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曜东:杨宝忠轶事

2周前 (02-13 13:09)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581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1624
  • 回复0
楼主

杨宝忠先生

余叔岩一生收门徒很少,一是因他脾性犟,不愿随便教人家,二是因他要求太严,不愿下苦功的不可,光下苦功不甚开窍的也不可,所以一般人也不敢上门拜师,要拜其为师也须得有强有力的人物为之说项才气得其允。我印象傍边,杨宝忠、谭富英、李少春、陈少霖 (余的舅子、余太太的弟弟 )都曾是他的门生,但最初都弄得不欢而散。陈少霖是他舅子,大面上总还过得往。孟小冬算是他较为称心的,也仅学了他三四成。实正学他的“玩艺儿”学得到家的,“嘴里的”功夫要数张伯驹,而“身上的”功夫就数孙仰农了。而杨宝忠,是他收的第一个门生。杨宝忠是杨宝森的堂哥,宝忠的父亲是宝森的大爷 (堂伯父 ),他们身世梨园世家,上辈人是唱旦角的,名喊杨小朵。余叔岩的父亲余三胜与杨小朵是把兄弟,仍是一门什么亲戚,因而余对杨宝忠就刮目相看,收其为大门生。杨宝忠大我 11岁,科班身世,从小就练根本功,功夫不错的,其父杨小朵是个戏剧社的教头,那时叶春善的富连成梨园还没成立呢。他与梅兰芳的琴师王少卿是一个班的,学唱老生,成了名之后要求进修,于是拜余权岩为师,因余是老生行当里最出名的角儿。余叔岩教他教了好几年,可是最初失看了。

杨宝忠《击鼓骂曹》

杨宝忠起初学得挺认实,可惜没有长性,也可能是戏学到后来越来越难了,产生了畏难情感,也就不甚认实了,同时他本人的“天然前提”也出缺陷,个头较高。人个头太高,副角若不响应地高就难以给他配戏了。同时人腿一长,台上动做就不随便利索,行话喊“发料”,再穿上高底的戏靴子就更“发料”了。但他有他的办法,搞了点小改革,把本来的靴底削掉一半,以减低高度,又把“髯口” (胡子 )削薄一些,使声音便于传出来。而那些,余叔岩都不认为然,认为是图省事而“偷工减料”,不愿下苦功夫练。老生那个角色当然要带胡子 (髯口 ),胡子茂密方显出角色的阳刚之气,而把胡子削薄了,唱起来当然省力些,气流没有太多的障碍了,但胡子薄了就显得飘忽飘忽的,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全,所以余叔岩对之就看不惯,曾严厉地责备他:“我费了半天劲,你小子不认实 !”

展开全文

杨宝忠最末也没能唱得很红。他搭班子表演时,“排场”满是余叔岩的“班底”为之伴奏,打鼓是杭子和,里子老生是鲍不祥,可是配角不外硬就不太卖座。有一次唱完了戏,他给各人“拿份儿” (分钱 ),打发了戏馆子再打发伴计们。鲍不祥表演一次拿 4元 (其时可买一担米 );斗殴、翻跟头的喊“臭贼 ",演一出每人 2元钱 (也能买一袋面粉了 )。给各人分完了“份儿”之后,一看他本身没有钱了,挣来的钱全打进成本了,等于白唱。杭子和不无挖苦地说:“还唱什么 ?全为我们唱了 !”杨宝忠看看如许下往不可,也认帐了,叹口气说:“我算了,我全为你们唱了 !”随后就改行拉胡琴了。

杨宝忠

杨宝忠戏虽没能唱得红,但拉胡琴确有先天。他脑子伶俐,不只琴拉得好,还能造造胡琴;不只会做中国的胡琴,还会造造外国的小提琴,所以得了个绰号喊“洋人”。那时小提琴刚传到中国没几年,还没人会做小提琴,而杨宝忠门槛精,爆了那个冷门,七捣鼓八捣鼓竟然被他做成了,并且还开了胡琴店,专卖本身做的胡琴和小提琴,后来靠此手艺也能庇护生活了,此为后话。其实做胡琴最关键的是往琴上蒙蛇皮,他掌握了此中的窍门,天然能获胜利。他还有个特征:崇洋,英文学得好,小提琴也拉得好。后来不唱戏了专门为人拉琴,他人问他为什么改行,他竟然说他本身也闹不清晰:“教师的‘玩艺儿’是好,可不知怎么到我那儿就变了味 !”

可惜杨宝忠后来拉胡琴也拉出了“问题”,被马连良“炒”了。按说他拉琴有先天,手音极好。一般看寡外行听“响”,梨园行有“一响遮百丑”之说,只要手音响,看寡就喊“好”,如再来点“点子” (把戏 ),那“好”就更喊得猛。杨宝忠失策在于要“好”要得太心切,帮衬本身拉“点子”弄把戏了,不重视若何侍候好配角,若何有利于配角的发扬,那人家以后搭班唱戏,还会要你来拉琴吗 ?别的“班底”们也厌恶他——戏快收场了,人家都坐好了,他却不焦急,他人正焦急呢,他老兄从下场门一撩帘子出来了,先向看寡要个“好”,凸起了他小我,所以在“班底”中也失了人心。

杨宝忠在操琴

有一年马连良到上海搭班唱戏,请杨宝忠拉琴,谁知杨宝忠日常平凡爱饮酒,此日到了临上场了仍是酒气熏天,马连良对他有些担忧,懊悔带他来上海。公然演到《八大锤》的“王佐断臂”一段,杨宝忠一段二黄原板拉着拉着,突然“咚 "的一声,整个胡琴掉在了地上,人已晕头转向。台上马连良心里阿谁火呀,然而戏又不克不及中断,没有胡琴马连良照样往下唱,回到北京就把他“炒”了。

我与他的兄弟杨宝森十分要好,杨宝森嗓子好,人也仗义,到上海唱戏时我捧他,一场戏经常包几十以至上百张票,因为我认为那时唱老生的,除了余叔岩就数杨宝森唱得棒了。可是杨宝森又把杨宝忠请来拉胡琴,我觉得不太妥,问他:“为什么找宝忠拉琴 ?”他说:“没办法呀,谁让他是我哥呢 ?我又不克不及不管他……我不要他就没人要他了。”还说他定弦太高,太高了唱的人就费力了。我移到华山路 700号后,他常往我那儿跑,为吴嫣吊嗓子,后来传闻兄弟两个又闹翻了,互不睬睬了,杨宝忠就靠他的胡琴店过日子了。

余叔岩之所以后来不愿收门生,杨宝忠令他悲观占一半原因。后来因多种原因又收了门生,可是仍然弄得他不高兴。

《浮世万象》

上海教导出书社

2004年 4月出书

欢送分享本文至伴侣圈

文字、 音频、视频编纂:点点

末审:点点

投稿:jmbsx@163.com

0
回帖

孙曜东:杨宝忠轶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