿的木头鞋;扣:敲;柴扉:简陋的园门。 诗的大意是:或许是主人怕我穿的木头鞋上的小齿会给他花园里的苍苔上踏上印迹吧,所以我敲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开门。
可是那满园明媚春色却是关不住的,有一枝娇艳的红杏花已经露出墙外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春色满园关不住”引申为“满园春色”这个成语。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所作。原书早已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本子共八篇,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
《列子》一书的基本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主张虚无,宣扬顺应自然,消极颓废,无所作为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古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古时有位老人,名叫愚公,年纪快到九十岁了。
他苦于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拦住道路。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搬到别处去,打通道路。于是他就带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儿孙打石头,挖土,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去。 当地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子看见了,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便讥笑愚公说:“你太傻了!凭着你这把老骨头和剩余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去不掉,还能把山搬掉?”愚公回答说:“我搬山的决心下定了,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
而山呢?搬掉一担土,就少一担土,这样坚持下去,何愁挖不平呢?” 玉皇大帝被愚公的这种诚心和干劲感动了,便派来两个神仙把这两座山背走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概括出“愚公移山”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