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主要有两则故事与之相关:其一,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说:唐代有个 名叫李相的官员,十分好学,一有空闲就捧起《春秋》来读。他经常把叔孙婼的 “婼”字,误读为“吹”字音。
长期在他身边的一个侍从,老是听他把这个 字读错,便很不满意,但又不好明说,只好憋在心里。后来,侍从的不满情绪还是被李相觉察到了,李相就问他:“我每次读到这里,你就流露一股不满的情绪,这是 什么原因呢?”侍从怕直说了于己不利,可不说又不行,为难之际,他灵机一动,便婉转地答道:“过去我的老师教我读《春秋》时,他把‘婼’字读成‘绰’,现在听 您读‘婼’字为‘吹'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读得不对,所以对自己不满意。
”李相一听,知道是自己读音有误,忙说:“哦,那一定是我读错了!我是照着书上注文读 的,而你是有老师教过的,你肯定是对的。”经过核查,发现书上的注文果真不对。 李相连忙站起来,把侍从接在自己的座位上,拜侍从为“一字之师”。其二,据《五代史补》说:唐代有个诗僧名叫齐己,写的诗清逸隽永,耐人寻味,在当时的诗坛上享有盛名。
有一回,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恰巧诗友郑谷来访,看后认为梅花数枝开不 能算早,就提笔改了一个字,将“数枝”改为“一枝”,突出其独在百花之先绽开。 齐己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郑谷是“一字之师”。
0